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系治理
A. 指出被襲奪的水系流域變化特徵分析其原因
水是最好的侵蝕者和來搬運工,由於河自流侵蝕基準面(河流垂直下切侵蝕的界線)的存在,河流中的水不停地向河谷的源頭侵蝕,即溯源侵蝕。不同河流溯源侵蝕的速度和能力不同,侵蝕能力較強的河流,向分水嶺伸展的速度也快,促使分水嶺位置向另一側發生緩慢的移動。當一條河流切穿分水嶺後,便會把分水嶺另一側河流的上游搶奪過來,形成河流襲奪現象。河流襲奪後,被奪河的上游成為改向河,下游則被截而無頭,成為斷頭河,襲奪急轉彎處形成襲奪灣。河流襲奪是河流水系演變中客觀存在的,並具有普遍意義。
B. 流域和水系是怎麼命名的
流域是以河流名而命名的!一般什麼河就叫什麼流域,如:長江流域就是長江幹流、主要支流及附地區的總稱.
C. 河流流域內多洪澇災害主要自然原因都什麼。
ㄣ秂來皮兎孓↗ ,你好:
河流流自域內多洪澇災害主要自然原因: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氣候特徵。
具體地說:
水系特徵: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樹枝狀水系);河道彎曲(荊江河段);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勢低窪(海河、珠江)。
水文特徵:夏季多暴雨,河水陡漲。氣候特徵 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
氣候特徵:夏季風的強弱變化(副高強:南旱北澇;副高弱:南澇北旱);台風的影響;厄爾尼若現象等。
D. 中國七大水系
1.珠江流域北靠五嶺,南臨南海,西部為雲貴高原,中部丘陵、盆地相間,東南部為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珠江水系支流眾多,流域面積1萬km2的支流有6條,即北盤江、柳江、鬱江、桂江、賀江和連江.
http://ke..com/view/32449.htm#2
2.以當曲作為長江源頭測算的,具體為當曲源頭位置東經94度35分54秒,北緯32度43分54秒,海拔5042米算起。當曲 (由源頭至囊極巴隴)360.8公里、沱沱河357.6公里、通天河787.7公里、金沙江2322.2公里、宜賓以下2740.6公里,我們
,一般稱6300公里或6370千米。流域總面積一百八十餘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約九千六百餘億立方米。流域介於北緯24°30′~35°45′,東經90°33′~112°25′,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
長江的北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雪山,與長江南源當曲會合後稱通天河;南流到玉樹縣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賓市間稱金沙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在上海稱黃埔江。青海、四川、西藏、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省市區,在上海市注入東海。有雅礱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黃浦江等支流。在江蘇省鎮江市同京杭大運河相交。
長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為上游,水急灘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間為中游,曲流發達,多湖泊(鄱陽、洞庭兩湖最大);湖口以下為下游,江寬,江口有沖積而成的崇明島。長江水量和水利資源豐富,盛水期,萬噸輪可通武漢,小輪可上溯宜昌。
長江流域是中國人口密集,經濟最繁榮的地區,沿江重要城市有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長江可供開發的水能總量達二億千瓦,是中國水能最富有的河流。長江幹流通航里程達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黃金水道」之稱。
長江在重慶奉節以下至湖北宜昌為雄偉險峻的三峽江段(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就位於西陵峽中段的三斗坪。
http://ke..com/view/4185.htm
3.松花江有兩個源頭,西源嫩江發源於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簡稱二松)發源於長白山天池,兩江在三岔河匯合後稱松花江,東流至同江注入黑龍江。松花江(簡稱松干)長939km,流域面積18.64萬km2。嫩江長1370km,流域面積29.7萬km2。二松長958km,流域面積7.34萬km2。遼河發源於七老圖山脈的光頭山,上游為老哈河,北流至海流圖納入西拉木倫河後稱西遼河;折向東流經鄭家屯改向南流至福德店納入東遼河後稱遼河,遼河向南流至六間房分成兩股,;股西行稱雙檯子河,在盤山納入繞陽河後注入渤海,另一股南行原稱外遼河(於1958年人工堵截),在三岔河納入渾河及太子河稱大遼河,經營口注入渤海。遼河全長1345km,流域面積21.96萬km2。
松遼流域西部為大興安嶺,北部為小興安嶺,東部為張廣才嶺、長白山,南部為七老圖山、醫巫間山和努魯爾虎山,中間是著名的松遼大平原,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一部分和遼河平原。本次規劃總面積為77.64萬km2,其中松花江55.68萬km2,三江平原完達山以北(簡稱三江平原)4.38萬km2,遼河21.96km2。
松遼流域與周邊國家主要以江河、湖泊分界,共有12條界河,3個界湖,界河、界湖總長度5122km。界河為:鴨綠江、圖們江、瑚布圖河、綏芬河、白棱河、松阿察河、鳥蘇里江、黑龍江、額爾古納河、哈拉哈河、克魯倫河、沙爾金河;界湖為:天池、興凱湖、貝爾湖。界河(湖)基本情況見表l—1。
松遼流域直接入海的大小河流有60餘條,直接入黃海的主要河流有鴨綠江、大洋河、碧流河、英那河、庄河、小洋河、登沙河等9條河;直接入渤海的主要河流有遼河、大遼河、大凌河、小凌河、六股河、復州河、狗河、興城河、熊岳河、復渡河等13條河流。
4.淮河流域地處中國東部,介於長江和黃河兩流域之間,位於東經112度~121度,北緯31度~36度,流域面積27萬km2。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東臨黃海,南以大別山、江淮丘陵、通揚運河及如泰運河南堤與長江分界,北以黃河南堤和沂蒙山與黃河流域毗鄰。流域地跨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及湖北5省,由於歷史上黃河曾奪淮入海,現狀淮河分為淮河水系及沂沭泅水系,廢黃河以南為淮河水系,以北為沂沭泗水系。整個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21億m3,其中淮河水系453億m3,沂沭泅水系168億m3。淮河幹流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全長1000km,總落差196m,平均比降0.2‰。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幹流全長1000km。流域西部、西南部及東北部為山區、丘陵區,其餘為廣闊的平原。山丘區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3,平原面積約占總面積的2/3。流域西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區,一般高程200— 500m,沙穎河上游石人山高達2153m,為全流域的最高峰;南部大別山區高程在300一1774m;東北部沂蒙山區高程在200一1155m。丘陵區主要分布在山區的延伸部分,西部高程一般為100—200m,南部高程為50—100m,東北部高程一般在100m左右。淮河幹流以北為廣大沖、洪積平原,地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高程一般15—50m;淮河下游蘇北平原高程為2—10m;南四湖湖西為黃泛平原,高程為30—50m。 流域內除山區、丘陵和平原外,還有為數眾多、星羅棋布的湖泊、窪地。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桐柏縣的桐柏山,大體自西向東流,經過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至江蘇省江都縣三江營注入長江,河道全長1000公里。流域西以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脈與黃河的支流伊洛河流域及長江的支流漢水流域分界;北以從河南省鄭州至蘭考的黃河南堤和從蘭考到廢黃河口的廢黃河南堤與沂沭泗流域分界;南以桐柏山脈、大別山脈及通揚運河、東串場河與長江中下游北岸的漢水、皖河、巢湖、滁河等水系分界;東瀕黃海。
兩岸支流眾多。左岸有洪河、谷河、潤河、潁河、西淝河、芡河、渦河、漴潼河、濉河等,還有大型人工河道新汴河和茨淮新河,一般都源遠流長,具平原河道特徵;右岸有史灌河、灃河、汲河、淠河、東淝河、窯河、小溪河、池河、白塔河等,均源於江淮分水嶺北側,流程較短,具山區河道特徵。沿淮多湖泊,分布在支流匯入口附近,湖面大但水不深,左岸有八里湖、焦崗湖、四方湖、香澗湖、沱湖、天井湖等;右岸有城西湖、城東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園湖、女山湖、七里湖、高郵湖、沂湖、洋湖等。
http://ke..com/view/8734.htm
5.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調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它流經9個省、區,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多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在中國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內,連同下游豫、魯沿河地區共有2億多畝耕地,1億左右人口。
黃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主要支流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主要湖泊
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幹流峽谷
黃河幹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於上遊河段的28處,位於中游段流的2處,下遊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布。幹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千米,占幹流全長的31.2%。
http://ke..com/view/4479.htm#3
6.遼河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是我國東北地區南部的最大河流,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被稱為遼寧人民的「母親河」。地理位置在東徑117°00′~125°30′,北緯40°30′~45°10′之間。南瀕渤海與黃海,西南與內蒙內陸河和河北海灤河流域相鄰,北與松花江流域毗連。遼河古代稱句驪河,漢代稱大遼河,五代以後稱遼河,清代稱巨流河。遼河流域地跨河北、內蒙古、吉林、遼寧四省、自治區。上源(西源)為老哈河,發源於河北省平泉縣七老圖山脈的光頭山(海拔1729米),向東北流經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赤峰市)、哲里木盟(通遼市)接壤處的大榆樹附近納西拉木倫河後稱西遼河,而後東流到吉林省境內折向南,於遼寧省昌圖縣福德店與東遼河匯合後稱遼河。遼河納招蘇台河、清河、柴河、泛河、柳河等支流,原至台安縣六間房分流兩股,一股西流,稱雙檯子河,納繞陽河後,於盤錦市盤山縣注入遼東灣,近入海處有人工渠道與繞陽河溝通;另一股向南流,稱外遼河,納渾河、太子河後稱大遼河,經營口注入遼東灣。1958年,在六間房附近將外遼河堵截,使遼河由雙檯子河入海,渾河、太子河由大遼河入海。
遼河有二源。東源稱東遼河,出吉林省東南部吉林哈達嶺西北麓,北流經遼源市,穿行二龍山水庫,在遼寧省昌圖縣福德店與西源匯合,西源稱西遼河。遼河流域總面積21.9萬平方公里,河長1390公里。根據河口控制站1956~1979年資料推算,遼河多年平均流量約4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2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2098萬噸。幹流自然落差1200米。
遼河水系匯納100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29條,遼河流域各河系,幾乎均為水庫所控制,水位波動很大,流域沿岸多為乾旱的荒漠丘陵,水土流失嚴重,河床淤淺」天旱乾涸,暴雨溢槽」。5月下旬到9月中旬日平均水溫一般為20℃以上,是魚類生長旺盛季,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冰厚達60~90厘米。
西遼河於台河口分為南北二支,南支為主流西遼河,北支為新開河。二河於雙遼匯合後南下,至福德店匯合東遼河後始稱遼河。經鐵嶺後轉向西南,至六間房再一分為二,一股南流為外遼河,在三岔河與渾河、太子河匯合,稱大遼河,經營口市注入渤海;另一股西南流稱雙檯子河,經盤山南匯繞陽河後,注入渤海。1958年後,在台安縣六間房堵截外遼河流路,使渾河、太子河成為獨立水系,遼河主流改由盤錦市盤山縣入海。遼河上游流經黃土丘陵,會合坤都河、英金河、崩河、羊腸子河後流入海拔400米以下的平原,至昌圖福德店,長882公里;西遼河接納南岸支流教來河後地勢降至300米以下,向南穿過遼北低丘,接納招蘇台河、清河、柴河、泛河等,進入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至石佛寺為遼河中游,長210公里;下游穿流沖積平原,北岸匯入秀水河、養息牧河、柳河等,至雙檯子河口長302公里。
http://ke..com/view/42770.htm#2
7.海河是中國華北地區主要的大河之一。由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五條河流自北、西、南三面匯流至天津後東流到大沽口入渤海,故又稱沽河。其幹流自金鋼橋以下長73公里,河道狹窄多彎。海河流域東臨渤海,南界黃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內蒙古高原南緣,地跨京、津、冀、晉、魯、豫、遼、內蒙古八省區。流域面積為31.78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3.3%,其中山區約佔54.1%,平原佔45.9%。
海河,起自天津下西部的南運河、子牙河相交的三岔河口西,東至大沽口入海,全長70多公里。它的上游有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五條河流和300多條支流。河脈縱橫交錯,像一把巨大的扇子斜鋪在華北大陸上。
海河水系是全國七大水系之一,流經的地區即海河流域、其范固是:西起太行山,東鄰渤海,北跨燕山,南界黃河。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區都處在海河流域,佔全流域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北京市和天津市座落在海河流域東北部。海河流域還包括山東北部以及山西、河南、內蒙古等省、區的一部分。
海河流域位於東經112。~120。,北緯30。~43。之間,東臨渤海,南界黃河,西靠雲中山和大岳山,北依蒙古高原。
流域北部和西部為山地和高原,東部和東南部屬於華北平原。山區、高原區面積約佔全流域面積的60%,平原佔40%。太行山、燕山山脈由西南至東北呈弧形分布,環抱平原,高程一般為500—2000m,五台山主峰最高,達3058m。各河流的上游,直接與下游相接,幾乎沒有中游段。本流域沖積平原是由流域內多務河流和黃河泛濫沖積而成,微地形相當復雜,呈崗、坡、窪相間分布的條帶狀地形。黃河在平原上多次遷徙,現保存的沙脊就是黃河故遭,窪地地面坡度為0.1%—1.0%左右,排水不暢,其面積約占平原總面積的50%。沿海岸帶為濱海沖積三角洲平原,地面坡度為1%。—2%0。,其面積約占平原總面積的10%。
流域西部分布著黃土丘陵,約佔山區面積的30%,植被較差,是本流域泥沙的主要來源。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積13.2萬km2,約佔山區總面積的70%。
E. 納爾遜水系流域的開發重點
納爾遜水系流域的開發重點是防洪、灌溉和發電。
一、防洪工程
納爾遜河為減輕雷德河及阿西尼博因河水患,在1950年大洪水後,專門在這些河上興建了3項防洪工程:
①開挖雷德河分洪道,分洪量1700立方米/秒,將雷德河部分河水繞過溫尼伯市下泄;
②開挖泄洪量為708立方米/秒的波爾泰治河分水道,將阿西尼博因河水分洪引入馬尼托巴湖;
③在阿西尼博因河上游興建庫容5.2億立方米的舍爾湖口水庫。
二、灌溉引水工程
納爾遜水系流域是加拿大重要的農業區,而流域大部分地區產流偏少,不便農業發展需要,為了保持灌溉等需求,流域中建設了多處大型引水工程和灌區。
大型灌溉工程有聖馬麗灌溉工程和南薩斯喀徹溫河工程。
⑴聖瑪麗灌溉工程聖瑪麗灌溉工程位於阿爾伯達省斯布里季南約48km處,
橫跨聖瑪麗河興建一座壩,高61m,庫容3.94億立方米,灌溉面積88000公頃。水庫水通過6m直徑的鋼筋混凝土隧洞輸送至灌區乾渠。沿渠道還有些樞
紐工程及反調節水庫,以調節渠系流量。反調節水庫有鏡湖、靳壽湖、勒季湖和格拉色湖等。第一期工程於1946~1951年間施工,修建了聖瑪麗壩,保證了
艾伯塔鐵路一帶和本灌區內48560公頃土地灌溉用水,還可以擴大灌溉面積40470公頃。第二期工程從1956年開工,1950年完成,發展灌溉面積
19425公頃。該工程攔蓄水量3700萬立方米,引水渠長達51.5km,過水能力68.8立方米/秒。第三期工程1958年開工,1963年完成,修
建沃特通壩,壩高54m,庫容1.7262億立方米。聖瑪麗、伯利和沃特通3個水庫總庫容為6億立方米,現在灌溉面積為121600公頃,約為這個地區可
灌溉面積202345公頃的60%。
⑵南薩斯喀徹溫河工程
南薩斯喀徹溫河位於薩斯喀徹溫省中南部,是一個大型多目標工程,包括灌
溉、發電、防洪、生活和工業用水及游覽等。該工程有2座水庫,大壩為土壩,高63m,庫容98.64億立方米,位於南薩斯喀徹溫河上,在歐特路克城和埃耳
博城之間;另一座水庫位於南薩斯喀徹溫河和卡佩勒河之間。電站裝機為15萬kW。大壩於1967年竣工。本區可灌面積113500公頃,而1979年只開
發17500公頃,實際灌溉13100公頃。
三、水力發電工程
為開發納爾遜河流域的水能資源,在流域內多處河段進行了梯級開發。其中納
爾遜河下游幹流上規劃興建10級水電站:一級詹佩格(Jen—peg,裝機16.8萬kW,1977年投產發電)、二級布拉德爾(Bladder,裝機
56.5萬kW)、三級凱爾西(Kelsey,裝機22.4萬kW,1961年投產發電)、四級上格爾(UpperGull,裝機56.5萬kW)、五級
下格爾(LowerGull,裝機56.0萬kW)、六級壺灘(KettleRapid,裝機127.2萬kW,1970年投產發電)、七級長雲杉
(LongSpruce,裝機102萬kW,1977年建成)、八級石灰岩(Limestone,裝機110萬kW,1991年第一台機組發電)、九級科
諾瓦帕(Conowapa,裝機110萬kW)、十級吉拉姆島(Gillamlsland,裝機100萬kW),共利用水頭約200m,總裝機容量
753.4萬kW,此外,在上游溫尼伯湖出口興建控制工程,抬高水位1.3m,得到調節庫容270億立方米,並通過丘吉爾河一納爾遜河調水工程引水850
立方米/秒,在支流本特伍德河上興建4級梯級水電站:一級拉皮茲、二級馬納桑、三級烏斯卡蒂姆、四級諾蒂基,共裝機73萬kW,從而使納爾遜河梯級電站總
裝機達到827萬kW。此外,鮑河、錫達湖、雷德迪爾河、南薩斯喀徹溫、溫尼伯河也都建有水電站。
F. 赤水河流域水系特徵
赤水河流域水文工作開展較早,1941年導淮委員會治河工程局在幹流上茅台、赤水設水文站,為整治灘險而設淋灘等19個水位站。建國以後,省水文總站在幹流恢復赤水、茅台水文站,並新建赤水河水文站和大河水位站,有3 -38年實測水文資料,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較嚴重,茅台站平均年懸移質含沙量為1.35千克每立方米,下游段較輕,赤水站平均懸移質含沙量減為0.927千克每立方米。赤水河為山區性質的河流,洪水暴漲暴落,峰高歷時短,洪枯水位差上游為12米,中下游為7-9米。
赤水河流域氣候地域差異較大。上段三岔以上為暖溫帶高原氣候,氣溫稍低;中下游四川盆地丘陵地帶,則具有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的特點,河谷內氣溫較高。流域內年降水量一般為700~1100毫米,主要集中於6~9月(約佔全年的70%)。赤水市寶源站(1965年)年降水量為1643.6毫米,是流域內年降水量最大記錄;幹流畢節縣赤水河站(1960年)年降水量僅534.8毫米,是域內年降水量最小記錄。
赤水河上源雲南省鎮雄縣洛甸河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05億立方米,最小年份(1987年)的年徑流量只有2.16億立方米,至中段貴州省仁懷市茅台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徑流量增為34.6億立方米,最大支流牛渡河(桐梓河)二郎壩站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6.0億立方米,出口控制站赤水市赤水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徑流量81.8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142億立方米(1954年),最小年徑流量49.4億立方米(1963年)。赤水水文站多年平均年輸沙量731萬噸,1972年年輸沙量達2220萬噸。
赤水河流域中、下段暴雨強度及發生次數都超過上段。暴雨中心日降雨量常可超過100毫米。實測的24小時大暴雨記錄有:1972年習水縣官店站242.5毫米,相鄰的桐梓縣楚米站183.5毫米。暴雨後徑流匯集較快,洪水陡漲陡落,一般暴雨持續時間不長,在赤水水文站多數形成復式峰,如遇持續暴雨,上、下段洪峰遭遇,則發生大洪水。如1953年9月3~6日畢節縣大河口站一日降水量94.6毫米,三日量140.3毫米,仁懷市連續三日降水量129.9毫米,下段赤水等地降水量也在50毫米以上,造成自茅台以下幹流的歷年實測最大洪水,9月6日赤水水文站洪峰水位236.99米,相應洪峰流量9890立方米/秒。據調查歷史最大洪水發生在1918年,水位237.68米,推算流量10700立方米/秒。
G. 洪澇災害成因分析 沼澤地形成的原因分析
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
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氣候特徵);人為原因(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植被破壞、圍湖造田)。
關於河流的治理措施的分析
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修水庫、植樹造林;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第一例:我國東北;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洪澇災害的成因及對策。
①產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水系特徵 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樹枝狀水系);河道彎曲(荊江河段);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勢低窪(海河、珠江)。水文特徵 夏季多暴雨,河水陡漲。氣候特徵 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夏季風的強弱變化(副高強:南旱北澇;副高弱:南澇北旱);台風的影響;厄爾尼若現象等。
b.人為原因:濫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抬升;圍湖造田,湖泊調節能力減弱;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設(渭河流域)。
②治理措施:植樹造林,建設防護林體系;退耕還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彎取直,加固大堤;開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區;建立洪水預報預警系統等。
第二例:試分析長江洪災形成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a.水系特徵:流域廣支流多;中下游多為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排水不暢。b.水文特徵: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c.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②人為原因: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下降。b.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第三例:淮河易產生洪澇的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中上游支流多,流量大;下游無天然入海河道,排水不暢。措施:開挖新的入海河流(或:疏通河道加固堤壩、修建泄洪區)。
第四例:孟加拉國澇災嚴重的原因:①自然原因:西南季風強盛,多暴雨,降水豐沛;地勢低窪,排水不暢;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在此交匯且同時進入汛期。②人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壞較多,水土流失嚴重。
凌汛的形成條件
凌汛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冰期;二是由低緯流向高緯。在我國凌汛最嚴重的是黃河,主要發生在上遊河段和下遊河段(即山東河段)。
沼澤成因分析:緯度(海拔)高,氣瘟低,蒸發弱;地形平坦,排水不暢;凍土發育。
第一例:我國三江平原沼澤形成的自然原因是: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凍土分布廣泛;水系發達,有凌汛現象。
第二例:俄羅斯西伯利亞沼澤形成的原因。
H. 讀「某河流流域水系圖」,回答下列問題.(1)請你根據圖示,判斷該河流應該是______.位於四大地理區域
(1)圖抄中所示的河流應該是長江.位於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該流域主要的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
(2)江西省的「母親」河是贛江,大致的流向是自南向北.在圖中的數字表示的是④.
(3)長江源頭位於青海省,最後流經我國滬寧杭工業區,注入東海.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是防洪,為此,近年來實施了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
故答案為:
(1)長江;南方;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2)贛江;自南向北;④;(3)青海;滬寧杭;防洪;防護林.
I. 內蒙古的五大流域四大水系
水系分別是:大興安嶺西麓黑龍江水系地區;呼倫貝爾高平原內陸水系地區;大內興安嶺東麓山地丘容陵嫩江水系地區;西遼河平原遼河水系地區;陰山北麓內蒙古高平原內陸水系地區;陰山山地、海河、灤河水系地區;陰山南麓河套平原黃河水系地區;鄂爾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區;西部荒漠內陸水系地區
流域分別是
達里諾爾湖,呼倫湖,貝爾湖,居延海(現稱天鵝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