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邊疆治理
A. 清朝前期是如何加強邊疆治理的
一、平定三藩。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亂;至此清廷才真正在關內完成了統一,穩定了統治權,從此之後,才建夠開始從事行政和財政經濟的調整改革,然後致力於解決邊疆問題。
二、攻佔與管理台灣。1683年,康熙進軍台灣,鄭克爽投降,,台灣重新開始由中央政-府管理。1684年,清政-府設置分巡台廈兵備道及台灣府和台灣、鳳山、諸羅3個縣,隸屬於福建省。至1811年(嘉慶十六年),台灣人口已達19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興的農業區域,並向大陸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陸輸入的日用消費品和建築材料等,使台灣的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這個時期,台灣與福建、廣東的來往十分密切,中華文化更加全面地傳入台灣。1884—1885年(光緒十-十一年)中法戰爭期間,劉銘傳率軍重創法軍,法軍被迫撤出台灣。同年清廷將台灣劃為中國第20個行省。首任台灣省巡撫劉銘傳。
三、遏制了沙俄在東北的擴張,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1685年,康熙派軍圍攻雅克薩,俄國侵略軍投降。1686年,清軍再次圍攻雅克薩城,俄軍傷亡慘重,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俄國全部佔領黑龍江流域的陰謀破產。
四、平定新-疆判亂。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再次親征,平定噶爾丹叛亂,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同時,設置將軍和參贊大臣率兵駐守科布多和烏蘇雅台等重鎮,加強對喀爾喀蒙古地區的管理和統-治。1755(乾隆二-十-年),乾隆進占伊犁,並在之後幾年內將反復發生判亂的准噶爾部族消滅。1758-1759年(乾隆二十三至二十四年),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判亂,至此天山南北從此完全歸入滿清帝國。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土爾扈特部東歸,乾隆不畏沙俄威脅,妥善安排了土爾扈特部,成為乾隆時期滿蒙同盟的壯麗篇章,是康乾盛世的一大盛事。
五、加強西-藏管理。康熙承繼順治帝尊敬並冊封達-賴政策,並於1718年至1720-年(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九年)派兵間入藏,擊敗了占據西-藏北部的准噶爾殘部。此後,清朝分兵駐藏,並任命康濟鼐和頗羅鼐二人協助達-賴班禪分理前後藏事務。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與1792年(五十七年),弘歷兩次派兵反擊廓爾喀(尼泊爾的一個部落)進攻西-藏,大敗廓軍,保衛了西-藏領土,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制訂《欽-定藏內善後章程》,規定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地位平等,並制定「金瓶掣簽」制度來認定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加強了滿清帝國對西-藏的管轄。
六、平定西南:乾隆即位初年,撫討並用鎮-壓了苗疆起-義,之後免除苗賦、尊重苗俗、實行屯田、慎選苗疆守令,減少了苗民的抵觸情緒,使得貴州苗族地區基本上平定下來。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三次派兵,最終佔領大小金川。此後在這一地區廢除土司制,改置州縣。鞏固和發展了西南地區自雍正以來「改土歸流」的成果。
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清朝疆域形成:東北到外興安嶺、庫頁島、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爾喀什湖、蔥嶺,北到恰克圖(貝爾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島。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
B. 以元,清朝為例,中國形成的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有哪些
改土歸流,設置行省,,,,
C. 在治理邊疆,維護統一方面,清朝前期統治者分別在西南,西北,東北 東南採取了哪些措施
東北 設置伊犁將軍
西北 設置駐藏大臣
D. 清朝前期是如何加強邊疆治理的
清朝在近代以前並沒有正式的外交機構,因當時清廷一向以天朝上國自居,不願承認與四周國家的平等關系。清朝的外交按照對象的不同,分由禮部、理藩院、內務府與公行制度負擔外交事務。六部的禮部負責對日本、朝鮮、琉球與東南亞各國外交或朝貢事務,以維系朝貢體制。理藩院負責交涉東亞內陸如內外蒙古、准噶爾、西藏、俄羅斯帝國等事務,主要防止邊患形成。其編制與六部基本相同,官員大多由滿族、蒙古族人擔任,漢人只能擔任堂主事、校正官等少數官職。內務府除管理本身內廷事務,也管理歐洲來華傳教士、宗教使節團的事務以及國外貿易的傳運徵收特別稅。公行制度負責西洋各國如葡萄牙、荷蘭、英國等貿易關系(在清朝來看仍為朝貢),限制於廣州一地,又稱廣州制度。
清初蒙古分為四大部。其中准噶爾汗國與沙俄友好,其可汗噶爾丹先滅領葉爾羌汗國與青海和碩特,又佔領喀爾喀蒙古,喀爾喀三部南下投靠清朝。康熙帝首先派薩布素於雅克薩戰役驅除入侵黑龍江的沙俄軍隊,與沙俄所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以確立東北疆界並獲得沙俄的中立。接著於1690年至1697年間烏蘭布通之戰與三征噶爾丹使噶爾丹戰死,創立多倫會盟以保護喀爾喀蒙古。青藏地區的和碩特汗國協助黃教達賴五世擊敗紅教統一全藏,之後分裂成青海與西藏和碩特。達賴六世時,藏區政事交由第巴(理事大臣)桑結嘉錯管理,他聯合準噶爾對抗西藏和碩特的拉藏汗,拉藏汗先下手殺桑結嘉錯並廢除達賴六世。1717年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攻殺拉藏汗,並且佔領拉薩。清軍多次被准軍擊敗,最後於1720年由胤禵率軍驅除成功,協助達賴七世入藏,以拉藏汗舊臣管理藏區。
E. 簡要概述清朝為加強對邊疆的治理和鞏固採取了哪些措施
一、設置台灣府 1、鄭氏政權的歸順 2、台灣府繁榮設置(1684年) 二、平叛和反分裂斗爭 1、平定三藩叛亂 2、平定準噶爾部叛亂 3、平定回部叛亂 4、土爾扈特部眾回歸祖國 三、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1、順治皇帝賜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封號。 2、康熙皇帝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封號。 3、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常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四、設置將軍、參贊在伊梨、吉林、黑龍江、盛京、烏里雅蘇台等地設立將軍,在西北各地設立參贊大臣等官職,兼管軍務和民政,大大加強了中央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 五、通過會盟、聯姻、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少數民族首領等方式,加強與邊疆各族的聯系。4回答者: 弄花熏舞衣
F. 清朝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採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清朝對對邊疆的治理
1、對西藏的管理:①確立冊封達賴內、班禪制度: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康熙帝容冊封
五世班禪。②雍正時,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③創立「金奔巴瓶」制度,確定達賴、班禪繼承人,進一步加強了清朝對西藏的管理。
2、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鞏固了清朝對東南邊疆的統治。
3、對西藏的管理:清政府在17世紀平定噶爾丹叛亂、18世紀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後,
為了加強對北部和西北邊疆的統治,先後設置了烏里雅蘇台將軍和伊犁將軍。
4、清朝前期,我國疆域西跨蔥嶺,西北抵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達外興安嶺及
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至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赤尾嶼等,是亞洲東部最大的國家。
G. 清朝加強對蒙古、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區的治理措施。
[歷史書上都有噠~]
蒙古:設置烏里雅蘇台將軍。
新疆:設置伊犁將軍,以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統治。
西藏:清政府分別冊封了達賴、班禪,並設置駐藏大臣。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