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國治理
㈠ 魏國全盛時期的地盤,到底有多大呢
三國時期的魏國,從曹丕逼漢獻帝劉協禪位給自已的公元220年開始,到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奐禪讓皇位給晉武帝司馬炎為止,國祚45年。
曹魏地盤最大的時候,應該是公元263年11月,魏國伐蜀大軍鍾會、鄧艾逼降蜀漢之後,蜀漢皇帝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滅亡,魏國控制了曾經蜀漢所有的地盤,當時魏國的掌權人還是司馬昭。
另外還有個關於西域的問題,雖然魏文帝曹丕在位時期,於公元221年打通了西域,並且安置了西域戊己校尉,但是實際上,曹魏對西域的控制力度非常薄弱,僅僅是象徵性的,因此沒有將西域計入曹魏地盤。
㈡ 求焦作旅遊景點大全排名,哪些比較值得去
焦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朱載堉、許衡及竹林七賢山濤、向秀等歷史文化名人故里,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擁有雲台山、神農山、青天河等3個5A級景區,CCTV焦作影視城、圓融無障禪寺等3個4A景區,韓愈陵園、群英湖、穆家寨生態農業觀光園、蒙牛乳業工業旅遊區4個3A景區,朱載堉紀念館1個2A景區。今天將為你介紹到的景區是《圓融無障禪寺》《焦作影視城》。
韓愈陵園位於焦作孟州市西郊6公里處韓庄村北的紫金山坡,南瀕黃河,北倚太行,丘陵環抱,古柏蒼翠。
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韓愈的墓祠。
建於長慶四年,距今約有1200年的歷史。
㈢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取得的成就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種、主要是政治、經濟、文化中。
1、政治
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的票數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2001年11月,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
201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首次在國際場合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
2、經濟
2001年11月10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法律文件,它標志著經過15年的艱苦努力,中國終於成為世貿組織新成員;也標志著中國在經過了15年的歧視待遇之後,終於享有了與其他世貿成員同等待遇的權利。
3、文化
2008年北京奧運會展示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改革開放30年風雨歷程,中國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個蓬勃的新興經濟體。北京奧運會則把「文化中國」傳遞給了世界,「綠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深深地融進了傳統奧運理念之中。
(3)山東大國治理擴展閱讀:
1957年4月,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新中國沖破西方經濟封鎖和政治孤立,打開通向世界的窗口。從此,全球市場得以見證中國製造的巨大潛力。61年後,上海,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拉開帷幕,讓世界驚嘆於中國市場的強大活力。
70年的中國,是一部艱苦奮斗的創業史,是一部紅色基因的傳承史,更是一部改革創新的奮斗史。我們伴隨著祖國的成長而成長,隨之我們也將見證祖國的偉大、繁榮和富強。
㈣ 戰國時期的楚國和齊國實力很強大,為什麼最後兩國都沒有一統天下
在戰國七雄中有三個國家最有可能統一天下:齊國人多物博財力雄厚,而楚國地廣人眾帶甲百萬,秦國則佔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地理優勢。
那麼為什麼最終是由秦國統一了天下,而不是由齊、楚兩國統一天下呢?秦國軍隊素質好、戰鬥力高是一個原因,自商鞅變法以後用耕戰之術富國強兵是另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其它六國不具備秦國的地理位置優勢。
再看其他幾國:燕國雖然雄起過一回,差點揍得齊國亡國了。但畢竟是在燕昭王的竭盡全力刺激下才得以實現的。所以當興奮劑的葯效一過,燕國就又暴露了其虛弱無力的本質,這樣的國家又豈能統一天下?
至於趙、魏、韓這三個國家,因為橫亘於秦國攻奪天下的要路上,所以是秦國必欲滅之而後快的,他們自保尚且艱難,又豈能統一天下?在秦國的蠶食鯨吞之下,這幾個國家自然是首先要被滅亡的。
結語:在三晉各國無力兼並天下,燕國無能兼並天下,楚國無心兼並天下,齊國又只想自保的情況下,最終能夠打破局面統一天下的自然就只能是虎狼之秦了!
㈤ 國標5車還能開幾年
國五的車在報廢前可以一直開下去,因為國家對於私家乘用車沒有設定報廢期限,所以說國五車還能開多久,取決於是否符合你當初購買時的標准,符合了就可以一直開下去。而即將實施的國六標准也不會影響國五車正常行駛,屆時只會禁止國五車銷售和注冊登記。
以以往案例來看,北京等一線城市是在2017年左右,才開始對國二排放標準的車型有所限制,而國二的最後一批車型是在2008年產的。
據世界資源研究所和中國環境檢測總站測算,全球10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我國就佔了7個。
因此,中國政府對治理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城市環境污染非常重視,國家環保部門和汽車企業正在加速推進國Ⅲ、國Ⅵ的達標工作,控制汽車尾氣污染的排放已是環保部門、汽車生產廠家及社會各界的一項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責任。
㈥ 明朝南踢越南北揍蒙古,被泰國奉為神明的總督是哪位
據說明朝中期的潮汕地區,流傳著這么一個民間故事。說是一個父親每天出海打魚,兒子纏著爸爸也要去,可是父親很快發現,只要帶著兒子出海就看不到魚蝦的影子,必定是空手而回;而自己一個人去就能滿載而歸。一定是兒子太晦氣,父親這樣想。
一天,兒子偷偷上了父親的船出海,和以前一樣,一條魚都打不上來,連小蝦米都看不到,父親登時火大,摞起兒子就給扔下海去。可還沒到家,父親就後悔不迭,等哭天抹淚到了家,竟然發現兒子正在床上睡覺呢!原來,這孩子是白虎星轉世,小蝦小魚見之唯恐不及,才使父親每網必空。而南海龍王看到「白虎星」掉進大海,因知其日後定會為明朝建功立業,忙派蝦兵蟹將把小孩護送回家。
這雖是人們杜撰的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但故事中的小孩——翁萬達確如龍王所知,日後為明建功立業——南踢越南北揍蒙古,成為被明世宗褒獎為「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亂」的「嶺南第一名臣」。
翁萬達,字仁夫,廣東潮州府揭陽縣(今屬汕頭)人,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生於一個清貧之家,父親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對他管教甚嚴。而翁萬達也勤勉好學,飽讀詩書。28歲那年,他得中進士,從此平南掃北,宦海沉浮。
一、男兒立志出鄉關
步入仕途後,翁萬達離開家鄉,先後任廣西司主事,廣西司員外郎,山東司郎中。為官之初,他監督稅收,秉公辦事,不徇私情,對於政策的利弊大膽上言;有豪強敢不守法,都逃不過翁萬達的嚴正懲罰,因此他以「廉法著稱」。
因為工作出色,嘉靖十三年(公元1533年),翁萬達升任為梧州知府。梧州地處邊防要地,又是漢人與少數民族雜居,民風兇悍,特別難以治理,翁萬達上任後,以治學致其根本,大力興辦學校,有空自己也各處講學,帶動起一股學習風潮,士人學風為之一振,風俗亦有好轉。
他體恤民情,組織百姓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對待騷擾勢力卻毫不手軟,在梧州四年,翁萬達「恩威並著」聲名遠播。這時,正趕上安南(今越南)莫登庸父子篡位,還勾結廣西土官反叛朝廷,大明決定南征。在這次事件中,翁萬達展示出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
嘉靖十七年,明世宗列舉莫登庸十大罪,派兵部尚書毛伯溫、兩廣總兵仇鸞遠征安南。而要處理安南事務,勢必牽扯到廣西土司。知梧州四年,翁達達積累了豐富的事務經驗,毛伯溫推薦其為征南副使。對於南征一事,他提出「重兵威懾,撫剿兼施,迫其乞降」,這一方案立刻得到禮、兵部的認同,被定為朝廷的國策,翁萬達也成為廣西一路前線的指揮官。
莫登庸本是安南黎朝的重臣,趁著主幼國危之時篡位登基。正在得意,得知大明派兵來征,絲毫沒有一點懼怕,反而暗中勾結廣西兩個土官,賄賂財物,讓他們提供情報。翁萬達得知情況,認為若要征服莫登庸,必先斷掉「內線」。徵得上司同意後,他施計逮捕兩個土官,進而控制了這兩個土司部落。
緊接著,又暴發斷藤峽侯公丁之亂,翁萬達施計穩住侯公丁,再誘捕殺之。後兵分多路乘勝追繳,經月余,終於平定斷藤峽叛亂。而隨之而起的九司反叛,也被翁萬達順勢平定。
圖:翁萬達像
南征北戰的翁萬達是有明一代屈指可數的重要軍事家,威望遠播,在泰國,他就被譽為「英勇大帝」,立祀祭拜。改革家張居正也特別推崇翁萬達,贊其:「(世宗朝邊臣)僅僅推公屈一指焉」。
㈦ 在蘭州定居怎麼樣啊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山東人,通信行業,老婆在蘭州的事業單位上班,穩定工作,定居蘭州怎麼樣?發展前景如何?
開門見山的說,沒有任何問題,蘭州的區域位置,以及城市地位這里就不做介紹了,相信這些基本的東西樓主應該比較清楚,不管是從自住的角度還是投資的角度來說在蘭州買房子都沒有任何問題。
作為省會城市蘭州的房地產市場這么多年過來一直很堅挺,而且縱觀蘭州樓市,未來房價也會持續堅挺下去。
建議可以買一套房子既自己住,也能作為不動產投資,等有一天你老婆要是不願意幹了,想跟你回山東,這房子可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當然你老婆要是長期幹下去,自己不也得住嗎,那就作為固定住所,省下交房租的錢還房貸,加上公積金,事業單位的公積金交的可不低,自己每月支出很少的月供就能買到一套房,所以買房子也是比較占優勢的,後期你們兩口子要是定居蘭州預算寬裕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考慮多買幾套。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實施,作為沿線重要城市蘭州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當前正是缺人才的時候,互聯網通信行業方面的人才更是政府重點引進的人才,所以你要是在蘭州發展的話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不管是創業還是在當地找工作都是可行的,兩口子既能在一座城市工作,也可以奔個好前程,何樂而不為呢?
回答結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㈧ 餓死一千餘萬的晚清飢荒,曾國平是如何處理的
一個王朝的末期,總會莫名其妙的出現讓人難以想像的天災,比如東漢末年爆發罕見的大旱,加上朝廷無力治理地方,貪官污吏橫行,最終引發了席捲天下的「黃巾起義」,雖然張角沒能推翻東漢王朝建立新政權,但卻給了東漢王朝致命一擊,並因此出現了之後的諸侯林立,東漢王室失去統治權;而除了東漢王朝外,歷史上很多王朝在滅亡之前,都出現了大規模的天災。
總之,如果不是曾國荃的舉措,山西的情況肯定更嚴重;也因此,在後來,山西的百姓們為了表達對曾國荃的感激,還專門給他修建了生祠。幸好,當時「洋務運動」已經初顯成效,而且當時最富裕的江南地區並沒有受到災禍的影響,正是靠著江南的補給,才沒有釀成更大的災禍。
㈨ 東夷勢力最終會衰弱,是因為徐偃王喪國導致的嗎,為什麼
從先秦時代開始,中國人的天下概念開始成熟,以中夏為基本盤的四方域外開始成為一個不變的體系,而東夷則是位於中夏之東的夷狄。東夷稱呼其實是中夏之人對其蔑視的叫法,從距今八千多年前的後李文化開始,東方人類就開始在淮水,山東半島一帶定居,到後面原始社會著名的爭奪天下之戰中失敗,從圖騰信仰與衣冠服飾都與中夏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們從逐鹿之戰失敗之後就一直盤踞在東方困土稱霸,被三代君主稱為東方霸主,雙方以一種僵持敵視的態度交流,都無時無刻的想要消滅對方。中夏的統一部落聯盟經常以分封侯國來開拓東夷,東夷方面則是以蠶食鯨吞的方法不斷襲擾其後方。在這種斗爭形勢之下,東夷成為了西周以前中夏之國最大的敵對勢力。
夏與東夷勢力矛盾的起源發展徐偃王冠冕圖
徐偃王是一位傳奇的君主,他統治之下的徐國雖然沒有西周土地遼闊,但他卻有勇氣直接僭越稱王,把徐都營造的超過了十二里。當時西周的禮儀制度制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每一個級別都有相對應的規章制度。按照西周初期分封的規矩來辦,從夏朝開始分封傳承的徐國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子國,都城規格不能超過三里,這里的三里是指周代的度量衡。而西周王都可以營造方圓九里的都城,徐堰王靠著自己在國內奉行仁義,發展經濟,使得徐國成為了東夷之中第一大國,最鼎盛的時候,朝拜徐國而不禮宗周的大小諸侯有三十六國。
周穆王時為東方諸侯,長行仁義,欲霸上國,獲朱弓彤失,以為天瑞,乃僭稱王,陸地而朝者三十六國。——《帝鄉紀略》
徐偃王以硬實力稱王,建都規格直超周都。當時周穆王西征犬戎而無暇顧及東方,使得東夷儼然有超越西周之勢,周穆王從西戎回師以後,秘密聯系楚國,以霸東南的條件換取楚蠻出兵。利益使得西周和楚蠻聯合起來了,西周在泰山以西威壓東夷,牽制住徐國的精力和附屬國家,誰也沒有想到楚蠻會突然出兵襲擊徐國,要知道在數年以前兩個國家還是合作的關系。徐堰王奉行了一生的仁義使得自己喪國,他原本可以率領徐兵與楚蠻決一死戰,但西方的宗周還在那裡虎視眈眈,無論是徐楚兩國之中誰取勝,最後的那個失敗者都將是他徐國,如果徐國勝利那也是慘烈之勝,必定會被西方的宗周兼並,那自己堅持多年的為民強國又有什麼意義,徐偃王退縮了,他為百姓而退,失敗後的徐國被西周重新劃分土地,再也恢復不到東方霸主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