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生物治理蝗災

生物治理蝗災

發布時間: 2020-12-23 16:04:03

1. 人類如何應對蝗蟲威脅

生態系統有它本來的食物鏈,蝗蟲的數量之所以突然的增加,就是因為生態系統的破壞。所以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護生態環境,興修水利,植樹造林,甚至我們可以種一些蝗蟲不吃的植物作為隔離帶。其次就是注意對蝗蟲天敵的保護,蝗蟲的天敵有很多,包括青蛙、蜥蜴、各種鳥類,如果蝗蟲已經到了遮天蔽日的地步,那它的天敵可想而知已經凋零殆盡……所以,人類一定要少吃點野生動物,放鳥類一條生路,讓它們替我們去澄清寰宇,改善自然吧。想到這里,突然覺得人世上可能還真的有因果循環的道理。最後,最快速的辦法就是農葯了,馬拉硫磷、敵敵畏,溴氰菊酯、氰戊菊酯……這是萬不得已才使用的手段。生態圈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如果這些農葯進入蝗蟲的體內,也就相應的進入了許多其他動物昆蟲的體內,甚至會有一天會還給人類。

蝗軍

2. 蝗蟲災害可以生物滅害嗎

一、保護和利用蝗蟲天敵防治;
自然界中蝗蟲是很多動物或者昆蟲的食物,如鳥類、蜥蜴、青蛙、螳螂、螞蟻、步甲、食蟲虻等等都是蝗蟲的天敵,保護和充分利用這些蝗蟲的天敵,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災的發生;
二、生物葯劑防治;
目前生物葯治防治蝗蟲主要蝗蟲微孢子蟲、印楝素綠僵菌等,這幾種生物葯劑對蝗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三、生物防治;
通過養雞、養鴨防治蝗蟲,蝗蟲孵化兩個星期左右是滅蝗的最佳時期,這時蝗蟲不會飛,雞鴨吃起來正當時,所以防治蟲害發生採用生物防治最好,既能減少葯害維護生態平衡,又可通過養雞養鴨獲得一部分收益。

3. 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 蝗災屬於爆發性、遷飛性和毀滅性的農業生物災害,蝗災


(1)蝗災多發生在夏季,其中6月份發生頻率最高,冬季蝗災幾乎沒有;原因:夏季氣溫高,特別適宜蝗蟲大量繁殖生長,冬季氣溫低,不利於蝗蟲生長繁殖。(3分)
(2)黃河中下游地區最為集中;長江以南蝗災減少,到東南沿海幾乎沒有。(2分)
(3)蝗災與旱災經常相伴發生(鏈性發生)。因為在乾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區域特別適宜雌蝗產卵,使得蝗蟲數量劇增;若前期乾旱少雨,利於產卵,而後期多雨又利於蝗蟲幼蟲成長,就會出現嚴重蝗災。(4分)
(4)人工誘捕幼蟲、成蟲;農葯滅蟲;點火焚燒和投放天敵(生物措施)等。(3分)

4. 那些入侵的生物為什麼可以被人類吃到滅絕呢

一場日益嚴重的蝗災危機已經出現了,根據數據顯示,預計全球將有2500萬人因為這場蝗災面臨糧食安全的危機,可以說,2020年對於人類真的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此外,科學家還介紹說,形成蝗災的蝗蟲,其實和我們平時在燒烤攤上吃到的蝗蟲不一樣,或者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形成蝗災的蝗蟲其實是有毒的,這是因為當它們大量聚集的時候,就會在體內形成一種有毒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即使是蝗蟲的天敵,聞到後也會退避三舍,所以,人類最好也不要食用。不過,正常來說,蝗蟲其實是獨居生物,當它們沒有出現聚集的時候,對農業並沒有什麼影響。

5. 我國派10萬鴨軍出征巴基斯坦防治蝗蟲災害的方法在生物學上叫什麼這種方法的

這種方法在生物學叫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敵的捕食性防治另一種生物,優點是版安全環保、成本低、可權持續,有利於維持生態鏈,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小,不會讓生物產生抗性,減少農葯使用量,節省能源。
另外提醒下,所謂的十萬鴨軍出征巴基斯坦,只是某小報的假新聞,早給官媒辟謠了。雞鴨軍團防治蝗蟲,只適用小規模的蝗災,而且棲息地附近有足夠的水源。而巴基斯坦氣候炎熱乾旱,很不利於雞鴨棲息,而且這次巴基斯坦蝗災規模太大,鋪天蓋地,動輒數千億,區區十萬鴨軍也根本是杯水車薪。目前巴基斯坦防治蝗蟲,只要靠噴灑農葯和人工捕殺。不過,中國確實派出了專家組,前往巴基斯坦進行滅蝗指導,巴基斯坦也派人到中國學習生物滅蝗的經驗。

6. 怎麼治理蝗蟲

蝗蟲農業防治:(1)興修水利,做到旱澇無災。(2)做到大面積荒灘墾荒種植,改變蝗蟲的棲息環境,減少發生基地的面積。(3)植樹造林,改變蝗區小氣候,減少飛蝗產卵繁殖的適生場所。(4)提高耕作和栽培技術,達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變作物的布局,減少蝗害。
生物防治:(1)在蝗災區,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葯,保護蝗區的捕食性天敵。也可在山坡放養雞、鴨、鵝等家禽防治。
(2)大面積施用微孢子蟲。

7. 蝗蟲「大軍」肆虐,蝗災威脅航空安全,如何消滅

自從2020年開年以來,網傳世界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蝗災。最近又新消息傳出,蝗蟲侵入印度和巴基斯坦後,有愈演愈烈之勢。

告急的蝗災,不僅使大量農田和果園被洗劫一空,人們的生活受到了威脅;而且大片的植被遭到破壞,嚴重危及到生態環境,更是影響到航班起降。據《印度時報》5月29日報道:印度民航總局表示,雖說蝗蟲的飛行高度並不高,但是客機在起飛和降落的關鍵時刻,大量蝗蟲襲來可能會阻擋飛行員的視野、或者鑽進飛機的進氣口,給航空安全造成威脅。

蝗災給人類造成了諸多不便,嚴重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所以,必須消除它們。那麼,如何消滅這些蝗蟲呢?

用鴨軍打敗蝗蟲,已不是第一次了。2000年5月,中國曾從浙江空運3萬只鴨子前往新疆滅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據統計,三個月里,鴨子大軍在新疆境內的100萬畝優質草原上,消滅光了密密麻麻、如地毯般覆蓋的蝗蟲。

鴨子的食量比較大,覓食時往往是採用地毯式搜索的方法,將食物吞咽到肚裡。鴨子能一口氣吞下100多隻蝗蟲,一天之內,一隻鴨子能吃下200多隻蝗蟲。

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消滅蝗蟲。

8. 生物作業,如何防治蝗災

多種措施 防蝗治蝗
蝗災的再次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李照會說,戰勝蝗災其實並不難,最現實的做法是,吸取過去在防蝗治蝗工作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
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李照會說,現在有些地方領導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他建議,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山東省有關部門曾在東營搞過培育蝗蟲天敵———中華雛蜂虻的實驗,取得了一定效果。新疆等地採取牧鴨、牧雞等方式消滅蝗蟲,效果也比較明顯。
從短期看,葯劑防治還是最為主要的手段。因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有效控制,近幾年人們對蝗蟲防治越來越不重視,研究它的人越來越少。據了解,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有組織的治蝗葯劑系統研發活動已基本停頓,造成關鍵控制技術和特效葯劑匱乏。李照會曾參加過省里組織的治蝗葯劑的政府采購,在比較過程中,他發現除了有機磷類葯劑外,基本沒有什麼新型葯劑。倒是有一種國外廠家的產品,不但葯效好,而且污染小,但由於價錢太貴,最後中標的量很少。他說,研製治蝗葯劑並不應單純是農葯企業的市場行為,政府部門應加大在研發、引進方面的引導和投入,新農葯的開發任重而道遠。
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監測預防體系的薄弱。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於多年未受飛蝗侵擾,防蝗治蝗體系逐漸削弱,經費投入也漸少。目前,全國的防蝗治蝗工作主要由各級植保站來承擔,而近年來,各地普遍對其投入不足,有些地方甚至只保工資,不管經費。李照會經常到各個蝗災區考察,對各基層植保站的情況比較了解。他說,一些地方植保站的人員並不能保證經常到蝗區去監測,原因是沒錢給車加油。有的即使去了,由於測報設備簡陋,手段落後,對蝗情的監測往往不夠及時准確。結果常常是:蝗災發生時,一些地方才重視起來,又是撥款,又是督促;災情一過,又不再管了。現在,許多基層植保站為了經濟利益,把自己辦成了銷售農葯化肥的門市部。
引入鴨子蜘蛛吃蝗蟲

省昆蟲研究所專家認為,廣東防治蝗災的關鍵在於做好蝗蟲的監測預報工作,防止蝗蟲上天,將其限制和消滅在孳生地。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葯,該法殺蟲率高、滅殺范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專家建議,在一般情況下,廣大農民可通過引入鴨子、蜘蛛、螞蟻等蝗蟲天敵來預防蝗災。

據劉南欣研究員介紹,省昆蟲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區做過一項試驗,將大量鴨子引入農田捕食水稻蝗蟲,結果僅需2000隻鴨子就能把4000畝土地里的蝗蟲吃得乾乾凈凈。此外,掛網田間的圓蛛及狼蛛、貓蛛等遊走蛛,也能在田裡迅速找到小蝗蟲並將其吞食。他建議廣大農民應盡量保護農田蜘蛛以防止蝗害發生。具體做法是:收割後不要把稻草隨便燒掉,而將其放在田裡,為蜘蛛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另一種做法是:在收割前後將發現的蜘蛛卵囊集中到安全地方並加以保護。

竹蝗防治方法

一、營林防治法:利用冬季竹林撫育、墾復中挖除竹蝗卵塊;保留適量的闊葉樹,以利天敵的繁衍。

二、誘殺: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濕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葯液中,浸沒8小時,於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竹林。

三、葯劑防治: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上大竹後用敵敵畏煙劑熏殺。

越北腹露蝗防治方法

一、越北腹露蝗孵化期相對集中,低齡蝗喜在植株上(如水柳樹)群集取食,若採用對口農葯全面對蟲源地施葯,有效率在95%以上。

二、廣東越北腹露蝗的蟲源地主要分布在小北江支流的河灘荒地,為確保施葯期間的人畜安全,減少污染,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葯: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三、加強監測,施葯後一周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葯一次。
http://..com/question/3417697.html?fr=qrl3

蝗災的產生要主要跟氣候條件有關.如果連續幾年持續乾旱,很容易發生這樣的災害.
因為,泥土的蝗蟲卵只要在乾旱的條件下才適合它的孵化.
此外也跟它們的生活習性有很大的關系,蝗蟲有很強的聚群性.
http://..com/question/1424968.html?fr=qrl3

9. 生物作業,如何防治蝗災

1、環境保護,治本之法。
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
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所以,要從根本上防治蝗災,應該十分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
2、葯劑防治,最主要手段。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葯,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熏殺。施葯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周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葯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濕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葯液中,浸沒8小時,於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葯,該法殺蟲率高、滅殺范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效果明顯。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10. 八下生物題什麼樣的氣候最易導致蝗災

什麼氣候特徵最易發生土壤鹽鹼化,並分析該現象形成的自然原因 降水少,溫度高蒸發旺.鹽鹼化簡單說就是地下深層水中的鹽鹼富集到地表土壤中的一種現象.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