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關於治理試點城市

關於治理試點城市

發布時間: 2021-01-05 01:25:40

Ⅰ 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調查

在國務院確定的個資源枯竭型城市開展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建立44個國家級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示範區;實施國務院確定的44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示範工程。

一、戰略重點

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動態監測。面向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需要,在國務院確定的44個資源枯竭型城市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動態監測,建立典型礦區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示範區,建立全國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信息系統和資料庫,提出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初步方案。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示範。實施國務院確定的44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示範工程,解決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資料庫。

二、部署建議

(一)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動態監測

1.工作現狀

2005年底,完成了全國礦山地質環境摸底調查,共調查礦山113149處,其中生產礦山97368處,閉坑礦山11509處,在建礦山3759處,其他礦山513處。通過調查基本摸清了我國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初步查明了存在的主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包括地面塌(沉)陷、地裂縫、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含水層破壞、地貌景觀破壞等。據統計,煤炭礦山的地質環境問題最為嚴重,採煤塌陷占塌陷總面積的97.43%。金屬礦山固體廢物年產出和累計積存量最大,分別占總量的48%和52%。非金屬礦山的數量最多,對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相對嚴重。

2.工作目標

到2012年,國務院確定的44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建立44個國家級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示範區,掌握礦山地質環境動態變化,預測礦山地質環境發展趨勢,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

3.工作任務

重點區域礦山地質環境調查。開展國務院確定的44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調查。重點查明區域內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類型、分布、規模和危害程度,分析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誘發因素、形成機理以及區域地質環境背景對礦業活動的敏感性和制約作用,評價礦山地質環境質量,預測其發展趨勢,提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整治措施。

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體系建設。在國務院確定的44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基礎上,緊密結合全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重點工程的實施,選擇典型礦區建立以礦山企業自主監測為主,定期專業監測與應急監測相結合的監測體系。監測控制《全國礦產資源規劃》所確定的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和礦產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礦山地質環境發展動態與治理成效。開發全國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系統,建立全國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資料庫,逐步實現對全國礦山地質環境動態變化趨勢的有效掌控,促進全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的開展。主要工作任務如下:

(1)東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主要部署在黑龍江伊春、七台河、五大連池,吉林遼源、白山、舒蘭市、九台市、敦化,遼寧阜新、盤錦、撫順、北票、葫蘆島市楊家杖子開發區、葫蘆島市南票區、遼陽市弓長嶺區。調查面積為20000平方千米。

(2)華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主要部署在內蒙古阿爾山市、大興安嶺地區,河北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山西孝義市。治理面積為8000平方千米。

(3)華東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主要部署在山東棗庄,安徽淮北、銅陵,江西萍鄉、景德鎮。治理面積為8000平方千米。

(4)中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主要部署在河南焦作、靈寶,湖北大冶、黃石、潛江、鍾祥,湖南耒陽、冷水江、資興。治理面積為10000平方千米。

(5)西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主要部署在貴州銅仁地區萬山特區,廣西合山,重慶市萬盛區,四川華鎣市,雲南個舊、昆明市東川區。治理面積為8000平方千米。

(6)西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主要部署在陝西銅川市,寧夏石嘴山,甘肅白銀、玉門市。治理面積為5000平方千米。

(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示範

1.工作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來全國用於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資金達到11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支出預算約50億元,地方財政和企業自籌資金近60億元,治理礦山近1500個,治理恢復土地面積約4.97萬公頃。利用礦山地質遺跡,建成了11家國家礦山公園。

2.工作目標

實施國務院確定的44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示範工程,解決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促進礦產開發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3.工作任務

優先考慮閉坑礦山、廢棄礦山(礦井)、政策性關閉礦山和國有老礦山的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特別是嚴重影響到人居環境、工農業生產、城市發展、國家重大工程實施、礦山公園建設、資源枯竭型城市的重大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實施國務院確定的44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示範工程,解決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促進礦產開發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主要工作任務如下:

(1)東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主要部署在黑龍江伊春、七台河、五大連池,吉林遼源、白山、舒蘭市、九台市、敦化,遼寧阜新、盤錦、撫順、北票、葫蘆島市楊家杖子開發區、葫蘆島市南票區、遼陽市弓長嶺區。治理面積為15000平方千米。

(2)華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主要部署在內蒙古阿爾山市、大興安嶺地區,河北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山西孝義市。治理面積為5000平方千米。

(3)華東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主要部署在山東棗庄,安徽淮北、銅陵,江西萍鄉、景德鎮。治理面積為5000平方千米。

(4)中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主要部署在河南焦作、靈寶,湖北大冶、黃石、潛江、鍾祥,湖南耒陽、冷水江、資興。治理面積為9000平方千米。

(5)西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主要部署在貴州銅仁地區萬山特區,廣西合山,重慶市萬盛區,四川華鎣市,雲南個舊、昆明市東川區。治理面積為6000平方千米。

(6)西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主要部署在陝西銅川市,寧夏石嘴山,甘肅白銀、玉門市。治理面積為4000平方千米。

(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技術創新

1.工作現狀

目前,國內主要是針對某個典型礦區開展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技術方面的研究,由於礦山地質環境背景不同,不同礦井開采技術條件差別也很大,導致了礦山地質環境的破壞方式和程度上的差別。傳統的地質環境治理僅是在塌陷區內小范圍的覆土造地,或者採用簡單的挖深填淺的理念進行治理,達不到礦區環境整體恢復的治理效果。

2.工作目標

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技術研究,提高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監測、保護和治理的科技水平。研究制定礦山地質環境相關技術標准,加強礦山地質環境領域的科學研究,完善礦山地質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加快礦山地質環境科學領域人才培養,提高礦山地質環境方面的裝備水平。

3.工作任務

著力提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科學技術水平和支撐保障能力,重點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監測、預防、治理恢復關鍵技術研究;開展礦山廢棄物循環利用實用技術研究和采礦活動引發地質災害的規律研究、礦山地質環境質量定量評價指標體系和預警模型研究、礦山地質環境防治理論與調控原理研究、地面沉陷區地表構築物和重大工程安全風險評價方法研究、全國礦山地質環境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平台研究等。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