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區河道治理
1. 山溪性河道治理
(1)灘地的保留和利用
灘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於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並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公園、交通輔道和運動場所,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遊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順應河勢,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減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同時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彎曲的水流更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牛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2)復式 斷面的設計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灘開闊,河道斷面設計可採用復式斷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歸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許洪水漫灘,過水斷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據河灘的寬度和地形、地勢,結合當地實際充分開發河灘的功能:如灘地較寬闊,一般可開發高爾夫球場、足球場等大型或綜合運動場;河灘相對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動場所、河濱公園或輔助道路等。河灘的合理開發利用,既能充分發揮河灘的功能,又不因圍灘而抬高洪水位,加重兩岸的防洪壓力。
(3)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壩設計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漲暴落的特點,高水位歷時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對沿河堤壩、農田沖刷嚴重:通過規劃,採用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設 計,保護區下游堤段開口.還河流以空間,給洪水以出路,允許低頻率洪水漫壩過水,確保堤壩沖而不垮,農田沖而不毀。以防洪為主要功能的農村河道,堤防基礎沖刷嚴重,可採用松木樁基礎,投資省、整體性好、抗沖能力強,以提高堤防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4)採用生物固堤,減少堤防硬化
對於鄉村田間河道,除個別沖刷嚴重河岸需築堤護坡外,應盡量維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江心洲、岸線等自然形態,維持河道兩岸的行洪灘地,保留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減少由於工程對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堤防建設中,可採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塊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於自然形態。個別受沖河岸堤防內側可採用種植水杉等根系為直根的樹種或草坪護坡等植物護堤措施。
㈡ 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有哪些
1. 山溪性河道治理
(1)灘地的保留和利用
灘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於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並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公園、交通輔道和運動場所,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遊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順應河勢,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減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同時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彎曲的水流更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牛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2)復式[1] 斷面的設計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灘開闊,河道斷面設計可採用復式斷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歸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許洪水漫灘,過水斷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據河灘的寬度和地形、地勢,結合當地實際充分開發河灘的功能:如灘地較寬闊,一般可開發高爾夫球場、足球場等大型或綜合運動場;河灘相對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動場所、河濱公園或輔助道路等。河灘的合理開發利用,既能充分發揮河灘的功能,又不因圍灘而抬高洪水位,加重兩岸的防洪壓力。[2]
(3)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壩設計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漲暴落的特點,高水位歷時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對沿河堤壩、農田沖刷嚴重:通過規劃,採用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設[2] 計,保護區下游堤段開口.還河流以空間,給洪水以出路,允許低頻率洪水漫壩過水,確保堤壩沖而不垮,農田沖而不毀。以防洪為主要功能的農村河道,堤防基礎沖刷嚴重,可採用松木樁基礎,投資省、整體性好、抗沖能力強,以提高堤防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4)採用生物固堤,減少堤防硬化
對於鄉村田間河道,除個別沖刷嚴重河岸需築堤護坡外,應盡量維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江心洲、岸線等自然形態,維持河道兩岸的行洪灘地,保留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減少由於工程對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堤防建設中,可採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塊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於自然形態。個別受沖河岸堤防內側可採用種植水杉等根系為直根的樹種或草坪護坡等植物護堤措施。
㈢ 河道治理工程該做那工作內容
一、河道概況
二、河道污染現狀及原因
三、整治目標
(一)總體目標
(二)具體目標
四、整治措施
五、整治工作計劃
六、整治保障措施
七、整治後的長效管理機制
在森威環保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加以參考
㈣ 河道治理
機器一響,黃金萬兩
這個工程的利潤很好
而且,一般的河道治理都配合著堤岸的綠化。
㈤ 河道治理前期工作有哪些
河道治理前期工作應該說主要有四方面:1、和管理河道的市政部門聯系好,他們回允許和支持才可能答做好!2、河道污染源的調研,這個工作必須很細,而且要和當地的環保局溝通好,要治理河道就不能允許工業廢水不達標排入河道!3、和當地規劃部門溝通好,短期和長期規劃中,關於你所治理的河道有沒有什麼發展計劃,比如周圍是不是建工業區,是不是建居民區等。4、最後一項就是河道治理中技術的調研,以及所用技術是否需要大量的工程!
要真正做好河道的治理,一定要從源頭到尾部都做,如果只治理一小段那是沒有用的!咱們國家竟干這樣的事了!長江、淮河、黃河之所以花了很多的錢都沒有治理好,就是各掃門前雪造成的!河裡的水是流動的,你的臟水會留到別人家干凈的水中,別人的臟水也可能迴流到你的干凈水中!!
㈥ 河道治理需要什麼資質
河道治理分為幾塊,河道整治需要水利方面的資質,如果污染治理目前國家還沒有強制資質要求。
㈦ 黃浦江的水系組成
●太浦河
太浦河位於青浦區西南部。因溝通太湖和黃浦江,故名。1958~1991年在天然湖盪的基礎上人工開挖連接而成。西起江蘇省吳江市廟港鄉太湖東岸,東至青浦區金澤鎮池家港村入上海市境,在練塘鎮南大港處與西泖河相接。長57.2公里,流經江、浙、滬3省市15個鄉鎮,其中江蘇吳江市境長40.5公里,浙江嘉善縣境內1.46公里均是湖盪水面,上海市內15.24公里。太浦河中段,河湖眾多,大小湖盪共205個,自西往東穿越螞蟻漾、雪落漾、大龍盪、楊家盪、汾湖、東姑盪、邗上盪、馬斜湖、長白盪、錢盛盪、葉厙盪等20多個湖泊盪漾。底寬110~150米,面寬200米,底高最深處在南大港-4.9米。承泄太湖流域的2/5洪澇水量,可通航60~80噸級船隻。
●北橫港
北橫港位於青浦區西部,澱山湖以南。西起小葑漾,東迄攔路港。流經金澤、西岑、蓮盛三鎮。長9.08公里。可通航60噸級船隻。太浦河開通前,是浙江通往上海的一條重要航道,東口設有船閘一座。水面寬廣,風景秀麗,河兩岸有上海市紡織局和園林局辦的療養院。
●小淶港
小淶港位於青浦區、松江區、閔行區界。南起淀浦河,北迄蟠龍塘。長約8公里。原名小來浦,一作小淶浦。歷史上以竹岡塘與蒲匯塘交匯處以北稱小淶浦。
●朱泖河
朱泖河位於青浦區西部。北起淀浦河,穿越朱家角和沈巷鎮,南抵東泖河。長7.2公里,底高-1米,河面寬30~40米,通航能力為50噸級。大部分是在舊河基礎上裁彎取直浚挖而成。南口建有套閘一座,起排澇、引水、擋潮、通航作用。是朱家角和沈巷兩鎮農田澇水南排的主要河道之一。
●攔路港
攔路港位於青浦區西南部,澱山湖東南,介於大小蓮湖之間。西北起澱山湖口淀峰,東南至東方紅大橋接東、西泖河。為澱山湖主要泄水通道。攔原多作爛,以爛路得名,或說因過去河上無橋,兩岸交通受阻,故名。長8.7公里。底寬30米,淀峰附近底高為-3米,河面寬80米,水流湍急。清代為華亭、奉賢、婁縣、金山、青浦5縣運糧入湖通道。為五級航道,系蘇申外港線的主要河段之一,灌溉農田約1300公頃。
●泖河
泖河位於青浦區東南部和松江區鄰接處。河道昔寬如湖,原名泖湖,又名團(一作圓)泖,為華亭三泖(團泖、大泖、長泖)之一。西北於青浦縣練塘鎮東方紅大橋處接攔路港,東南至松江區石湖盪鎮泖河村與小斜塘相連。承接澱山湖和太浦河來水。為黃浦江上游主要河段。長10.5公里,河面北狹南寬,寬度100~500米,最寬處達700米。底寬平均50米,底深在1米以上。通航能力:北段為500噸級,南段為300噸級。受益農田約1萬公頃。南北各有沙洲:北沙洲名泖塔圩,分泖河為東西兩支,西泖河接太浦河來水,東泖河接西大盈港來水,洲上舊有唐澄照禪寺和泖塔,現寺毀塔存;南沙洲名小獨圩,面積約30公頃,分泖河為南北兩支。南支寬300米,因淤淺,已築籪養魚,不通航。北支又稱中圖漕,為今主航道,寬120米,底高-1米,通航300噸級船隻。
●南橫港
南橫港在青浦區西部蓮盛鎮境內。西起大葑漾,穿越任屯盪、山秦盪,東至攔路港。長9.8公里。底寬15米,底高-1米,河面寬度為40~75米。杜賴村以西為新開河段,以東為原橫港。攔路港口有節制閘。是太浦河北片西水東排的主要河道之一。
●柘澤塘
柘澤塘位於青浦區中部。舊稱柘溪。北起淀浦河,南至青浦與松江兩區交界處接官塘。長5.7公里,水深2.5米,可通航60~80噸級船隻,灌溉農田1300餘公頃。
●淀浦河
淀浦河位於青浦區中部、松江區北部、閔行區中部。西起澱山湖口九曲港,東至黃浦江船華渡口。聯結澱山湖、黃浦江,故名。自西向東橫越上海市中部,跨青浦、松江兩區和閔行區10個鎮,與西大盈港、東大盈港、老通波塘、新通波塘、北竹港和北橫涇等交匯。長46公里。青浦鎮以西河段原名漕港。其中青浦段最長,為29公里,底寬25米,底高-1米,河面寬48米。淀浦河系沿原搶開河、漕港、橫泖、蒲匯塘等河裁變取直、拓寬、浚深,並歷經1959年、1971年、1977年三次施工,1977年3月全線貫通。是1949年以來上海市最大的水利工程,為青浦區、松江區控制排水的骨幹河道,也是溝通太湖流域和上海市的骨幹航道之一。西端澱山湖口建有船閘,東部在松江區、閔行區交界處建有節制閘和船閘。為六級航道,通行100噸級船隻,受益農田約3.6萬公頃,具有排澇作用。 ●大治河
大治河位於閔行區南部、南匯區中部。是上海市於1977~1979年期間開挖的人工河道。取撥亂反正加強國家治理之意命名。西起黃浦江,經閘港、魯匯、宣橋,並與泰青港、奉新港、浦東運河、泐馬河、五尺溝、白龍港、隨塘河等交匯,東入東海。長36公里,河寬102米。枯水期航道水深4.2米,高程-2米,底寬64米。具有航運、灌溉、納潮泄洪、排澇調蓄、沖污等功能。可通航30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3.1萬公頃。
●女兒涇
女兒涇位於閔行區西南部。又名吳泥涇、魚泥涇或語兒涇。北接俞塘,南入黃浦江。長4.5公里。可通行60~100噸級船舶,且有灌溉之利。
●北竹港
北竹港位於閔行區西南部。古稱竹岡或竹岡塘,以岡身竹岡得名。後稱竹港,1981年改名北竹港。北起淀浦河,接小淶港,南經莘庄、顓橋、馬橋、閔行,入黃浦江。長約15公里余。河寬4~7米,航道水深1.1~1.6米,枯水期可通行20~40噸級船舶。
●張家塘港
張家塘港位於閔行區中部、徐匯區南部。西起新涇港,東入黃浦江。長約8公里。枯水期水深1.2米,可通行2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530公頃。 ●大蒸港
大蒸港位於松江區西部、青浦區南部。又名大蒸塘。據清光緒《青浦縣志》載:塘在濮陽塘南,其地有古濮陽王墓,蒸土為之,故名。西起松江區三尖嘴滬杭鐵路橋以西圓泄涇,東迄浙江省界紅旗塘。流經青浦區蒸淀、小蒸及松江區新浜等鎮。長10.2公里。底高-3~-4米。為六級航道,通航80噸級船隻。灌溉農田約1300公頃。是浙北洪水下泄重要通道,也是浙江、上海間的重要水上航道。
●北沙港
北沙港位於松江區東部、閔行區西南部。北起松江區張家浜,往南經馬橋,至閔行入黃浦江。穿越六磊塘、俞塘。古以沙岡為名,稱沙岡塘,1959年改名沙港,1994年更名北沙港。長約13公里。通航15~60噸級船隻。明天順四年(1460年)、萬曆七年(1579年)、清順治九年(1652年)、同治三年(1864年)及1958年、1981年等曾疏浚。具排灌、通航作用。
●葉榭塘
葉榭塘位於松江區東南部、金山區東部。以葉榭鎮名命名。古名南鹽鐵塘,相傳吳越王用於運鹽鐵,故名。北自黃浦江松浦大橋東側起,向南流經葉榭、金山區亭新鎮盛梓廟,南迄運港,與龍泉港相接。長7.3公里,底深1~3米,河面寬44~55米。屬6級航道,通行100噸級船隻,受益農田約2000公頃。
●辰山塘
辰山塘位於松江區北部。因流經辰山東麓而得名。辰山亦稱神山,故亦名神山塘。北起三官塘,南至老油墩港按沈涇塘。長5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9米,可通行30噸級船舶。
●沈涇塘
沈緊塘位於松江區城西北。北起老油墩港接辰山塘,往東南到松江城西南入松江市河,長6.5公里。枯水期水深1.7米,寬約14米,可通行30噸級船舶。
●泗涇塘
泗涇塘位於松江區東北部。古稱泗涇,因納通波塘、外婆涇、洞涇、張涇4水而得名。西起通波塘,東流過洞涇入北泖涇。長8.65公里,底高0米,河面寬度在27~58米不等,最寬處於泗涇鎮西一段達80米。通航能力為40噸級,受益農田1000餘公頃。
●俞塘
俞塘位於松江區中部、閔行區南部。西起通波塘,向東流經馬橋、北橋、塘灣、吳涇入黃浦江,並與洞涇港、北泖涇、北沙港、北竹港、北橫涇相交匯。長24公里,底寬4~6米,底高0米,河面寬27米,通航能力15~30噸級。為松江區東部和閔行區南部農田排灌和調節水量的主要河道之一,受益農田約5000公頃。
●洞涇港
洞涇港位於松江區東部,通波塘和北泖涇之間。北起淀浦河,流經泗涇、洞涇、賣花橋等集鎮,南入黃浦江。原北起泗涇塘,南流至茸北鎮、龍樹庵轉西南通環城河。1971年廢除龍樹庵至環城河段,利用舊河道向南挖通黃浦江。1972年在泗涇塘疏浚小洞涇通淀浦河,合名洞涇港。長19.5公里,底深0~1.5米,河面寬31~35米,通航能力20~25噸級,灌溉農田1600餘公頃。是松江區北水南排的主要河道之一。
●圓泄涇
園泄涇位於松江區南部。西起松江區與青浦區交界處,上接大蒸港,東匯斜塘入橫潦涇。以圓泖泄水入浦,故名。古名懸星涇。長5.73公里,底高-1米,河面寬120米。屬6級航道,通行100噸級船隻,是承接上游來水下泄入黃浦江的主要河道,黃浦江上游段重要航道之一。
●斜塘
斜塘位於松江區西部。西北在石湖盪鎮泖口村與泖河相連,東南流至李塔匯鎮與圓泄涇交匯,接橫潦涇。承澱山湖和太浦河來水,量大流急。河長6.5公里,底寬70米,底深4米,河面寬約180米。屬五級航道,可通行300噸級船隻,是蘇申外港線的主要組成部分。太浦河開通後,成為長(興)湖(州)申線的主要通道。是太浦河南岸排澇的主要通道之一。受益農田約6600公頃。石湖盪鎮以東河段上有滬杭鐵路橋。
●橫潦涇
橫潦涇在松江區西南部。西起斜塘與圓泄涇匯合處,東匯大泖港接豎潦涇,為黃浦江上游主要河段之一。長5.5公里,底寬80~200米,面寬240米。屬二級航道,通行1000噸級船隻,與豎潦涇同為杭申線、長湖申線和蘇申外港線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上海市聯結浙江省的水上動脈,太湖流域和浙江來水下泄入海的主要通道。 ●川楊河
川楊河位於浦東新區南部。西起黃浦江,往東經楊思、孫橋、川沙,流入長江口。長約29公里。1978年11月~1980年1月人工開挖而成。有航運、泄洪、排澇、灌溉和引水沖污等功能。可通航100噸級船隻。東西兩端分別建有三閘港節制閘及楊思節制閘。當市中心區黃浦江水位暴漲至5.2米以上,或浦東新區遭受洪水威脅時,可打開楊思節制閘,將漲水積澇往東排入長江;反之,如浦東遇旱或水質污染嚴重時,可打開三閘港節制閘,引長江淡水入川楊河。受益農田2萬余公頃。
●三林塘港
三林橫港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東起浦東新區與南匯區界,往西經楊思港入黃浦江。因橫貫三林鎮境,故稱三林塘。長約8公里。河寬6~10米,水深0.8~1.8米。下游原由三林往西南入黃浦江,後因河口淤塞,1952年冬,經人工開鑿,改往西北入新涇港,新涇港同時改稱三林塘港。可通行30~4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1000公頃。
●白蓮涇
白蓮涇位於浦東新區西南。西起三八河,經北蔡、花木、嚴橋、六里等,西入黃浦江,東鄰上海世博園。長22.5公里。歷代疏浚次數較多,1977年曾在河口建套閘,並將下遊河道浚深加寬、截彎取直,從港口至船閘一段能通行100噸級船舶,自船閘至川楊河段可通行6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2萬余公頃。
●西溝港
西溝港位於浦東新區中部。曾稱西溝浦。南起川楊河,往北流經張江、金橋、洋涇、張橋等4鎮境,入黃浦江。長11.47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8米,可通行20~30噸級船舶。河口建有節制水閘。
●張家浜
張家浜位於浦東新區中北部。東起浦東運河,往西流經王港、唐鎮、金橋、張江、洋涇、花木、嚴橋等鎮境,至塘橋入黃浦江。長17.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8米,寬6米,可通行15噸級船舶,受益農田2600餘公頃。張家浜與洋涇港、西溝港和川楊河等西口水閘已形成完整的引排水系統,不僅可引淡水灌溉和沖污,且能排除內澇。
●洋涇港
洋涇港位於浦東新區西部。南起自華漕達,往北越浦東大道七號橋入黃浦江。長4公里余。枯水期水深1.3~1.8米,河面寬6~10米,可航行15~40噸級船隻,有排洪和灌溉之利。
●趙家溝
趙家溝位於浦東新區北部。東起隨塘河,西流經顧路、楊園、東溝、張橋4鎮,經浦東大道九號橋,再經東溝入黃浦江。長9.2公里。枯水期水深1.8米,可通行4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1.1萬公頃。
●高橋港
高橋港位於浦東新區北部。原為嘉定縣、松江縣與上海縣間之界河,故明代已名界浜。南起趙家溝,北流經楊園、高東、東溝、高橋4鎮,西入黃浦江。長11.6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3~1.8米,通航30~6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2000公頃。
●曹家溝
曹家溝位於浦東新區中部。曾名都台浦。明天順二年(1458年),巡撫都御史崔恭疏浚曹家溝,故稱曹家溝為都台浦。由三灶港北流,經過川沙鎮、唐鎮、陸行、張橋4鎮,達趙家溝。長13.2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3米,寬10米,可通行20噸船舶,受益農田3000餘公頃。 ●橫涇
上橫涇位於奉賢區西南部。西起俞涇塘,往東流經法華橋、新寺,與南沙港、南竹港、南橫涇相交,東至廟涇港。長11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米,可航行1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1330餘公頃。而下橫涇位於金山區東部、奉賢區西南部。西起萬擔塘,往東與南沙港相交,抵柘林,入南竹港。流經胡橋、柘林等鎮。長10.3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6米,可通行5~1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1200餘公頃。
●巨潮港
巨潮港位於奉賢區西北部。亦稱巨漕或巨漕港。南起庄行,北迄黃浦江。長8.4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3~2.2米,可通行20~4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2500公頃。
●金匯港
金匯港位於奉賢區中部。北起黃浦江,往南經金沙、齊賢、光明、奉新,穿越浦南運河、隨塘河,以及里護塘、人民塘、團結塘等海塘入杭州灣。長約22公里,底深1~1.5米,底寬44~90米。原名金匯塘,北段為岡涇塘,南段為和尚塘。現為奉賢區最大引排水河道,佔全區引水量52%,排水量60%,南北兩端均建有節制閘,汛期洪水可開閘排入杭州灣。可通行100~30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2400公頃。
●春申塘
春申塘位於閔行區中部。又名莘村塘。西起北竹港,往東與北橫涇、馬屯港相交後,入黃浦江。長9.1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2米,可通行10~3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2000公頃。
●南竹港
南竹港位於奉賢區西部。北起黃浦江,南流經南橋、新寺、柘林,入運石河。長約19.4公里。可通行20~40噸級船舶。
●南沙港
南沙港位於奉賢區西部。北起黃浦江,南流經鄔橋、法華橋,至胡橋匯上橫涇後南入運石河。長約18餘公里。兼具排灌、通航之利。 ●上澳塘港
上澳塘港位於徐匯區西部。南起漕河涇港,往北經漕寶路三號橋、上澳塘,入蒲匯塘。長約2公里。可通行10~15噸級小船。
●龍華港
龍華港在徐匯區東部。明正德《松江府志》卷二雲:龍華港,東南至百婆橋,入於黃浦,故亦名百婆塘。後來百婆橋也稱百步橋,百婆塘亦叫百步塘。西起蒲匯塘與漕河涇港交匯處,東入黃浦江。長3.7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6~1.9米,可通行10~60噸級船舶。 ●東走馬塘
東走馬塘位於楊浦區北部。西起政修路,往南穿越四平路折而東,納楊樹浦港,往東越寧國北路,過控江新村、中農新村,入虯江。長5公里,寬20~30米,水深;低水位2.2~2.4米,高水位3.8~4米。東走馬塘以江灣鎮走馬塘往東延伸而得名,又稱外走馬塘。現兩岸多工廠、住宅,水質嚴重污染,僅有排澇之利。
●虯江
虯江位於楊浦區北部。西起國定路西,越國定路、淞滬路,經長海醫院、沈家行後,往南越翔殷路,再與東走馬塘相會,往東越軍工路、上海機床廠,於復興島北端附近流入黃浦江。長7公里余,河面寬30~40米,低水位水深0.8~1.8米,高水位水深3.9~4米。通航能力在10噸級以下,軍工路至黃浦江一段長1.4公里,可通行60噸級船隻。有通航、排澇之功能。原虯江古河道西起白鶴江至吳淞江會合口,東流經今白鶴、舊青浦、紀王、封浜、江橋、沈家行,過黃浦江至高橋鎮東北注入長江,與東大盈浦、通波塘、新通波塘、蟠龍港、新涇港、桃浦、彭越浦等相交。虯江僅存數段殘留河道,彼此不相聯通,但可分段航行,東段仍保留原名,西段1981年改名西虯江。
●楊樹浦港
楊樹浦港位於楊浦區西部。西北起走馬塘,東南注入黃浦江。原名楊樹浦,亦稱楊名港、楊名浦、楊木浦、蘭路港、蘭州河。19世紀末葉後,人口增多,工商繁榮,楊樹浦遂逐漸成為區片名稱,為使區片名和河流名有所區別,將河流楊樹浦改稱楊樹浦港。有航運和泄洪之利,長陽路以南可通行15噸級以下小船。 ●龍泉港
龍泉港位於金山區東部。舊名鹽鐵塘,又稱龍船港。原從金山衛東門往北直抵松江城,1956年和1977年曾將金山衛城河至盛梓廟一段長約23公里河道拓寬浚深,還從河缺口改道往南,直通運石河。原山陽鄉河缺口往西南到金山衛東門一段龍泉港改稱老龍泉港。今龍泉港南起運石河,往北納紅旗港、中運河、浦南運河,至盛梓廟迄於運港,接葉榭港。長19.5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8~1.8米,寬5~8米,可通行20~60噸級船舶。
●白牛塘
白牛塘位於金山區西部。古時原為狹長湖盪,後淤塞成河道。傳說湖中曾出現過白色神牛,故名。南起黃良甫港與定光塘匯合口,往北沿金山、松江兩區邊界,北入大蒸港。長約6.7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2.2米,河寬15米,可通行60噸級船舶。
●運港
運港位於金山區東北部,南泖涇與龍泉港之間。起自亭林市河,至盛梓廟迄於龍泉港、葉榭港交匯處。長5.9公里。枯水期水深1.3米,河寬6米,可通行2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1200公頃。
●秀州塘
秀州塘位於金山區西部,西起七仙涇,往東經金山區朱涇鎮北折至六里庵港。長18.4公里。宋元時,是華亭縣與秀州(今浙江嘉興)間的水驛道,故名秀州塘,亦稱官塘、大官塘。可通行100~300噸級船隻。為金山區與浙江嘉善區之間的主要航道,受益農田約6000公頃。
●張涇河
張涇河位於金山區中部。舊稱張涇。南起金山衛城河,向西北流經大石頭、角里、張堰、松隱入大泖港,中途穿越東紅旗港、牛橋港、利民河、中運河、前岡塘、後岡塘、盪涇和池涇等。五代時,張堰鎮南有小官浦(後稱青龍港)入海;張堰鎮北通松江城為張涇。明成化八年(1472年)築海塘堵塞小官浦等後,乃在金山衛西北另闢新運鹽河通張堰,即今張涇河南段。長26.4公里。枯水期水深1.5~3.5米,底寬8~10米,可通100噸級船舶。是上海石油化工總廠與張堰、松隱、新農等鎮間主要通航河道。受益農田約1.5萬公頃。
●胥浦塘
胥浦塘位於金山區西南部。西南會浙江省平湖縣上海塘(與金山區境交界處),往東納南來六里塘,北流接中官塘後折而東與惠高涇相匯。相傳為吳國伍子胥所鑿,故名。長8.7公里。河底深度4~5米,河面寬40~60米,可通行100噸級船舶。
●紫石涇
紫石涇位於金山區中部、松江區南部。南自張涇河往北穿越中運河、後岡塘,入黃浦江。長10.3公里。1977年開挖。以旁側小河赭石涇命名。枯水期航道水深2.4米,可通行60~10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4600公頃。紫石涇和張涇河合流處,為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引水工程的起點。
●麵杖港
麵杖港位於金山區西部。西起浙江省嘉善縣潮泥灘,水源來自長泖,往東北流經興塔,北入秀州塘。長12.6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2米,底寬5~10米,可通航15~3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4000餘公頃。 ●沙涇港
沙涇港位於虹口區中部偏東。北起走馬塘,往南經江灣鎮春生橋,穿過中山北路、大連西路、四平路,臨平路,物華路,通州路,海倫路,嘉興路,柘皋路,哈爾濱路,溧陽路,南迄虹口港。曾名俞涇浦。長7公里余。是虹口港主要支流。枯水期航道水深1米,可通行15噸級船舶。水質嚴重污染。
●虹口港
虹口港位於虹口區南部。亦名沙洪、穿洪或洪口。於嘉興路橋附近接俞涇浦,稍南,有沙涇港來匯,再東南流過鴨綠江路橋、漢陽路橋,南入黃浦江。長1.5公里。枯水期水深1.5米,寬5~8米。可通行30噸級船舶。 ●沈庄塘
沈庄塘位於南匯區西部、閔行區東南部。東起咸塘港,西入黃浦江。長約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2米。可通行20噸級船舶。
●奉新港
奉新港位於原南匯區西南部、奉賢區北部。北起大治河,經蔡橋、頭橋,南迄浦南運河。長10.5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9米,河寬4米,可通行3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1200公頃。
●周浦塘
周浦塘位於南匯區西北部、閔行區東部。東起咸塘港,往西經題橋、陳行,至塘口入黃浦江。西口建有船閘。長10.5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2.5~3.4米,河寬8~10米。可通行10~10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3000餘公頃。
㈧ 上海市奉賢區有哪些河
奉賢區的河道有很多,無法一一敘述哦,大概簡述如下:共有大小河道6078條,3464.4公里的河道,全區河道共有1條段總長度21.8公里的市級河道;18條段總長度222.8公里的區級河道;317條段總長度920.4公里的鎮級河道;5742條總長度2299.4公里的村級主要河道。
南橋鎮部分河道:
金匯港 南沙港(大葉路~浦南運河) 南沙港(浦南運河~楊樹港)
南沙港(楊樹港~柘林鎮界) 南竹港(大葉路~浦南運河) 南竹港(黃浦江~大葉路)
南竹港(浦南運河~楊樹港) 南竹港(楊樹港~柘林鎮界) 浦南運河
白廟港(黃浦江~大葉路) 白廟港(葉大路~黃浦江) 貝港(A30~南亭路)
貝港(平庄路南~A30) 長浜港(南奉路~浦南運河) 朝陽河(白廟港~紅新路橋)
朝陽河(白廟港~匯西河) 朝陽河(紅新路橋~金匯港 ) 潮水港(沿浦路~紫竹園小區)
陳家浜(學堂浜~牌樓倉庫) 陳家港(S4高速~楊像路) 陳家港(金海路~楊像路)
陳家港(楊王港~廟涇港) 褚家港 船浜港(南竹港~南橫涇)
船浜港(竹港~滬杭公路) 大婁港(橫涇~白廟港) 大婁港(南橫涇~白廟港)
大同港(S4高速西橋~白廟港) 大同港(橫涇~S4高速西橋) 大同港(南橫涇~白廟港)
大文河(附屬路~水泥路) 燈中港(南竹港~燈塔村) 燈中港(竹港~滬杭公路)
淀 港(南竹港~南橫涇) 淀港 顧茂堂港(竹港~橫涇)
顧茂堂港(竹港~橫涇) 好堂浜(南橫涇~光明交界處) 橫涇(北閘~葉大路)
橫涇(水星家紡~浦南運河) 橫涇(葉大路~水星家紡) 紅旗港(金匯港~廟涇港)
紅旗港(廟涇港~富寧路) 紅旗港(廟涇港~金匯港 ) 紅旗港(楊王港~富寧路)
宏偉河(白廟港~金匯港) 宏偉河(金匯港~益民村委橋) 宏偉河(益民村委橋~白廟港)
鴻寶港(南竹港~鴻寶村 ) 鴻寶港(竹港~鴻程路東) 黃泥涇(沙港~延安816號前橋)
黃泥涇(延安816號前橋~漁塘) 黃泥涇(漁塘~南沙港) 匯西河(新閘河~姚家浜)
匯西河(新閘河~姚家浜) 匯中河(白廟港~益民機口橋) 匯中河(益民機口橋~金匯港)
江海河(又名中橫河,南橫涇~光明界) 江海河(又名中橫河,南沙港~南竹港) 接龍港
還有很多,如果你需要了解的話可以繼續提問
㈨ 河道如何整治
為改善木材流送條件對河道採取的工程治理措施。其內容包括:①河道治理。疏炸和清除流送路線上的障礙物,用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築物封灘、堵岔、導流和護岸,或用漂浮型誘導設施誘導木材,對沉積形成的灘險採取疏浚措施等。②徑流調節。修築閘壩工程存貯徑流,再按一定時段重新分配,以增加流送水深,提高流送能力。③水位調節。即修築壅水壩淹沒障礙物。這項工作多在設置徑流調節閘壩工程時附帶進行。④修築人工水路。即修築繞過或穿過灘險的渠道、筏道以及舍棄原河道而在沿岸另築的人工渠道。上述幾種措施通常根據河道具體情況及不同的木材水運方式單獨實施或綜合採用。
單漂流送河道整治
①炸礁:施炸前應對阻礙流送的灘險做詳細調查,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和擬定爆破方案。因浮行原木在水流軸線附近較為密集,處於該位置的礁石需先炸除,邊側的後炸除;阻礙嚴重的先炸除,一般的後炸除。炸礁後要觀察效果,然後決定續後的施炸方案,以逐步改善流送條件。中國在流送河川上炸礁多採用枯水期鑽孔爆破作業法。凡爆破工程量大的石灘,需對炸礁和設置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築物封攔兩種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選取較優方案。②修築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築物:河道經初期疏炸能夠進行流送後,治理重點即轉移到解決木材的大量擱淺插垛上。中國山區河川洪期水流表面流速多在4~5米/秒以上,漂浮型誘導設施難於工作,故治理工程建築物以固定型為主。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築物可用於封堵、遮攔導致木材擱淺插垛的邊灘、岔流、漏壕(縱貫邊灘,大水過流、中小水乾枯的岔壕)、中灘(大水淹沒、中小水裸露的江心灘)、江心島以及處於邊灘尾端的回水區。中灘和江心島迎水面可修築分水魚嘴導引木材。為防止水流淘刷地質松軟的河岸及避免木材在岸邊擱淺,可修築丁壩或順壩護岸工程。(見河道整治工程建築物)③疏浚河道:當邊灘或中灘迫使主流流向過分彎曲,致使木材運行不暢、灘上大量積垛,或利用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築物封灘堵岔會束縮水流過水斷面導致對岸嚴重沖刷時,可考慮採取疏浚措施取直河道。疏浚施工應先按預定路線開挖4~6米寬的導溝,然後拋石築壩截斷原河道,導溝即可被水流拓寬沖深成新河道。截流石壩縱軸線應與新開河道水流軸線基本一致,最大交角不得超過20°。④設置漂浮型誘導設施:對不能或不宜修築固定型治理工程而流速又較小的障礙河段(如停材嚴重的回水區、多支岔河段),可設置漂浮型誘導設施導引木材。中國因山區河川流速高、結構堅固的漂子在洪期也常不能安全工作,故多利用流送原木,臨時連成單根原木漂子,或綁紮成2~3根原木的束狀漂子,以解決中枯水位的木材誘導問題,洪水到來之前即行拆除。對一些重要且流速較低的區域,如誘導木材進綆、過壩、過橋孔等則應採用有抗洪能力的金屬漂子、鋼筋混凝土或鋼絲網結構薄壁箱形漂子和原木螺栓結構漂子等。
排運河道整治
①石質灘險治理:其主要天然障礙物是妨礙木排通行的基岩灘、崩岩灘、跌坎及急彎等導致打排的石質灘險,因此初期治理也以炸礁為主。中國中南、華東地區人工放運的木排寬度在2~3米之間,流送線路寬2.5~3.5米即可,相應的疏炸工程量較單漂流送河川少。疏炸後的灘險如果水流漫散、縱坡陡峻或槽道參差不齊會磨損木排索具,導致散排時,可砌築漿砌石筏道,以束水導流和形成人工水路。落差超過3米的跌坎也需修築筏道與下游銜接。有打排危險的急彎河段可通過疏炸緩和彎度,或在下游修築壅水壩,降低彎道流速。②徑流調節:山區河川因大水期水流急,難於放排,多利用平枯水作業。對一些不能滿足最小流送水深的小河需進行徑流調節,多採取日調節方式,修築小型閘壩工程。③河川的綜合利用:中國放運木排的山區河川多途經農業區,隨農田水利和小型水電事業的發展,修建了大量低水頭閘壩,給木排放運帶來很大困難。木材過壩和水利水電矛盾突出,應在互利原則下就工程布局、水量分配及過壩設施投資等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以解決河川的綜合利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