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對化肥污染的治理

對化肥污染的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2-23 22:07:02

❶ 化肥施用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越詳細越好,字越多越好,謝謝了!

隨著科技進步,人們開始對土地如何施肥提出更多的要求。然而現實中,粗放的農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往往被忽視。因此專家呼籲:要科學施用化肥農葯,注意化學品農業污染。

「農業污染」主要指過度施用化肥、農葯造成的土壤污染,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土壤氮、磷、鉀的缺失,大量畜禽糞便對水體的污染,新興的溫室農業產生的塑料等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等。這類污染由於發生范圍廣、持續時間長,並疏於治理,已給農業生產乃至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亮起了紅燈。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更另說,我國化肥使用量佔世界的35%。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已成一種掠奪性開發,不僅難以推動糧食增產,反而破壞了土壤的內在結構,造成土壤板結,地力下降。有數據表明,建國初期,我國大部分土地有機質含量是7%,現在下降至3%到4%,流失速度是美國的5倍。而在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土壤,施用化肥就像我們吃鹽一樣仔細。

農葯的過量施用對環境的危害更大。中國工程院張子儀院士說,解放初期我國施用的666農葯,化學成分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分解。目前國際市場上對農產品的首要要求是安全清潔,否則就會被拒之於「綠色壁壘」之外。

過度施用化肥使土壤中有機質不斷下降,而大量焚燒秸稈又燒掉了氮磷鉀等土地寶貴的營養。據專家介紹,我國目前年產秸稈約6億噸,還田的只有1億多噸,還田面積只佔全國耕地面積的1/3,像農業大省河南,每年幾乎有一半的秸稈被燒掉。專家指出,大力發展秸稈還田,補充土壤營養,優化農田生態環境已是當務之急。

對於「農業污染」的治理,專家們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和思路。全國政協常委、著名農業專家路明說,治理工業污染,需要大量的工程措施,而治理「農業污染」用自然之法,即按生態規律建設現代生態農業,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國傳統農業是符合生態原理的。它講究農牧結合,施用糞便等有機肥,用豆科作物固氮,還有許多土壤保護措施,都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比如現在南方許多省推行的「豬-沼-魚-稻」模式,就是在水塘附近養豬,把干豬糞上地,糞水生產沼氣,沼渣可以喂魚,魚塘的水還可以灌溉農田,而從農田排出的水則變成了「清水」,很好地實現了生態的良性循

❷ 化學肥料的污染防治

1.強化環保意識,加強監測管理
加強教育,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使人們充分意識到化肥污染的嚴重性,調動廣大公民參與到防治土壤化肥污染的行動中。注重管理,嚴格化肥中污染物質的監測檢查,防止化肥帶人土壤過量的有害物質。制定有關有害物質的允許量標准,用法律法規來防治化肥污染。
2.增施有機肥,改善理化性質
施用有機肥,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增加土壤膠體對重金屬等有毒物質的吸附能力。可根據實際情況推廣豆科綠肥,實行引草入田、草田輪作、糧草經濟作物帶狀間作和根茬肥田等形式種植。另外,作物秸稈本身含有較豐富的養分,推行秸稈還田也是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有效措施,綠肥、油菜、大豆等作物秸稈還田前景較好,應加以推廣。
3.普及配方施肥,促進養分平衡
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與肥料效應,在以有機肥為主的條件下,產前提出施用各種肥料的適宜用量和比例及相應的施肥方法。推廣配方施肥技術可以確定施肥量、施肥種類、施肥時期,有利於土壤養分的平衡供應,減少化肥的浪費,避免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
4.應用硝化抑制劑,緩解土壤污染
硝化抑制劑又稱氮肥增效劑,能夠抑制土壤中銨態氮轉化成亞硝態氮和硝態氮,提高化肥的肥效和減少土壤污染。據河北省農科院土肥所賈樹龍研究,施用氮肥增效劑後,氮肥的損失可減少20%~30%。由於硝化細菌的活性受到抑制,銨態氮的硝化變緩,使氮素較長時間以銨的形式存在,減少了對土壤的污染。
5.採取多管齊下,改進施肥方法
深施氮肥,主要是指銨態氮肥和尿素肥料。據農業部統計,在保持作物相同產量的情況下,深施節肥的效果顯著;氮銨的深施可提高利用率31%~32%,尿素可提高5%~12.7%,硫銨可提高18.9%~22.5%。磷肥按照旱重水輕的原則集中施用,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並能減少對土壤的污染。還可施用生石灰,調節土壤氧化-還原電位等方法降低植物對重金屬元素的吸收和積累,還可以採用翻耕、刻土深翻和換土等方法減少土壤重金屬和有害元素。

❸ 化肥污染的化肥污染的防治

①防止化肥污染,不要長期過量使用同一種肥料,掌握好施肥時間、次數和用量,採用分層施肥、深施肥等方法減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②化肥與有機肥配合使用,增強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減少水分和養分流失,使土質疏鬆,防止土壤板結。③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鉀肥和微肥的用量,通過土壤中磷、鉀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農作物中硝酸鹽的含量,提高農作物品質。④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法律法規和無公害農產品施肥技術規范,使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肥料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控制化肥對土壤、水源和農產品產生的污染。

❹ 土地用的復合肥化肥農葯對水源的污染有哪些

化肥污染的主要問題是產生亞硝酸鹽.這是一類致癌物質
隨著農葯、化肥以及地膜等的大量採用,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敲響了生態災難的警鍾.2000年,全國農葯使用量128萬噸(成葯),平均每公頃用量約14公斤,比發達國家高出1倍,但利用率不足30%,比發達國家低20%.農葯大部分進入水體、土壤中,使自然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農葯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威脅生物多樣性.目前我國化肥年使用量達4124萬噸,按播種面積計算,平均每公頃化肥施用量達400公斤以上,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水體污染而設置的每公頃225公斤安全上限.紒紜矠但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氮肥平均利用率為30~40%,磷肥10~20%,鉀肥35~50%.化肥流失加劇了湖泊和海洋等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態氮含量超標,影響土壤自凈能力.農業面臨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據調查,累積於飲用水源特別是井水中的化肥氮磷和農葯對至少13個省份、數以百萬計居民的健康構成威脅.近20年來,我國農用塑料使用量猛增,特別是地膜的用量和覆蓋面積已居世界首位.目前平均每年有45萬噸地膜殘留於土壤中.由於農膜很難降解,影響土壤通氣和水肥傳導,造成糧食減產.天#貓美國進口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❺ 如何防止土壤污染危害(農葯,化肥,水)

土壤污染的預防措施
(1)對糞便、垃圾和生活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
(2)加強對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的治理和綜合利用;
(3)合理使用農葯和化肥,積極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葯,禁止使用殘留時間長的農葯,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機氯農葯;
(4)積極慎重地推廣污水灌溉,對灌溉農田的污水,進行嚴格的監測和控制。
(5)加強對土地的管理,加強宣傳教育,讓廣大群眾認識土壤污染的嚴重危害,樹立保護土壤的觀念。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1)採取生物措施改良污染土壤。積極推廣使用農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菌劑,以減少農葯殘留量。嚴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種某些非食用的植物如花卉、林木、纖維作物等。
(2)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學方法。對於重金屬輕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學改良劑可使重金屬轉為難溶性物質,減少植物對它們的吸收。要防止這種方法造成新的土壤污染。
(3)增施有機肥料。增施有機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特別是土壤膠體性質,又能增大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凈化能力。
(4)改變輪作制度。改變耕作制度會引起土壤條件的變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
(5) 換土和翻土。對於輕度污染的土壤,採取深翻土或換無污染的客土的方法。對於污染嚴重斑塊狀的土壤,可採取鏟除表土或換客土的方法。

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務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防止新的土壤污染;對已污染的土壤,要採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改良土壤,防止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❻ 請問化肥污不污染土壤,請問磚家應該怎麼治理

化肥當然污染土壤的。但是多數化肥都是水溶性的,所以對土壤的污染也是暫時的。
化肥污染是一種面源污染。面源污染過程遠比點源污染復雜。既不易測量,又不被重視,也難於控制。國外也是到20世紀70年代才對此有所認識。美國水污染法規定,到1985年各種污染物要達到零排放。事實上,這個標準是很高的,實施起來也很困難。他們在把所有污水進行處理後發現,俄亥俄河及五大湖水體污染問題仍未解決。原因是沒有注意到面源污染問題,其中的污染來源之一,就是農業區的化肥及其他廢物進入水體。
化肥污染具有很強的動力學特徵,包括隨機性、間歇性、變化范圍的不確定性等。另外面源污染不具備污染的入口條件,一般無法測量,所以在建立面源污染的水質模型時,考慮的影響因素多,例如地質地貌、土壤類型、降雨和徑流特徵、人類活動方式等,都會對化肥污染產生附加影響。
化肥污染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氮和磷的污染。人們在施肥過程中,往往施肥過量,使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進入土壤和水體中。由於氮素和磷素在土壤和水體中循環和降解緩慢,造成氮素和磷素的富集,產生富營養化。因此,必須了解氮素和磷素在土壤和水中的循環機理和特徵,研究植物對氮和磷的吸收過程,研究微生物對氮和磷的降解規律和特徵,以減少或避免化肥的污染[1] 。

❼ 為什麼施用農葯,化肥能污染環境應如何防治

科學施用鉀肥。合理施用鉀肥,要因地制宜,綜合多種因素進行考慮並與氮、磷肥和微肥版等進行配合施用。科學權施用磷肥。磷肥施入土壤後有兩個特點:一是在土壤中移動性很小,其移動半徑多在0.5~1厘米以內;二是容易被土壤中兩價陽離子固定。這就造

❽ 土地使用化肥會造成大氣污染嗎

會。抄

肥污染是襲農田施用大量化肥而引起水體、土壤和大氣污染的現象。農田施用的任何種類和形態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化肥利用率,氮為30—60%,磷為2—25%,鉀為30—60%。未被植物及時利用的氮化合物,若以不能被土壤膠體吸附的NH4—N的形式存在,就會隨下滲的土壤水轉移至根系密集層以下而造成污染。可導致河川、湖泊和內海的富營養化;土壤受到污染,物理性質惡化;食品、飼料和飲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為防止污染環境,應對使用的化學肥料進行控制和管理。

化肥污染的防治

①防止化肥污染,不要長期過量使用同一種肥料,掌握好施肥時間、次數和用量,採用分層施肥、深施肥等方法減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②化肥與有機肥配合使用,增強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減少水分和養分流失,使土質疏鬆,防止土壤板結。③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鉀肥和微肥的用量,通過土壤中磷、鉀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農作物中硝酸鹽的含量,提高農作物品質。④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法律法規和無公害農產品施肥技術規范,使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肥料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控制化肥對土壤、水源和農產品產生的污染。

❾ 土壤污染的防治根本是控制污染物的( )。還要( )使用化肥,農葯

土壤污染的防治根本是控制污染物的傳播,還要減少使用化肥、農葯

❿ 如何解決農葯化肥對環境的污染

  1. 科學施用鉀肥。合理施用鉀肥,要因地制宜,綜合多種因素進行考慮並與氮、磷肥和微肥等進行配合施用。

  2. 科學施用磷肥。磷肥施入土壤後有兩個特點:一是在土壤中移動性很小,其移動半徑多在0.5~1厘米以內;二是容易被土壤中兩價陽離子固定。這就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困難,降低了肥效。

  3. 廣泛施用有機肥。有機質是作物營養元素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作物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的源泉。有機質是作物碳素營養的源泉,這主要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機質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來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求,另外它還能促進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動。而且能形成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緩沖能力。

  4. 積極推廣微生物肥料。土壤中的有機物質以及施用的廄肥、人糞尿和綠肥等,很多營養成分在未分解前作物是不能吸收利用的,也要通過微生物將它們分解,變成可溶性物質,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5. 積極推廣垃圾堆肥。垃圾堆肥和垃圾復合肥的產生,既處理了城市垃圾,防止了污染,又生產出能夠滿足農業需要的高質量的有機肥料,具有積極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6. 防止農葯污染的途徑。採取綜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殺蟲除害途徑;搞好農葯安全性評價和安全使用標準的制定工作;安全合理地使用現有農葯;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葯。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