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民法典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1. 《民法典》等一批法律開始施行,這意味著什麼
《民法典》是中國首部用典字來命名的法律法規,其全篇總共12多個條文,而且每條都與每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民法典的施行意味著將要取代現在正在使用的民法通則,物權法等多種法律法規,可見民法典實屬重中之重,所以編纂一部只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當務之急也是開國以來幾代中國人的願望。其實民法典並非橫空出世,早在國54年62年79年和01年新中國曾持續四次啟動民法典的編纂制定工作,但都是因為有些方面不夠成熟所以未能如願。
2. 民法典今日起施行,中國進入法典化時代,這背後有哪些重要意義
民法典的頒布和實施對國家、社會和個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會給我國的立法、行政、司法帶來重大革新,也更加規范市場競爭,此外也更加貼近和保障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2020年5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了我國“民法典時代”的正式到來。民法典是對我國現行的、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等等方面的民事法律規范的全面系統的編纂和修訂。它將會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都為我國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此外,我認為在文化領域和生態領域也有重要意義。在文化領域,民法典的編纂過程也是結合我國各民族文化的過程,不僅更有利於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民族精神,也更有利於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更好地讓中國文化“走出去”。
3. 民法典的實用版和實用問題版有什麼區別
民法典的實用版:大約重量:470(g)。實用問題版:大約重量:900(g)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用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用問題版)》主要不同在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用問題版)》多了以下內容:
1、重點條文註解:對重點條文根據釋義、相關法律法規等進行精煉、准確的解答,為理解、適用民法典的條文規定提供實用的參考。
2、關聯法規收錄:收錄常用的法律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部門規章等(電子版免費閱讀使用,並持續更新),為處理民事法律事務提供實用的依據。
3、實用問題解答:結合生活實踐提煉法律適用問題,並依據民法典及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分析解答,為處理法律事務、解決法律問題提供實用的解答。
4、實用工具文本:提煉法律知識圖表,並收錄常用的法律文書(合同)範本,為處理民事法律事務提供實用的工具"。
擴展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用版)》內容簡介:
1、民法典共7編84章,1200多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
2、從內容上看,民法典各編內容幾乎都是為百姓「量身定製」的。物權編增加規定居住權;合同編強化對債權實現的保護力度;人格權獨立成編。
3、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律規范,使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外化於法律規范,內化於人民群眾心中。
4、侵權責任編增加了生態環境損害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從立法過程看,民法典各分編草案的每次審議修改都聚焦立法中的難點熱點問題,積極回應社會的重大關切。
5、比如,對高空拋物墜物「零容忍」,完善責任認定規則;針對社會各界反映強烈的性騷擾問題作出明確規定等。
6、新增的這些條款和制度設計,既保持了民事法律制度的連續性、穩定性,又保持了制度的前瞻性和開放性,更好保護了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7、民法典正式實施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4. 關於民法典編纂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具備。因此,當時領導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立法工作的彭真、習仲勛等同志深入研究後,在八十年代初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工作思路下先後制定的。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12月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和研究,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推進我國民事法律制度建設。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又陸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總的看,經過多年來努力,我國民事立法是富有成效的,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事法律規范體系,民事司法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民事法律服務取得顯著進步,民法理論研究也達到較高水平,全社會民事法治觀念普遍增強,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較好的制度基礎、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和社會基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發展和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對編纂和出台民法典寄予很大的期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
回顧人類文明史,編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象徵和標志。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正是伴隨著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而形成並不斷發展完善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系統總結制度建設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不僅能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進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也能為人類法治文明的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二)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民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它規范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建立健全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以良法保障善治,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民法通過確立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等民事總則制度,確立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民事分則制度,來調整各類民事關系。民法與國家其他領域法律規范一起,支撐著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保證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正常有效運行的基礎性法律規范。編纂民法典,就是全面總結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對現行民事單行法律進行系統編訂纂修,將相關民事法律規范編纂成一部綜合性法典,不斷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對於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三)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以法治為基礎、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受法治規則調整的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我國民事主體制度中的法人制度,規范民事活動的民事法律行為制度、代理制度,調整各類財產關系的物權制度,調整各類交易關系的合同制度,保護和救濟民事權益的侵權責任制度,都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規范和行為規則。同時,我國民事法律制度建設一直秉持「民商合一」的傳統,把許多商事法律規范納入民法之中。編纂民法典,進一步完善我國民商事領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則,為各類民商事活動提供基本遵循,有利於充分調動民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維護交易安全、維護市場秩序,有利於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權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和發展,公民的民事權利也得到越來越充分的保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隨著經濟發展和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隨著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希望對權利的保護更加充分、更加有效。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而現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規范已經滯後,難以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編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實民事權利種類,形成更加完備的民事權利體系,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形成規范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對於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內容來源自:中國政府網
5. 民法典對現代社會的意義
民法典的意義在於:1、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專義制度的現實需屬要;2、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3、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