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水治理
❶ 國家對農村的政策有哪些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示範社建設行動。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
將合作社納入稅務登記系統,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盡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條件的合作社承擔國家涉農項目的具體辦法。
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讓農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
中央和地方財政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對農戶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基地建設、質量檢測。鼓勵龍頭企業在財政支持下參與擔保體系建設。採取有效措施幫助龍頭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
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民工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相關就業政策支持范圍。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
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權益,對生活無著的返鄉農民工要提供臨時救助或納入農村低保。同時,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鼓勵農民就近就地創業。
(1)鹽鹼水治理擴展閱讀:
惠農政策補貼
農業部發布《2014年國家深化農村改革、支持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政策措施》,50項政策涵蓋種糧直補、農機補貼、產糧大縣獎勵等多項支農惠農政策,其中僅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補貼等四項補貼資金規模達到1600億。
以2014年明確的資金數和2013年基數統計,四項對農民的補貼金額為1638億元。除了對農民直補,中央財政每年會對產糧產油大縣實施獎勵政策;
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產糧(油)大縣獎勵320億元,今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獎勵力度,對產豬大縣的補貼預計也會達到2013年35億的規模。僅以上這幾項資金,就達到2000億的規模。
根據公開資料,我國用於農業補貼的資金從2002年的1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000多億元規模,隨著各種補貼政策的完善,補貼資金還會進一步增長。
參考資料:惠農政策-網路
❷ 為什麼說黃河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
黃河曾以「害河」、「中國之患」聞名於世界。在新中國成立前歷代反動統治的漫專長歲月里,屬黃河的水利得不到開發,水患得不到治理,洪水、乾旱、冰凌、風沙、鹽鹼、內澇六大災害,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斑斑血淚,黃河也成了中華民族苦難的象徵。
❸ 環境污染的事例
倫敦
煙霧
事件
、洛杉磯煙霧事件、日本的米糠油、日本的水俁灣事件......
以及近期的荷蘭某工廠無恥的向非洲某國家傾倒有毒
垃圾
事件,導致
多人
死亡。
在一些國家,資本家或生產單位的經濟人為了追求高額利潤,任意向
自然界
排放各種
有害物質
,
嚴重污染環境
,特別是
大氣
和
水源
的污染,造成
社會
公害
,引起許多疾病,使廣大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對水源的污染有多種,其中「水俁病」就是舉世聞名的日本公害之一。「水俁病」於1953年首先
在日本
九州熊本縣水俁鎮發生,當時由於病因不明,故稱之為水俁病。(俁音玉)
1950年在水俁灣附近漁村中,發現一些貓步態不穩,抽筋麻痹,最後跳入水中溺死,當地人謂之「自殺貓」。1953年水俁鎮發現一個生怪病的人,開始只是口齒不清,步態不穩,面部痴呆,近而耳聾眼瞎,全身麻木,最後神經失常,一會酣睡,一會興奮異常,身體彎弓,高叫而死。1956年在這個
地區
又發現五十多人患有同樣症狀的病。經過對病的調查和研究,在1962年才確定水俁病的發生是由於汞的
環境污染
,特別是常期食用被污染的魚和
貝類
引起的
甲基汞
慢性中毒
。這是從水俁鎮的工廠排放的氯化甲基汞污染
海域
,使魚和貝類中毒造成的。繼水俁鎮之後1963年,日本新瀉縣又有大批自殺貓、自殺狗出現。1973年在
有明海
南部
沿岸的
有明町
等地
又發生了水俁病。據報導這三次發病人數共計900多人,實際上在日本受害人數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僅水俁鎮受害居民已有一萬人左右。
汞俗稱水銀,它廣泛應用於許多工業部門。汞及其
化合物
都是有害物質,尤其是汞的烷基化合物的
毒性
更大。汞及其化合物可以通過呼吸或消化系統進入人體。無機汞進入人身體後,含汞
濃度
最高的是腎臟和
肝臟
。有機汞在人腦中蓄積最為顯著,其次是肝和腎。
汞中毒
後的臨床症狀即如「水俁病」症狀。
造成
水污染
的
工業公害
除汞外,還有酚、氰類、鉻、砷及某些重金屬鹽等物質。這些物質從工廠及科研單位排放出來,造成了嚴重的水污染。從而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在國內外都時有發生。因此在發展國民經濟,加快四個現代化的
進程
中,一定要注意
保護人類
賴以生存的環境
,防止污染,使人類在優美、舒適的
環境
中生存發展。
❹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華北平原土地鹽鹼化,長江流域洪澇災害,和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黃土特性:黃土結構疏鬆,易溶於水。氣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植被: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人為原因: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鬆。
措施:從目前國內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項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們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們是一個統一體,在實施過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檔土壩等工程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黃土高原必須遵循客觀規程,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華北平原鹽鹼化的原因:1、華北氣候乾燥,尤其在春季。水分蒸發快。2、漫灌,黃河河床抬升等使地下水位高。 由於毛細作用使地下水上升至地表蒸發留下水中的鹽分。日積月累,土壤中的鹽分增多,造成土壤鹽鹼化。
治理措施:1、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如:滴灌、噴灌等,2、種植耐鹽植物。3、施用酸性的過磷酸鈣或有機肥調節PH。4、開挖一定深度的排水溝以降低地下水位。
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1.夏季降水集中.中下游地勢低平
2.流域面積廣 匯水面積大,尤其是夏季風反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時進入汛期,流量劇增.
3.破壞植被,陡坡開荒,圍湖造田.水土流失嚴重,水面上升,湖泊分洪蓄洪能力降低.
措施:植樹造林,退耕還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彎曲段裁彎取直,加固堤壩,修建分洪蓄洪區.
西北地區荒漠化的原因:
一、 自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礎和潛在原因):
1、 氣候乾旱,降水少,大風日數多且風力強盛。2、 地面多沙質沉積物,風沙剱害嚴重。
3、 地表徑流少,河流欠發育。4、 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護。5、 氣候異常。
二、 人為原因(荒漠化的主導因素):
1、 過度放牧2、 過度樵採3、 過度開墾4、 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5、 工礦交通建設中不注意環保
荒漠化防治的具體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資源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3、 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應該退耕還林,退耕還牧。4、 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5、 控制人口增長
❺ 華北平原旱澇鹽鹼和風沙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是什麼
1.我國的氣候屬於典型的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過多,冬季降水很少,即使在正常情況下,也是夏澇冬旱。其實我國降水的多少主要和太平洋上的副高有關,如果某年副高過於強大,則雨帶很快進入北方地區,從而導致北方降水時間過長,於是華北出現洪澇,而南方地區則降水過少,出現乾旱情況。如果某年副高過於弱小,則情況正好相反。
還有華北春耕時節,莊稼需水量大,而降水少,蒸發旺盛,加劇了乾旱造成的影響。
對於旱災的處理:只有搞水利設施,選用耐旱的農作物品種,充分合理開采地下水,當然最根本的是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南水北調。
對於洪水的防治:退耕還湖,修築堤壩,興建水庫等措施
2.鹽鹼的成因主要與當地的蒸發量大,地下水位高有關。加上華北地勢低平,派水不暢,地下水位很高。
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容易順著土壤毛管上升到土壤表面,隨著蒸發,地下水中的礦物質在地表積累,從而使土壤中礦物質含量過大,就形成了鹽鹼土/
治理:用淡水洗鹽壓鹽----只能解決眼前問題,不能從根本解決。
增加覆蓋,減少蒸發---也是個有效的辦法,
我們這里採用一個更根本的方法,修築排鹼渠----即比較深的排水溝,地下水滲到溝內,很快排出,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但是工程量浩大。
3.華北多風沙,與這里春季溫度升高快,風大而多,蒸發旺盛。而春季又是春耕的季節,地表疏鬆,植被覆蓋率低,從而導致多風沙。
對於風沙的防治:退耕還林還草,增加植被的覆蓋,減少蒸發。
❻ 生長量、年平均生長量 、連年生長量和森林蓄積量的含義是什麼
沒有年平均生長量 、連年生長量一說。
1、生長量:林木生長量是指一定時期內林木增長的數量。其計算指標有樹高生長量、直徑生長量、材積生長量、總生長量、定期生長量、年生長量和平均生長量等。影響林木生長量的因素很多,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樹木的不同年齡、森林的不同密度和不同的立地環境,都會直接影響林木的生長。
或生長量是指生物中指單個體或群落隨時間的推移質量、結構、形態指標變化的數量。它與生物特性、時間長短、空間分布、環境條件條件和管理措施有關。
2、森林蓄積量:通常包括有林地蓄積、疏林地蓄積、散生林木蓄積、「四旁」樹蓄積等。一般多用於統計較大的地區范圍(如一國、一地區)各種活立木的材積總量,可按樹種、徑級、材種等分別統計不同活立木的材積總量。木材蓄積量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隨樹種和立地條件等的不同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
(6)鹽鹼水治理擴展閱讀:
森林蓄積量的特性:
1、生命周期及演替系列長。森林的主體成分——樹木的壽命可達數十年,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如北美的巨杉,中國的銀杏、紅檜。森林演替系列也是植物群落中最長的。從原生演替的先鋒樹種(灌木)開始到成熟穩定的頂級階段,通常要經過百年以上。如果加上先鋒樹種階段的先期部分,則階段更多,過程更長。
2、再生性。森林本身具有生產力,是可以更新的資源,如能合理利用,可實現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
3、分布范圍廣。由落葉或常綠以及具有耐寒、耐旱、耐鹽鹼或耐水濕等不同特性的樹種形成的各種類型森林,分布在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的山區、丘陵、平地,甚至沼澤、海塗灘地等地方。
4、再生能力強。森林是可再生資源,可進行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有很強的競爭力,能自行恢復在植被中的優勢地位。但也有限,一經採伐,其生產力的提高或衰減取決於經營的集約程度。
5、生產率高。森林由於具有高大而多層的枝葉分布,其光能利用率達1.6%~3.5%,森林每年所固定的總能量占陸地生物每年固定的總能量的63%,森林的生物產量在所有植物群落中最多,是最大的自然物能儲存庫。
6、用途多,效益大。森林能持續提供多種林產品,如木材、食物、化工和醫葯原料等。同時,森林在涵養水源,改善水質,保持水土,減輕自然災害,調節溫度與濕度,凈化空氣,減弱雜訊,美化環境以及保護野生動植物方面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也很大。
❼ 黃土高原的治理措施是()A.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B.興建南水北調工程C.改良鹽鹼地,改善生
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沖刷下,水土流失嚴重.治理黃土高原的關鍵是治理水土流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態環境.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