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漢江治理
㈠ 陝西省城固縣離漢江大橋最近的山叫什麼名字,經常去燒香的
意思是:人們愛進山燒香。例如,上海附近的天馬山舊時為佛教勝地,山上多梵宮寺院。每逢初一、十五,便有香客登山進香,香火極盛,故又稱「燒香山」。
㈡ 城固縣漢江大橋有什麼用
城固漢江大橋位於陝西省城固縣,橫跨漢江,為預應力混凝土T型簡支梁橋,全長回824.13米,跨徑組合答為14×33+16×22米,橋面凈寬7+2×1.0米。該橋於1967年9月建成通車。設計荷載為汽車-13;拖車-60。
㈢ 漢江流域的所有城市是那些
漢江全長1532公里,就長度而言為長江第一大支流,其發源地在陝西省西南部秦嶺與米倉山之間的寧強縣(隸屬陝西省漢中市,舊稱寧羌)冢山,而後向東南穿越秦巴山地的陝南漢中、安康等市,進入鄂西後北過十堰流入丹江口水庫,出水庫後繼續向東南流,過襄陽、荊門等市,在武漢市匯入長江。
漢江流域面積15.9萬平方公里,流域涉及鄂、陝、豫、川、渝、甘6省市的20個地(市)區、78個縣(市)。流域北部以秦嶺、外方山及伏牛山與黃河分界;東北以伏牛山及桐柏山與淮河流域為界;西南以大巴山及荊山與嘉陵江、沮漳河為界;東南為江漢平原,無明顯的天然分水界限。
(3)城固漢江治理擴展閱讀
漢江主要支流有:褒河、丹江、唐河、白河、堵河等。漢江河道曲折,自古有「曲莫如漢」之說。幹流丹江口以上為上游,長約925km,兩岸高山聳立,峽谷多,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丹江口至鍾祥為中游,長約270km,流經低山丘崗。
接納南河和唐白河後,水量和含沙量大增,多沙洲、石灘,河道不穩定;鍾祥以下為下游,長約382km,迂迴在江漢平原,河床坡降小,水流緩慢,曲流發育,河汊縱橫,且愈近河口,河道愈窄,呈倒置喇叭形,泄洪能力差,容易潰口成災。
㈣ 關於絲綢之路的故事
如下:
一、張騫出使西域
古時候,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籠統地稱為「西域」。
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聯合西域的國家共同抗擊匈奴。他帶著一百多人出發,渡過黃河,進入浩瀚的沙漠。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斗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
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准備著。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他們在一個黑夜裡逃走了。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著炎熱和乾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於到過了富饒的西域各國。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當初出發時的隨從只剩下了一個人。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哉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等情況。聽了他的陳述,人們才知道,西域並不是王母娘娘和眾神居住的瓊瑤仙境,也不是傳聞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裡有許多希望和漢朝友好通商的國家。於是漢武帝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聯合烏孫等國共同抗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二、愷撒大帝絲綢長袍震驚全場
歷史上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古羅馬的愷撒大帝去劇場看戲。他身上那件絢麗奪目的長袍使所有的觀眾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皇帝的新裝贊不絕口,連看戲都沒有心思了。一打聽,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長袍是用中國絲綢製作的。
從那以後,華麗的中國絲綢在歐洲各國出了名;用中國絲綢製作的衣服,成了最時髦、最講究的服裝;華麗的絲綢被譽為最珍貴的衣料,甚至和黃金等價。人們把中國叫做「賽里斯」,就是「絲綢之國」的意思。 那時候,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鐵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於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隔著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
那麼,中國絲綢究竟是怎麼運到歐洲去的呢? 原來,有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易為主的古代商路。這條道路以我國當時的首都長安為起點,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東海岸,輾轉到達羅馬各地。歷史學家稱之為「絲綢之路」。為了開辟這條道路,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三、蒙古帝國與絲綢之路
在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征服北亞之後的13世紀,絲綢之路才再度得以暢通,在蒙古鐵騎勢如破竹的進攻下,這次西徵到達德國和波蘭,從而形成了包括中國西域、伊朗、俄羅斯在內的空前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的子孫忽必烈在中國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維吾爾人作官,此時威尼斯商人馬克波羅綺西域南道到達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國後寫下了著名的《東方見聞錄》,其中也介紹了「黃金之島」日本。 在馬克波羅的書中記錄有「牌子」一詞,這是元朝皇帝頒發的一種通行證,它可以在蒙古帝國領域內自由旅行。因為蒙古勢力抵達西亞,所以在中國與歐洲之間,持有這種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來往進行貿易活動。
此時天主教也傳播而來,據說當時作為羅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訪問了大都,一百多人還接受了洗禮。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帶來了破壞性的一面,壓榨中亞城邦國家,從而導致城市荒廢。
鐵木爾帝國與絲綢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著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帶,中亞一帶則被控制在自稱為成吉思汗後裔的鐵木爾帝國手中,鐵木爾一生征戰,建立了一個東起中國北部邊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國家,北至俄國南部的大帝國。鐵木爾王朝熱心於建設華麗的建築,表現了對學識和藝術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馬爾汗就是集東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鐵木爾帝國在遠征中國途中,隨著鐵木爾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絲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絲路貿易也趨於敗落。
四、玄奘三藏赴印度
在唐王朝建立後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經。但此時的絲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國旅行。公元627年(一說629年)唐三藏還是悄悄地從長安出發,越過邊關,綺河西走廊途徑伊吾(哈密),高昌(吐魯番)向西邊進發,當時唐三藏認為伊吾、高昌為異教之地,但卻意外地得到了熱情的接待,特別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國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後,唐三藏又向西綺塔繽斯、塔什干、撒馬爾汗等地抵達印度。唐三藏還留下了西行記錄《大唐西域記》一書共12卷。(後人根據他的行記寫了一部膾炙人口的神話小說《西遊記》)
五、造紙術的傳播
在唐代有一件不能忘卻的事情就是造紙術的傳播。公元751年唐與波斯在塔繽斯河展開了一場會戰。唐軍大敗,只好後退。在被送往撒馬爾汗和巴布繽的戰俘中有一名造紙工匠。這名造紙工傳播了了造紙術。唐朝對西方文化十分寬容,在長安建有羅亞斯德教寺院、伊斯蘭教寺院,宮廷中也使用被叫做色國人的西方人才。據說倍受唐玄宗、楊貴妃寵愛的安祿山就是伊朗血統的混血兒。
(4)城固漢江治理擴展閱讀:
絲綢之路簡介: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㈤ 漢江城固城石路有貨車禁區嗎
該路段應該不是貨車的禁區。
該路段沒有禁止貨車通行的限行標志。漢江城固城十路是允許大貨車通行的,不屬於貨車禁區。貨車可以在該路段正常的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