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村建制調整改革成效

村建制調整改革成效

發布時間: 2021-01-01 18:08:42

①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農村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第一 偉大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思想冰封的解凍 改革開放的醞釀 改革元年的標志 第二 石破天驚 農村改革之船艱難起航 農村改革的先行者 農民的偉大創舉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第三 國門漸開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窗口」 蛇口,對外開放從這里啟動 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實驗場 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 第四 格局初定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改革向城市進軍 濃墨重彩的一筆 萬紫千紅才是春 第五 東方風來迎來改革開放的第二個春天 思想的交鋒 在南海邊寫下詩篇 天地間盪起滾滾春潮 第六 碩果累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 理論上的重大突破 化為一篇精彩的大文章 宏觀調控,經濟「軟著陸」 第七 世紀號角 改革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 為新世紀奠基 輝煌新篇章 中國戰略發展 第八 征帆啟航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 科學發展譜新篇 一切發展為了人民 偉大的旗幟附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大事記 的30年,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和理論創新,深化對於實踐的認識,不斷改革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舊思想,從而持續推動改革和發展。 每一次的思想解放或理論創新都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 大歷史關頭所發生的,並且所解決的都是關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轉折的問題。改革開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解決了撥亂反正問題,並最終選擇了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道路。進入新世紀以來,改革發展進程面臨著一系列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如何正確理解發展的內涵,如何創新發展模式以及如何深化改革開放等問題亟待解決。在此背景下的理論創新,明確指出了要樹立什麼樣的發展觀、如何進一步發展,並確立了繼續堅持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和觀點。 30年思想解放或理論創新的主要經驗,就是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等重大思想和方法。正是在這些重大思想方法的引導下,逐步產生和形成了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必將成為人類發展史上最寶貴的經驗之一。 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發展生產力 我國30年的高速發展,得益於30年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通過對於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農村經濟體制、國有經濟體制、城市管理體制、金融體制、教育體制、就業體制、外貿體制、收入分配體制、社會保障體制等十大方面的重大改革和調整,城鄉經濟迅速發展,資源配置效率逐步提高,國有企業發展逐漸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金融發展也正在步入國際化和全球化,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總的來說,經過30年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我國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解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得以完善,社會經濟系統的活力和效率不斷提升。 更為顯著的是,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也讓經濟社會生活面貌、國人的物質和精神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具體來說,一是在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過程中,減貧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1978年我國的絕對貧困人口為2.5億,到1985年時這個數字下降了一半,1990年則下降到8500萬,到2000年更下降到3200萬。目前,我國貧困人口數進一步下降為2375萬。二是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明顯得到提高和改善。30年來,我國人均收入增加了10倍,到2006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3%,城鎮居民家庭則為35.8%。 中國不斷發展的另外幾個重要因素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發展得益於市場化改革和制度創新所產生的激勵和效率。市場化導向的改革以及中央和地方機制的理順,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內在動力;經濟系統引入內在激勵機制,使得經濟效率大大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動力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我國的發展也得益於對外開放進程中的學習模仿效應。對外開放不僅大量引進了外來投資,直接彌補了我國資金不足的問題;更為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體系,學習全球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以及理念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機會。 我國的發展同樣得益於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的科學決策。政府作為改革的發動者,不僅制定改革發展的規劃和實施計劃,還是經濟社會資源的積極動員者,能有效避免單一市場調節所帶來的無序等問題。同時,在參與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過程中,政府能充分重視和吸收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以及一切先進的國際經驗,從而推動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有效減少了失誤。 我國的發展還得益於資源稟賦結構所產生的豐富勞動力資源和人口紅利優勢。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及其人口紅利,很好地支持了30年來我國低成本的經濟增長。 當然,我國的發展也得益於較高的資本形成率。中國人民歷來擁有勤儉節約的習慣,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長時期內擁有較高的儲蓄率和資本形成率,從而使得我國經濟能夠保持持續、大規模的投資高增長。 最後必須指出的是,我國的發展也得益於漸進式改革所產生的穩定社會效應。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使得改革沒有引起大的經濟破壞和社會震盪,從而為改革順利推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② 農村改革試驗區獲得了哪些新成果

據報道,經過幾年改革探索,目前,我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已經形成許多突破性內的制度成果。

分析人士稱,截至目前四川成都創新農業經營體制,上海閔行分類落實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安徽宿州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這些改革典型為推廣改革成果提供了生動實踐。

③ 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

九個方面的明顯成效是: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基本平衡。去年全國糧食總產達10030億斤,實現連續4年增產,單產連續4年創歷史新高。棉花、糖料等產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農民收入保持連續四年較快增長。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40元,比上年增加553元,實際增長9.5%,增收絕對額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

——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步伐加快。2006年至2007年陽光工程培訓轉移就業農民700萬人,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培訓專業農民153萬人,促進了農民應用先進適用技術能力的提高。

——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去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1%,比2005年提高5個百分點。近兩年新增農村戶用沼氣900多萬戶,去年完成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2.3萬公里。

——耕地保護和建設力度加大。國家把確保18億畝耕地目標分解到各省區市,全面啟動116個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

——農業法制建設步伐加快。新制定或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動物防疫法等多部涉農法律相繼實施,獸葯管理條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多部行政法規和規章相繼頒布。

——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兩免一補」使1.5億中小學生家庭經濟負擔減輕;7.3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85.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減少669萬人,農村低收入減少709萬人。

——農村經營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已發展到15.1萬個,入社農戶達到3486萬戶,佔全國農戶總數的14%,入社農戶每年每戶比非成員農戶增收約20%;產業化經營組織已發展到13.57萬個,帶動全國35.2%的農戶,平均每戶每年從中增收約1336元。

——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平穩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啟動實施,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農業行業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

④ 農村的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什麼成效

「以合作促改革,以合作促發展」的理念,堅持以土地流轉和專業合作社發展為突破口,先行先試,示範推動,不斷探索,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廣泛發動,搭建平台,積極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社建設。堅持將宣傳引導作為工作的主要抓手,通過舉辦土地流轉專題講座、土地流轉經驗交流現場會等形式,真正讓群眾了解相關政策,看到發展前景,卸掉思想包袱。目前,「流轉田,好掙錢」,「流轉田,掙大錢」已成為廣大幹群的思想共識,為更好地推廣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礎;發揮政府指導作用,規范專業合作社建設,明確專人指導專業合作社建立規范的章程、制度,引導其實現民主管理、合作發展,使農村專業合作社真正成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實體。
二是先行先試,規范運作,努力培強農村專業合作社組織。積極搶抓高鐵新區建設機遇,發揮我鎮近郊區位優勢,圍繞專業合作社發展,選取產業特色鮮明、農業基礎較好、群眾願望強烈的村,在資金信貸、政策扶持等方面重點傾斜,積極幫助合作社解決在前期運營上遇到的各類困難,促使其步入良性運作軌道;堅持先上路、後規范,先後多次舉辦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座談會,指導合作社規范經營,促進土地規模流轉,使專業合作社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在增強經濟實力的基礎上規范壯大。
三是因地制宜,打造亮點,不斷加快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結合我鎮地質條件和生產習慣,制訂了「宜林則林、宜種則種、宜畜則畜」的思路,通過組建專業合作社,為農民提供收種一條龍服務。目前,在北部成立了耿樓心領、小宮山陌嶺、向陽山果業發展等5個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200多畝,實現了種植業規模化發展;在南部山區,成立了步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8戶農民在原來廢舊的石塘坑裡發展鮮菇,效益非常可觀;在中部,發展以富安肉牛養殖為龍頭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形成了肉雞、肉鴨、肉兔規模發展的養殖格局;在前梁、陳崗、黨吉山等3個村成立了機械化專業合作社,全鎮農業呈現出亮點紛呈的發展局面。

⑤ 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將兩個村合並成一個,在命名時能否換成某某社區居委會

以上級批復為准。
一般情況下「撤村建居」主要是居住比較集中人口規模較大的城中村,回按照法答定程序撤銷原行政村建製成立新社區,或撤銷原行政村建制,將村民就近並入居住社區管理,不再設立新社區,由村民變居民。供參考。

⑥ 1978年改革首先在農村開放實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效的內涵

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試驗階段--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內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容《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發表。

這一階段的基本特點是:以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為契機,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關於實踐標準的大討論,沖破了教條主義的藩籬,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中國改革的興起作了思想准備。改革首先在農村開始實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果。在城市從擴大企業自主權入手,進行了綜合和專項改革試點,取得了初步成效,積累了有益經驗。農村改革和擴大企業自主權的結晶是新的生產關系的產生,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企業承包制。這兩種新體制的理論基礎就是"兩權分離"說,即所有權和經營權可以分離。

從總體上看,這一時期,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初步探索和思想准備階段,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指導思想上的三個轉變:即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變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轉變到開放,從固守陳規轉變到大膽改革。實施這三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戰略轉變,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以此為標志,中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發展和思想解放為鮮明特色的新的歷史時期。

⑦ 農村合並建制村的意義

1、優化了農村規劃布局和資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建制村合並前,大多數村莊小而散,有的建制村地域面積小,人口不足1000人,村莊沒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落後。通過建制村合並,為生產要素的集聚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創造了條件。

2、夯實了農業農村統籌協調發展的基礎。建制村合並前,各村的山林、土地等自然資源難以有效整合,不利於統籌協調和規模化經營。建制村合並後,有些村通過開發鄉村休閑游,「公司+基地+農民合作社+農戶」等形式,使得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整合,促進了區域范圍內的公共資源共享,為村級統籌協調發展夯實了基礎。

3、拓展了村級幹部選拔的視野。建制村合並後,拓寬了建制村管轄范圍,相對可供選拔的人才也更多,拓寬了村民推選村幹部的空間。

4、縮減了村級運行管理成本。建制村合並後,全縣村兩委幹部職數的調減幅度近40%,村集體負擔的部分村幹部工資報酬、誤工補貼等非生產性經營支出有了較大幅度的縮減。

(7)村建制調整改革成效擴展閱讀

基本原則:

1、因地制宜綜合考慮歷史沿革、風俗習慣、自然條件、路網水系、山脈走向、人文淵源、資源分布、人口基數、地域面積、地緣地形、群眾意願和產業布局等具體情況,制定方案。

2、建制村合並後,全縣村級人口規模平均應達到3000人左右。整體合並原則上以村為單位成建制整體合並,一般不宜將一個村拆開分塊並入其他村。

3、依法有序嚴格按照《村組法》規定的程序進行,建制村合並必須召開相關村的村民會議討論同意,經鄉鎮研究後,報縣人民政府批准。

⑧ 村級建制調整將兩個村合並成一個,在命名時能成立為某某居委會嗎

村級建制調整,將兩個村合並一起在命名成立為某某居委會嗎?可以。

⑨ 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的村設置多少個職的

按照相關政策法規的規定,村級組織機構可以根據本村的轄區人口等實際情況,設置三到五名工作人員,職務可以兼任。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