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區劃調整改革經費請示
❶ 鄉鎮區劃調整後,家鄉名字變了,身份證也要換嗎
不用
公民的常住戶口在本市各市轄區的行政區域之間和本縣行政區域內遷移變動的,可以不換領居民身份證。
公民的常住戶口遷出本市市轄區和本縣行政區域的,在遷入地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的同時換領居民身份證。
❷ 鄉鎮區劃調整好的名字被撤銷,民間如何發表意見
鄉鎮區劃調整好的名字被撤銷,那是官方的決定,民間可以議論一下,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能左右這件事,也不能改變既成事實。
❸ 涪陵鄉鎮街道行政區劃大調整
涪陵區行政區劃調整情況
一、撤銷16個鄉個鎮
石龍鄉、中峰鄉、仁義鄉、叢林鄉、土地坡鄉、天台鄉、卷洞鄉、山窩鄉、梓里鄉、酒店鄉、惠民鄉、太和鄉、聚寶鄉、新村鄉、石和鄉、兩匯鄉。
李渡鎮、龍橋鎮、白濤鎮、鎮安鎮、堡子鎮、致韓鎮。
二、更名1個鄉
將原明家鄉更名為大順鄉。其管轄范圍和政府駐地不變。
三、新設立3個街道
李渡街道。管轄原李渡鎮、致韓鎮、石龍鄉和義和鎮大鵝、雙溪、盤龍等3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共30個村,7個社區,幅員面積169.09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太乙門(原李渡鎮政府駐地)。
龍橋街道。管轄原龍橋鎮和酒店鄉所屬行政區域,共11個村,2個社區,幅員面積90.80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龍橋(原龍橋鎮政府駐地)。
白濤街道。管轄原白濤鎮和山窩鄉所屬行政區域,共16個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217.20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陳家嘴(原白濤鎮政府駐地)。
四、擴大1個鄉10個鎮5個街道的行政區域
同樂鄉。管轄原同樂鄉、聚寶鄉所屬行政區域,共13個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97.45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同樂場(原址)。
義和鎮。管轄原義和鎮(大鵝村、雙溪村、盤龍村除外)和鎮安鎮所屬行政區域,共13個村,4個社區,幅員面積107.69平方公里。鎮政府駐義和場(原址)。
百勝鎮。管轄原百勝鎮(梨坪村除外)和叢林鄉(杉樹灣村除外)所屬行政區域,共19個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150.76平方公里。鎮政府駐百家場(原址)。
焦石鎮。管轄原焦石鎮和卷洞鄉所屬行政區域,共15個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167.07平方公里。鎮政府駐焦石壩(原址)。
珍溪鎮。管轄原珍溪鎮、中峰鄉、仁義鄉和叢林鄉杉樹灣村和百勝鎮梨坪村所屬行政區域,共27個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181.45平方公里。鎮政府駐珍溪場(原址)。
清溪鎮。管轄原清溪鎮和土地坡鄉所屬行政區域,共9個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79.33平方公里。鎮政府駐清溪場(原址)。
馬武鎮。管轄原馬武鎮、太和鄉和惠民鄉所屬行政區域,共18個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161.53平方公里。鎮政府駐馬武場(原址)。
龍潭鎮。管轄原龍潭鎮和新村鄉所屬行政區域,共20個村,2個社區,幅員面積129.30平方公里。鎮政府駐棟青堡(原址)。
新妙鎮。管轄原新妙鎮和兩匯鄉所屬行政區域,共22個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138.63平方公里。鎮政府駐新妙場(原址)。
石沱鎮。管轄原石沱鎮和石和鄉所屬行政區域,共13個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101.52平方公里。鎮政府駐石家沱(原址)。
藺市鎮。管轄原藺市鎮和堡子鎮所屬行政區域,共21個村,3個社區,幅員面積163.64平方公里。鎮政府駐藺市場(原址)。
崇義街道。管轄原荔枝街道青龍、荔枝園、天子殿、高山灣、紅光等5個社區和原崇義街道秋月門、無祀壇、蔡家坡、皮家街、龍王沱等5個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共10個社區,幅員面積11.24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地由潘家巷1號遷至雙堡路4號。
敦仁街道。管轄原敦仁街道和崇義街道太平街、北門口、演武廳、較場壩等4個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共15個社區,幅員面積3.80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桅桿堡(原址)。
荔枝街道。管轄原荔枝街道順江、大塘、建涪、黎明、望涪、稻香等6個社區和烏江、新大田、鵝頸關、協和、蒿枝壩等5個村及梓里鄉所屬行政區域,共12個村,6個社區,幅員面積125.73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興華中路74號(原址)。
江東街道。管轄原江東街道和天台鄉所屬行政區域,共15個村,4個社區,幅員面積145.16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三重堂(原址)。
江北街道。管轄原江北街道和原荔枝街道黃旗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共11個村,3個社區,幅員面積78.09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北岩寺(原址)。
五、保留4個鄉2個鎮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
增福鄉、羅雲鄉、大木鄉、武陵山鄉、南沱鎮、青羊鎮。
❹ 中江縣行政區劃調整後各鄉鎮班子
延津縣,延津縣,行政區規劃調整和各個鄉鎮班子已要調整
一、鄉鎮街道區劃調整,由省政府決定即可。
1、省級行政區變更要全國人大審批版;
2、地、權縣兩級是國務院審批;
3、鄉鎮及以下是省級人民政府審批。
二、鄉級行政區劃調整辦理程序
1、涉及兩個鄉鎮的行政區劃調整事項,雙方政府、人大必須同意;鄉改鎮、鄉鎮政府駐地遷移以及鄉鎮更名的,當地政府、人大及有關部門必須同意。然後,由縣級民政部門對調整事項進行審核,經縣級人民政府同意後,以縣級政府名義向市(州)人民政府上報調整請示。
2、市(州)人民政府接到請示後轉本級民政部門審核並提出具體意見。若同意,以市(州)人民政府的名義報省人民政府。
3、省人民政府接到請示後轉省民政廳審核,省民政廳提出具體意見。經省政府批准後,由省民政廳代省政府下達同意調整的批復文件。
4、市(州)人民政府接到批復文件後,按行政管理程序逐級辦理落實區劃調整事項。
❻ 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如何做好領導崗位幹部消化、流轉、交流等問題
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是需要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領導幹部的崗位調整,是由上級組織部門統籌安排的。
❼ 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決定要哪一級的哪一部門批准才有效
附件1:縣(市、區)關於行政區劃調整或行政區命名更名的意見;鄉、鎮一級行政區劃調整的要有鄉鎮人民政府關於行政區劃調整的意見; 附件2:調整前的行政區劃圖、行政區劃表; 附件3:調整後的行政區劃圖、行政區劃表; 附件4:縣改市、市改區的,需提供調整前三年的統計年報; 附件5:凡涉及鄉鎮以上行政區域界線變更的,需提供1:50000行政區域界線附圖(原圖一份,復印圖一式三份)。
❽ 土橋鎮的汝城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下轄5鄉9鎮
你市呈報的《關於汝城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郴政〔2015〕92號)收悉,按照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第五條、第七條和第八條的規定,經研究並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現批復如下:1、同意汝城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2、同意小垣鎮、延壽瑤族鄉成建制合並設立延壽瑤族鄉。新設立的延壽瑤族鄉轄24個建制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73.13平方千米,總人口3.05萬人(其中瑤族人口2.31萬人),鄉人民政府駐延壽圩(原延壽瑤族鄉人民政府駐地)。同意文明鎮、盈洞瑤族鄉、嶺秀瑤族鄉成建制合並設立文明瑤族鄉。新設立的文明瑤族鄉轄52個建制村,3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383.05平方千米,總人口4.91萬人(其中瑤族人口2.22萬人),鄉人民政府駐文明圩(原文明鎮人民政府駐地);同意暖水鎮、田莊鄉成建制合並設立暖水鎮。新設立的暖水鎮轄21個建制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59.74平方千米,總人口2.89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暖水 圩(原暖水鎮人民政府駐地);同意永豐鄉、土橋鎮成建制合並設立土橋鎮。新設立的土橋鎮轄37個建制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67.50平方千米,總人口4.73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土橋圩(原土橋鎮人民政府駐地)。3、同意撤銷井坡鄉,設立井坡鎮。井坡鎮的行政區域為原井坡鄉的行政區域,轄16個建制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89平方千米,總人口2.16萬人,鎮人民政府駐井坡圩(原井坡鄉人民政府駐地)。4、同意盧陽、泉水、大坪、三江口、馬橋、熱水6個鎮,集益、濠頭、南洞3個鄉的行政區域和鄉鎮人民政府駐地不作調整。本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汝城縣共減少5個鄉級建制,現轄盧陽、土橋、泉水、井坡、大坪、三江口、暖水、馬橋、熱水9個鎮,集益、濠頭、南洞3個鄉,延壽、文明2個瑤族鄉共9鎮5鄉,總面積2400.71平方千米,總人口40.08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地不變(盧陽鎮)。湖南省民政廳2015年11月27日主動公開抄送:省委辦公廳、省委改革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郴州市民政局湖南省民政廳辦公室2015年11月27日印發
❾ 2020年平昌縣最新撒鄉並鎮區劃調整方案怎樣
深圳市行政區劃根據復此模式發展到制現在還是實用。
建議,
平昌縣委;響應黨政策,總體規劃布局。
一、縣級下屬鎮為(街道辦事處)可合並鎮。(響應推進監督)。
二、鎮級下屬鄉為(社區工作站)可合並鄉。(全局掌控落實)。
三、村成立村民股份公司,可合並村,盈虧自負。(配合社區)。
四、股份公司(董事長)村民選舉產生,股份公司配《文職》1人。
五、取消鄉村《不再有鄉、村、社、組》這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