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河環境整治
㈠ 跪求淄河的歷史資料
淄河又稱淄水或淄江。因齊故城臨近淄水,由此而得名臨淄。淄河是山東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臨淄人民的母親河。 淄河發源於泰沂山脈及東南部的魯山山脈,經博山、淄川兩區及青州市流入臨淄區境內,再北去廣饒縣匯流小清河,全長122公里。臨淄境內河段42.5公里,流域面積227.1平方公里,河床寬一般在500—800米,最寬1公里以上。上游多支流,河岸峰高,落差大,行洪快,力量最大時2030立方米/秒。因其河床沿山坡斷裂層伸延,多滲漏,故有「淄河十八漏」之說。每逢雨季,山洪爆發,巨濤滾滾,汪洋一片,驚心動魄,使人望之生畏。及至夏季,涓涓細流,靜靜地流淌,沙底可見,細鱗游泳,兩岸垂柳拂面,又使人心曠神怡。
淄河千古流長,既滋潤了古齊大地,也孕育了臨淄的文明。《書.禹貢》記載:「濰淄其道(導)。」《元和郡縣志》中,亦記有大禹疏導淄河的傳說。據考證,距今八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漁獵種植。此後,勤勞智慧的臨淄人民,一代一代,綿延不絕,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創造出舉世聞明的齊文化,譜寫了人類歷史的絢麗篇章。
1971年,上游太河水庫建成,區內河段乾涸,河底僅剩黃沙一片。沿河村莊有的填土造田,有的開發沙場,又兼一些企業排污污染,整個淄河面目全非,醜陋不堪。母親河一度流下了枯澀的干淚。鑒於此,臨淄區委、區政府決定下大氣力分期治理淄河。2002年9月,第一期工程完成,成功建造起蓄水150萬立方米的太公湖,為我區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外商投資環境,淄河再現清流。
淄河進入臨淄境內,首先匯集邊河鄉境內的諸多河流溝渠。該鄉地處臨淄南部邊陲,境內有81座山頭,109條溝。屏峙西南邊陲的鳳凰山,主峰天堂寨海拔509.4米,為我區最高峰。山隘白馬關,扼通往淄川、博山的交通要道,險岩陡峭,長林豐草,形勢險峻。 由邊河入南王地段,由於兩岸懸崖多,落差大,河流曲折蜿蜒,呈「之」字形狀。每逢夏秋季節,山洪爆發,浪花飛濺,咆哮轟鳴,幾十里內不絕於耳。出南仇村西行2.5公里,有一名泉公泉峪,四面環山,蒼松翠柏,環境優美,泉水常年流淌,過南仇南門處石橋下匯入淄河。相傳,宋代雍熙年間,當地遇到特大旱情,方圓十數里村民皆來汲水,「公泉」之名由此得來。現峪內有「公泉書院」遺址,明代所立「公泉書院」碑仍遺於此。據查證,此書院始建於宋代,明初進士曹凱幼年曾讀書於此,老年致仕亦在此隱居。公泉旁有亞聖祠一座,建於何時已無從查考,傳說孟子當 太公湖畔
年來齊講學,曾在此居住。另有白龍廟,傳說有一白龍居住,故名「白龍洞」,深不可測。陰雨天氣有白雲從洞中溢出,因此,天旱時節,百姓常常成群結隊前來祈雨,常年香火不斷。公泉峪東山口有一天然屏障,名曰「蜂子山」。傳說此山有一隻金蜂,為蜂王,山上成千上萬只蜜蜂積聚於此,群蜂過時,遮天避日,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後來,齊魯石化公司在山頂闢建為蜂山公園,成為節假日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淄河過此向東北方向流去,至牛山西北腳,約5公里地段,夏日山洪爆發,汛流浮岸,平時隨地層斷裂關系使淄河成為伏流,沿流河床廣闊,河灘多砂石。兩岸百姓在河灘開石造田,栽種西瓜。因河水甘冽,沙灘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所產西瓜蜜甜瓤砂,「臨淄西瓜」自此遠近聞名,享譽魯中。淄河東岸,牛山西北麓,有一處清澈甘甜的泉水,這就是著名的天齊淵,俗稱溫泉,為淄河水源之一。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在此祭祀過天主神,是一方名川。
淄河過牛山山麓,曲折東流到柳店村。這里是淄河與東西古道相交之處,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稱馬陘。《左傳》記載:「入自丘輿,擊馬陘是也」。就指此地。去此以東,在淄河店東和柳店村南,各有烽火台遺址一處,曾有清兵駐扎。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二月中旬,南捻軍越青石關進周村,破金嶺鎮東去,曾在淄河店全殲駐守此地的旗兵及益都鄉團。臨淄八景中的「淄江晚釣」者,也在這一帶。
隨流而下,河之東岸今齊陵街道東、西龍池村之間,原有一水潭,名龍池,泉水洶涌,清澈見底。臨淄八景之一的「龍池秋月」即是此景。
沿水下行,西岸為齊國故城東牆,緊鄰淄水,隨河而彎。古時有堤防,齊景公嘗欲墮東門之堤,晏嬰諫以「古者不為,殆有為也」(《晏子春秋.內篇諫》上)。這種抵禦措施,使敵人急切不能偷渡,若強行過河,也難以靠近城牆。齊國的統治者,「因天材,就地利」修築城牆,體現出他們高超的建築才能和軍事思想。戰國時,田單為相,「黃金橫帶,騁於淄澠之間」(《史記.魯仲連傳》),說明他勤於政事。一個冬日,他在今東古城村東修真觀東淄水河畔,見一老者赤足涉水,不勝冰冷之水,顫抖蜷伏於沙灘上。田單見此,立即解下自己的皮衣,親自披在老者的身上,老者感動不已。後人將此地稱為「田單解裘處」。
淄河屬季節性河流,夏季多雨,水流湍急,沙石俱下,平時水深不過數尺,淺時僅沒過脛踝,舟楫不能乘渡。兩岸受泛流沖刷,懸崖壁立,宜於戰守,故而形成臨淄城之屏障。東漢初年,大將耿弇討張步,光武帝劉秀親自來臨淄犒賞三軍,在此說出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名言;北宋名將韓世忠,大破李復,也是在此。近代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閻(錫山)韓(復榘)軍閥混戰,也是在淄河兩岸擺開陣勢。1937年「七.七」事變後,我游擊健兒,也憑籍淄河險要,不時伏擊入侵日軍。河東許家莊,因河繞半周,地勢隱蔽,1940年北海銀行清河分行印刷所,曾設於該村東北角一條地下道中,對發展經濟、支援戰爭,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淄水過臨淄城東,向北直沖河崖頭村而去,至村前,又經村東北去。這里是西周姜太公初建齊國時都城營丘的中心。另外,在淄河兩岸,南起薛家莊,沿河岸,向北延伸有大夫觀、榮家莊、楮家莊、許家莊、小鐵佛庄、東周傅庄、李家郭庄、崔家郭庄等九處,總面積達70多平方公里的古文化遺址,其中,薛家莊與大夫觀兩處為原始社會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遺址。1964年北京大學考古系來臨淄實習時,配合山東省考古隊試掘,出土蚌刀、蚌鐮、石鐮、骨器和完整的紅陶觚、三足灰陶觚等多件。其它七處為西周至漢代的文化遺址,這些遺址和文物的發現,對研究古代民族文化和歷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
淄河北去至徐家圈村前,轉向東折,復又蜿蜒北流,過村東,又向北上,河道繞村三面。該村就是我區唯一武狀元徐華清的出生地。徐華清,字際唐,自幼聰敏,力氣過人,酷愛習武。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會試高捷,殿試第一。新疆張格爾叛亂,華清隨楊遇春進剿,途中乏食,清軍就地以黃魚為食,華清獨禁部下捕食,把自己的糧食分給部下。不久,清軍有食魚中毒死亡者,華清部下則無一人中毒。部下驚服他的先見之明,他說:「黃魚這么多,而當地人不吃,自然因為有毒。」道光七年(公元1873年),徐華清駐守喀什噶爾,率部下製造農具,開墾荒地,教種莊稼,使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鴉片戰爭後,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九月,朝廷為充實海防調徐華清任福建陸路提督,在任六年,對安定邊防,做了不少積極的貢獻。道光三十年,奉詔入覲,行抵浦城,途中暴病死亡,謚號威恪,皇帝御制碑文。
淄河從徐家圈轉一個大彎,就到了白兔丘村。所謂白兔丘,即齊國上卿高傒墓,位於淄河西岸,村因墓得名。高傒號白兔先生,死後謚敬仲。高傒與管仲、鮑叔牙、隰朋共修國政,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偉績。
自白兔丘北去,淄河東岸有一鄭家辛庄。1938年7月,李人鳳、陳梅川等教育界知識分子在臨淄西關小學組成的「臨淄青年學生志願軍訓團」在此地光榮地整編為山東縱隊第三支隊第十團,成了我區參加革命的先鋒部隊,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離鄭家辛庄北去三華里,經訾家郭村出境入廣饒縣。
淄河作為臨淄建立和發展的歷史見證,引無數文人墨客舞文弄墨,流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清朝的鄧性有著名的《淄江晚釣》詩:「斷岸瀠洄碎石津, 波光遙映月生春。於今偶見垂釣叟,回憶當年釣渭人。」在這首詩里,作者以在迴旋暢流的淄江夜晚垂釣為背景,觸景生情,抒發了齊國開國元勛姜太公的思念之情。
曾經給沿岸人民留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淄河,因歷史和地理的原因一度乾涸了。但隨著區委、區政府對淄河的工程的不斷改造,一個清水復流的嶄新的淄河,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
㈡ 小清河是不是不黃河的支流
不是。
它是黃河流域南面臨近黃河的一條單獨的河流,與黃河南堤大致平行東流。
小清河,源於源於濟南西郊睦里閘,匯集了濟南的泉水,途中接納綉江河、孝婦河、淄河等支流,。在穿越了山東的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五市後,在壽光的羊角溝(羊口)注入渤海的萊州灣。
小清河,全長240餘公里,流域面積11,000平方公里。小清河風景秀麗。流水潺潺??,夾岸綠蔭籠波,河內鵝鴨戲游。河上多有水閘點綴風景,最著名者為五柳閘,古時因閘旁有五棵柳樹而得名。
小清河歷有魚米舟楫之利,至20世紀50年代,小清河濟南段仍有魚40餘種,產量較大,此外尚有河蚌、溪蟹、田螺、大蝦等。沿河設抽水站13處之多,灌溉菜圃、稻田。兩岸藕池甚多,盛產蓮藕、菱芡。昔日,小清河航運繁忙,金元之後,多以其運鹽,故又稱「小鹽河」。濟南東郊黃台板橋小清河碼頭,船桅林立,首尾相接,為貨物的重要集散地。本世紀50年代,仍可行舟至濟南城區,在西門橋、成豐橋設有客貨碼頭。如今,小清河航運雖已無往日的繁華,但仍為山東省重要的內河航運水道。近二三十年來由於工業和生活廢水的大量排入,小清河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小清河濟南段經過多年持續不斷整治,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但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任務依然繁重。
㈢ 淄河治理將有哪幾個村拆遷
廣饒縣委、縣政府召開淄河治理工程建設誓師大會,標志著該工程全面啟動回。該工程已答列入全省重點河流治理規劃,治理淄河從紀家閘向上游至封廟橋,疏浚治理河道7.1公里,修築堤防8公里,疏挖土方260萬方,築堤土方25萬方,使淄河防洪標准達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流量900立方米/秒。工程總投資約5800萬元。目前,工程規劃論證、立項審批、施工圖設計、打點放線等前期准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征地遷占工作全面展開,正組織開展地面附屬物評估現場調查確認工作,計劃4月底前完成遷占工作,5月上旬工程開工建設,6月底完成土方挖主體工程,8月底前全面完成。屆時,將極大提升淄河防洪能力,補充涵養地下水源,有效改善兩岸生態環境,為我縣南部工農業發展提供水源保障。
㈣ 綠色家園環保先鋒的作文600字
看著一張張優美的風景照,有湛藍清澈見底的湖水,有一望無際而又深邃的大海,有鋪滿櫻花的小路……可是這些毫無瑕疵的完美風景又能夠保持多久呢?
這些宛如被毛筆輕輕一點而暈染開來的天藍,青蔥的清山綠水,是大自然的傑作,也是所有人的驕傲。大自然賦予了我們美麗,而我們卻肆意的破壞。前一秒還是完美無暇,然而在人們欣賞過後,留下了他們不偽的證據,白色的塑料袋,喝完的礦泉水瓶,零食的包裝,用完的餐巾紙……多麼「美麗」的色彩啊!真是諷刺吶!難道對於他們來說,只有自己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嗎?人類這么自私嗎?只要自己舒適了,開心了,不管後面的人的感覺,也棄這個風景不管不顧了嗎,美啊,漂亮啊,真是神奇啊。只會耍耍嘴皮子,難到不懂得珍惜二字?也許有人會說:「就算我不仍,別人也會仍垃圾啊,多仍一點,少仍一點又有什麼差別,又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么做?」就是因為人們的自我說服,自我催眠,再多的灌輸環保意識,卻怎麼也不可能到達他們的心裡。因為他們把心門關了起來,把那些話語拒之門外。而我們又何時能夠覺醒呢,何時能夠真真正正的意識到自己的那些舉動是多麼的愚蠢與錯誤呢?何時全球的人們能夠一起為保護環境而做出努力呢?如今是有一部分人意識到,環境對於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它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生活在一片凈土之上,人們才能夠身心愉快。保護環境為的還不是我們自己,為的也是人類自己不是嗎?可是又有多少人認識到了這一點呢?他們認為這一切與自己無關,自己是一個平民老百姓,這件事自己無能為力,就這樣把所有的責任撇干凈,可要不是你們,環境會如此天翻地覆嗎?要不是你們大自然的景秀山河又何止這些,要不是你們的自私與冷漠環保的理念與措施為何止步不前呢?為何是那麼的舉步艱難呢?你們有自我反省過嗎?有自我檢討過嗎?一味的撇開,只要與自己的利益無關的,什麼都不用在乎。可是,這害的是誰呢,是我們自己,是我們的子子孫孫。或許現在,我們還能夠有幸的看到在如此的破壞中僅存下來少許的風景,可幾十年之後呢,幾百年幾千年之後呢,那又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呢。我們不知道,也不期許是這樣的。人類的科技是越來越發達了,可環境卻淪落為了我們的犧牲品,我們應該珍惜大自然所給我們的一切,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不是我們應得的。人要學會感激與珍惜。然而這些所謂的珍惜和感激就是無休止的破壞與污染嗎?幾千年之前的凈土應該是多麼的美麗,沒有高樓大廈,沒有高分貝的喇叭聲。有的是鳥語花香,有的是寧謐,是富饒而又安靜的世界。
學會珍惜與感激吧,人類啊,你們嚮往的是一片富饒而又美好的凈土呢,還是雜亂無章污染嚴重的世界呢?這難道不是我們每個人該值得思考的問題嗎?從自身做起吧,只要決心做了就永遠為時不晚。
㈤ 澇淄河的建設紀實
一年前,澇淄河曾令人談河色變、退避三舍。多年的淤積,造成河道行洪能力僅有5到10年一遇,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面臨著潛在的威脅。垃圾成堆、河道堵塞、臭氣熏天,幾乎成了這條河的代名詞。如今,再來到澇淄河邊,但見河道寬闊、河水清清,邊坡採用花格砼高標准襯砌,橋涵、攔水閘煥然一新,澇淄河成了一道靚麗的城市風景線。
市水利與漁業局的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澇淄河治理嚴格按照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三制」管理,治理後的澇淄河城區段防洪標准達到了50年一遇,河道下面專門鋪設了污水管道,清水上面流,污水下面走,實現了雨污分流。工程全長25.7公里,由張店區、高新區和桓台縣分別承擔。
澇淄河的污染和行洪問題一直是市領導掛在心頭的一件大事。2001年年底,市委、市政府下大決心治理澇淄河,並將這一工程列為2002年度為民辦的12件實事之一。特別是淄博市「環境立市」戰略的提出,更加激發了全市上下加快治理澇淄河治理的責任感,以百倍的干勁投入到工程建設中來。
——張店區從拆遷工程、土方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到護砌工程,攻艱破難,全力以赴。水務部門抽調了12名技術骨幹靠上服務,他們提出:只要施工開始,技術絕不能耽誤一分鍾。技術員左繼信家裡孩子小,當小學教師的妻子正趕上期中考試,但左繼信一直堅持在崗位上,幼小的孩子整天見不到爸媽,常常一個人坐在門口哭;局長助理陳秀梅,兩方的父親同時因病住院,陳秀梅硬是沒回去一次,同大家一道加班加點。
——澇淄河在開發區流經7個村莊、10多個大中型企業,淤積嚴重,施工難度極大。在王東村段有一自然形成的老龍灣,全是淤泥。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高新區嚴格招標施工單位,水務等部門調精兵強將上陣服務,晝夜加班,僅用了10天時間,清挖淤泥1.5萬立方米,回填新土1.4萬立方米,為全段工程贏得了時間。高新區段工程2002年6月28日全線竣工,向黨的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在此基礎上,高新區體現出更高的戰略眼光,他們正抓緊規劃,計劃今年「五一」再開工治理區內玉龍河和豬龍河,形成區內三河相通的大水系,這也將開創高新區治水歷史的先河。
——桓台縣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周密安排,科學調度,確保市裡的重點工程。他們兵分兩路,一路開挖導流渠道,一路聯系廢棄窯灣,把導出的水蓄起來。遷占工作是整個水利工程建設施工的「牛鼻子」。為此,縣里採取「屬地負責」的辦法,即無論工程是在本鎮施工還是跨鎮施工,凡涉及遷占問題一律由所屬鄉鎮全部負責,從工作到補償一條龍服務。
㈥ 淄河鎮的區域管轄
淄河鎮工農業生產發展迅速,各種工農業產品質優價廉。主導產品有電纜、礦泉水、鋁鎂合金棒、新型儀表、酒類、閥門等。其中金源公司生產的電視電纜被評為省、部優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農產品主要有林果、蔬菜、中草葯、食用菌等。生產的池梨,以甜脆可口,皮薄肉嫩而著稱,清乾隆年間被選為貢品,多次被評為省市名優特產品;生產的蒜黃為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年產3.5萬噸,被評為「淄博名牌」,暢銷京滬津等各大城市;香椿也是全市聞名的淡季蔬菜。全鎮干鮮果產量達1200萬公斤,蔬菜年產量達2200萬公斤以上,是全市名副其實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遍布全鎮,是淄博市礦泉水、山泉水生產基地,淄博市水資源保護地。
發展特色經濟,唱響旅遊主旋律。我鎮地下水源豐富,且水質良好,是淄川東水西調工程水源地。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保護環境就是生產力的原則,大力發展礦泉水等特色經濟,礦泉水廠達到13家,年產礦泉水20萬桶,占淄博礦泉水市場總量的一半。夢泉、湧泉等村充分發揮自然優勢,大力發展旅遊事業,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全鎮已形成馬鞍山、夢泉、湧泉、孟良台、聚峰等5大景區,紅色游、生態游、歷史文化游、民俗游等多門類旅遊格局,年接待遊客共達30萬人次以上。2008年,淄河鎮被評為山東省十大旅遊強鎮。
第一產業1949年糧食總產345.2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71公斤,總產達到611.8萬公斤。
1979年,口頭公社前香峪大隊在全市率先實行農業生產大包干責任制。全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倡科學種田,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對境內的河灘礫石地進行填土造田400餘畝,1996年對大口頭村、東石門村搬遷後舊村址進行復墾,增加耕地面積220畝。對淄河沿岸修築堤壩,打深井32眼,維修水利設施,解決人畜飲水。沿河階地澆灌面積305公頃,占可耕地面積的40.4%。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糧田面積減少,全鄉糧食自給有餘,改變吃返銷糧現象。2000年推廣優質面條專用小麥5000畝,為「淄河牌」蔬菜面條提供優質原料。
該鎮眾多的中低山梯田,適宜發展林果生產。以淄博池梨、仁用杏、長虹棗、牛心柿、花椒、海棠果為主,1998年果園面積13000餘畝,主要分布在幸福、聚峰兩溜。淄博池梨因產於淄河鎮池板村而得名,現有結果樹3萬余株,年產200萬公斤。杏有麥黃杏、大臻、油臻、酸臻等42個品種,杏米佔全市杏米產量的一半以上,現有結果杏樹15萬株。淄河鎮每年產柿餅40萬公斤以上。花椒現有栽植面積3000多畝,年產椒皮10萬公斤以上。1987年農業結構內部調整, 2002年實施太河庫區省級扶貧開發。
淄河鎮利用境內山地海拔較高,夏秋季節氣候濕潤涼爽,淄河水源充沛,大力發展越夏菜、蒜黃、食用菌,1997年對蔬菜果品等農副產品注冊為「淄河牌」,實施萬畝「無污染無公害」蔬菜開發,成為淄博市越夏菜種植示範鎮。幸福溜、聚峰溜17個村,利用海拔300—600米山地梯田,種植西紅柿、菜花、芸豆。越夏西紅柿畝收入1500—3000元。種植面積發展到300公頃。利用淄河沿岸豐富的地下泉水資源,冬春季在河邊建窖生產蒜黃,1990年,利用河灘面積300畝,生產面積1500畝,年生產蒜黃800—1000萬公斤,總收入1200—2000萬元,凈收入600—800萬元,2002年 「淄河牌」蒜黃被山東省農業廳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經北京市肉菜放心工程批准為第一批無公害農產品進入北京市場。到2000年沿河菜田發展到135公頃,畝收入2000元左右。聚峰村為淄川區最早食用菌生產單位之一,現已有5000m生產規模。
淄河鎮利用豐富的野草資源發展食草動物,年出欄肉兔4萬只。2000年雙泉村引進福建貢雞,年出欄優質肉食雞15萬只。2002年在西股、池板、陳家等村建起養殖小區,佔地面積60畝,入園養殖戶15戶,養豬、雞、奶牛等品種,年畜牧業收入40萬元。
1983年開始對幸福流域進行小流域治理,到2002年治理面積3859公頃,植樹397萬株,造林1636公頃,其中經濟林52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7 %。
2002年底,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4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49萬元,畜牧業收入734萬元。 新中國建國初成立口頭鐵木業社,1958年開始發展社隊工副業,先後建起酒廠、粉坊、磨坊。1965年成立果脯廠,從業人員300人,固定資產總值6.3萬元,1969年建立煤井。1972—1977年先後成立建築隊、磷肥廠、石礦、運輸隊、陶瓷廠、磚廠、砂場,1978年始,先後辦起預制廠、紙箱廠、棉織廠、塑料廠、食品廠、儀表廠、化工廠。1978年社辦企業總產值130.8萬元,村辦企業總產值16.2萬元。1984年建立(淄博)電纜廠。1994年成立山東金源線纜集團,成為全鎮的龍頭企業,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電子行業百強企業,「金盤牌」電視電纜榮獲亞太國際貿易博覽會金獎,產品主要出口西歐、東南亞各國。1985年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出現鄉、村、聯戶等多種形式辦企業,是年鎮辦企業總產值546萬元,村辦企業總產值107萬元。1992年建立淄博柳泉礦泉水廠、翻砂廠等企業,20世紀90年代,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依託資源優勢,以開發礦泉水為主,建立淄博市礦泉水生產基地,有柳泉、神來、劈山、浩寶、康麗源、神泉、淄龍潭等10家礦泉水廠;1998年,鎮辦企業金源線纜集團、柳泉礦泉水、淄博閥門廠、淄博染料化工廠、建安公司、淄博涇源酒廠、淄博儀表廠全部進行了改制。
2002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310家,年末工業總產值2.45億元,利稅2662萬元,實交稅金90萬元。
第三產業新中國建國初群眾入股,辦起口頭地區聯村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集體商業日益壯大。1953年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私營工商業納入合作化軌道,1978年之後,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趨繁榮,1987年有集體網點46處,個體網點發展到62處。90年代,個體私營經濟步入快車道,集體商業服務網點大多實行私人承包或拍賣。1993年成立口頭基金會,融資總額達到1755萬元,1998年10月,根據區里《關於清理整頓農村基金會的實施意見》要求,多渠道回收清欠資金為股民進行兌付,2001年10月31日摘牌關門。鎮政府出台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先後建起淄河、幸福、岳陰商業街3條,城子、北鎮後季節性蒜黃批發市場2處。利用自然山水田園風光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發旅遊業,每年觀光遊客1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00多萬元。2002年,第三產業人員613人,年末固定資產總值870萬元,實現總收入1380萬元,創利稅16.6萬元。
1987年開始,利用閑散農村勞動力進行勞務輸出,先後成立10支勞務隊,在淄礦集團、雙溝、埠村、嶺子、西河、龍泉等煤井承包煤井採煤或到淄川、張店等企業打工,增加收入,2002年在外務工人員1030人,總收入824萬元。
㈦ 淄河馬鞍山風景區的作文100字
我的家鄉來華容縣是一個美自麗的地方。馬鞍山新區是華容的一顆美麗的明珠,她座落在華容縣城關之西,是華容縣政府大樓的所在地。新區的環境優美,景色宜人,不多說了,咱們一起來走進這風景如畫的馬鞍山新區吧。
首先,我們去人民廣場,參觀參觀九龍柱吧。九龍柱,顧明思義,就是九根雕刻的柱子,每根柱子上的龍都栩栩如生,那張牙舞爪的樣子,好像隨時都會飛走似的。
在九龍柱的東邊,是一座假山,假山的前面是一條小溪,小溪兩邊翠柳成蔭,柳絲像一條條綠色的綢帶,在微風中飄動。
再向北望去,一座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的大樓,這就是縣政府大樓。從台階拾級而上,就可以到大樓的正門。在台階上還有幾個水池,裡面還有不小金魚呢!
西邊有一個噴泉,噴泉被花壇簇擁著,花壇里有各種各樣的灌木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其中有活化石——銀杏樹呢!
每當春天到來時,全城的風箏高手便來到這里,這時,這里便成了風箏的展覽館,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風箏一齊在空中飛翔,形成了一幅別具一格的畫面。
這里還是鍛煉身體的好地方,每天早晚有許多人們在這里鍛煉身體。
啊,我愛你,華容的明珠——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