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害蟲治理
① 怎樣進行小麥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應立足於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適期、適深播種的基礎上,搞回好一拌三噴。答
(1)葯劑拌種:畝用2.5%適樂時10克+天達2116浸拌種專用型12.5克+50%辛硫磷10~15毫升,兌水100~200毫升,拌5~10千克麥種,晾乾播種。
(2)葯劑噴霧:第一次,小麥返青至起身前,畝用99%天達惡霉靈5克+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50克,兌水30千克噴霧。第二次,小麥抽穗期,畝用20%三唑酮100毫升+10%吡蟲啉20克+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25克,兌水15千克均勻噴霧。第三次,小麥灌漿期,畝用3%啶蟲脒2000倍液+2%阿維菌素15毫升+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50克,兌水30千克噴霧。
② 小麥害蟲的防治方法分幾類
晚上好!
一般有農業防治,如收獲後及時清理病蟲殘株,翻耕滅蟲及蟲卵,輪作倒茬,化學葯劑防治,如拌種,噴葯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天敵及生物葯劑進行防治,物理防治,利用殺蟲燈誘殺等。
供您參考!
③ 小麥害蟲的防治方法分幾類
農業防治:採用種植抗蟲品種減輕害蟲危害(如吸漿蟲等),或者調整播期錯過害蟲版成蟲產卵高峰期等來避免權害蟲危害(如皮薊馬等),或採用間種不同作物或與不同作物輪作(如小麥與水稻輪作對地下害蟲有效)等。
物理防治:採用燈光(殺蟲燈)來誘殺鱗翅目成蟲、金龜子、步甲等具有趨光性的成蟲;利用顏色(黃板)來誘殺蚜蟲、吸漿蟲等趨色性的害蟲。
生物防治:採用昆蟲天敵(寄生蜂、瓢蟲、草蛉等)的大規模飼養釋放和病原菌(白僵菌、綠僵菌等)的大量培養施用,能有效殺死害蟲,保護生態環境。
化學防治:直接採用噴灑化學殺蟲劑,控制害蟲的暴發成災。注意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能有效保護天敵的環境友好型農葯,確保生態環境健康。
生態調控:減少小麥單一作物的連片大范圍種植,採用小麥與油菜、蠶豆、蔬菜等作物間作套種,採用小麥與水稻輪作,可以有效降低小麥害蟲的危害。
④ 怎樣防治小麥地下害蟲
危害甘薯的地下害蟲種類很多,主要有蟋蟀、螻蛄、地老虎、蠐螬、金針蟲五大類,這些害版蟲全是雜食性,可權同時危害很多作物。
防治方法主要有:農業防治:精耕細作,消除雜草,灌水,輪作;物理及人工防治:人工捕殺,燈光誘殺,糖液誘殺,堆草誘殺;生物防治:培養大黑金龜乳狀芽孢桿菌,接種土壤內,使蠐螬感病致死;化學防治:可結合甘薯莖線蟲病的防治進行葯劑浸苗,拌施毒土,毒餌誘殺,葯劑噴灑。
特別推薦採取農業措施防止地下害蟲,化學防治必須符合國家對農產品安全生產的要求。
⑤ 小麥春季防治害蟲
當前(4月上中旬)麥田病蟲防治指導
今年小麥由於旱、寒天氣導致長勢衰弱,易受病蟲侵染。當前小麥病害有:根腐病、紋枯病、全蝕病等,蟲害有:麥蜘蛛、麥葉蜂、金針蟲等。尤以根腐病、麥蜘蛛為甚。
根腐病:下部有黃葉,主根頂部發黑。防治葯劑:根普保(或五硝•多菌靈或三唑酮+多菌靈)+植物保護傘(或稀土聖水)。根普保防治根腐病,植物保護傘補充營養促生根。
麥蜘蛛:因為叫蜘蛛,一些人往往使用殺蟎類葯劑(一些書籍上也這樣介紹),不管用。麥蜘蛛(麥圓蜘蛛、麥長腿蜘蛛)不同於一般蟎類,它用噴打蚧殼類害蟲的葯劑最管用,如閃亮、高效三氟、高滲吡蟲啉、七星可信等。噴葯時最好加敵敵畏以增加熏蒸作用。噴葯時間掌握在傍晚(下午5點後)或早晨沒有露水時。
及時防治小麥吸漿蟲
近年來,小麥吸漿蟲呈加重發生趨勢,對小麥生產構成嚴重威脅。小麥吸漿蟲屬雙翅目,癭蚊科,是為害小麥的一種毀滅性害蟲,以幼蟲進入小麥穎殼,吸食正在灌漿的籽粒汁液,造成癟粒、空殼;小麥受害後,一般減產10%~20%,嚴重者可達40%~50%,甚至絕產失收。
發生規律:小麥吸漿蟲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入土至地表2~20厘米處結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小麥拔節時開始破繭上升,4月上、中旬小麥孕穗時,上升到土表層的幼蟲開始化蛹,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成蟲羽化,並選擇已抽穗而未開花的麥穗產卵,5月上、中旬小麥灌漿時卵孵化為幼蟲,幼蟲在小麥穎殼內生活15~20天老熟,並在籽粒內完成3個齡期的發育,小麥成熟時,老熟幼蟲入土,完成一個世代。
防治方法:小麥吸漿蟲的防治,應貫徹「蛹期和成蟲期防治並重,以蛹期防治為主」的原則。
1.蛹期(小麥拔節期至孕穗期)防治:每畝3%辛硫磷顆粒劑2.5~3公斤,或者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80%敵敵畏乳油100毫升),對水2公斤,拌細土(細沙土、細爐灰渣均可)25~30公斤,順麥壟均勻撒施,以殺死上升至地表的幼蟲和蛹;施葯後及時澆水或中耕,可提高防治效果,並兼治麥蚜、麥蜘蛛等害蟲。
2.成蟲期(小麥灌漿期)防治:每畝用4.5%氯氰菊酯乳油40毫升,對水40公斤噴施,可兼治麥蚜、粘蟲和麥葉蜂。
⑥ 目前小麥病蟲害咋防治
一 銹病
小麥銹病有條銹、葉銹和稈銹病三種。以條銹病發生為主,危害最重。
生產上選用抗銹病性強的品種,合理布局,都有利於防止銹病的大面積發生和流行。在小麥拔節和孕穗抽穗期分別噴灑一次「金鐮刀」和「碩豐481」、「高能紅鉀」或「美多收」增產素,既可以提高麥柱抗病性,也可增粒增重,增加產量。田間發現病葉,立即施葯防治。嚴重田塊可間隔7—10天重新施葯防治。孕穗末至始穗是防治關鍵時間。主要葯劑可選25%粉銹通可濕性粉劑或敵力脫、百理通等。對重病區,實行統防統治,減少田間菌量,控制病害流行。
二 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的嚴重病害之一,一般減產10-20%,小麥揚花期是防治赤霉病的關鍵時期。
防治方法:小麥揚花初期,普防一次。若小麥揚花期遇上連續三天以上陰雨,間隔7天,再施一次葯。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或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克兌水40公斤均勻噴霧。
三 白粉病
白粉病對小麥危害嚴重且難以防治,在潮濕陰涼的情況下易大發生,主要侵害小麥植株葉片和莖稈,發病重時穎殼和芒也可受害,嚴重時可導致減產20%~30%,並影響品質。
種植抗病品種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次,提倡施用農家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同時加強管理,如雨澇地區要及時排水,乾旱地區適時澆水,以增強小麥對白粉病的抗病力。第三,葯劑防治:用種子重量0.03%的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25克拌種;孕穗至齊穗期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噴施。
當前可以抓住有利時機,病蟲兼治。可以採用的方法是:畝用25%科惠乳油30—40毫升、粉銹寧有效成分7克、抗蚜威有效成分3克、磷酸二氫鉀150克;粉銹寧有效成分7克、加40%氧化樂果200克、磷酸二氫鉀150克;多菌靈有效成分40克、粉銹寧有效成分7克、抗蚜威有效成分3克、磷酸二氫鉀150克;20%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或15%三唑酮粉劑100—150克;25%百理通可濕性粉劑30—50克。以上配方任選一種兌水50公斤選晴天下午噴施。可以有效防治條銹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漿蟲、蚜蟲、粘蟲。
⑦ 普通小麥的病蟲防治
小麥的病害有:小麥條銹病、葉銹病、稈銹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黃矮病、紅矮病、全蝕病、葉斑病等。蟲害有小麥蚜蟲、麥種蠅、吸漿蟲、紅蜘蛛、葉蟬、蠐螬、金針蟲、螻蛄、麥葉蜂、麥稈蠅等。主要是防治」兩病一蟲」。 小麥條銹病危害症狀:發病初期在植株上形成褪綠黃斑,以後長出粉堆,即夏孢子堆,後期又形成黑色冬孢子堆。夏孢子堆小型鮮黃色,排列成行,與葉脈平行,主要發生在葉上,也為害葉鞘、莖桿和穗部。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注意品種搭配和輪換種植,避免長期單一種植某一品種;避免群體過大,特別要防止偏多偏晚施氮肥,增施磷鉀肥。 葯劑防治。選用種子重量0.2%的1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20%乳油拌種,大田病葉率達5%時,選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每畝75-100克或10%乳油50-75克兌水10-50公斤噴。 小麥白粉病危害症狀:主要為害葉片,病情嚴重時也可為害葉鞘,莖桿和穗部。從幼苗至成株期皆可發生。病斑部位初期長出絲狀白色霉點,以後表面覆蓋的霉層逐漸加厚,似絨毛狀,顏色由白色逐漸變為灰色,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後期散生黑色小點,即病菌的有性進代,閉囊殼。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根據品種和地力,播種時合理安排播量,推遲播期,控制群體不宜過大,增施磷鉀肥,促使小麥生長健壯。 葯劑防治。對常年秋季發病重的地區和麥田,採用粉銹寧拌種,拌種劑量同防條銹病。結合防倒伏,春季第一葉定長以前兌水均勻噴施15%多效唑可濕性粉每畝40克,防止倒伏又可兼治白粉病,減輕病害早春流行速度和強度。小麥孕穗抽穗期,當病葉率達到8%-15%時,用粉銹寧噴霧防治-劑量同防條銹病。 叢矮病發病規律:叢矮病是靠傳毒媒介灰飛虱傳播的病毒病。灰飛虱在小麥上傳毒浸染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在小麥播種出苗後;第二個高峰期是在小麥返青後,隨氣溫逐漸回升,越冬代灰飛虱開始在麥苗上活動取食,傳播病毒,感染愈早或顯現症狀愈早,對產量的影響愈大。
防治方法: 在小麥返青後徹底清除麥田及其周圍的雜草,消滅灰飛虱適宜生存的環境,以減少傳毒蟲源。 適時澆返青水。澆返青水對灰飛虱有很大的殺傷作用,可以減少傳毒蟲源。 噴葯防治。當春季氣溫穩定通過5℃時就要噴葯防治。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1000倍液,每畝噴施葯液50-75公斤,隔5-7天噴1次,連噴2次。噴葯時麥田四周5米以內的地方都要噴到。對靠近路邊、水溝、地頭、地邊更應特別注意防治。 麥蚜危害症狀:葉片受害,出現黃色斑點,吸食穗部汁液,造成千粒重下降,籽粒營養品質變劣。為害嚴重時,常排泄蜜露到麥葉上,導致黴菌寄生,使葉片發黑,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受害麥葉提早枯死,減少養分向穗部輸送。麥蚜還傳播黃矮病。防治方法:葯劑防治是當前治蚜的主要措施。穗期蚜株率達50%左右,百株蚜量達到500頭左右時,應立即組織防治。可選擇使用的葯劑和施用方法有:40%氧化樂果50-75克每畝-2.5%順反氯氰菊酯25克每畝、5%蚜虱凈40克每畝、28%抗蚜量30-40克每畝-2.5%蚜虱凈40克每畝、28%抗蚜量30-40克每畝-2.5%蚜虱滅25-30克每畝-21%綠殺40克每畝或20%滅掃利50克每畝,結合葉面肥噴施噴施寶、磷酸二氫鉀、植物動力2003等的使用,兌水40-50公斤噴-防治。
麥紅蜘蛛
危害症狀:以成、若蟲刺吸麥苗汁液,被害麥葉出現黃白色小點,受害葉以後變為黃色,嚴重時植株矮小葉片枯黃,植株生長不良,不能正常抽穗,甚至乾枯而死。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冬春澆水時,先振動小麥植株,使蜘蛛落入土面後再澆水,可將其淹滅。 葯劑防治。播種時用75%甲拌磷乳油,按種子重量0.4%拌種,堆悶12小時後播種;春季當每1/3米麥壟有蟲150頭左右時,開展葯劑防治。可選擇使用的葯劑和稀釋倍數為:20%滅掃利2000倍液、25%辛滅利1500倍液、25%殺蟎光2000倍液、34%克蟎靈2500-3000倍液、10%蟲達蟎靈2500-3000倍液、20%掃蟎凈3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 線蟲病危害症狀:發病植株在分櫱期表現為葉鞘鬆弛,莖稈粗、彎曲,葉片皺縮。孕穗期以後,表現為莖稈粗、彎曲,較健株矮小,除受害嚴重的不能抽穗外,一般仍能抽穗,但麥穗的一部分或全部不結子。病穗穎片被擠,向外張開,可從縫間看到蟲癭。蟲癭很堅硬,剖開後,內部充滿白色絮狀物,就是線蟲幼蟲。
防治方法: 與非寄主作物輪作兩年。 用膠泥水、食鹽水或清水選種。膠泥水濃度為30%-40%,食鹽水濃度為20%。選種時,將種子盛在細密的籮筐內,放在膠泥水、食鹽水或清水中,使水沒過種子,邊攪動邊撈出浮在水面的蟲癭。用清永選種,動作應迅速,以免影響效果。用食鹽水選的種子宜用清水漂洗干凈。 種子在54℃的水中浸泡10分鍾,可殺死輕度受害種子中的幼蟲。 吸漿蟲危害症狀:吸漿蟲是小麥上的毀滅性害蟲。由於耕作栽培制度的變革,小麥品種更新及傳統有機氯殺蟲劑禁用等原因,吸漿蟲生存的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原有的防治技術已不能控制其危害,並且不適應當前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的要求。所以,選用適當的葯劑品種、劑型、施葯方式,並確定防治適期、防治次數等是生產上亟待解決的問題。防治方法:防治吸漿蟲的最佳時期為蛹期和成蟲期。小麥吸漿蟲化蛹盛期,該蟲大都位於地表且多為裸蛹,對殺蟲劑敏感,用葯防治效果較好。特別是撒施毒土後降雨,增加了葯劑和吸漿蟲接觸的機會,使防效提高。吸漿蟲成蟲對殺蟲劑比較敏感,易被殺死,應注意在產卵盛期前進行防治。防治吸漿蟲的葯劑,蛹期以50%的對硫磷乳油、50%的辛硫磷乳油、40%的甲基異柳磷乳油和6%的林丹粉劑為好,成蟲期以6%的林丹粉劑、55%的林丹膠懸劑、40%的氧化樂果乳油和80%的敵敵畏乳油的緩釋劑較好。吸漿蟲的防治次數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如蛹期防治效果較好,殘蟲量少,成蟲期不必再進行防治;若蛹期漏治或防治效果較差的,成蟲期需補治。
⑧ 小麥病蟲害防治最好
小麥病蟲害防治的重點是兩病兩蟲,即紋枯病、銹病和吸漿蟲、穗蚜。
在防治上重點抓好對紋枯病的控制,可用粉銹寧、井崗黴素、禾果利等內吸性葯劑,加大水量,加新高脂膜均勻噴霧,保護葯效,有效殺死病菌。
對上年小麥吸漿蟲發生嚴重的地塊,要在4月中下旬吸漿蟲羽化出土盛期,每畝用3%的林丹粉製成毒土,順麥壟撒施,施葯後如無雨應適當澆水,保墒防止水分蒸發,隔離病菌,抑制病蟲復生。
對小麥條銹病,要積極推行「准確檢測、帶葯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成功經驗,防止大面積暴發成災。對於麥田雜草嚴重的田塊,要在中耕和人工拔除的基礎上,注意搞好麥田化學除草。
對豬殃殃、野油菜、米米蒿、薺菜等雜草發生嚴重的地塊,可用除草劑進行防治。豬殃殃等都是穗蚜的寄主,清除此類雜草,可有效減少穗蚜蟲害。具體時間以氣溫穩定在10℃~15℃時為宜,並要注意掌握好施葯量和施用時間。
在防禦春季麥田凍害時,要根據天氣預報,在寒流來臨之前及時進行麥田灌溉,預防凍害。一旦發生凍害,要及時中耕,結合澆水補施速效氮肥,促進新生分櫱成穗,把凍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⑨ 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全蝕病:在小麥返青期至拔節前,每畝用20%粉銹寧乳油100克,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克,對水50~70千克,用擰掉旋水片的噴霧器順壟噴澆小麥根部,效果十分明顯,並可兼治小麥紋枯病。
小麥根腐病:在發病初期,用12.5%禾果利20~30克或20%粉銹寧40~50克,對水50~60公斤,拔去噴頭對准小麥莖基部噴施,每隔15天一次,連噴兩次。也可用50%強力殺菌劑50毫升、迦姆5毫升,加水40公斤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小麥紋枯病:在小麥拔節初期,每畝用5%井崗黴素水劑100~150毫升,對水50~70公斤,順壟噴澆小麥莖基部。
小麥白粉病和銹病:每畝用20%粉銹寧乳劑50克,對水60~70公斤,在發病始期噴霧。
小麥蚜蟲:每畝用10%吡蟲啉或3%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0克,對水50~60公斤噴殺。
小麥紅蜘蛛:每畝用2%阿維菌素15毫升,對水30~40公斤噴霧,並兼治灰飛虱,預防叢矮病。
地下害蟲:小麥返青後,地下害蟲開始上移危害,當麥苗受害株率達3%時,每畝可用3%的辛硫磷顆粒劑2~2.5公斤拌細土50公斤,順壟撒施,然後劃鋤。也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20~30毫升,對水300~500毫升,拌炒香的玉米糝、豆餅或麥麩1~1.5公斤,於傍晚撒入麥田誘殺。
⑩ 如何高效防治小麥蟲害
每到了秋天的時候農民們就會辛辛苦苦的將玉米收成,等於米收完了之後就會接著種上小麥,對於小麥相信我們並不陌生,小麥可以製作成我們經常吃的麵粉,還有好多食品,那麼對於小麥的種植我們又能了解到多少呢?同樣小麥跟我們人類一樣它們也有得病不舒服的時候,這就是小麥得了病蟲害,那麼對於小麥的病蟲害我們應該怎樣治理呢?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怎樣高效的治理小麥的病蟲害吧。
並害蟲對於農業曾經造成過重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提前防治病蟲害,以上就是我對於小麥防治病蟲害的一些方法還有建議希望對大家有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