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國土整治局
『壹』 湖南省國土局投訴電話
國土局全國統一舉報電話12336。
12336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開通的違法舉報電話號碼,亦專在對社會各界屬對違法用地情況、違反土地資源管理的情況進行舉報監督。
舉報時請遵守以下事項:
1、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2、對舉報內容的真實性、客觀性負責,嚴禁造謠、誹謗、攻擊他人。
3、請勿發表與國土資源違法舉報無關的任何內容。
4、真實、准確地填寫聯系方式,以便盡快處理並與您聯系,我們將依法保護您的隱私權,保守您的聯系方式等信息秘密。
5、為了提高運行效率,不要重復提交相同的舉報事項,如需舉報其他問題,可以另行提交。
『貳』 怎樣向湖南省國土資源廳舉報
我是常德市臨澧縣修梅鎮去林村有上百畝油茶山,現在被當地吳學凡被開採挖山沙,也沒辦開采證,山被挖,成了天坑,油荼被毀公路也被毀壞,環境極差希望有關領導關注,沒辦證國家資源可以開采嗎?
『叄』 湖南省國土資源廳謝光輝簡歷
謝光輝,1983年6月參加工作,198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碩士研究生。曾任中共永興縣委副書記、縣長,任湖南省國土資源廳長。
提起謝光輝,社區黨員群眾都稱他是和諧社區建設的熱心人、社區黨員群眾的貼心人、社區文化的領路人。謝光輝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時刻做到「自重、自勵、自省、自警」。
謝光輝立足本職工作,加強社區環境建設,向全體共產黨員發出倡議:創建文明社區從黨員做起,保護社區環境從黨員做起。把社區黨員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黨組織成為凝聚群眾的戰斗堡壘和服務群眾的先鋒模範,共同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3)湖南國土整治局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1、1983.06~1999.03湖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期間:1986.09-1989.06湖南師范大學地理系攻讀碩士學位;1995.06評為副教授)。
2、1999.03~2001.03湖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土地科學系主任。
3、2001.03~2003.03汝城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掛職鍛煉)。
4、2003.03~2003.06湖南師范大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正處級)。
5、2003.06~2006.08中共永興縣委副書記(正處級)。
6、2006.08 中共永興縣委副書記、縣長。
『肆』 湖南農村土地全域整治有補償嗎
會有補償的,只是多少還沒有公布出來放心,等待就是了。
『伍』 尊敬的上級領導 我要舉報湖南省張家界慈利縣,紀委,與國土資源局相互勾結,濫用職權非法給張益民辦證
可以上訪,舉報,檢舉,…
『陸』 長沙市國土資源局的工作
時隔近三年後,長沙市征地補償標准再次調整。2013年6月3日,記者從長沙市人民政府獲悉,《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執行湖南省征地補償標准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已於日前正式發布。新標准執行後,長沙市內五區I類補償標准達到76000元/畝,相較於老標准66000元/畝,提高了1萬元/畝。在地類修正系數方面,新標准也多有提高,被征地方將能獲得更高標准補償。新標准從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標准實施前已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的,按原有標准執行。
補償標准有提高
此次標准修正理由,「為進一步規范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等被寫入《通知》中。此前在2012年12月,湖南省政府已經下發《關於調整湖南省征地補償標準的通知》。
根據新標准,長沙市的征地補償標准共分為市內五區(含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和雨花區)、長沙縣、寧鄉縣、望城區和瀏陽市等五個大類。
其中,市內五區I類補償標准達到76000元/畝,相較於老標准66000元/畝,提高了1萬元/畝;Ⅱ類標准則由60720元/畝提高至70000元/畝,提高幅度達9280元。在地類修正系數方面,內五區老標准中旱地和園地的系數均為0.7,新標准則全部提高至0.8,林地則從0.5提高至0.6。
在四縣市I區補償標准上,長沙縣和望城區均從47520元/畝提高至54700元/畝,提高了7180元;寧鄉縣則從43010元/畝提高至50000元/畝,提高幅度為6990元;瀏陽市則從45540元/畝提高至52400元/畝,提高了6860元。
得知新標准發布消息,家住在嶽麓區的覃先生認為,如果按照老標准,自己的4畝地按I類標准算,只能補到264000元,新標准實施後,將可多獲得補償款4萬元。
提取10%作社保資金
對於專業菜地、專業魚池和集體建設用地,《通知》明確「給予高附加值補助」。專業菜地方面,一類專業菜地為58000元/畝,二類專業菜地為40000元/畝。魚池方面,一類專業魚池22000元/畝,二類專業魚池11000元/畝。不過,專業菜地、專業魚池的認定將按照有關主管部門規定的標准和條件執行。企業建設用地(砂石場、預制場、磚廠等用地除外)補助費,根
據合法建設用地面積按300元/平方米的標准支付。此外,徵收單位和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等,將按照《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市政府令第103號)所規定的標准執行。
為了確保征地農民社保資金能夠落實,《通知》指出,征地時在征地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項費用之和)中提取10%作為社保資金。此外,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則按征地面積每平方米收取社保費90元。望城區、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范圍內被征地農民的社保費用,則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在按照有關規定確保20元/平方米的社保費到位的前提下,可結合本地實際,科學制定社保費收取標准。
《通知》明確,堅持征地補償費主要用於被征地農民的原則,將由市政府有關部門另行制定集體資產管理、使用和分配指導意見。
『柒』 湖南省土地綜合整治局怎麼樣
簡介:湖南省土地綜合整治局前身為湖南省土地開發整理儲備中心,成立於2000年12月,是湖南省國土資源廳直屬的正處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捌』 湖南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歷史新階段,對資源的需求特別是對土地資源的需求再創歷史新高。同時,國家為防止經濟「過熱」、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繼續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對土地「閘門」把得更加嚴緊,國土資源部門面臨的雙重壓力比往年更大、困難更多、任務更艱巨。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正確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把握主動、積極應對,規范管理、強化服務,各項工作平穩推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國土資源現狀
(一)土地資源
據2006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顯示,2006年全省土地利用現狀為:農用地面積 1791.42 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4.56%,比2005年下降了0.08個百分點;建設用地面積136.21萬公頃,占總面積的6.43%,比2005年增加了0.11個百分點;未利用地190.92萬公頃,占總面積的9.01%,比2005年下降了0.04個百分點。
2006年,全省建設佔用耕地144029.7畝,通過開發、復墾、整理及其他方式共增加耕地156692.1畝,扣除建設佔用耕地144029.7畝,還增加了12662.4畝。從全省來看,2006年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的目標,其中長沙、湘潭、衡陽、永州四市實施了耕地的異地佔補平衡。近年全省耕地面積變化情況見圖1。
全省未利用地面積年初28725214.6畝,年末28637875.9 畝。2006年年末未利用地減少面積為137901.7 畝,增加50563.0 畝。
全年未利用地轉為農用地103799.4畝,其中耕地53656.5畝、園地987.4畝、林地42284.3畝、其他農用地6871.2畝;未利用地轉為建設用地3.3畝。
圖3 2000~2006年省級批准農用地轉用情況
2.土地徵收
全省各類建設用地項目共計徵收土地16845.88公頃,其中農用地12554.80公頃,耕地6544.68公頃,征地總費用為1299162.25萬元,安置農業人口295413人。
3.土地劃撥
2006年全省劃撥各類土地1485宗,面積1836.67公頃,占土地供應總量的22.89%。
4.土地資產處置
2006年,共處置89家省直管單位,271宗土地資產,759.56萬平方米的土地,核定土地資產總價值37.86億元。其中,出讓土地184宗,面積429.8萬平方米,價值31.3億元。經營性用地全部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徵收土地出讓金8.05億元,省級財政結算入庫土地出讓金6.65億元,比「十五」期間翻了一番。
5.基本農田保護
省國土資源廳與省農業廳共同制定下發了基本農田保護有關問題的整改意見和補劃基本農田工作暫行規程,建立了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開展了基本農田資料庫建庫工作,安排了93個縣開展建庫,有60多個縣市完成初步成果。根據國務院《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代擬了《市州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並報省政府審定。
全省基本農田數穩定在3367165.22公頃。安鄉、平江、南縣、湘潭、衡陽5個縣被批准為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
(三)地礦行政管理
1.整頓規范開發秩序
2006年全省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扎實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組織各類整治行動183次,立案查處礦產違法案件2128起,關閉非法和整改不合格的礦山(點)2806個(次),限期整改和停產整頓礦山954個,關閉非法和整改不合格的選礦廠170個,停產整頓選礦廠210個,對56起非法采礦涉嫌犯罪行為破壞的礦產資源價值進行了鑒定,移送司法機關立案偵查、追究刑事責任128人。
2.管理機制創新
不斷探索創新,推行礦業權規劃計劃管理。嚴格執行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凡礦產資源規劃沒有批准或與規劃不符的,一律不予審批礦業權;規范礦業權審批行為。省廳下發了《關於規范采礦許可證審批發證許可權有關問題的通知》,收回了原委託市州發證的礦床儲量規模為中型(含)以下的鉛鋅等21種礦產的發證許可權,進一步理順了省市縣的審批職能;調整礦業權利益分配關系。礦產資源收益主要向基層傾斜,對於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的,將省市縣礦權收益分配比例調整為3∶2∶5;全面推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制度。2006年全省收繳備用金7.1億元,強化了礦業權人治理礦山環境的責任;開展了礦產資源儲量動態檢測工作。全省完成甲類礦產資源儲量核查檢測2765個,占應完成數的85%;落實礦山年檢制度,將儲量動態監管、采礦登記發證、「三率」指標考核、補償費追繳、地質環境備用金收取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把年檢變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全面檢查。
3.資源儲量管理
全年省級共評審備案礦產儲量報告377個,其中小型礦288個,零星分散礦89個。儲量報告中煤礦321個,其他礦56個。全年共確認采礦權評估報告124個,備案探礦權評估報告88個。發布了《湖南省礦業權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建立了全省礦山儲量監管機制,3292個礦山已基本完成了儲量動態的野外工作,省廳已審查通過75個礦山儲量年報,審查了215個壓覆礦產報告。用地項目壓覆的礦產資源主要是煤炭、金礦、石灰岩和礦泉水。全年依法匯交成果地質資料409種。
4.勘查許可證批准登記
2006年全省批准登記勘查許可證317個,其中能源礦產85個(包括煤81個、地熱2個),黑色金屬礦產34個,有色金屬礦產100個,貴金屬礦產76個(金礦73個),非金屬礦產22個,批准登記面積2791.14平方千米,比2005年(3830.46平方千米)同期減少27.13%,收取礦業權使用費55.82萬元,同比(89.89萬元)減少37.90%。從獲得勘查許可證的企業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156個)和私營企業(68個)為主要勘查力量,分別佔到持證總數的49.21%和21.45%,其他是有限責任公司(40個)、股份有限公司(10個)、集體企業(3個)、股份合作企業(23個)、聯營企業(9個)、其他企業(5個)。
5.采礦許可證批准登記
全省批准登記采礦許可證6797個,其中非金屬礦產4430個(化工礦產180個),能源礦產1598個,黑色金屬礦產270個,有色金屬礦產409個,貴金屬礦產76個(金礦75個),稀有、稀土礦產4個,水氣礦產10個。批准登記面積2498.05平方千米,采礦權使用費1140.03萬元。
從采礦企業經濟類型看,以私營企業和集體企業為主,分別為4183個和1287個,其餘依次為國有企業242個、股份合作企業160個、股份有限公司276個、有限責任公司230個、聯營企業48個、獨資經營企業44個、外資企業3個和其他企業。
(四)地質環境保護
1.地質災害預警預報
2006年全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制定和發布了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確定了市州級地質災害隱患點366處,縣級隱患點1500多處。全省建成省、市、縣三級氣象預報預警網路,並已延伸到2000多個鄉鎮國土所,共有預警責任人3175位。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在防禦「6.17」、「6.25」和「7.15」等3次嚴重群發性地質災害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
2006年,完成了隆回縣、花垣縣、城步縣、攸縣、邵東縣、常寧市、臨湘市、嘉禾縣、宜章縣、汝城縣、安仁縣、沅陵縣12縣262個鄉鎮和5885個行政村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項目,面積2.7萬平方千米。查出隱患點540處,受威脅人口40114人,受威脅財產4.6億元,並逐點制定了防治方案。全省已有56個縣市區開展了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基本查明了調查區地質災害的分布范圍、規模、結構特徵、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編制了《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6~2010年),並已經省政府批准頒布實施。
3.地質災害防治
省國土資源廳下發了「關於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工作的通知」,完成了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檢查,完成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備案475個,其中一級63個,二級96個,三級316個。組織編制和審查了2005年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設計,申報了2006年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國家項目,爭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資金3000萬元。完成了2006年度「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9個項目,被評為全省「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先進單位。建立和完善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相配套的制度。全省已收存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7.1億元,其中省本級收存6.3億元。
五、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一)土地違法案件查處
2006年全省共發現土地違法行為6908件,涉及土地面積1612.92公頃(耕地436.49公頃),其中歷年隱漏2100件,涉及土地面積397.22公頃。2006年立案查處3766件,涉及土地面積1341.35公頃(耕地369.01公頃),其中隱漏案件立案963件,涉及土地面積341.99公頃,2006年發生案件立案2803件,涉及土地面積999.359公頃(耕地279.01公頃)。與2005年發生案件立案數(3136件)相比,減少了333件,下降了10.62%。
全年共結案3580件,涉及土地面積1129.89公頃(耕地267.107頃),其中處理2005年未結案件288件,佔8.04%,處理隱漏案784件,處理2006年發生案件2508件,佔70.06%。從查處的違法主體看,各級政府土地違法案件83件,比上年增加53.7%,其中省級機關2件,市級機關4件,縣級機關52件,鄉級機關25件;其餘是其他單位和個人土地違法案件,其中村(組)集體219件,企事業單位522件,個人2741件。
全年共拆除構築物21583.97百平方米,沒收構築物857.4百平方米,收回土地59.53公頃(耕地9.97公頃),收取罰沒款4469.16萬元。全年通過動態巡查發現違法行為 8087 件,涉及土地面積1933.85公頃(耕地550.76公頃),制止違法行為7004件,涉及土地面積1560.703公頃,其中耕地402.018公頃,挽回經濟損失14658.39萬元。全年行政處分13人,黨紀處分6人,刑事處罰5人。
在處理2006年發生的2803件案件中,買賣和非法轉讓土地案件294件,佔10.49%;破壞耕地案件133件,佔4.74%;未經批准佔地2247件,佔80.16%;其他案件127件,佔4.53%。
(二)礦產違法案件查處
2006年全省礦產資源違法案件共立案1240件,比2005年(1343件)減少7.67%,其中勘查類違法案件22件,佔1.77%;開采類違法案件1211件,佔97.66%;不按規定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7件,佔0.56%。從違法主體看,企事業單位152件,集體130件,個人958件。另有2005年未結案件98件。2006年結案1211件,比2005年(1313件)減少7.77%,其中勘查7件,開采1112件,不按規定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7件,處理2005年未結案85件。
全年吊銷采礦許可證59個,收取罰款1996.72萬元,全年行政處分3人,黨紀處分2人,刑事處罰37人。
2006年立案查處的礦產違法案件中,以開采類違法行為最突出,全年共查處1211起,佔2006年立案的97.66%,其中尤以無證開采、越界開采現象普遍,共查處1094起,佔2006年查處的開采類違法案件的90.34%。開采類違法中個人違法案件942件,佔全年查處案件總數的75.97%。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與人員情況
(一)國土資源體制改革
2006年全面完成了體制改革任務,國土資源行政體制進一步理順。全省14個市州全面實現對34個區分局的人、財、物的垂直管理,88個縣市國土資源局領導班子上收到市州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管理。2264個基層國土資源所作為縣市局的派出機構,機構、編制上收為各縣市人民政府管理。各市州局增設了總工程師或總經濟師。全面落實了國土資源執法部門「三定方案」。全面落實了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和基層國土資源所礦產資源、測繪管理行政職能,實現了土地、礦產和測繪的集中統一管理。
(二)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
2006年各級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從業人員較2005年有所精減,全省共有縣級以上各級國土資源管理機構123個,從業人員16392人,減少了3.3%。行政編制人員3229人,比2005年減少4.2%。
全省共有鄉級土地管理所2141個,從業人員5698人,其中專職人員5696人,佔99.96%。
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高度重視幹部隊伍建設,全年共有2973人次通過了管理及業務知識培訓,其中黨校培訓1397人次,各級行政學院培訓303人次,其他培訓1273人次。
全年參加學歷教育2367人,其中在讀博士7人、碩士47人、本科1196人、專科 1117 人。2006年取得碩士以上學歷學位6人、學士學位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