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有的治理措施

有的治理措施

發布時間: 2020-12-31 02:58:41

治理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1. 定期進行水體污染源調查。根據水源污染的類型進行定期調查,要實地觀察,收集排污資料,並且將污水排放口的水樣委託當地衛生防疫或環保部門進行分析,並將調查結果整理成文字材料,預測污染發展的趨勢。

2. 加強水源上游水質監測。監測項目主要選擇對水源有影響項目,可以選擇反映水的感官性狀的如濁度、色度、臭味、肉眼可見物等;反映有機物污染;反映細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標等;富營養化的加上藻類與浮游生物的監測。

3. 依法治理污染源。水源污染防治是一項關系人民身體健康的民心工程,對已影響水源水質的污染源一定要依法治理,要依據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緊密依靠當地政府、環保、衛生等部門有效地對污染源進行處理。

4. 減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廢水量。首先可採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其次重復利用廢水。盡量採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使廢水排放減至最少或將生產廢水經適當處理後循環利用。

拓展資料:

水污染,又稱水體污染,是由有害化學物質造成水的使用價值降低或喪失,污染環境的水。污水中的酸、鹼、氧化劑,以及銅、鎘、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機毒物,會毒死水生生物,影響飲用水源、風景區景觀。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時消耗水中的氧,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硫醇等難聞氣體,使水質進一步惡化。各種污染物進入水體,其數量超過水體自凈能力的現象。水污染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常見的污染水體物質有:無機物質、無機有毒物質、有機有毒物質、需氧污染物質、植物營養素、放射性物質、油類與冷卻水以及病源微生物等。

水污染網路

⑵ 藍藻爆發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藍藻爆發的治理措施如下:

1、藍藻等藻類是鰱、鱅的食物,可以通過投放它們來治理藻類,防止藍藻爆發(非經典的生物操縱)。

2、可以用活性碳凈水器對被污染水源進行凈化。

3、平衡氮磷比例,通過潑灑無機磷改變氮磷的比例,加快培育綠藻和硅藻等有益藻類快速生長成為優勢藻種來抑制藍藻生長,從而改善藍藻過度繁殖的狀況。

4、潑灑沸石粉10公斤/畝,使之絮凝藍藻。

藍藻爆發的危害:

大規模的藍藻爆發,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簡稱MCs),MCs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

(2)有的治理措施擴展閱讀

藍藻爆發的原因:

1、藍藻並不可能在常溫條件下大規模暴發,水溫25—35℃時,藍藻的生長速度才會比其他藻類快,故溫度是藍藻暴發的主要因素之一。

2、養殖水體中富營養化,藍藻比較容易生長,所以不經常換水的池塘往往更容易暴發藍藻。包括化肥流失、畜禽養殖,畜禽的糞便含有大量營養廢物如氮和磷,這些元素都能導致富營養化。

3、藍藻使水體缺氧,使動物死亡,分解者分解是又消耗氧氣,造成惡性循環。

4、工業污染,生活污水,包括人類的生活廢水和含磷清潔劑。

⑶ 治理保護環境措施有哪些

一、水源保護
1、建設生活用水設施,生活供水系統按照衛生標准進行凈化,為施工人員提供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的飲用水。
2、水池附近不準堆放垃圾等廢棄物,不準修建滲水坑、滲水廁所,不準鋪設污水管道,不準居住人員等。

二、施工廢水處理
1、施工場地修建截排水溝、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並採取治理措施,保證排水達標。
2、土方開挖施工過程中,保護開挖鄰近建築物和邊坡的穩定。施工機械、車輛定時集中清洗。清洗水經集水池沉澱處理後再向外排放。
3、經處理後排出的施工廢水不得超過《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或地方環保部門的有關規定。發現排放污水超標,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實質性影響,立即採取必要治理措施進行糾正處理。
4、《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部分代替GB
8978-1996、《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 20426-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皂素工業水污染排放標准》GB
20425-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

三、生活污水處理
生活污水先經化糞池發酵殺菌後,按規定集中處理或由專用管道輸送到無危害水域。化糞池的有效容積滿足生活污水停留一天以上,並定期清理,以保證處理效果。

四、廢棄物處理
1、施工棄渣和固體廢棄物以國家《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為依據,按設計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棄渣場。
2、做好棄渣場的綜合治理,按照設計要求採取工程保護措施,避免邊坡失穩和棄渣流失。
3、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營地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垃圾貯存設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將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場,按要求進行覆土填埋。
4、遇有含鉛、鉻、砷、汞、氰、硫、銅、病原體等有害成份的廢渣,經報請當地環保部門批准,在環保人員和監理工程師指導下進行處理。
5、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區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衛生設施,定時清除垃圾,並將其運至指定地點堆放或掩埋、焚燒處理。
6、完善渣場地表截排水規劃措施,確保開挖和渣場邊坡穩定。

五、大氣污染防治
1、機械車輛使用過程中,加強維修和保養,防止汽油、柴油、機油的泄露,保證進氣、排氣系統暢通。
2、運輸車輛及施工機械,使用0柴油和無鉛汽油等優質燃料,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3、採取一切措施盡可能防止運輸車輛將石渣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區場地上,安排專人及時進行清掃。場內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暢通,並經常檢查、維護及保養。晴天灑水除塵,道路每天灑水不少於4次,施工現場不少於2次。
4、不在施工區內焚燒會產生有毒或惡臭氣體的物質。因工作需要時,報請當地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採取防治措施,在監理工程師監督下實施。
5、運輸可能產生粉塵物料的敞蓬車,車廂兩側和尾部配備擋板,控制物料的堆高不超過擋板,並用干凈的雨布覆蓋。
6、在現場安裝沖洗車輪設施並沖洗工地的車輛,確保工地的車輛不將泥土、碎屑及粉塵等類似物體帶到公共道路路面及施工場地上,在沖洗設施和公共道路之間設置一段過渡的硬地路面。

六、雜訊控制
1、加強交通雜訊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運輸時間,避免車輛雜訊污染對敏感區影響。
2、調整施工時段:晚間控制高雜訊機械的設備運行、作業,雜訊較大的施工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實行輪班制,控制工作時間;並為相應機械設備操作人員配發雜訊防護用品。
3、選用低雜訊設備,加強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降低施工雜訊。
4、進入生活營地和其它非施工作業區的車輛,不使用高音和怪音喇叭,盡量減少鳴笛次數,最好以燈光代替喇叭;廣播宣傳、音響設備合理安排時間,不影響公眾辦公、學習和休息。

七、人群健康保護
遵守並執行國家或當地醫療部門制定的有關規定、條例和要求,採取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預防傳染病,並定期進行滅蚊、滅鼠、滅蠅等工作。

八、綠色植被保護
1、搞好生活營地的綠化、美化工作,臨時住房、倉庫、廠房等臨時施工設施,在設計及建造時,考慮美觀和與周圍環境協調的要求。
2、在每個施工區和工程施工完成後,及時拆除各種臨時設施,施工臨時佔地及時恢復植被或本來用途。
3、按施工設計要求,認真及時地完成工地綠化工作。

九、資源保護
1、在施工過程中,對全體員工加強然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盡量減輕對現有生態環境的破壞,創造一個新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不在施工區捕撈任何水生動物。
2、在工程完工後,按要求拆除的監理工程師認為有必要保留的設施外的施工臨時設施,清除施工區和生活區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廢棄物,並按監理工程師批準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完成環境恢復。

十、水土保持措施
1、做好棄渣場的治理措施,按照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渣,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進行土方明挖和臨時道路施工時,根據地形、地質採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按設計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3、不得因堆料、運輸或臨時建築而佔用合同規定以外的土地,如情況特殊,需向監理工程師提出申請,批准後方可使用。施工作業時表面土壤妥善保存,臨時施工完成後,恢復原來地表面貌或覆土。
4、施工活動中嚴格按合同要求採取設置截排水溝和完善排水系統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壞植被和其它環境資源,造成水土流失;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運輸的物料進入場區道路,並安排專人及時清理。

⑷ 石漠化治理措施有哪些

石漠化治理化須多管齊下,比如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還林、轉變群眾生產生活方式、實施生態移民等;同時要制定優惠扶持政策,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個人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參與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視調整石漠化地區能源結構,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減少森林資源的能源性消耗。

⑸ 黑臭河道的治理措施都有哪些

1.物理方法:

①引水換水

用「以清釋污」方法對污染水體進行稀釋,可以使水體黑臭關鍵性水質指標總磷和有機物污染指標、高錳酸鹽指數濃度等有所下降。但對於蓄水量較大的水域,補水量太小起不到凈化效果,而提高補水量又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費用高昂。所以「引水釋污」只是起到一個「治標不治本」暫緩效果,對於富營養化嚴重的湖泊,採用「引水釋污」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②底泥疏浚

「清淤挖泥」可減少積存湖內的大量有機碳、氮、磷等營養物質,增大湖的蓄水量,是減少內源性污染、減輕水體黑臭的有效途徑和措施。但是大規模清淤,可能會破壞湖泊原有的生物種群結構和生境,削弱其自凈功能,對生態修復帶來負面影響。

2.曝氣復氧法:

曝氣復氧對消除水體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國內一些實驗室試驗及河流曝氣中試所證實。其原理是進入水體的溶解氧與黑臭物質(H2S,FeS等還原物質)之間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對於長期處於缺氧狀態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態系統恢復到正常狀態一般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水體曝氣復氧有助於加快這一過程。由於河道曝氣復氧具有效果好、投資與運行費用相對較低的特點,已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及中等發達國家與地區如韓國、香港等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治理經常採用的方法。對於污染情況嚴重,污染長期排入的水體需配合生物方法及生態措施,因此,可做為輔助生物—生態修復的方法之一。

3.化學方法:

化學絮凝處理技術是一種通過投加化學葯劑去除水層污染物以達到改善水質的污水處理技術。近年來,化學絮凝處理技術在強化城市污水一級處理的效果方面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研究與應用,而隨著水體污染形勢的日趨嚴峻,對嚴重污染的水體如黑臭水體的治理,化學絮凝處理技術的快速和高效也顯示其一定的優越性。但是由於化學絮凝處理的效果容易受水體環境變化的影響,且必須顧及化學葯物對水生生物的毒性及生態系統的二次污染,這種技術的應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4.生物方法:

生物復合酶是一系列天然有機的、含多種酶類的復合產品,並結合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其他天然成分的蛋白質及無機營養物合成的一種高效復合酶類凈化劑。

機理:

生物復合酶能刺激加速微生物的反應,同時它能促進水中的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同時釋放出結合氧,增強水體復氧功能,這些簡單化合物又很容易被微生物所利用,在有機物被降解的同時,又有利於微生物的多樣性,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能力,達到一種微生態平衡。

在大多數環境中存在著許多土著微生物進行的自然凈化過程,但該進程很慢,其原因是溶解氧(或其它電子受體)、營養鹽的缺乏,而另一個限制因子是有效微生物常常生長緩慢。生物復合酶可有效地刺激和加速自然的生物反應,激發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同時對浮游生物和環境無害。從而可以快速有效地促進受污染水體向良性生態系統演替,使得水體中的DO得以恢復,COD、BOD5、NH3-N等污染指標迅速下降,水體的黑臭異味現象得以快速消除。

特點1——高效消除黑臭恢復生態系統

生物復合酶可快速削減水體內污染物質,使水體

COD、BOD5、氨氮等污染指標迅速改善。同時,激活底泥中的土著好氧微生物,提高其生化反應效率,減少溶解氧消耗,促進溶解氧恢復,使水體微生態系統逐步完善。即以微生物實施水體生態修復,重建底端生物鏈,為上行生物鏈的梯次恢復奠定基礎,為底棲生物著床創造底質條件;提高水體透明度,為水生動物的放養創造水質條件。通過人工控制生態環境,使水生動植物與水環境達到動態平衡。

特點2——標本兼治

調水人生態環境的生物技術治理河湖污染,不僅治理水體,而且治理河湖底泥。生物修復治理不僅僅是水質的達標,最終是要通過階段性治理完全恢復河湖底泥的活性,使河湖恢復自凈能力,達到生態平衡。

特點3——施工簡便,原位治理

調水人生態環境採用生物法治理河湖過程中使用的設備簡單,不需要挖掘機等大型設備,所以施工方便,操作簡單,並且不會產生噪音,不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是――原位治理,標本兼治,在施工過程中不需轉移底泥,即消除了污染物的轉移,同時杜絕了對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而且在原有底泥的基礎上進行治理,刺激原有土著微生物迅速生長繁殖,形成種群優勢,恢復底泥的活性,達到水體長期自凈的效果。經過生物修復的底泥恢復了活性,不但不需要疏浚,而且活性底泥可以大大提高河道的自凈能力。

特點4——產品綠色、環保、無公害

①生物產品不燃、不揮發、綠色、安全、無毒,無二次污染。

②配伍性好,該抑制劑由於無毒副作用,因此,可與其它生物制劑配合使用,具有協同增效作用。

③生物降解性極佳,該抑制劑在水體中抑制浮萍生長以後,不會有殘留。

4.生物-生態修復技術

生態—生物方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環境生物技術。這類技術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及降解作用,從而使水體得到凈化,創造適宜多種生物生息繁衍的環境,重建並恢復水生生態系統。由於這類技術具有處理效果好、工程造價相對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運行成本低廉等優點。同時不向水體投放葯劑,不會形成二次污染,還可以與綠化環境及景觀改善相結合,創造人與自然相融合的優美環境,因此已成為水體污染及富營養化治理的主要發展方向。

(5)有的治理措施擴展閱讀

治理方法

正確思考

黑臭水體治理,模式比技術更重要。治理應該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水文水質特徵、不同的治理目標、不同階段,綜合採用不同技術。

綜合治理法

「七字法」統籌化綜合治理法

何為「七字法」統籌化綜合治理法 」截、引、凈、減、調、養、測」。

截:

切斷點源污染產生的污水;

引:

將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產生的污水通過對應手段引入濕地或生態岸帶等功能體;

凈:

通過濕地、生態岸帶、以及其他凈化功能體處理污染水體與降水,徑流;

減:

將水體中的有機質成分降低,淤泥減量;

調

調入新水體補入水道、湖體等;

整治內源污染,通過微生物復合菌進行水體營養結構恢復,穩定或重建生態系統和食物鏈結構;

數據檢測與水體實時監測,應對突發狀況,保證水體治理的數據精準。

三位一體治理

無論是從大氣沉降、還是直接排放的污水,以及水土流失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質,最終都匯聚到水體中進行積累與富集,從而導致水體水質惡劣變化。水體治理是一個立體治理,從避免有害物質在通過水體循環重新污染環境。

⑹ 創新社會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創新社會治理的主要措施共有以下4點:

(1)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

(2)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關系,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

(3)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

(4)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葯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保障食品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

(6)有的治理措施擴展閱讀: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必須深入研究社會治理規律,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方法,增強社會治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充分把握我國社會運行條件和機制發生的變化,深刻分析影響社會穩定和社會活力的因素,尋找相應的治理對策和方式方法。

從基於計劃經濟體制的社會治理轉變為面向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治理,從封閉的區域性社會治理轉向開放的系統性社會治理,從人口低流動性的社會治理轉向人口大規模快速不均衡流動的社會治理,從面對低風險的社會治理轉向應對高風險的社會治理,我們黨不斷深入研究社會治理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方法,取得了明顯成效。

把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緊密結合起來,這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治理實踐的深刻總結,體現了標本兼治、遠近結合、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現代社會治理辯證思維。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與時俱進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⑺ 海河流域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海河流域治理的措施:
1、上游植樹造林保持水土,修建水庫;
2、下游開挖入海新河,分流洪水。
上游植樹造林和修建水庫適於黃河的治理,但下游開挖入海新河不適於黃河,因為黃河下游是「地上河」,河床高於地面。

⑻ 創新社會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如果說工業時代的奧秘是分工,那麼互聯網時代的奧秘則是融合,是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社會合作。這就要求我們確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打造社會治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命運共同體,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2、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制度建設

社會治理現代化中,制度建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科學的社會治理理念和實踐經驗只有轉化為普遍適用的制度,才能成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巨大力量。

3、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

對社會治安進行綜合治理,是我國的特色,也是我國的優勢。面對社會治安新形勢,我們要以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為目標,以突出治安問題為導向,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提高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駕馭社會治安局勢的能力水平。

4、健全公共安全體系

當前,我國公共安全形勢總體是好的。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地域遼闊、發展不均衡的國家,能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大局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8)有的治理措施擴展閱讀

創新社會治理的原則

一是推進社會治理社會化。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代社會,只有政府和社會攜起手來,才能建設好安全家園。要在發揮好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引導社會成員增強主人翁精神,激發社會自治、自主、能動力量,讓大眾的問題由大眾來解決。

二是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法治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最優模式,應該回應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構建社會行為有預期、管理過程公開、責任界定明晰的社會治理制度體系,善於運用法治方式把社會治理難題轉化為執法司法問題加以解決。

三是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我國傳統文化中推崇直覺、感性思維,習慣於對事物進行模糊的歸納,嚴謹、理性、體系化的實證研究不夠。這種思維方式容易導致粗枝大葉、大而化之。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就要培育以尊重事實、推崇理性。

參考資料

人民網-《人民日報: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⑼ 施工現場揚塵治理措施有哪些方法

  1. 鬆散材料揚塵的管理措施

  2. 攪拌站降塵管理措施

  3. 施工過程中降塵管理措施

  4. 現場道路硬化管理措施

  5. 現場打圍措施

  6. 施工現場出入口

⑽ 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治理措施有哪些

(1)對水資源進行集中開發。
(2)利用廉價的水電,發展高耗能工業,工業先行。
(3)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林、牧、漁多種農業產業。
(4)保護環境、促進旅遊發展。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