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鎮村環境
❶ 榆樹市個鄉鎮村屯環境改造的要求
按照榆樹市鄉鎮村屯環境改造通知要求。要求村屯。環境優良。衛生干凈修好路邊溝摘花種草。沒有垃圾存放。
❷ 中央下達指令整治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晁陂鎮齊營村有損環境了嗎
不可能的事,省里都不可能管你村裡的事。除非影響及其惡掠
❸ 如何治理農村環境,改善村容村貌提出建議
古人雲:衣食足而知榮辱。
想改變農村環境根本上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如果無法短期改變農民的經濟收入。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農村垃圾定點投放,生產中產生的垃圾及時處理。
2、盡量使用清潔能源,推薦天然氣(這個要國家補助,否則農民不接受,因為使用天然氣還是比燒柴要貴),無法達到的可以使用沼氣(沼氣受環境影響較大,北方地區無法推廣)
3、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道路房屋的統一規劃,農村綠化。
4、就是在文化等軟措施的布設,加強村民文化素養。
5、可以使用土地流轉政策,是土地能夠統一規模化生產。(這個就要通過招商等措施使得土地能夠集約型利用。)
❹ 宿州市永鎮鄉禪堂村環境治理拆除房子合法嗎
拆除房子去環境治理,是屬於公益項目建設,利國利民的。但是要有相關部門辦理好了相關的宣傳,項目立項報批和原房產的拆遷補償等等前期工作
❺ 村支書對環境整治發言
各位領導:
大家上午好,根據會議安排,與大家一起來研究「純農戶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方法,我就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向大會作個簡要匯報。
一、鎮環境衛生基本情況
鎮有2、3萬人左右,共轄14個村1個居委會。其中有8個村和居委會在省道、鄉道旁邊,村民一直有把垃圾倒在路邊的習慣,每逢領導檢查時,清理垃圾就成了一個大事,每年要花幾萬元的錢,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還經常受批評。我作為分管領導,時刻擔心環境衛生出問題。
二、爭取領導重視,財政積極投入
今年初,我們積極向縣愛衛辦匯報環境衛生的工作情況,並從愛衛辦了解到一種對農村垃圾處理的好方法「分類處理法」。方法再好,如果沒有領導的重視與支持,也沒有辦法實現,我耐心細致地向主要領導匯報,有空就找他,領導最終給了一句話:先搞個試點,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努力去干吧。也給我吃了一顆定心丸。4月初,我組織全鎮7個村支書和居委會主任,在縣愛衛辦的帶領下到攸縣學習取經,出發前,有位村支書說:垃圾分類在農村要是能搞好,我用手掌煮飯給他吃。回來後,他說這是一種好方法,實用,操作性強,符合實際,是個好事,攸縣搞得太好了,我們明天就搞吧。我鎮村先搞試點工作。
三、大力宣傳,營造輿論氛圍
垃圾分類處理這項工作,只有幹部理解是不夠的,還難以做好,只有群眾支持,才能搞好。我鎮從宣傳方面加大了力度,在試點村,我們召開了村組幹部、黨員大會,印刷宣傳資料發放,每個村幹部包組召開了戶主大會,晚上經常上門做工作。全村每家每都張貼宣傳標語,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四、多元化籌資,財力充分保障
資金是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難題與重點。縣財政按「三三四」給予配套,村裡幾乎沒有錢,在農村只要農民感覺是指令性的工作,要攤派集資,難度較大,怎麼辦?村幹部想方設法多元去籌資,找企業宣傳、跟金銀老闆溝通等等。村幹部發揚了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煩。安福村非攤派自籌資金5萬元。為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趁熱打鐵,積極開展實際行動
我鎮安福村的召開宣傳大會、多方籌資、定做焚燒池模具等等工作是一氣呵成,幹部、群眾一直保持激情,到目前焚燒池完成400多個,垃圾桶采購任務全部完成,並完成3個組的垃圾桶發放和老垃圾清理工作,每戶發放4個垃圾桶,並貼好垃圾分類標志。
這項工作固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們始終有信心能做好。
謝謝大家!
❻ 鄉鎮治理問題調查報告
**鎮農村環境治理調查報告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農村環境治理作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關繫到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為進一步改善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升農村整體面貌,近期,我們深入喬司鎮12個行政村1個社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摸底,重點是對農村村道管理、生產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的處理、河道水體污染、農貿市場周邊環境等問題進行了調查,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前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村道兩側亂搭建、亂堆放、亂傾倒的情況比較嚴重。
2、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區環境衛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臟、亂、差」。
3、河道水體污染嚴重。
4、農貿市場周邊基礎設施薄弱,垃圾箱設置不科學。
二、原因分析:
1、思想認識不到位,資金投入缺口大。
2、基層組織實力不強,農村環境治理普遍存在人員、設備、資金、制度的欠缺,治理工作走上「邊治理邊污染」的惡性循環。
3、部分農民環保意識薄弱,農村環境污染呈多元化。三、對農村環境治理的幾點意見與建議:
1、加強領導,建立長效保潔隊伍,營造農村環境保護濃厚氛圍。
2、堅持發展,加大投入,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3、健全制度,落實長效,不斷提升農村環境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