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整治是什麼
『壹』 環境整治工程是什麼意思
就是與環境治理有關的基礎建設工程了
『貳』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包括哪些內容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充分利用宣傳教育陣地,運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積極引導廣大農民摒棄陳規陋習,培養他們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強化他們的環保意識。
二是完善監管體系,強化落實目標責任。環保部門應不斷深入農村,檢查督促環保法規的落實情況以及環境監測、監察情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執法監督,建立環境報告制度,促進有關部門真正把環境管理和生產管理有機結合;在鄉、村、組三級建立鄉(鎮)長、村主任、組長負責的農村環保責任機制,細化任務,加強檢查,確保責任落實;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嚴格落實問責制,促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走上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三是加大綜合治理,全面開展環境整治。重點抓好水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固體廢棄物治理、人畜糞便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對污染和破壞農村環境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全面落實農村環保「以獎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針對重點流域、區域和問題突出地區開展集中整治,著力解決危害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如:清理積存垃圾和其他有礙觀瞻的雜物以及污水,重點治理農村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倒亂流、亂種亂養、亂貼亂畫等「十亂」現象。
四是設立環治基金,建立環保長效機制。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的資金投入,並建議設立專項基金,重點解決所轄地區污水和生活垃圾的處理。有條件的鄉鎮應該徵收垃圾處理費,設專(兼)職鄉村環衛人員,擔負一定范圍的保潔和環境衛生監督職責。同時,成立專門的農村基層環保管理機構,建立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從源頭上處理好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護飲用水水源。要積極探索農村保潔有償收費制度,採取政府投、鄉鎮幫、村級為主的方式,確保農村環衛整治和保潔工作有經費保障
『叄』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實行什麼制度
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1)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2)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
(3)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
(4)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5)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6)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肆』 「263環境整治」指的是什麼
263環境整治指的是江蘇省「兩減六治三提升」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專項行動。
「兩減」,是以減少煤炭消費總量、減少落後化工產能為重點,從源頭上為生態環境減負的治本之策。
比如江蘇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佔比高達66.5%,單位國土面積耗煤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4倍、浙江的1.8倍。從一些地區的PM2.5源解析結果看,燃煤貢獻率很高。長期以來,形成了「煤炭型」能源結構、「重化型」產業結構,如果不在結構調整上「傷筋動骨」,轉型發展就難以「脫胎換骨」。
「六治」,是治太湖、治垃圾、治黑臭、治畜禽、治VOCs、治隱患,是針對影響環境質量最直接、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實施的「升級版」治污行動。
江蘇重點環境風險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特別是長江沿線分布著700多家化工企業、110多個化工碼頭,每年進出長江江蘇段港口的船舶達到210萬艘次,其中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10.5萬艘次,散裝危險化學品運輸量約7000萬噸。這些都是埋在身邊的「炸彈」,必須嚴加防範,確保環境安全。
「三提升」,是在制度創新層面對「加強自然生態保護、創新環境經濟政策、加強環境執法監管」作出安排,是在「兩減」和「六治」基礎上的提升。
(4)大環境整治是什麼擴展閱讀:
專項行動的現實及特殊意義
開展專項行動,對江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開展專項行動,既是我省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總書記重要指示的具體舉措,也是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戰略選擇。
去年,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我省環保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嚴肅尖銳指出了我省煤炭消費總量高、化工行業環境風險突出、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隱患大等38個問題。省委省政府舉一反三、動真碰硬,啟動實施專項行動,力求標本兼治,把中央環保督察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開展專項行動,對江蘇還具有特殊的意義。要通過「外科手術式」的精準治標,在較短時間內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常態長效治理贏得時間和空間,更要通過專項行動,破解發展中深層次的矛盾與問題,推動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的綠色轉型。
『伍』 環境整治的意義是什麼
社會調查中某某村的環境整治含義: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有節制的生活.環境整治意義是:給我們一個干凈舒適的環境!最終的目的是健康生活!
『陸』 環境治理是什麼意思
歷經十年修訂歷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8月29日終於修訂通過並正式公布。該法將內於容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分析認為,新法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突出源頭治理,將燃煤污染和機動車污染控製作為兩大治理重點,將在煤炭清潔化利用、機動車尾氣治理、環境監測三個領域利好環保相關上市公司。
一是提出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加強對地方政府的監督,明確國務院環保主管部門可以對省級政府進行考核;
二是大氣治理目前很多手段是末端治理,此次修法加強了源頭治理。從產業政策制定、能源結構調整,燃煤質量提高,機動車污染治理等方面體現了源頭治理。
三是解決突出問題。增加了對重點區域和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等重點領域開展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和區域聯防聯控的專門規定;
四是加大了處罰的力度。新修改的法律取消了現行法律中對造成大氣污染事故企業事業單位罰款「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封頂限額,同時增加了「按日計罰」的規定。
『柒』 263環境整治指的什麼
263環境整治指的是江蘇省「兩減六治三提升」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專項行動。
「兩減」,是以減少煤炭消費總量、減少落後化工產能為重點,從源頭上為生態環境減負的治本之策。
「六治」,是指治太湖、治垃圾、治黑臭、治畜禽、治VOCs、治隱患,是針對影響環境質量最直接、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實施的「升級版」治污行動。
「三提升」,是在制度創新層面對「加強自然生態保護、創新環境經濟政策、加強環境執法監管」作出安排,是在「兩減」和「六治」基礎上的提升。
(7)大環境整治是什麼擴展閱讀
263環境整治的基本要求:
第一,確保「減煤」完成任務。全省「263」專項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2020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減少3200萬噸,2017年確保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減少1000萬噸。這是硬性任務,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必須不折不扣完成。
圍繞「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挖掘潛力」的思路,加快燃煤鍋爐關停替代、推進非電行業減煤、保障合理用能需求,確保完成既定目標。今年的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安排了9200多台燃煤小鍋爐整治任務,預計可以減煤540萬噸左右。
第二,確保「減化」任務敲實。「減化」難點在於底數不清,再加上關停和轉移一批化工企業,涉及資產處置、員工安置等實際問題,處理不慎很可能影響穩定。
還有一些化工企業,是歷史遺留的「僵屍」企業,一下子關不掉,也影響推進效果。要盡快完成排查摸底工作,開展「四個一批」(關停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重組一批)專項整治,推動重化型結構根本改觀。
第三,堅持不懈推進太湖治理。當前,太湖治理主要問題還在上游源頭,產業結構不合理,紡織染整、化工等重污染行業仍占據較大比重,源頭治理不到位,影響了治太效果。要圍繞實現更高水平「兩個確保」目標,重點「抓源頭、調結構、降負荷」,持續削減太湖流域氮磷排放總量。
『捌』 中國環境整治什麼了
我最想問你的是: 你處蚊子成災,他處也會成災?人家的地方沒有蚊子,是人家勤快、消滅周圍蚊子孳生源的干凈結果。你不動手,吆喝「中國」治理,難道號召起14億人到你身邊抓蚊子去?不要隨便用「中國」兩字說話!中國只有你自己嗎????
『玖』 農村環境整治三要三不要的整治要是指什麼
一、要堅定信心不要怕艱難困苦
信心比黃金還珍貴,農村環境衛生由於長期的管理缺失,意識缺乏,資金缺少,前幾年,基本上處於一片混亂,無人問津,視而不見的狀態。2013年底,五團鎮是城步縣唯一一個「全市環境衛生十差鄉鎮」,河流中漂浮物成堆,街道上白色垃圾成片,村莊里到處都是垃圾小山包,不少的村一、二十年的垃圾都堆在眼皮底下,沒有進行過任何清理和處理,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其任務之重不言而喻,其難度之大亦可想而知。加之環境衛生上午搞好了不等於下午就搞好了,今天搞好了也不等於明天就搞好了,是一項時時得抓、天天得抓的工作,是一項鬆懈不得、松一篙則會退千尋的工作。面對這樣的大事、難事,該鎮黨政班子成員毫不動搖,團結一心,自2013年底到2014年初,該鎮連續七次召開黨政班子成員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終於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樹立了信心,迅速拉開了五團鎮環境衛生大整治的序幕。
二、要捨得投入不要怕經費短缺
2014年至今,五團鎮政府已投資70餘萬元用於環境衛生的整治,修建了全縣第一個垃圾焚燒爐,租賃了垃圾填埋場,在集鎮范圍和重點區域安裝果皮垃圾箱120餘個,並購置了專用垃圾運輸車和灑水車,同時聘請7名環衛工人負責集鎮街道、江頭司街道、農貿市場、五團河道、政府機關等地的全天候清掃與保潔,僅2014年,就支付環衛工人工資近10萬元。全鎮16個村(居)投資100餘萬元,目前已修建垃圾池110餘個,安裝垃圾箱180餘個,聘請村衛生保潔員70餘名,保潔員人數少的也有3個左右,多的達6-8人,如木瓜村有8個,江頭司村、騰坪村都有6個。目前的財政形勢,鄉鎮和村級的工作經費都是十分短缺和相當困難的,面對環衛工作如此大的投入,確實壓力很大甚至難以支撐,但該鎮黨委、政府堅信車道山前必有路,千金散盡還復來,有錢得做,沒有錢也得做!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有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鄉鎮政府不會經費短缺,村支兩委也停不了擺。
三、要注重宣傳不要怕陳規陋習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政府是主導,群眾是主體。但目前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才剛剛起步,廣大群眾長期以來養成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全改變過來,比如隨手丟垃圾,隨地吐痰,重自家衛生而輕周邊環境,靠臨時突擊而非自願堅持,更有甚者,認為是幫政府搞衛生,認為衛生應該由政府來搞,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陳規陋習,歸根結底還得靠宣傳教育來解決。目前,該鎮已在馬路沿線、村莊要口安裝大型永久性環衛宣傳牌10餘塊,安裝小型鐵皮宣傳牌60餘塊,刷制牆體宣傳標語80餘條,張貼宣傳橫幅、標語1000餘條,基本上做到了環衛宣傳標語處處可以碰到,時時映入眼簾。2014年,該鎮還結合綜治民調工作,就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逐村召開了懇談會,印發倡議宣傳單3000餘份,發放相關的知識讀物2000餘冊,切實強化了群眾的愛衛意識,有效提高了群眾創衛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今年5月份,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文明衛生家庭的評比,共評選出文明衛生家庭100戶,每戶獎勵200元並予以掛牌。在此基礎上,該鎮還在學校開設了環衛知識課,啟動了「小手拉大手」活動,並要求各村(居)每年至少組織村組幹部、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義務清掃垃圾兩次以上,如該鎮的木瓜村,2014年至今,已組織了五次義務清掃,效果很好。人是可以改變的,衛生習慣是可以養成的,通過這一年多時間的齊抓共管,廣大群眾隨地吐痰、隨手丟垃圾的明顯少了,特別是隨意往河裡倒垃圾的基本上沒有了,確實有改變、有進步。該鎮相信在環衛宣傳教育上,只要做到持之以恆,鍥而不舍,定能逐步在全社會形成人人講衛生、個個愛清潔的良好風氣。
『拾』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治包括哪些內容
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項重要手段。
農村環境保護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農村的和諧穩定。加強農村環境保護,不僅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任務,更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充分利用宣傳教育陣地,運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積極引導廣大農民摒棄陳規陋習,培養他們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強化他們的環保意識。
二是完善監管體系,強化落實目標責任。環保部門應不斷深入農村,檢查督促環保法規的落實情況以及環境監測、監察情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執法監督,建立環境報告制度,促進有關部門真正把環境管理和生產管理有機結合;在鄉、村、組三級建立鄉(鎮)長、村主任、組長負責的農村環保責任機制,細化任務,加強檢查,確保責任落實;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嚴格落實問責制,促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走上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三是加大綜合治理,全面開展環境整治。重點抓好水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固體廢棄物治理、人畜糞便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對污染和破壞農村環境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全面落實農村環保「以獎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針對重點流域、區域和問題突出地區開展集中整治,著力解決危害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如:清理積存垃圾和其他有礙觀瞻的雜物以及污水,重點治理農村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倒亂流、亂種亂養、亂貼亂畫等「十亂」現象。
四是設立環治基金,建立環保長效機制。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的資金投入,並建議設立專項基金,重點解決所轄地區污水和生活垃圾的處理。有條件的鄉鎮應該徵收垃圾處理費,設專(兼)職鄉村環衛人員,擔負一定范圍的保潔和環境衛生監督職責。同時,成立專門的農村基層環保管理機構,建立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從源頭上處理好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護飲用水水源。要積極探索農村保潔有償收費制度,採取政府投、鄉鎮幫、村級為主的方式,確保農村環衛整治和保潔工作有經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