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組環境整治
為了盡早改變農村環境衛生「臟、亂、差」的落後面貌,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幸福這個根本目標,針對當前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廣泛宣傳,提高認識。要改變農民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持久的宣傳、教育、引導和管理。一是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在早、中、晚時間反復宣傳,利用報刊、展板、宣傳標語等形式強化宣傳,使環衛知識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二是把農村環境衛生宣傳與開展「改陋習、樹新風」和健康教育活動結合起來,著力培養農民良好的衛生習慣,自覺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定期組織村民參加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自己動手美化生活環境,努力營造大家動手,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四是建立對環境衛生文明戶的獎勵機制,發揮榜樣的示範帶動作用;五是在中小學開設環保、健康教育課,加強對青少年環衛意識的培養,通過「小手牽大手」,帶動家長去改變落後的生活習慣。
二、結合實際,科學規劃。科學的村莊規劃是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取得實際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規劃不合理,勢必影響農村的後序建設與發展,甚至還有可能破壞農村環境衛生。一是要高度重視鄉村規劃工作,將其納入政府工作的大盤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真正實現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二是規劃要充分結合當地實際和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不僅要有可行性,而且要有操作性,同時還要有實用性。在新村建設規劃時要超前考慮排水、排污、綠化、雜物堆放、家畜飼養等農村實際問題,綜合考慮道路、水溝、公廁、公共場所、公益事業設施、綠化美化等多種因素,使村莊建設科學合理,整潔美觀。
三、加大投入,完善機制。資金問題是制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瓶頸,關繫到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長久和成敗,地方政府應該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政府拿一點,群眾集一點,集體補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集整治資金。一是政府主導。積極爭取上級扶持政策,爭取農村環境保護與污染整治項目資金,落實好地方配套資金。逐年增加對農村環境保護的財政投入和技術扶持,重點支持飲用水源地保護、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等工程。二是財政傾斜。提高財政投入新農村建設、環境建設資金的傾斜比例,安排量化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以物代補等有效形式,確保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運轉。對經濟薄弱村,要增加村莊環境整治專項資金補助力度。三是部門幫建。市、區(縣)各部門要積極參與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提供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的扶持,為所聯系村解決環境「臟亂差」問題。四是鄉村投資。重視鄉鎮和行政村在農村環境整治投資中的主體地位,全面整合農村各種資源,抓住新農村建設大好機遇,進一步加大項目的申報力度,整合資源,捆綁使用,集中實施,增加整治成效;並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大力發展鄉村經濟,壯大鄉(鎮)級財政和村集體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籌集建設資金,逐步改善農村環衛基礎設施。
四、加強領導,嚴格考核。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事關農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的提高,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務必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為此,各地市黨委政府應成立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由市衛生局、發改委、財政局、城建委、規劃局、土地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務局等單位組成,下設辦公室,由市衛生局負責日常事務,安排部署各項工作,重大問題由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決定。區縣也要成立相應機構,為該項工作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在此基礎上,區縣應將農村環境衛生工作列入年度目標考評的主要內容,明確目標、分解任務、細化指標,使這項工作有安排、有檢查、有考核,切實把農村環境衛生工作落到實處。
② 如何發動群眾參與農村環境衛生整治
(一)進一步發揮廣播宣傳作用。要結合計劃生育、農業生產、養殖、農保、醫保、衛生防疫、健康體檢、水利春修、抗旱排漬、綜治民調、安全生產等相關工作開好廣播會。每周至少2次利用廣播宣講環境衛生有關知識和工作內容,要讓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要求和標准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並完善廣播記錄。
(二)進一步發揮學生的影響作用。學校和各村場、居委會要扎實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
(三)進一步發揮《村規民約》約束作用。各村場、居委會要健全村規民約並交農戶討論通過。村規民約要明確農戶環境衛生行為准則,明確「三包」責任和獎罰措施,並有效執行,要有獎罰記錄。
三包責任書要一式二份,農戶自持一份,農戶簽名後村場存檔一份。
(四)進一步發揮村組幹部、黨員示範帶頭作用。各村場、居委要全面開展村組幹部、黨員帶頭搞好環境衛生活動。村組幹部和在家的黨員除帶頭示範搞好環境衛生外,還要包五戶以上農戶,負責督促指導所包的農戶搞好庭院和責任田的環境衛生。
要組織開展環境衛生黨員示範戶的評選創建活動,以黨員示範戶帶動全體農戶進一步提高環境衛生意識,搞好家庭環境衛生。
(五)進一步發揮定期檢查評比促進作用。各村場、居委會要一月組織一次對組與組之間,村組幹部、黨員之間和農戶之間的環境衛生進行評比。
村民小組之間和村組幹部、黨員之間的評選結果要在村廣播和村公示欄進行公示。農戶之間的評比結果除在本組公示欄中公示外,各組最好和最差的農戶還要在村廣播和村公示欄進行公示,並根據村規民約實行獎優罰劣。
(六)進一步發揮鎮村幹部行政推動作用。實行鎮辦點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包路段制度,並實行掛牌管理。鎮村幹部的主要職責是:監督保潔員履職,督促指導農戶落實好環境衛生「三包」責任,組織開展衛生評比,並按村規民約落實獎罰。
(七)進一步發揮保潔員督促指導作用。保潔員要堅持每天或隔天上路保潔。除搞好責任區內垃圾收集處理,主要道路、溝渠等公共區域的日常保潔外;還要積極主動地向群眾宣講環境衛生常識與垃圾池的正確使用方法,監督責任區內農戶庭院整潔衛生,及時制止亂倒亂扔垃圾的現象。
③ 如何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加強長效管理
為鞏固提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現就進一步加強全鎮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化人居環境為核心,以完善長效管理機制為保障,以統籌城鄉發展為抓手,強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提高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水平。
二、總體要求
一是要不斷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重點解決農村環境「三臟六亂」(「三臟」:房前屋後臟,村道河道兩側臟,河塘溝渠水面臟;「六亂」: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披亂掛、亂停亂放、亂倒亂排、亂塗亂貼)。二是要進一步健全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在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基礎上,加大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力度,健全村莊環境衛生保潔、道路清掃、河塘清理、綠化管護、垃圾清運和工業、農業污染源防治等方面的長效管理制度,全面建立「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機制,確保組織管理有力、硬體設施到位、保潔隊伍齊全、資金籌措多元、考核機制有效,不斷提高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和質量,實現城鄉環境衛生管理工作一體化發展。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隊伍建設。
1、加強組織領導:鎮政府成立由鎮長掛帥的領導小組和專門辦公室,負責對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的領導、指導、督查和考評工作;城管中隊每村安排一名隊員,負責日常巡查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向村委通報;各村要成立工作班子,要有專門管理人員(由村幹部兼任),具體負責本村環境衛生管理的日常工作。
2、加強保潔人員配備。各村要根據人口、規模和地域環境等不同情況,配備相應的保潔員隊伍(一般根據服務范圍和農村人口數量500:1的比例配備專職保潔員,如自然村較分散則按同等勞動強度配備)。保潔人員應選擇身體素質好、能吃苦耐勞、責任心強的村民擔任,劃分作業范圍,包括農村道路。
3、加強對保潔人員的管理。保潔員由各村委負責招聘、管理和考評,根據保潔量安排保潔員一定的工資收入,並應拿出部分作為考核工資,考核工資年終根據全年考核成績一次性發放(年終與村幹部報酬同時兌現)。各村必須與每位保潔員簽訂保潔合同,必須為每位聘用保潔人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並對管理人員和保潔人員組織應有的技能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操作技能。
(二)完善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環衛基礎設施設備,是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的必要條件。各村要合理布局、規范建設、加強管理。一是要合理設置垃圾收集點。自然村按每20戶建1座垃圾房(桶)的要求或根據村民「一事一議」的原則,設置垃圾房(桶)。垃圾房(桶)的設計要規范,要有門窗(頂蓋)。二是加強對衛生設施的管理。各村應對垃圾房(桶)、垃圾收集點的所在位置、數量等登記造冊,備案留查。垃圾房(桶)由保潔員管理,加強維護保養。三是配齊配全環衛工作必需的作業工具,落實環衛工具維護責任制。
(三)落實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責任制度。
1、落實垃圾清掃和收集責任制度。要合理界定環境衛生責任區,明確責任人。要與保潔人員簽訂保潔責任書,明確其工作職責、工作區域和工作報酬,並公示上牆。要督促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實行房前屋後自我清掃、保潔,要按規定地點、方式投放垃圾。垃圾清運人員要做到日產日清。
2、落實垃圾集中處理制度。各村要結合本地實際,按照「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統籌處理機制的要求,建立健全垃圾分類收集和集中處理的制度。要不斷提高利用農村垃圾資源化水平,積極引導農村居民最大限度地減少生活垃圾總量。
3、落實考核獎懲制度。鎮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領導小組將實施動態督查和考評驗收相結合的工作制度,及時組織對各村和城管隊員在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方面的具體執行情況進行考評和跟蹤督查。(1)對各行政村的考核:鎮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領導小組每季度考核或暗訪一次,鎮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辦公室每月考核一次,具體詳見《鎮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考核辦法》。(2)對城管中隊定村人員的考評:根據各定村人員工作表現,年終由鎮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領導小組評選3名先進,給予適當獎勵。(3)對優秀保潔員的獎勵:在各行政村對保潔人員考核的基礎上,年終各行政村各推薦一名優秀保潔員,由政府對其嘉獎。
4、落實情況通報制度。村將每次檢查情況通報城管定村人員和長效管理辦公室。鎮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辦公室將每次考核結果和年終考核總評結果採用不同形式進行公示和通報,通報對象:領導小組人員、村書記、城管隊員、定村領導。對考核檢查中發現和群眾舉報的突出問題,要督促限期整改,鎮村兩級要設立反映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方面的舉報電話(鎮舉報電話:環衛所87967870),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
(四)建立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經費保障機制。
各村要按照「政府導向、多元投入、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採用鎮政府補一點、村委拿一點、社會籌一點的運行機制,多方籌措落實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經費。一是鎮政府根據各行政村人口、面積、自然村個數等情況,安排財政資金年終對各行政村進行「以獎代補」,用於環衛設施建設、保潔人員工資等運行經費。二是村委要測算全年環衛管理經費,安排專項資金彌補政府「以獎代補」資金的不足。三是要積極探索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市場化運作,吸納各類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
④ 為什麼要開展農村環境整治
早年政府的關注主要在城市環境治理,並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而被忽略的農村環境問題逐漸惡劣並顯現,對國民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造成了重大影響。這是環境保護部的一篇關於農村環境污染的狀況新聞供參考了解http://www.zhb.gov.cn/zhxx/hjyw/201004/t20100413_188115.htm
⑤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包括哪些內容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充分利用宣傳教育陣地,運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積極引導廣大農民摒棄陳規陋習,培養他們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強化他們的環保意識。
二是完善監管體系,強化落實目標責任。環保部門應不斷深入農村,檢查督促環保法規的落實情況以及環境監測、監察情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執法監督,建立環境報告制度,促進有關部門真正把環境管理和生產管理有機結合;在鄉、村、組三級建立鄉(鎮)長、村主任、組長負責的農村環保責任機制,細化任務,加強檢查,確保責任落實;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嚴格落實問責制,促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走上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三是加大綜合治理,全面開展環境整治。重點抓好水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固體廢棄物治理、人畜糞便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對污染和破壞農村環境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全面落實農村環保「以獎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針對重點流域、區域和問題突出地區開展集中整治,著力解決危害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如:清理積存垃圾和其他有礙觀瞻的雜物以及污水,重點治理農村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倒亂流、亂種亂養、亂貼亂畫等「十亂」現象。
四是設立環治基金,建立環保長效機制。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的資金投入,並建議設立專項基金,重點解決所轄地區污水和生活垃圾的處理。有條件的鄉鎮應該徵收垃圾處理費,設專(兼)職鄉村環衛人員,擔負一定范圍的保潔和環境衛生監督職責。同時,成立專門的農村基層環保管理機構,建立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從源頭上處理好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護飲用水水源。要積極探索農村保潔有償收費制度,採取政府投、鄉鎮幫、村級為主的方式,確保農村環衛整治和保潔工作有經費保障
⑥ 農村環境整治三要三不要的整治要是指什麼
一、要堅定信心不要怕艱難困苦
信心比黃金還珍貴,農村環境衛生由於長期的管理缺失,意識缺乏,資金缺少,前幾年,基本上處於一片混亂,無人問津,視而不見的狀態。2013年底,五團鎮是城步縣唯一一個「全市環境衛生十差鄉鎮」,河流中漂浮物成堆,街道上白色垃圾成片,村莊里到處都是垃圾小山包,不少的村一、二十年的垃圾都堆在眼皮底下,沒有進行過任何清理和處理,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其任務之重不言而喻,其難度之大亦可想而知。加之環境衛生上午搞好了不等於下午就搞好了,今天搞好了也不等於明天就搞好了,是一項時時得抓、天天得抓的工作,是一項鬆懈不得、松一篙則會退千尋的工作。面對這樣的大事、難事,該鎮黨政班子成員毫不動搖,團結一心,自2013年底到2014年初,該鎮連續七次召開黨政班子成員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終於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樹立了信心,迅速拉開了五團鎮環境衛生大整治的序幕。
二、要捨得投入不要怕經費短缺
2014年至今,五團鎮政府已投資70餘萬元用於環境衛生的整治,修建了全縣第一個垃圾焚燒爐,租賃了垃圾填埋場,在集鎮范圍和重點區域安裝果皮垃圾箱120餘個,並購置了專用垃圾運輸車和灑水車,同時聘請7名環衛工人負責集鎮街道、江頭司街道、農貿市場、五團河道、政府機關等地的全天候清掃與保潔,僅2014年,就支付環衛工人工資近10萬元。全鎮16個村(居)投資100餘萬元,目前已修建垃圾池110餘個,安裝垃圾箱180餘個,聘請村衛生保潔員70餘名,保潔員人數少的也有3個左右,多的達6-8人,如木瓜村有8個,江頭司村、騰坪村都有6個。目前的財政形勢,鄉鎮和村級的工作經費都是十分短缺和相當困難的,面對環衛工作如此大的投入,確實壓力很大甚至難以支撐,但該鎮黨委、政府堅信車道山前必有路,千金散盡還復來,有錢得做,沒有錢也得做!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有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鄉鎮政府不會經費短缺,村支兩委也停不了擺。
三、要注重宣傳不要怕陳規陋習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政府是主導,群眾是主體。但目前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才剛剛起步,廣大群眾長期以來養成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全改變過來,比如隨手丟垃圾,隨地吐痰,重自家衛生而輕周邊環境,靠臨時突擊而非自願堅持,更有甚者,認為是幫政府搞衛生,認為衛生應該由政府來搞,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陳規陋習,歸根結底還得靠宣傳教育來解決。目前,該鎮已在馬路沿線、村莊要口安裝大型永久性環衛宣傳牌10餘塊,安裝小型鐵皮宣傳牌60餘塊,刷制牆體宣傳標語80餘條,張貼宣傳橫幅、標語1000餘條,基本上做到了環衛宣傳標語處處可以碰到,時時映入眼簾。2014年,該鎮還結合綜治民調工作,就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逐村召開了懇談會,印發倡議宣傳單3000餘份,發放相關的知識讀物2000餘冊,切實強化了群眾的愛衛意識,有效提高了群眾創衛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今年5月份,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文明衛生家庭的評比,共評選出文明衛生家庭100戶,每戶獎勵200元並予以掛牌。在此基礎上,該鎮還在學校開設了環衛知識課,啟動了「小手拉大手」活動,並要求各村(居)每年至少組織村組幹部、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義務清掃垃圾兩次以上,如該鎮的木瓜村,2014年至今,已組織了五次義務清掃,效果很好。人是可以改變的,衛生習慣是可以養成的,通過這一年多時間的齊抓共管,廣大群眾隨地吐痰、隨手丟垃圾的明顯少了,特別是隨意往河裡倒垃圾的基本上沒有了,確實有改變、有進步。該鎮相信在環衛宣傳教育上,只要做到持之以恆,鍥而不舍,定能逐步在全社會形成人人講衛生、個個愛清潔的良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