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佔比整改措施
⑴ 誰有控制葯佔比的考核方案
市人民醫院KPI指標修訂表
考核科室
臨床科室
申請日期
2013年6月21日
KPI指標名稱 葯品佔比達標(%) 考核標准:
1.以每個科室葯佔比考核參數為基數 2.低於考核參數1%的加1分 3.高於考核參數1%的扣2分 4.上下封頂。 實施辦法:
1. 制定各科葯佔比參數。呼內科47%、心內科47%、外科32%、婦產科25%、感染科52%、中醫科47%、兒科45%、急診科52%
2. 每月固定日期對比各科實際葯佔比與固定參數,各科實際葯佔比以信息系統統計數據為准。
3. 根據上述考核標准計算得分,最低0分,最高不超過滿分。
日期 簽名
分管領導審核意見
簽名
⑵ 如何降低葯佔比
是個難題啊!方法很多,但依病人為主!提高床位周轉率應該是很不錯的方法!
⑶ 如何降低葯佔比例
是個難題啊!方法很多,但依病人為主!提高床位周轉率應該是很不錯的方法!
⑷ 怎樣計算葯佔比急!
葯佔比=葯品收入/(葯品收入+醫療收入+其他收入)
通俗來說,就是病人看病的過程中,買葯的花費占總花費的比例。
降低的意義
國務院發布的醫改試點指導意見,今年的100個試點城市公立醫院的葯佔比必須下降到30%以下,其中葯佔比被明確定義為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其目的是降低目前虛高的葯品價格,改變以葯養醫的現狀,降低老百姓的醫療費用。
(4)葯佔比整改措施擴展閱讀:
控制葯佔比
對葯品的控制開始源於葯品貴,現在則更多關注濫用後的影響。醫療並不發達的時候,細菌也好,病毒也罷,醫生並不一定搞得清它們的種類、性質與來源,嘗試性的用葯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
哪怕是現在,很多人總還是寄希望只通過葯品來解決問題,可以肯定,「葯到病除」有一半就是這樣來的。所以,吃葯治病理所當然,對葯物外的治療往往並不在意。
現在,控制葯佔比要解決什麼問題呢?理論上應該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解決葯物濫用,特別是抗生素濫用問題,抗生素的濫用已經是全球性話題,中國尤為突出;
二是解決看病貴的問題,貴在葯品沒人會不認同,少用葯品,費用自然就會有所降低;
三是解決治療不規范的問題,一味依賴葯物「後果很嚴重」。
⑸ 呼吸內科如何降低抗生素使用,控制葯佔比
病房隔離措施,分類管理,適時復查相關檢測評價治療效果,該用的還是要用,一味追求什麼比不可行,對病人負責才是最重要的.
⑹ 什麼是葯佔比
葯佔比的復雜性需要從葯物的生產、流通、醫院的銷售三方面來看。據周長江介紹,我國有6000多家大大小小葯廠,這在全世界是最多的。但是我們的葯品90%是仿製的。在仿製過程中,有些廠家為了享受國家對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定價的優惠政策,想盡辦法,換包裝、加小成分等等。這樣,葯價上就會加上虛擬知識產權的專利費用,再轉嫁到流通環節。我國葯品流通環節過多,層層加價。這樣就造成葯品未到醫院已經增加了很多不合理的費用。國家對這種問題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管理辦法。
葯物到了醫院,物價部門規定可以有15%的加價,這方面有嚴格的監管。醫院考慮商業運作成本,規定范圍的加價也是自然的。另外,有些進口的特效葯確實療效明顯,這部分葯因為專利費問題,價格居高不下,這是造成葯物所佔比例過高的另一個原因。
醫院進入市場經濟同時又要接受國家監管。國家對醫院專項補貼5%~10%,具體到鼓樓醫院為5%。這樣,醫院90%多的資金需要靠市場運作。大部分醫院是國有事業單位,醫院不能自負盈虧,自行運轉,加上物價部門監管力度很大,其發展是畸形的。醫院一方面要執行國家的醫療政策,另一方面要市場運作維持醫院基本費用和可持續發展,這樣就會同時遭到來自兩方面的壓力。
葯品收入是醫院的主要來源。醫院的收入大致分為葯品收入、一次性材料、檢查費用、基本消耗。基本消耗中,對於技術和人才消費支出嚴重偏低,培養一個成熟的醫生,可能需要將近20年的時間。但是我們目前這方面的支出太低,一般的手術費用只有400元~600元。上面所講四種收入中,基本消耗不變。降低葯佔比,必然帶來一次性材料、檢查費用相應提高。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看病貴」的問題。
⑺ 中草葯是否有文件不計算葯佔比
中葯也是葯費收入,在我們這里算入葯佔比。我們領導說一定要算入。否則國家政策部門不清楚啥狀況。
⑻ 醫院的葯佔比
這個現在真的在淡化了,因為患者負擔並沒有減輕,反倒是醫院給患者做各種檢查和使用高檔設備來降低葯佔比,爭議較大,包括葯品陽光采購積分管理都不考核葯佔比了。我們醫院是自己規定葯品比例不超過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