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湯遜湖治理

湯遜湖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2-28 03:06:28

① 農村圈養政策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面源污染的危害日益凸顯,已逐漸成為導致耕地退化、農村內部環境惡化,影響江河湖泊水質、飲水安全、農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制約著我市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武漢市農村面源污染現狀

1、農村生活污水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全市絕大多數村莊無完整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全市農村地區年產生生活垃圾約60.1萬噸。相當部分未經處置而隨意傾倒、隨地丟放,其滲漏液造成一些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在一些農村呈現出「圍村、塞河、堵門」之勢,有的雖然採取了掩埋措施,但二次污染隱患未從根本上排除。

2、過量施用化肥、農葯帶來水環境和土壤污染嚴重。按目前的技術水平,我國農用化肥流失率普遍較高,其中氮肥流失率約10-25%,磷肥流失率約4-5%。據統計,2002—2006年,全市平均每公頃耕地年施肥量達763.7公斤,遠遠超出發達國家每公頃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濫用化肥,不僅污染農田土壤,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水體的有機污染、富營養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農葯的大量使用,帶來嚴重的農產品食品安全問題。

3.大棚農業的普及,造成地膜污染呈加劇上升態勢。據統計,2002—2006年全市年均使用農膜7111噸,其中地膜達4327噸,農膜及地膜使用量均呈上升趨勢。按照40%殘膜率計算,年均約有1731噸殘留在地里。土壤中的殘膜量不斷增加,造成土壤結構破壞,甚至次生鹽鹼化,成為糧食減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4.農作物秸稈資源浪費產生的污染尚未得到根治。據2006年市環保部門統計,200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僅為11.93%。尤其是夏、秋收時,少數農戶在田間就地焚燒,污染空氣,另有部分農戶將秸稈長期棄置不用或直接推入河溝,日曬、雨淋、漚泡引起腐爛,污染水體。

5、畜禽養殖污染嚴重。2006--2007年,市環保部門對6個遠城區和洪山區的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調查顯示,上述區域內各類規模化養殖場總數達2044家,其中養雞(鴨)場1545家,養豬場485家,養牛場14家,年產污水218.27萬噸,畜禽糞便21.84萬噸。在2044家企業中建有污水治理設施的養殖企業16家,建設率僅為0.78%;污水治理量20.42萬噸,占總排放量的9.35%。其中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僅有54家,占總數的2.66%。通過環保竣工驗收的僅10家,占通過環評總家數的18.52%,佔全市養殖場總數的0.49%。

二、加強武漢市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對策建議

1、強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治理
第一、積極保障農村飲用水環境的安全。科學劃定農村地區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的范圍,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環境監管。集中整治可能造成飲用水源水質污染和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周邊排污單位,依法取締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嚴格控制保護區內各項開發活動,在重點湖庫進行水產養殖和在飲用水源周邊建設畜禽養殖項目,一律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水務、環保等相關部門應分別制定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應急預案和水源地周邊重點排污單位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農業、國土、規劃等相關部門要調整飲用水源周邊土地的使用功能,防止農葯、化肥等通過地表徑流污染飲用水源。

第二、積極推動農村地區生活污水治理。積極推動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盡早投入使用。新建農民新村位於城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內的,必須實施污水進收集管網,經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後達標排放。新建農民新村位於城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外的,應自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或採用自然處理技術處理生活污水。在居住比較分散、不具備條件的地區採取分散式工藝處理生活污水,力爭到2010年,全市農村地區主要集鎮、農民新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

第三、因地制宜處置農村生活垃圾。市、區政府應落實資金、落實項目,逐步解決農村地區生活垃圾處理問題,保證「十一五」末,城鎮垃圾處理率達到80%。對於邊遠村莊,採取政府指導、分類收集、分類處理的方式,能回收的回收,不能回收的利用區域廢棄土地進行垃圾堆肥或填埋處置。

第四、加強農業固體廢棄物的管理。積極推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抓緊實施生物質集中供氣試點工程,盡快推廣以食用菌為紐帶的廢物利用模式,利用稻草、棉桿和其他秸稈作為載體發展食用菌。到2010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加大農膜污染防治力度,積極推廣可降解地膜;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等方式,鼓勵多渠道、多途徑回收農膜,提高塑料農膜回收率。

第五、加強遠城區湖泊污染控制。在2015年以前,遵循濱水區建設三線管理模式,科學界定、勘界保護水域的保護帶、緩沖帶及綠化保護帶,控制開發區域,合理保護和綜合利用湖泊資源。2010年前,木蘭湖、道觀河等遠城區重點湖庫達到相應功能區要求。專項整治東湖、湯遜湖、南湖、沙湖、南太子湖等重點湖泊的水污染,湖泊周邊無法進入市政管網的小區、高校、單位污水必須分散處理後達標排放。科學劃定水產養殖區域、規劃水產養殖的規模和數量,完善養殖水域規劃。

2.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的監管

第一、科學劃定武漢市畜禽養殖區域。將中心城區及中環線以內的區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重要生態區,城市和城鎮中的居民區等人口集中地區劃定為畜禽禁止養殖區;將中環線與外環線之間的區域,國道、省道兩側各500米以內的區域及禁養區以外根據城鎮發展規劃和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需要應當限制畜禽養殖的其他區域劃定為限制養殖區;外環線以外非禁止養殖和限制養殖的區域為適度養殖區。禁養區內不得新建畜禽養殖場,已建的要限期搬遷、關閉;限制養殖區內嚴格控制畜禽養殖場的數量和規模,不得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已有的規模化以下畜禽養殖場應逐步關閉。

第二、畜禽養殖業發展規劃應與環境容量相結合。全市現有耕地面積315.6萬畝,按照每畝地承載1頭豬的污染物消納量計算,全年生豬存欄量亦不應超過315.6萬頭。對於超環境容量養殖的項目一律不得批准建設。積極推行畜禽養殖業排污許可證制度,沒有取得排污許可證的,一律不得投入生產。市政府應保證資金的落實,力爭到2012年全面解決現有畜禽養殖小區的環境污染。

第三、積極推廣農業生態養殖和循環模式,做好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示範工程建設。結合「家園建設行動計劃」,積極引導農民將畜禽「放養」改為「圈養」,對畜禽糞便等污染物進行統一處理。爭取到2010年,2087個家園建設創建村全部實現畜禽「圈養」。

3.積極防治農村土壤污染

第一、按照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的統一部署,2010年初步建立土壤環境監測網路,編制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規劃;2015年,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體系,制定土壤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土壤環境監測網路進一步完善;市、區政府應從2009年開始,每年在本級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重點支持土壤環境監測、污染場地調查與評估、土壤污染防治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示範工程建設。

第二、積極引導農民合理用肥、科學用葯,防止農葯、化肥對土壤造成污染。大力推廣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鼓勵和引導增施有機肥、生物肥、專用肥、長效肥、緩釋肥和有機復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積極推廣以控制氮、磷流失為主的節肥增效技術。爭取到201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20%,化肥施用強度下降30%,農葯施用強度下降20%。

4、加強對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的領導

第一、積極開展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宣傳教育。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對農村面源污染危害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農民的宣傳教育,切實引導幫助農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第二、加快制定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或規章。積極推進農產品標准化生產。建立化肥、農葯等化學投入品、農產品市場准入和安全追溯制度。

第三,加大對農村地區的環境監管力度,逐步建立覆蓋農村的環境管理組織體系。每個鄉鎮(街道)政府至少配備一名環保協管員,重點鄉鎮(街道)設立環保部門的派出機構。

第四,加大農村面源治理資金投入,拓展資金渠道。市、區政府應增加農業生態財政扶持專項資金投入,減少農民個人支出,減輕農民負擔。

第五,建立推進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綠色GDP政績考核機制,並將其納入目標責任制;二是建立村民環境自治機制。通過村規民約促進村民加強環境自治;三是建立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機制。環保、農業、建設、林業、發改委、財政、工商等部門都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和職責,加大對農村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支持力度,在項目立項、資金投入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