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污染治理
Ⅰ 長江中上游地區與紅土高原地區的水土流失與治理措施的區別
長江中上游地區主要是營造河流中上游防護林體系,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黃土高原地區一般是小流域綜合治理!既有生物措施、又有工程措施和技術措施!保塬、護坡、固溝
Ⅱ 紅土地在哪裡
紅土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區,包括:江西、湖南兩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東南部,廣東、福建北部及貴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蘇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
雲南地處溫暖濕潤的環境,土壤里的鐵質經過氧化慢慢沉積下來,逐漸形成了炫目的色彩。東川紅土地指的是位於昆明市東川區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鄉、有一名叫「花石頭」(在109公里程碑處)的地方,這里方圓近百里的區域是雲南紅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紅土地。
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紅土地翻根待種,另一部分紅土地已經種上綠綠的青稞或小麥和其他農作物,遠遠看去,就像上天塗抹的色塊,色彩絢麗斑斕,襯以藍天、白雲和那變幻莫測的光線,構成了紅土地壯觀的景色。
(2)紅土污染治理擴展閱讀:
紅土的應用:
為更好地利用紅土,須對其淋溶作用強、礦質養分少、酸性大、易產生鋁錳毒害、保肥性能差和質地粘重或砂粒過多等不良性狀進行改良。
具體措施是:增施氮、磷、鉀等礦質肥料,氮肥宜用粒狀或球狀深施,磷肥宜與有機肥混合製成顆粒肥施用;施用石灰降低紅土酸性;合理耕作;選種適當的作物、林木,種植綠肥是改良紅土的關鍵措施。
旱地改水田,減少水土流失並有利於有機質積累,提高紅土生產力;保護植被,防治侵蝕,凡坡度大於25°的陡坡應以種樹種草為主,小於25°的坡地根據陡緩狀況修建寬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種植。用於多年生林木和經濟林,比如馬尾松、油茶、杉木、烏桕等,及種植柑桔等經濟作物。
Ⅲ 土壤出現青苔紅苔該如何治理
出現綠毛的情況是土壤酸鹼害障礙,當土壤出現青,紅,白霜是土壤障礙對地面顏色最直版觀的反映,出現這權三種情況是土壤中磷鉀和微量元素大量積累。1.土壤鹽鹼超標初期是土壤表層出現泛「白霜」,白是地表積累了一層白霜;2.進一步鹽鹼化加重時土壤變「綠色」,既土壤出現銅青綠色斑紋斑點,地表層變成綠色證明你的土壤已經中度鹽鹼化,綠色是長綠苔,它是一種藻類;3.在土壤鹽鹼嚴重時,土壤表層出現「紫球藻」棕褐色「紅土」表現,紫球藻是一種鹽鹼的指示,它的出現說明土壤里的鹽分已經很高,鹽分含量已經達到土壤安全臨界線了。在土壤鹽鹼超標高溫高濕下生長旺盛,主要原因就是化學肥料嚴重過剩,或土壤有機質的降低使土壤性狀惡化,保肥能力下降。目前危害還不是很大,可以盡量多鋤地,疏鬆棚內土壤,隨後大量使用完全腐熟的農家肥以及有機菌肥慢慢改良。
Ⅳ 環境地球化學進展
環境污染形勢日益嚴峻,環境地球化學已成為2O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環境地球化學研究環境中元素的分布和遷移規律,揭示人與環境之間的本質聯系,參與環境問題的討論。在元素(或污染物)的分布與人體健康及生態效應的關系研究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如亞馬孫河與採金業有關的 Hg 中毒;孟加拉國的水供應中的 As 中毒問題(Smedley,1999)。
環境地球化學在認識地球環境的總體性和相互依存性、揭示全球環境和區域環境質量歷史變化方面有重要意義,引導環境地球化學研究工作聚焦於典型區域環境演化的地球化學過程及生態效應研究,包括未來環境演化趨勢和防治對策、全球環境變化中氣候信息的提取、生態環境敏感及脆弱地區的風化淋溶作用、地-氣界面的C和S及大氣飄塵的環境地球化學行為、信息系統及模型模擬等(楊忠芳等,1999)。Matthias Zabel等(2001)以尼日河沉積扇的岩心研究陸源元素Al、K、Ti、Zr的時間序列,該岩心記錄了過去245ka的河流沉積物的變化主要受控於中非的植被覆蓋范圍,「元素/Al」比值反映了河流盆地中的化學和氣候變化條件;K/Al、Ti/Al和Zr/Al記錄了非洲季風突變依賴於高緯度地區的氣壓。G.I.Zaitseva等(2005)對Uyuk窪地的湖泊沉積物所進行的孢粉和地球化學分析重建了大約2.6ka(B.P.)歐亞大草原的環境變化歷史。G.S.Konga 等(2006)以黃海東南部晚第四紀沉積岩心的地球化學組分、深海有孔蟲穩定同位素重建過去16.6ka內的古環境變化。Sébastien Bertranda等(2005)通過對Lago Puyehue岩心的有機質、粒度和Al、Ti含量等地球化學指標進行多種沉積序列分析,研究了南智利的短期氣候變化規律,研究表明在A.D.1490到A.D.1700之間,陸源微粒的增加暗示為潮濕時期;13C的增加反映湖泊生產力的增加,系對高度營養供應的響應;磁化率反映了陸源/生物比值,證明其變化發生在一個整體未受擾動的沉積環境中,該潮濕期與歐洲小冰期(Little Ice Age,LIA)的開始時有關,LIA是全球事件,不僅限於北半球。
環境地球化學綜合資料庫(Jane Plant,David Smith et al.,2001)作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預測未來全球和區域環境變化、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基礎的全球資料庫,在國際地科聯(IUGS)和國際地球化學和宇宙化學協會(IAGC)的支持下,正在建立和完善中。該系統的基本地球化學數據是區域測量和環境狀態評價的基礎。隨著進行區域測量國家的增加,其覆蓋面幾乎擴展到全球陸地表面。全球地球化學基底值作為土地狀況評估的基礎,目前已繪制了元素分布圖,特別是那些對生命有嚴重或潛在危害的元素(包括放射性元素)分布圖;進一步對潛在危害物質,尤其是有機質的分布也將包括在內。根據全球環境地球化學基底來證明土地污染和降級,自然地球化學變化趨勢,並為國家乃至全球尺度的有關環境政策發展提供信息,使個人和社會的行為有利於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助於保護地球表面的土地,因其與新戰略規劃有關,故被稱為「戰略地球化學資料庫」。就具有悠久的采礦和礦業、製造業、高度城鎮化的工業化國家而言,如歐洲國家,日益嚴重的廢棄地和污染地的開發利用,因為法律、財政等的控制,對環境有潛在危害的元素逐漸用作規劃和管理的依據之一,這些元素高值區是城市利用中的褐色區(預警區),而不是可擴張發展的綠色區。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壓力、經濟發展、土地降級和污染及貧窮的增加影響著地球土地表面及其生命支持系統,這在近赤道熱帶地區和沙漠區域變得更加敏感,因為其經歷了中長期劇烈的化學風化,地表環境支離破碎。全球資料庫也對特殊的污染物質、人口事件、土地質量降低區和沙漠化等特別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該系統的多介質,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和河流沉積,多項全球地球化學資料庫亦為提高全球環境質量作出了貢獻;同時也為探測稀有資源、糾正和改進發展戰略的可能提供依據;全球資料庫也為預測未來變化提供了保障。政府、國際組織和發展銀行增加了用以准備戰略數字資料庫的資源比例,而地球及其環境作為可持續性土地利用發展規劃的基礎,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參數之一。
在研究介質方面,海洋沉積物、湖泊沉積物、冰心、黃土、泥炭、珊瑚、洞穴石筍等為環境地球化學研究材料;而紅土因其次生特性而在國內外的環境地球化學研究方面仍是個較新的課題。
一般認為(黃英等,2002)紅土是母岩經歷不同程度的紅土化作用形成的,不同母岩在相同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紅土,其主要化學成分之間存在統計規律:均以SiO2、Fe2O3和Al2O3為主,隨著SiO2含量的減小,Fe2O3、Al2O3或R2O3的含量增大;而pH值、燒失量隨著R2O3含量的增大而減小,其化學成分實質上是紅土化作用結果的反映。徐瑞松等(2006)提出華南紅土從其母岩到表土,普遍表現為SiO2、K2O、Na2O主元素淋失,Fe2O3、Al2O3、N、S富集,從空間上看,其表生地球化學特徵受下伏母岩和緯度效應制約,是區域資源環境的具體響應,是長期和多種環境變化的真實記錄。朱麗東等(2005)認為近20年來,以紅土為載體的古環境研究作為全球變化研究的新熱點正在逐步形成,長江中下游、華南、西南等地的紅土與環境的研究均有不同程度的進展,其中長江中下游地區作為北方黃土與南方紅土的交鋒地帶,是揭示黃土堆積、紅土發育、東亞冬夏季風盛衰之間耦合機制的敏感性地帶,是目前人們較為關注的研究區。但從業已發表的成果來看,系統的紅土地球化學研究較少。一些結論尚難以令人滿意,成因機理上未能給予有力的理論支持。
Ⅳ 石材被紅土污染如何處理
石材清洗
石材清洗就是利用化學的方法對石材因內因、外因造成的「病變」、缺陷進行去除,從而獲得美觀的裝飾效果,或為石材防護提供基礎條件。石材化學清洗有時也是石材使用後進行防護的上一步工序。
Ⅵ 紅土與黃土有什麼區別
紅土為發育於熱帶和亞熱帶雨林、季雨林或常綠闊葉林植被下的紅土。其主要特徵是缺乏鹼金屬和鹼土金屬而富含鐵、鋁氧化物,呈酸性紅色。紅土又稱為紅壤。一般紅土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屬化合物很多,其中包括了鐵化合物及鋁化合物。紅土鐵化合物常包括褐鐵礦與赤鐵礦等,紅土含赤鐵礦特別多。當雨水淋洗時,許多化合物都被洗去,然而氧化鐵(鋁)最不易溶解(溶解度十的負三十次方),反而會在結晶生成過程中一層層包覆於粘粒外,並形成一個個的粒團,之後亦不易因雨水沖刷而破壞,因此紅土在雨水的淋洗下反而發育構造良好。紅土是我國中亞熱帶濕潤地區分布的地帶性紅土,屬中度脫硅富鋁化的鐵鋁土。紅土通常具深厚紅色土層,網紋層發育明顯,粘土礦物以高嶺石為主,酸性,鹽基飽和度低。紅土土類劃分5個亞類,本區分布有3個亞類。紅土亞類具土類典型特徵,分布面積最大;黃紅土亞類為向黃壤過渡類型,在本區均分布於山地垂直帶,下接紅土亞類,上接黃壤土類;紅土性土亞類是剖面發育較差的紅土類型,主要分布於紅土侵蝕強烈的丘陵山區,江西興國一帶和福建東南部有較多分布。
紅土一般可以種植稻米、茶、絲、甘蔗,
山地還適於種植杉樹、油桐、柑橘、毛竹、棕櫚等經濟林木。紅土的酸性強,土質粘重是紅土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過多施有機肥,適量施用石灰和補充磷肥,防止紅土沖刷等措施提高紅土肥力。
針對紅土有機質含量很低的情況,可種植綠肥,以提高紅土的有機質含量和氮素肥力。紅土速效磷普遍缺乏,增施磷肥,並提高其利用率是一項重要的農業增產措施。紅土施用石灰,一般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黃土是優質的土壤。它不僅具備土壤腐殖層、淋溶層、淀積層三層的分層特徵,還有其他土壤所不具備的獨特品質。
黃土是一種很肥沃的土層,對農業生產極為重要。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給農業生產和工程建設都造成嚴重的危害,需要科學治理。
兩樹質量是不同的.種花,那要看你種的是什麼花..你好好看下上面的解釋OK
Ⅶ 南方紅壤丘陵地區水土流失(急!謝謝)
一、原因
1.地形原因:南方地區多為丘陵山區,地形起伏較大。
2.植被原因:人們為開版發經濟,大量砍伐權植物,導致山上植被大量減少。
3.氣候原因:南方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較大。
4.土壤原因:紅土的性質為酸性、有機成分少、黏性大,因此對地表依附能力低,極易被沖刷。
二、治理
1.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的工作,保持水土;
2.在紅土地區摻雜生石灰,增加土壤的鹼性;
3.退耕還林;
Ⅷ 國家對紅土磚的治理
主要還是政府的力度不夠,沒有認真落實。其他就是。。。
河南清豐縣粘土磚內窯為啥屢禁不止容?
http://www.fajc.com.cn/News_List_Part.asp?ID=828
Ⅸ 張家口尚義縣空心村治理今年有紅土良嗎
張家口尚義縣空心村治理今年是有紅土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