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患整改內容
① 安全隱患整改五落實是什麼
一是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責任。
企業在排查出隱患後,應當指定事故隱患治理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明確責任分工,避免事故隱患「視而不見」、「查而不治」、「久病難醫」。真正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實到崗,落實到人。
二是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措施。
企業應當制定合理有效的隱患治理方案,積極協調生產安排和隱患治理工作,對於重大事故隱患,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安排生產和隱患治理工作,確保隱患治理措施落到實處,同時確保隱患治理中不產生新的事故隱患。
三是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資金。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企業應當將事故隱患評估、監控和整改支出費用列入企業安全費用計劃,並按照《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依法列支安全生產費用,確保隱患排查治理資金充足可用,確保隱患排查治理無「糧草之憂」。
四是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時限。
企業不但要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責任人,更要落實治理時限,實現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真正避免隱患排查治理「拖而不辦」、「辦而無效」的情況產生。在治理時限內確實無法完成的,應當積極協調,解決困難與問題,重新給定治理時限,確保隱患排查治理落實到位。
五是落實隱患排查治理預案。
企業應當針對企業生產實際,制定隱患排查治理預案,明確和細化隱患排查的事項、內容和頻次,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隱患排查治理清單,並將責任逐一分解落實,推動全員參與自主排查隱患,尤其要強化對存在重大風險的場所、環節、部位的隱患排查。真正在隱患排查工作中做到隱患查得出、治得了。
(1)隱患整改內容擴展閱讀
事故隱患內容介紹:
事故隱患是指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發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導致重大人身傷亡或者重大經濟損失的事故隱患,加強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控制管理,對於預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義。
事故隱患主要的有以下10個方面:
一、隱蔽性
1、隱患是潛藏的禍患,它具有隱蔽、藏匿、潛伏的特點,是不可明見的災禍,是埋藏在生產過程中的隱形炸彈。它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范圍、一定的條件下,顯現出好似靜止、不變的狀態,往往使人一時看不清楚,意識不到,感覺不出它的存在。
2、正由於「禍患常積於疏忽」,才使隱患逐步形成、發展成事故。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常常遇到認為不該發生事故的區域、地點、設備、工具,卻發生了事故。這都與當事者不能正確認識隱患的隱蔽、藏匿、潛伏特點有關。事故帶來的鮮血告誡我們:隱患就是隱患,隱患不及時認識和發現,遲早要演變成事故。
二、危瞼性
1、俗話說:「螻蟻之穴,可以潰堤千里」,在安全工作中小小的隱患往往引發巨大的災害。無數血與淚的歷史教訓都反復證明了這一點。1987年5月6日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就因為一個煙頭燒了一個月,死亡193人,經濟損失數億元;
2、1994年12月8日克拉瑪依友誼賓館慘烈的大火,就因為舞台紗幕後7號光柱燈離紗幕23cm,燈柱溫度過高,引發火災,無情地吞噬325人的生命,其中有287人是8~14歲的兒童;1995年9月24日首鋼煉鐵廠,由於二位「行家裡手」,一位粗心大意,一位擅離崗位,幾分鍾內釀成6號過濾池檢修人員2死6傷的悲劇……。以上事實說明,在安全上哪怕一個煙頭、一盞燈、一顆螺釘、一個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發生危險。
三、突發性
任何事都存在量變到質變,漸變到突變的過程,隱患也不例外。集小變而為大變,集小患而為大患是一條基本規律,所謂「小的鬧、大的到」,就是這個道理。如在化工企業生產中,常常要與易燃易爆物質打交道,有些原輔燃材料本身的燃點、閃點很低,爆炸極限范圍很寬,稍不留意,隨時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突然發生。
四、因果性
1、某些事故的突然發生是會有先兆的,正如「燕子低習雞晚歸,螞蟻搬家蛇過道」是雷雨到達的先兆一樣,隱患是事故發生的先兆,而事故則是隱患存在和發展的必然結果。俗話說:「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2、在企業組織生產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言行都會對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產生不同的效果,特別是企業領導對待事故隱患所持的態度不同,往往會導致安全生產的結果截然不同,所謂「嚴是愛,寬是害,不管不問遭禍害」,就是這種因果關系的體現。
五、連續性
實踐中,常常遇到一種隱患掩蓋另一種隱患,一種隱患與其它隱患相聯系而存在的現象。例如:在產成品運轉站,如果裝卸搬運機械設備、工具發生隱患故障,就會引起產品堆放超高、安全通道堵塞、作業場地變小,並造成調整難、堆放難、起吊難、轉運難等方面的隱患,這種連帶的、持續的、發生在生產過程的隱患,對安全生產構成的威脅很大,搞不好就會導致「撥出羅卜帶出泥,牽動荷花帶動藕」的現象發生,而使企業出現禍不單行的局面。
六、重復性
事故隱患治理過一次或若干次後,並不等於隱患從此銷聲匿跡,永不發生了,也不會因為發生一兩次事故,就不再重復發生類似隱患和重演歷史的悲劇。只要企業的生產方式、生產條件、生產工具、生產環境等因素未改變,同一隱患就會重復發生。甚至在同一區域、同一地點發生與歷史驚人相似的隱患、事故,這種重復性也是事故隱患的重要特徵之一。
七、意外性
1、這里所指的意外性不是天災人禍,而是指未超出現有安全、衛生標準的要求和規定以外的事故隱患。這些隱患潛伏於人——機系統中,有些隱患超出人們認識范圍,或在短期內很難為勞動者所辨認,但由於它具有很大的巧合性,因而容易導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的發生。
2、例如:飛輪外側裝防護罩、內側未裝而造成人身傷亡事故;2m以上高度會造成墜落傷亡事故,1.5m高度有時同樣也會墜落死亡;36v是安全電壓,然而夏季在勞動作業者有汗的情況下,照樣會發生觸電傷亡事故;勞動者在作業現場易發生傷亡事故,而在職工更衣室內也會被更衣櫥櫃壓死……這些隱患引發的事故,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意外性,往往是我們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始料不及的。
八、時效性
1、盡管隱患具有偶然性、意外性一面,但如果從發現到消除過程中,講求時效,是可以避免隱患演變成事故的;反之,時至而疑,知患而處,不能有效地把握隱患治理在初期,必然會導致嚴重後果。鞍山市消防部門兩年前對鞍山商場進行4次檢查,提出6條隱患整改意見,隱患卻一直未按期整改,並在1996年3月造成火災事故,使35個活生生的生命被烈火吞噬。
2、沈陽一家機器廠的主廠房兩年前定為危房,一拖兩拖,結果一面牆突然倒塌,7名工人被奪去寶貴的生命,損失達百萬元之多。鞍山商場、沈陽一家機器廠主廠房的隱患,從發現到事故的發生的兩年多時間,就是這兩起事故隱患的時效期,它隨著火災、坍塌事故的發生而結束,然而這兩起隱患留給人們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它告誡人們,對隱患治理不講時效,拖得越久,代價越大。
九、特殊性
1、隱患具有普遍性,同時又具有特殊性。由於人、機、料、法、環的本質安全水平不同,其隱患屬性、特徵是不盡相同的。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崗位,其表現形式和變化過程,更是千差萬別的。即使同一種隱患,在使用相同的設備、相同的工具從事相同性質的作業時,其隱患存在也會有差異。
2、例如,某廠在用的18台行車,所使用的鋼絲繩、吊具規格、質量等方面要求基本相同,周期性出現斷毛等隱患是其共性,但由於各台行車使用的頻率、作業環境、作業內容,包括操作者的技術素質程度的不同,其使用周期、斷毛磨損的部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特別是4、9出鋼主車由於其鋼絲繩有一段被固定在中間定滑輪組的位置上,它的一個端面始終與高溫接觸,並處於受力點,極易引起脆斷。如果在實踐中不認識這種隱患存在的特殊性,及時採取定期抽出檢查,適時移動受力位置等措施,而運用與其它鋼絲繩相同的監控管理辦法,就很難發現成股脆斷,由此所造成的後果必然是非常嚴重的。
十、季節性
1、某些隱患帶有明顯的季節性和特點,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一年四季,夏天由於天氣炎熱、氣溫高、雷雨多、食物易腐爛等變質等情況的出現,必然會帶來人員中暑、食物中毒、洪澇、雷擊。使用、維修電器的人員又會因為汗水過多而產生觸電等事故隱患;
2、冬季又會由於天寒地凍、風干物燥,而極易產生火災、凍傷、煤氣中毒等事故隱患……充分認識各個季節特點,適時地、有針對性地做好隱患季節性防治工作,對於企業的安全生產也是十分重要的。
處理方式
(一)一般性事故隱患:應要求有關區域部門限期排除。
(二)重大事故隱患:應做出暫時局部、全部停產停業或停止使用,並立即上報上級政府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要求,進行限期整改。
(三)特別重大事故隱患:應立即做出停產停業,立即上報上級政府主管部門,並及時進行人員疏散、加強安全警戒等相應措施,進行徹底整改。
② 隱患治理措施包括哪五個方面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重點行業和領域危險品生產危險品調查和管理專項行動的通知》隱患治理措施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責任。
二是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措施。
三是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資金。
四是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時限。
五是落實隱患排查治理預案。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安全生產隱患調查管理專項行動,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安全監督,監督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有必要根據地區,行業和實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明確界定分工,明確責任,落實。
要認真落實政府行政主管責任制和企業法定代表制。各地區應採取措施,制定本通知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指導意見和區域安排,並落實到各生產經營單位和重點行業的其他有關單位,不得走死路。
(二)突出重點,強化督導。調查和管理隱患的特別行動應突出重點行業和高風險行業等領域的重點企業。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安全監察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和指導。
要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政策,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增強事故預防能力。
(三)廣泛發動,群防群治。要充分依靠和動員廣大員工參與隱患的調查和管理。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緊緊依靠技術管理人員和崗位員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知情權,參與和監督安全生產,全面組織員工,認真查找各種隱患,積極參與隱患管理。
(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各地區應以此隱患調查和管理專項行動為契機,推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和事故危害調查工作的深入開展,不僅要有效消除重大威脅的隱患。要安全生產,還要落實根本原因。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
(五)廣泛宣傳,輿論監督。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宣傳這一隱患的調查和管理專項行動,加強對輿論的監督和群眾的監督,揭露經過調查和管理的單位。
(2)隱患整改內容擴展閱讀:
隱患排查的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進一步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安全監管主體責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隱患和薄弱環節;
認真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機制和重大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及分級管理制度,有效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促進全國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穩定好轉。
隱患排查的對象和范圍
本次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對象和范圍為高危行業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各類生產經營單位,主要包括: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石油、化工、煙花爆竹、冶金、有色、建築施工、民爆器材、電力等工礦企業;
道路交通、水運、鐵路、民航等交通運輸企業;漁業、農機、水利等單位;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其他行業和領域近年來發生重特大事故的單位。同時,通過對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進一步檢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安全監管責任落實情況和打擊非法建設、生產和經營的情況。
③ 工地安全隱患排查內容怎麼寫
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排查及整改建議
由於施工現場人員流動性大、露天高處作業較多、施工變化大、規則性差、交叉作業多,施工現場存在的危險源復雜、多變,且不安全因素隨著工程進度的變化而多變,為了確保XX建設項目安全開展,根據現階段XXX施工進度,對該區域施工現場安全隱患進行徹底排查,經檢查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施工現場存在的問題
(一)施工現場人員未配備安全防護用品或防護用品使用不正確。
在此次檢查中發現,個別現場施工人員未佩戴安全帽,甚至在鋼筋吊裝現場有無關人員、未戴安全帽通過;人員在腳手架上作業時,未系掛安全帶或安全帶系掛在一個用鋼筋彎的活扣上;焊接時,操作人員未配備防護面罩。
整改建議:加強施工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讓每一個施工人員都時刻銘記: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兩米或兩米以上的高空作業必須正確系掛安全帶,且安全帶必須系掛在合理、有效、閉合且能承受的起個人體重的地方,不得系掛在護欄、欄桿和活動的地方;焊接作業時,必須配備防護面罩。
(二)吊裝作業時主要存在如下:
⑴無吊裝方案或吊裝方案沒有針對性,不能指導施工現場的吊裝作業。各片區所編制的吊裝方案大同小異,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編制具有針對性的方案,對多塔作業存在的危險源未進行分析,未制定專項方案。
⑵吊裝現場無進行封閉。在E4片區進行鋼筋吊裝時,無關人員從吊裝重物下通過且未戴安全帽。
⑶吊裝現場,無專門的指揮人員進行指揮。檢查中發現鋼筋吊裝時,由鋼筋工直接指揮吊車司機,鋼筋由於捆綁不牢,外露的一根鋼筋直接戳到了鋼筋製作棚的屋頂。
⑷吊鉤未安裝鋼絲繩防脫勾裝置,鋼絲繩嚴重磨損、變形,對重物捆綁不牢。A2小區卸料平台固定端未固定,鋼絲繩有明顯的斷絲,且無防護門。
⑸塔吊未經驗收或未拿到驗收證明。
整改建議:該區域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吊裝作業較多,且存在多塔吊裝現象,各片區必須結合自身實際,編制具有針對性的吊裝方案,吊裝前對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認真分析並對相關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加強吊裝作業的管理和控制,確保吊裝過程中人員、設備的安全。
(三)臨時線接線不符合規范
施工臨時用電方面,各片區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⑴施工現場無專項用電專項方案或該方案與現場實際不相符。方案中明確規定按「三級配電、二級漏電保護」、「一機、一閘、一漏、一箱」、「三項五線制」設置,但實際中卻三相四線制,無接地線,無保護零線,一個配電箱接四五台用電設備,無漏電保護器等。
⑵線路架設或埋設不符合規范,電纜沿地面明敷。個別臨時線搭在塔吊上,或用手工製作的木質梯子靠在地面進行架空;臨時線搭設高度太低,會影響工機具、材料的運輸。
⑶配電箱與開關箱進線和出線混亂,未設門鎖、未採取防雨措施,配電櫃門敞開,櫃門上未明確配電箱責任人,接線混亂。
整改建議:施工用電必須嚴格按照規范編制臨時用電專項方案,且嚴格按照「三級配電、二級漏電保護」、「一機、一閘、一漏、一箱」、「三項五線制」原則進行設置。
(四)腳手架搭設不符合規范
各片區普遍存在腳手架無掃地桿,無橫桿,無剪刀撐,底部的墊板未墊的現象,這些因素導致腳手架的穩定性、剛性、支撐性較差,未起到防護的作用。腳手板未鋪或未滿鋪,無安全網或安全網起不到防護作用。
整改建議:必須嚴格按照規范編制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且根據規范要求對架體底部設置墊木,架體四周與中間按規范要求設置豎向剪刀撐或專用斜桿,腳手板滿鋪,腳手架搭、拆前必須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架子工必須持證上崗。
(五)基坑無排水措施
檢查中發現,施工現場基坑普遍存在無任何排水措施的現象。今年青海地區雨水較多,如何及時、有效的將雨水外排,各施工單位都忽略了這個問題。
整改建議:根據規范要求盡快對基坑設置有效排水措施。
(六)施工主幹道路硬化較差
施工現場主幹道路未進行硬化,雨水天氣人員無法到達作業現場。
整改建議:建議採用沙石或其他有效措施對主幹道路進行硬化。
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排查及整改建議
作者:安全管理網來源:安全管理網點擊: 24453 評論:1更新日期:2013年03月03日
由於施工現場人員流動性大、露天高處作業較多、施工變化大、規則性差、交叉作業多,施工現場存在的危險源復雜、多變,且不安全因素隨著工程進度的變化而多變,為了確保XX建設項目安全開展,根據現階段XXX施工進度,對該區域施工現場安全隱患進行徹底排查,經檢查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施工現場存在的問題
(一)施工現場人員未配備安全防護用品或防護用品使用不正確。
在此次檢查中發現,個別現場施工人員未佩戴安全帽,甚至在鋼筋吊裝現場有無關人員、未戴安全帽通過;人員在腳手架上作業時,未系掛安全帶或安全帶系掛在一個用鋼筋彎的活扣上;焊接時,操作人員未配備防護面罩。
整改建議:加強施工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讓每一個施工人員都時刻銘記: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兩米或兩米以上的高空作業必須正確系掛安全帶,且安全帶必須系掛在合理、有效、閉合且能承受的起個人體重的地方,不得系掛在護欄、欄桿和活動的地方;焊接作業時,必須配備防護面罩。
(二)吊裝作業時主要存在如下:
⑴無吊裝方案或吊裝方案沒有針對性,不能指導施工現場的吊裝作業。各片區所編制的吊裝方案大同小異,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編制具有針對性的方案,對多塔作業存在的危險源未進行分析,未制定專項方案。
⑵吊裝現場無進行封閉。在E4片區進行鋼筋吊裝時,無關人員從吊裝重物下通過且未戴安全帽。
⑶吊裝現場,無專門的指揮人員進行指揮。檢查中發現鋼筋吊裝時,由鋼筋工直接指揮吊車司機,鋼筋由於捆綁不牢,外露的一根鋼筋直接戳到了鋼筋製作棚的屋頂。
⑷吊鉤未安裝鋼絲繩防脫勾裝置,鋼絲繩嚴重磨損、變形,對重物捆綁不牢。A2小區卸料平台固定端未固定,鋼絲繩有明顯的斷絲,且無防護門。
⑸塔吊未經驗收或未拿到驗收證明。
整改建議:該區域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吊裝作業較多,且存在多塔吊裝現象,各片區必須結合自身實際,編制具有針對性的吊裝方案,吊裝前對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認真分析並對相關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加強吊裝作業的管理和控制,確保吊裝過程中人員、設備的安全。
(三)臨時線接線不符合規范
施工臨時用電方面,各片區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⑴施工現場無專項用電專項方案或該方案與現場實際不相符。方案中明確規定按「三級配電、二級漏電保護」、「一機、一閘、一漏、一箱」、「三項五線制」設置,但實際中卻三相四線制,無接地線,無保護零線,一個配電箱接四五台用電設備,無漏電保護器等。
⑵線路架設或埋設不符合規范,電纜沿地面明敷。個別臨時線搭在塔吊上,或用手工製作的木質梯子靠在地面進行架空;臨時線搭設高度太低,會影響工機具、材料的運輸。
⑶配電箱與開關箱進線和出線混亂,未設門鎖、未採取防雨措施,配電櫃門敞開,櫃門上未明確配電箱責任人,接線混亂。
整改建議:施工用電必須嚴格按照規范編制臨時用電專項方案,且嚴格按照「三級配電、二級漏電保護」、「一機、一閘、一漏、一箱」、「三項五線制」原則進行設置。
(四)腳手架搭設不符合規范
各片區普遍存在腳手架無掃地桿,無橫桿,無剪刀撐,底部的墊板未墊的現象,這些因素導致腳手架的穩定性、剛性、支撐性較差,未起到防護的作用。腳手板未鋪或未滿鋪,無安全網或安全網起不到防護作用。
整改建議:必須嚴格按照規范編制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且根據規范要求對架體底部設置墊木,架體四周與中間按規范要求設置豎向剪刀撐或專用斜桿,腳手板滿鋪,腳手架搭、拆前必須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架子工必須持證上崗。
(五)基坑無排水措施
檢查中發現,施工現場基坑普遍存在無任何排水措施的現象。今年青海地區雨水較多,如何及時、有效的將雨水外排,各施工單位都忽略了這個問題。
整改建議:根據規范要求盡快對基坑設置有效排水措施。
(六)施工主幹道路硬化較差
施工現場主幹道路未進行硬化,雨水天氣人員無法到達作業現場。
整改建議:建議採用沙石或其他有效措施對主幹道路進行硬化。
④ 安全整改的內容有那些
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與整改內容
1、總則
1.1、為使我公司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進一步落實重大隱患排查整改責任,建立起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的長效機制,消除事故隱患,提高其本質安全生產水平,有效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特製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適用於本公司內所有崗位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2、事故隱患的定義
事故隱患,是指可能導致事故發生(人身傷亡或者經濟損失)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及管理上的缺陷。
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導致重大人身傷亡或重大經濟損失的事故隱患。
3、組織管理
3.1、管理原則
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實行「分級監管、各負其責」的原則。
3.2管理組織
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在公司安委會的領導下,由安全技術科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專業職能人員負責組織實施。各二級單位分級成立隱患治理組織機構。
3.3各級隱患排查組織的職責
3.3.1安委會研究和審查有關重大安全事故隱患的治理,督促落實消除重大事故隱患的措施,保證整改資金到位。
3.3.2安全技術科審查較大安全事故隱患的治理,督促落實消除較大安全事故隱患的措施。負責各類事故隱患的匯總、復查工作;負責重大事故隱患的上報。並負責對安全裝置、安全設施、消防應急設施及器材、勞動防護用品進行檢查。
3.3.3生產技術科負責審查較大生產事故隱患的排查治理,督促落實消除較大生產事故隱患的措施及復查工作。並負責對生產工藝運行狀況進行檢查。
3.3.4材料科負責審查較大設備事故隱患的排查治理,督促落實消除較大設備事故隱患的措施及復查工作。並負責對生產裝置運行狀況及備用設備進行隱患排查治理。
3.3.5工會負責勞動組織及勞動防護用品使用的隱患排查工作。
3.3.6質檢中心負責生產指標的隱患排查工作。
3.3.7安管科負責安全班組,裝置、設施的定置隱患排查。
3.3.8後勤部科負責勞動紀律的隱患排查工作。
3.3.9項目部各管理人員為本單位隱患排查治理第一責任人。二級單位隱患治理組織機構負責組織對施工現場各班組崗位安全、生產工藝、施工機械進行定期檢查,並落實一般事故隱患的治理及所有隱患匯總、上報工作。
3.3.10班組隱患治理小組負責組織對各崗位進行安全生產,對查出的隱患負責組織立即整改、作好匯總記錄。整改不了的隱患上報車間隱患治理組織,並採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3.3.11各生產、工藝崗位負責對本崗位生產工藝裝置、安全、設備進行隱患排查。對查出但不能整改隱患上報班組隱患治理小組。
4、隱患排查
4.1隱患排查時間
4.1.1公司安委會組織各職能單位每月進行一次綜合安全生產隱患排查。
4.1.2隱患治理組織每半月組織本單位相關人員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隱患排查。
4.1.3班組級安全管理人員每班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隱患排查。
4.1.4各崗位人員當班期間內隨時進行巡檢並排查各類安全生產隱患。
4.2隱患排查人員
4.2.1公司級隱患治理組織由安委會各職能部門參加。由生產技術科、材料科、安全技術科、質檢中心、工會、企管科、勞動人事科組成。
4.2.2工地隱患治理組織機構由各班組長設備、安全員,技術員、施工員組成。
4.2.3班組安全隱患排查小組由各化工班班長及兼職安全員組成。
4.2.4各崗位隱患排查由崗位操作人員組成。
4.3隱患排查內容
4.4隱患排查上報程序
4.4.1各班組人員將排查出的安全隱患立即進行整改,如不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上報班組長。
4.4.2各班組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如不能立即整改,要採取可行的安全防範措施,並上報本項目部隱患排查小組負責人。
4.4.3現場隱患治理小組將各班組匯總上報的安全隱患進行審查,並積極落實隱患治理措施,並上報各職能部門備案。
4.4.4對施工現場不能整改的安全隱患及上級部門查出的重大安全隱患由安全員審批、拿出可行整改方案、制定相關應急預案,並在各職能部門備案。
4.4.5安全技術科對公司重大安全隱患匯總上報集團公司安全環保處備案。
4.5建立台賬
4.5.1各班組排查出的安全隱患要在本班組建立安全隱患治理檔案。台賬內容包括責任人、整改時間、整改措施及安全投入資金。
4.5.2各班組上報到項目部的安全隱患,由施工現場隱患治理小組建立隱患治理檔案。台賬內容包括責任人、整改時間、整改措施、防範措施及安全投入資金。並上報公司相應職能部門備案。
4.5.3由安全員審批的重大安全隱患,除各相關單位建立檔案外,並在各職能部門建立檔案。
5、隱患分級
5.1分級依據
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本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技術規程》相關條款,根據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按照可能導致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環境影響的後果、嚴重程度、整改時間、投入資金進行定性或定量評估,將安全隱患分為三級。
5.2隱患級別確定
5.2.1隱患級別以判定它的三種要素條件(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影響)進行判定,達到其中任意一種最嚴重的要素條件且整改時間、投入資金達到相應數量的即判定為相應隱患級別。
5.2.2分級
5.2.2.1重大隱患(一級):可能造成較大事故的,即可能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下重傷,或5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或可能造成市區范圍內的重大社會影響,且整改時間10天以上半年以內,投入資金50萬元以下的。
5.2.2.2較大隱患(二級):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即可能造成系統停車或造成1人死亡,或2人以下重傷,或者1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且整改時間10天以內,投入資金在10萬元以下。
5.2.2.3一般隱患(三級):可能造成生產系統降負荷或造成人員輕傷事故,或者1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且整改時間3天以下,投入資金在1萬元以下的。
6、隱患評估、報告
6.1隱患的確認
6.1.1班組不能立即整改的隱患,編制事故隱患報告書報項目部備案,由項目部隱患治理組織機構對事故隱患進行初步確認和分級。
6.1.2屬於一般隱患,由項目部制定落實整改措施方案,明確責任人,編制資金投入計劃。
6.1.3屬於較大、重大隱患,由安全員編制隱患報告書,報公司相關職能部門(生產科、設備科、安全技術科)備案。
6.1.4事故隱患報告書內容:
6.1.4.1隱患報告單位
6.1.4.2隱患的主要危害
6.1.4.3事故隱患現狀
6.1.4.4現採取的防範監控措施及應急方案
6.1.4.5有關隱患的檢查、檢測、佐證材料
6.1.4.6消除隱患的辦法及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6.1.4.7現隱患監控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7、隱患整改
7.1一般事故隱患,由責任單位立即整改,最長期限不得超過3天。
7.2較大事故隱患,經職能部門確認後,下發隱患整改通知單,明確整改責任人,整改內容,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0天)要按時完成。
7.3重大事故隱患,隱患責任單位上報到安全技術科和相關職能單位,經安委會研究確認後,寫出可行性整改方案,確定安全隱患整改所需資金,並由責任單位採取可行性措施,制定出應急預案。明確隱患整改責任人、整改時間、完成隱患整改,並上報集團公司安全環保處備案。由公司安委會組織進行復查。
7.4隱患整改單位建立健全整改檔案,公司主管部門根據整改時限進行復查,並建好檔案。
8、隱患排除的確認
8.1一般事故隱患,由項目部隱患治理組織對隱患整改情況進行復查。
8.2較大事故隱患,由職能部門對隱患整改情況進行復查。
8.3重大隱患,由公司隱患治理組織機構對其進行復查,對整改情況上報集團公司備案。
8.4對未按時整改,治理不合格的,責任單位及職能部門重新登記,重新明確責任人,整改期限,整改方案和措施。
8.5各單位每月25日前將隱患(分級)排除銷賬情況匯總後上報各職能部門。
9、考核
9.1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實行「誰排查、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進行管理和考核。
9.2實行公司對項目部、項目部對班組、班組對個人的分級考核機制。
9.3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整改措施不到位,責任制不落實致使隱患長期得不到整改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的,依據《安全生產領域違法違紀行為政紀處分暫行規定》和本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等相法規定嚴肅處理。
9.4任何個人對整改隱患或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均有權向公司安委會報告或舉報。對及時發現和報告重大事故隱患,對舉報事故隱患查處核實的,根據相關文件給予表彰。
⑤ 消防安全隱患排查內容有哪些
1、單位對存在的火災隱患,應當及時予以消除。
2、對不能當場改正的火災隱患,內應當根據本單位的管理容分工,及時將存在的火災隱患向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責任人報告,提出整改方案。
3、在火災隱患未消除之前,單位應當落實防範措施,保障消防安全。不能確保消防安全,隨時可能引發火災或者一旦發生火災將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應當將危險部位停產停業整改。
(5)隱患整改內容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應急照明燈主、備用電源切換功能正常,切斷主電後,應急照明燈能正常發光。
火災應急廣播能分區播放,正確引導人員疏散。
封閉樓梯、防煙樓梯及其前室的防火門向疏散方向開啟,具有自閉功能,並處於常閉狀態,平時因頻繁使用需要常開的防火門能自動、手動關閉,平時需要控制人員隨意出入的疏散門,不用任何工具能從內部開啟,並有明顯標識和使用提示,常開防火門的啟閉狀態在消防控制室能正確顯示。
⑥ 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五落實」的內容是什麼
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五落實」的內容是治理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強調,在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中發現的所有重大隱患,都要逐條做到治理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
李毅中在安全生產視頻會議上透露,截至9月底,全國重點行業領域共有236.5萬個工礦商貿、交通運輸和人員密集場所企業、單位開展了隱患排查治理,累計自查出隱患386.7萬處,整改率88.8%;其中自查出重大隱患7.3萬處,整改率76.9%。
李毅中要求,目前尚未整改的重大隱患,以及24個督查組下達整改指令中指出的369處隱患和問題,都要實行政府掛牌督辦,每月報告一次整改進度,及時反饋落實情況。絕大多數隱患和問題都要在年內整改到位、及早銷號。
李毅中強調,對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整改到位,以及尚處在整改過程中的隱患和問題,要採取科學嚴密的監控防範措施,落實責任,嚴防隱患發展成為事故。嚴重威脅安全生產的,要果斷停產停業、限期整改。個別整改無望又嚴重危及生產的,要堅決退出或關閉。
從安全生產視頻會議上了解到,各級安全監管監察機構將指導督促各類企業,建立健全崗位、車間、工廠、公司四級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並建立危險源分級監控制度。
(6)隱患整改內容擴展閱讀:
全省開展大檢查大整頓工作以來,大興安嶺地區高度重視,狠抓落實。地委書記肖建春、行署專員單增慶多次對大檢查大整頓工作做出批示。單增慶提出對責任落實不到位,隱患排查不到位,監管檢查不到位,出現問題的單位和人員要給予嚴肅處理。
行署安委會採取暗查暗訪、突擊檢查的方式,對縣、區(局)政府、行業管理部門、企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頓工作進行了督查,並將督查結果以《督查通報》的形式下發至縣、區(局)和抄送地委、行署主要領導,縣、區(局)黨政主要領導。
同時,對大檢查大整頓工作不落實、不部署的行業管理部門和企業進行了約談警示,切實解決大檢查大整頓工作層級遞減、上熱中溫下涼的工作局面,有力推動了大檢查大整頓深入開展。
截止到8月末,地、縣(區、局)兩級共成立檢查組118個,參加檢查人員1368人次,共檢查生產經營單位9867戶,排查事故隱患3876處,完成整改3854處,未完成整改22處,查處非法違法行為4845起,臨時查封62家。
責令停產停業停建69家,
取締非法違法企業4戶,拘留13人,暫扣車輛70台,處罰94.6萬元。對於全區排查出的事故隱患和問題,層層建立了台賬,做到了隱患整改責任、措施、資金、時限、預案的「五落實」。
⑦ 什麼是安全隱患整改措施
安全隱患的有一層定義是風險失控(或者超出單元可接受的程度)。從回這個角度講,隱患整答改措施就是採取風險控制措施讓風險受控(可接受),因此,安全隱患整改措施可以和風險控制措施等同起來。風險控制措施一般分為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和個體勞動防護措施(網上查具體的)。
按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對事故隱患的定義:是指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准、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
因此,事故隱患又分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缺陷。對這些隱患的整改措施是不一樣的。
對於你問題上的所指的安全隱患整改措施是沒有統一的定義的。只能說是為消除事故隱患所採取的工程技術對策、管理對策和個體勞動防護對策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