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水土流失的植物

治理水土流失的植物

發布時間: 2020-12-29 03:31:10

⑴ 河邊長點什麼植物好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以下為河岸可種樹木,供參考:
紫穗槐、國槐、刺槐、茅栗、構樹、意楊、池杉、旱柳、麻櫟、栓皮櫟、楓楊、
榆樹、臭椿、欒樹、白蠟

⑵ 森林的破壞情況和植物水土流失,植物與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我國西北廣大地區4000年前也覆蓋著茂密的森林,如今林海湮滅,植被破壞,好多地方已經淪為千溝萬壑、童山濯濯的旱原。特別嚴重的破壞是在近百年裡發生的。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毀林開荒,辟林放牧,興建城鎮,砍伐木材,再加戰爭破壞,火災蟲害,世界森林面積縮小的過程大大加快。

每年大約有2000萬公頃的森林從地球上消失!多年來,非洲森林已經被砍掉了一半以上。其中西非每新種一棵樹的同時,卻幾乎要砍掉30棵樹。象牙海岸本是非洲多林國家之一,為了得到所需要的外匯,每年差不多要砍伐30萬公頃森林。

在人口爆炸和農業過度開發的壓力下,亞洲的森林也面臨消失的危險。從1980年到2000年,尼泊爾森林面積減少了63%,斯里蘭卡減少了59%,泰國減少了55%。越南在過去40年裡已有一半的森林被破壞。泰國1970年的森林覆蓋率還高達50%以上,短短十幾年後已下降到不足25%。

歐洲森林都是人工林,原始森林幾乎已經絕跡。歐美國家經常發生火災,比如僅1990年,義大利被焚毀的森林就達17萬公頃。歐共體各國被環境污染毀壞的森林也很多。

最令人擔心的是熱帶雨林,正以驚人的速度從地球上消失。80年代以來,熱帶雨林的3個主要生長國——巴西、印尼和扎伊爾,每年砍伐的森林超過200萬公頃。有一份最新報告說,1980年有1130萬公頃熱帶雨林被毀,1991年達到1690萬公頃,也就是說,過去10年裡的砍伐量增加了一半。全世界的熱帶雨林已有70%被毀掉!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初期,地球上1/2以上的陸地披著綠裝,森林總面積達76億公頃。1萬年前,森林面積減少到62億公頃,還占陸地面積的42%。19世紀減少到55億公頃,無論在歐洲、美洲還是亞洲、非洲,依然到處都能見到森林。可是進入20世紀以後,毀林的情況日趨嚴重,至今全球只存40多億公頃森林,而且正以每分鍾38公頃的速度在消失!

我國的森林在歷史上也不少,不僅南方森林茂密,就是在北方,五六十萬年前北京藍田猿人生活的渭河之濱,北京猿人活動的北京地區,都曾有蒼翠的莽莽林海。但我國的森林已經不多了,1988年的森林面積是12465萬公頃,只佔世界森林面積的3% ;森林覆蓋率為13%,比世界平均覆蓋率低一半還多。

森林破壞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惡果。水土流失、風沙肆虐、氣候失調、旱澇成災,都同大規模的森林破壞有關。人們毀林開荒的目的是為了多得耕地、多產糧食,可是結果適得其反,農作物反而減產,挨餓的人越來越多。人們濫伐森林的目的是為了多得木材,獲取燃料,可結果也是事與願違,木材越伐越少,某些森林資源本來很豐富的國家成了木材進口國,22個國家中有1億人沒有足夠的林木供給他們最低的燃料需求。

森林能防風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風吹來,它用樹身樹冠擋住去路,降低風速,樹根又長又密,抓住土壤,不讓大風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裡,滲入土壤深層和岩石縫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緩緩流出,沖不走土壤。據非洲肯亞的記錄,當年降雨量為500毫米時,農墾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區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區的3000倍。我們不是要制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嗎?最有效的幫手就是森林。

森林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森林資源的利用是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在農業社會,人類從森林樵採柴炭作為能源,採伐木材修建宮室、廟宇、房屋;在工業社會,人類從森林取得木材用作造紙、傢具、車船和建築材料。當代社會,人類利用森林資源不僅是取得林產品,更要發揮它的生態屏障作用,還要它提供人們休閑遊憩場所。但森林資源是有限的,不合理的濫伐森林會造成生態災難。因此,處理好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間的矛盾,建立森林保護體系,是保證森林資源持續而高效利用的前提。

(2)治理水土流失的植物擴展閱讀

保護森林的方法

首先,要根據森林資源的特點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條件,制訂森林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合理安排林業生產的結構與布局。其次是制定保護森林的法令,實行以法治林,嚴懲濫砍濫伐森林,限制採伐量和採伐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規定,林木採伐實行限額管理和採伐證制度,並提出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防治病蟲害和制止亂砍濫伐的「三防」體系。最後是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森林動植物資源。

⑶ 植物與水土流失

良好的植被可來以有效地防止源水土流失。

但對於水土流失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

近期來看眼前得失,水土流失是造成各種損失,但以歷史的、長遠的眼光來看水土流失,你會看到它功不可沒。

只有表層土流失露出下邊的岩石,風化過程才能持續進行。

自遠古以來持續不斷的水土流失造就了今天的黃河、長江、珠江流域的沖積平原,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文明。

如果沒有水土流失,地球上就會永遠是汪洋大海和覆蓋著薄薄一層表土的重山峻嶺,就沒有人類進行經濟生產活動的主要地域——沖積平原,科技和生產力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先進發達。

設想一下:比如在中國大陸,如果水土流失持續進行下去,那麼億萬斯年之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會不斷地向南延伸,最後把台灣島、海南島都和大陸連接成一體。當然這期間要承受很多的各種損失。

⑷ 為什麼植物能夠保持水土流失

森林對自然保護及生態平衡真是太重要了,尤其對保持土壤、涵養水源更有不可磨滅版的貢獻。究竟什麼權樣的植物具有最好的水土保持能力呢?以下就加以說明:

1.地下莖或根系特別發達,能在土壤中交織成堅固的保護網,將大小不同的土壤粒子緊緊地抓住的植物,如桂竹、相思樹等。

2.分蘗性強,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大片的族群,使固著土壤的能力大增的植物,如銀合歡、白茅等。

3.易栽易植且繁殖簡易者,如榕樹類、馬纓丹等。

4.生命力強韌,能夠在缺水的陡坡間繁衍族群者,如車桑子、霸王花等。

⑸ 種植什麼植物才能防止圖中這樣的水土流失

種植藍莓仙人掌才能防止水土流失

⑹ 為什麼種樹能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防治水土流失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實現:根系的力學效應、莖葉的水文效應以及植物的蒸騰排水效應 :

1、通過植物根系間的網兜效應或者是錨固作用,增強植物根系與土壤間的凝聚力,增強土壤的抗沖蝕力,從而土壤造成地表徑流的沖刷,保持水土流失。

2、枝葉繁茂的樹冠能有效阻止雨滴對地表的直接擊濺,在林內形成二次降雨,從而有效的防止地表土壤遭受濺蝕;

3、成林的樹木能形成良性的局地小氣候,增強土壤涵養水源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6)治理水土流失的植物擴展閱讀:

水土流失的類型:

根據產生水土流失的「動力」,分布最廣泛的水土流失可分為水力侵蝕、重力侵蝕和風力侵蝕三種類型。

1、水力侵蝕分布最廣泛,在山區、丘陵區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時都會產生水力侵蝕。它的特點是以地面的水為動力沖走土壤。例如:黃土高原。

2、重力侵蝕主要分布在山區、丘陵區的溝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溝的兩岸溝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於土壤及其成土母質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繼續保留在原來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風力侵蝕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華北和東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蓋沙地區,其次是東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蘇幾省的「黃泛區」(歷史上由於黃河決口改道帶出泥沙形成)。它的特點是由於風力揚起沙粒,離開原來的位置,隨風飄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和黃土高原。

另外還可以分為凍融侵蝕、冰川侵蝕、混合侵蝕、風力侵蝕、植物侵蝕和化學侵蝕。

⑺ 樹木如何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防治水土流失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實現:根系的力學效應、莖葉專的水文效應以屬及植物的蒸騰排水效應
1)通過植物根系間的網兜效應或者是錨固作用,增強植物根系與土壤間的凝聚力,增強土壤的抗沖蝕力,從而土壤造成地表徑流的沖刷,保持水土流失。
2)枝葉繁茂的樹冠能有效阻止雨滴對地表的直接擊濺,在林內形成二次降雨,從而有效的防止地表土壤遭受濺蝕;
3)成林的樹木能形成良性的局地小氣候,增強土壤涵養水源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有些樹種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應,例如,樟樹,杉樹。有些樹種是不適合做水土保持樹種的。

⑻ 樹木草灌木哪種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最有效

各有各的優勢,完全可以把它們組合起來進行種植,這樣效果會更佳。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