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謠言的危害及治理
『壹』 網路謠言有哪些危害
隨著互聯網的來發展和普及源程度的提高,中國互聯網上發生越來越多的謊言、謠言傳播事件,污染了網路環境,擾亂了社會秩序,也嚴重損害了我國互聯網的形象和公信力,引起廣大網民和互聯網業界的公憤。 網路上謠言的泛濫,危害是很大的,謠言有可能會導致一些無法預知、無法挽回的後果。
傳播網路謠言會危害國家的安定,攪亂社會秩序,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例如造謠有強烈地震、宣揚世界末日論,或有恐怖訊息等等
解決互聯網謠言問題,首要強調的是責任意識。不管是輿論的發起者還是網站的管理者,甚至圍觀的網民朋友們,都應該樹立責任意識,各自在自己的責任范圍內維護好網路秩序,不能讓網路謠言肆意傳播,甚至危害大多數人。網民朋友們應多加以理性的分析,能夠正視網路信息的真實性問題,不過度依賴、不輕信盲從,對於未經證實或難以證實的信息保持理性,就能有效提高對網路謠言的識別力和免疫力,這也就可以讓大家免受到網路謠言帶來的危害。
『貳』 網路謠言的危害有哪些
傳播網路謠言會危害國家的安定,攪亂社會秩序,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例如造謠有強烈地震、宣揚世界末日論,或有恐怖訊息等等
『叄』 網路謠言有哪些危害
1、引發社會震盪,危害公共安全,損害公眾利益。由於網路謠言的傳播速度快捷,范圍廣,一旦一些危言聳聽的謠言形成了一定規模,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引起廣大網民的慌亂,從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2、擾亂人們的思想、心理和行為。人們經常是為了一個虛假的謠言而表現種種不適當的行為,尤其是面對有關自己切身利益的謠傳,人們就更加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斷力,從而從內心深處覺得這就是真的,一傳十,十傳百,到最後,弄的人心惶惶。
3、破壞政府公信力,損害了政府形象。近年來,各地經濟都在飛速發展,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也正如火如荼,建設征地和拆除違法建築也是政府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大難事。
(3)網路謠言的危害及治理擴展閱讀:
應對網路謠言的方法:
1、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路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
3、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網路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後性,刺激了一些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
『肆』 網路謠言 危害 我們應履行什麼義務或如何履行義務
網路的迅猛發展在給信息交流帶來快捷方便的同時,也使謠言「插上了翅膀」。
網路謠言既有針對公民個人的誹謗,也有針對公共事件的捏造。小而言之,網路謠言敗壞個人名譽,給受害人造成極大的精神困擾;大而言之,網路謠言影響社會穩定,給正常的社會秩序帶來現實或潛在的威脅,甚至損害國家形象。
事實與真相是謠言的天敵,只有用事實才能打敗謠言。而這需要包括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的共同努力。
法制方面:制網路謠言在內的社會輿論監管納入法治軌道,形成常態化的監管機制,依法加強互聯網管理,依法追究網路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的法律責任;另一方面,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在互聯網上倡導誠信意識
對政府以及其他權威機構而言,在發生謠言時,需要在第一時間對外發布信息,用盡可能詳實、清晰的事實證據闡釋事件的來龍去脈,澄清迷惑,取信於民。信息的公開、透明、及時,是應對包括網路謠言在內的一切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則。因此,政府及其他權威機構應盡快熟悉和掌握網路工具,熟悉其運作規律。
對公民個人而言,則需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在發言之前,應首先考慮自己的發言是否有確鑿根據,是否會給他人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不捏造事實,不傳播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蜚語,是每一個有責任感的守法公民的應盡義務。
總之,治理網路謠言理應是一種公共行動,徹底凈化網路空間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伍』 網路謠言對學生的危害具體事例
網路謠言對學生危害的具體事例:
1、2011年8月,該網站發布了《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修訂個人所得稅徵收若干問題規定的公告》,即所謂的《國家稅務總局2011年第47號公告》,被國內多家媒體解讀、轉載和放大。上海警方以偽造和在互聯網上傳播國家文件罪拘留了一名行政官員15天。
2、2011年10月,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本科生皮xx以「我很熱,重慶的ci事件真的發生了」為題,在網路的轉發欄上發帖,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回復。由於沒有證據證明皮是故意的,警方拘留了他三天。
3、2011年11月11日,有人在互聯網和手機簡訊中傳播消息:新疆艾滋病患者通過滴血食品傳播病毒,很多人感染了艾滋病。這一消息一度引起公眾恐慌。一些捏造、編造、散布謠言的人被治安拘留。
4、2012年2月21日,一位名叫「mido hemp」的網友發布了「今天的疫苗接種,醫生說252家醫院被封了,還有非典變異病毒,真是嚇人」,在網上迅速傳播。保定市公安局新城區分局查處一起傳播非典謠言案。涉案人員、網站經營者劉某被勞動教養兩年。
5、2012年3月以來,有人在網上捏造、惡意散布所謂「軍車進京,北京出事」等謠言,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北京警方拘留了6名在網上編造謠言的人。16家散布謠言、忽視管理的網站被關閉。
『陸』 申論 概括網路謠言危害有哪些 300字
謠言分為有害的謠言和無害的謠言,有害的謠言需要治理,無害的謠言盡可聽之任之,順其自然。網路謠言可以分為政治謠言和非政治謠言,如果二者有害,需要治理,如果二者無害,則無需治理。網路謠言的治理是有害謠言的治理,其害處具體表現在:傷害了國體和政體,動搖了國體與政體的根基,危害了國家安全;破壞了社會和政治穩定,擾亂了政治、經濟、社會秩序;威脅或傷害到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幸福、自由、公平或公正;如果謠言達到了如此程度,進行謠言的治理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政治謠言,網路謠言的治理也主要是指政治謠言的治理,。
『柒』 網路謠言的危害800字作文
《800字》 OK了,樓主可以採納了
『捌』 如何避免網路謠言的危害
不去看,不去傳播就好。
『玖』 網路謠言的危害
網上謠言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網路謠言顛覆了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使事情真假難辨,甚至黑白顛倒,進而給網民造成巨大的思想混亂。本來,雷鋒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位愛憎分明、助人為樂、艱苦樸素的道德楷模,但「立二拆四」及「秦火火」卻在網上散布「雷鋒1959年為自己添置的皮夾克、毛料褲、黑皮鞋等全套高檔行頭,皮夾克、毛料褲、皮鞋加起來當時在90元左右,而當時雷鋒一個月才6元錢」等謠言,故意損害雷鋒的形象,使未經歷過雷鋒年代的年輕人不置可否。
網路謠言也對網路低俗文化流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中國互聯網上的亂象之一就是低俗惡毒文化流行,著名的如干露露事件、鳳姐事件等,爾瑪公司及其骨幹員工就是干露露事件、鳳姐事件的網路推手。網路謠言嚴重侵害公民切身利益。爾瑪公司常常把著名軍事專家、資深媒體記者、社會名人和一些普通群眾作為攻擊的對象,無中生有編造故事,惡意造謠中傷,使他們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網路謠言污染網路環境,擾亂網路公共秩序,敗壞社會風氣,給社會穩定造成直接危害。諸如,「蛆橘事件」讓全國柑橘嚴重滯銷,地震謠言令山西數百萬人街頭「避難」,響水縣「爆炸謠言」引發大逃亡,日本地震後散布謠言引發全國「搶鹽風波」……而個別別有用心者更是通過製造傳播謠言醜化黨和政府形象,歪曲事實,慫恿不明真相的群眾,引發大規模群體性事件,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據最新統計數據,我國網民數量目前已達5.1億,103家微博客客網站的用戶賬號總數已達12億個,比較活躍的用戶賬號超過1.4億個。擁有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網路空間儼然已經成為現實社會之外的另一個「小社會」。因此,管好這個「小社會」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