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斜坡治理排水的措施

斜坡治理排水的措施

發布時間: 2020-12-23 06:12:35

治理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1. 定期進行水體污染源調查。根據水源污染的類型進行定期調查,要實地觀察,收集排污資料,並且將污水排放口的水樣委託當地衛生防疫或環保部門進行分析,並將調查結果整理成文字材料,預測污染發展的趨勢。

2. 加強水源上游水質監測。監測項目主要選擇對水源有影響項目,可以選擇反映水的感官性狀的如濁度、色度、臭味、肉眼可見物等;反映有機物污染;反映細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標等;富營養化的加上藻類與浮游生物的監測。

3. 依法治理污染源。水源污染防治是一項關系人民身體健康的民心工程,對已影響水源水質的污染源一定要依法治理,要依據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緊密依靠當地政府、環保、衛生等部門有效地對污染源進行處理。

4. 減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廢水量。首先可採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其次重復利用廢水。盡量採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使廢水排放減至最少或將生產廢水經適當處理後循環利用。

拓展資料:

水污染,又稱水體污染,是由有害化學物質造成水的使用價值降低或喪失,污染環境的水。污水中的酸、鹼、氧化劑,以及銅、鎘、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機毒物,會毒死水生生物,影響飲用水源、風景區景觀。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時消耗水中的氧,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硫醇等難聞氣體,使水質進一步惡化。各種污染物進入水體,其數量超過水體自凈能力的現象。水污染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常見的污染水體物質有:無機物質、無機有毒物質、有機有毒物質、需氧污染物質、植物營養素、放射性物質、油類與冷卻水以及病源微生物等。

水污染網路

Ⅱ 滑坡應急治理措施有哪些

及時填堵斜坡上的裂縫。如果在斜坡上有存在一段時間的裂縫,除了開展監測外,還要對裂縫進行封堵處理,防止雨水沿裂隙滲入地下。可以用塑料布直接鋪蓋,或用泥土回填封閉裂縫。另外,還可以開挖排水溝把斜坡上的地表水引出滑坡區。

Ⅲ 不穩定斜坡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哪些

排水、支擋、錨固

Ⅳ 滑坡的防治原則是什麼滑坡的防治措施有 哪些

滑坡易發生的地段及主要誘發因素
總體上來說,滑坡一般多發於岩、土體比較破碎、疏鬆,地形起伏變化較大,植被覆蓋較差的地區;一些山區丘陵和工程建設活動、礦石開發劇烈的地區,通常也是滑坡多發地帶。
滑坡發生的主要誘發因素:
(1)降雨因素:大雨、暴雨和長時段的連續降雨等使地表水滲入坡體,既軟化了岩、土及其中的軟弱面,削弱阻滑力,又附加了坡體自重,極易誘發滑坡。
(2)地震動效應:地震引起坡體晃動,破壞坡體平衡,也易引發滑坡。
(3)地表水的沖刷、浸泡作用:河流、湖泊等水體不斷沖刷、浸泡坡腳,削弱坡體的支撐力或軟化岩土降低其強度,也可能會促使滑坡發生。
(4)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如爆破、切坡載入、地下采空、水庫蓄(泄)水、引水渠滲漏、施工機械強烈振動等人類活動均會改變坡體的原始平衡狀態,可能會誘發滑坡。
2.滑坡防治原則
滑坡防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預防滑坡發生和治理已經發生的滑坡兩大領域。 「預防」是針對尚未產生嚴重變形與破壞的斜坡,或者是針對有可能發生滑坡的斜坡;「治理」是針對已經產生嚴重變形與破壞、有可能發生滑坡的斜坡,或者是針對已經發生滑坡的斜坡。也就是說,一方面要加強地質環境的保護與治理,預防滑坡的發生;一方面要加強前期地質勘察和研究,妥善治理已經發生的滑坡,使其不再發生。要保證做到 「防中有治,治中有防」。
同時,滑坡防治應採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宣傳教育措施、政策法規措施等多種措施綜合防治,才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因此,滑坡防治應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防治」的原則。
3.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根據滑坡防治原則,滑坡的防治要貫徹「及早發現,預防為主;查明情況,綜合治理」的原則結合邊坡失穩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內外部條件,治理滑坡的一般工程措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①消除或削弱使斜坡穩定性降低的各種因素;②降低滑坡體的下滑力和提高滑坡體的抗滑力;③保護附近建築物的防禦措施。
一、消除或削弱使斜坡穩定性降低的因素
這項措施是指在斜坡穩定性降低的地段,消除或削弱使斜坡穩定性降低的主導因素的措施。可分為以下兩類:
1、針對改變斜坡形態的因素的措施為了使斜坡不受地表水流沖刷,防止海、湖、水庫波浪的沖蝕和磨蝕,可修築導流堤(順壩或丁壩)、水下防波堤,也可在斜坡坡腳砌石護坡,或採用預制混凝土沉排等。
2、針對使斜坡岩土體強度降低的因素的措施 (1)防止風化
為了防止軟弱岩石風化,可在人工邊坡形成後,用灰漿護面,或者在坡面上砌築一層漿砌片石,並在坡腳設置排水設施,排除坡體內的積水。對於膨脹性較強的粘土斜坡,可在斜坡上種植草皮,使坡面經常保持一定的濕度,防治土坡開裂,減少地表水下滲,避免土體性質惡化、強度降低而發生滑坡。
(2)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發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關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岩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
(二)、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常用的措施有:
1、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削坡設計應盡量削減不穩定岩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體不應削減。此法並不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
2、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①修築擋土牆、護牆等支擋不穩定岩體;②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③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於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岩質邊坡;④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岩體或土體的強度;⑤SNS邊坡柔性防護技術等。
(三)、直接降低滑動力和提高抗滑力
這類措施主要針對有明顯蠕動因而即將失穩滑動的坡體,以求迅速改善斜坡穩定條件,提高其穩定性。
1、清除或削坡減荷與壓腳
斜坡上的危岩或局部不穩定塊體,一般可清除。若清除困難或不可能時,可支撐加固以防止其墜落,以免影響坡體穩定和建築物安全。
2 、改變滑坡體外形,設置抗滑建築物
(1)削坡減重:常用於治理處於「頭重腳輕」狀態而在前方又沒有可靠的抗滑地段的滑體,使滑體外形改善、重心降低,從而提高滑體穩定性。
(2)修築支擋工程:因失去支撐而滑動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動可能較快的滑坡,採用修築支擋工程的辦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條件,使滑體迅速恢復穩定。支擋建築物種類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樁、抗滑擋牆等。

Ⅳ 滑坡的防治原則是什麼防治措施有哪些

滑坡的定義和分類
滑坡(俗稱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或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地質現象。滑坡多發生在坡度小於50度的斜坡上。
按照構成滑坡的地層岩性特徵,滑坡分為土質滑坡和岩質滑坡兩大類。按照滑坡的構造特徵、滑動面與岩(土)層面的相對位置,土質滑坡可分為均質滑坡、順層滑坡和切層滑坡。按照滑坡的構造特徵、滑動面的出露位置,岩質滑坡可分為坡上滑坡、坡腳滑坡和坡底滑坡。

滑坡防治原則
為了保證斜坡具有足夠的穩定性,防治斜坡穩定性降低,以避免導致斜坡發生危害性變形與破壞,需要採取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預防滑坡發生和治理已經發生的滑坡兩大領域。一般說來,「預防」是針對尚未嚴重變形與破壞的斜坡,或者是針對有可能發生滑坡的斜坡;「治理」是針對已經嚴重變形與破壞、有可能發生滑坡的斜坡,或者是針對已經發生滑坡的斜坡。也就是說,一方面要加強地質環境的保護和治理,預防滑坡的發生;一方面要加強前期勘察和研究,妥善治理已經發生的滑坡,使其不再發生。可見,預防與治理是不能截然分開的;「防」中有「治」,「治」中有「防」。
同時,滑坡防治應採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宣傳教育措施、經濟措施、政策法規措施等多種措施綜合防治,才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因此,滑坡防治應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防治」的原則。

Ⅵ 邊坡治理有哪些加固措施

邊坡治理的加固措施: 1.一般原則 (1)減小滑坡體的致滑力; (2)提高滑坡體的抗滑力。 2.原則措施 (1)排水:為了使滑坡體的抗滑力下降,可利用排水利截流方法使水不進入邊坡岩體內可以來用粘土水泥砂漿等堵塞邊坡岩體中的張裂縫; (2)減載:可將失穩邊坡上部岩體減載,也可在腳部載入,位致滑力降低。有時將邊披上部的岩體挖去部分,回填在坡腳部。 (3)加固:局部失穩可用錨桿加固,但錨固點必須是堅硬岩石;擋牆加固,擋牆基礎應設置在可能滑床之下;抗滑樁加固;樁牆聯合加固,分級支撐滑體,將滑體分為上下兩部分。樁在上部,承擔大部分滑動推力,從而減輕對下部擋牆的推力,相應減少下部擋牆圬工數量和受滑體整體下滑威脅而減輕施工困難。 (4)處理好拉伸裂縫與破碎帶:大多數邊坡在破壞之前,其頂部就出現了拉伸裂縫,而坡體的破壞面可能從這些拉伸裂縫的根部開始,或者是與之相連。因此,應採取措施防止張拉裂縫出現,採用強力錨桿加固是解決該問題的一種好方法;對斷層、軟弱夾層或破碎帶可進行預注漿加固。

Ⅶ 滑坡治理措施

(一)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徐邦棟,2001),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岩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具體做法:防止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可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在滑坡區內,可在坡面修築排水溝;在覆蓋層上可用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鋪蓋,防止地表水下滲。對於岩質邊坡還可用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結構特徵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常用的方法:①水平鑽孔疏干;②垂直孔排水;③豎井抽水;④隧洞疏干;⑤支撐盲溝。

(二)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常用的措施:①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削坡設計應盡量削減不穩定岩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體不應削減。此法並不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②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A.修築擋土牆、護牆等支擋不穩定岩體;B.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C.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於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岩質邊坡;D.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岩體或土體的強度;E.邊坡柔性防護技術等。

Ⅷ 排水的措施

興建和管理運用好來由田間排水調自節網、排水溝道、截流溝、排水閘、排水泵站和排水容泄區等組成的排水系統,並配合植樹造林,選種耐淹作物品種,調整種植計劃,進行深耕細作和多施有機肥等,以獲得更好的排水效果和經濟效益。

Ⅸ 斜坡變形破壞的防治原則及措施

1 )消除、削弱或改變使斜坡穩定性降低的各種因素
這方面的措施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導致斜坡外形改變的因素而採取的措施。主要是保證斜坡不受地表水的沖刷或海、湖、水庫水波浪的沖蝕。如修築導流堤 ( 順壩或丁壩 ) 、水下防波堤 ( 破浪堤 ) 等。另一類措施是針對改變斜坡岩體強度和應力狀態的因素採取的。為了防止易風化的岩石表層由於風化而產生剝落可以在邊坡築成之後用灰漿抹面,或在坡面上用漿砌片石築一層護牆。在護牆腳處一定要設排水措施,排除坡內積水。為了防止墜石,可在坡面上鋪設鋼絲網,或增設阻擋落石的鐵鏈攔柵。對於脹縮性較強的土質斜坡,可在邊坡面上種植草皮,使坡面土層保持一定的濕度.防止坡面開裂,減小降水沿裂縫滲入的可能性,避免土層性能惡化而發生土爬或滑坡。 調整坡面水流、排除斜坡內的地下水、截斷進入坡內的地下水流,對於防止坡體軟比、消除滲透變形作用、降低空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都是極為有效的。這些措施在滑坡區和可能產生滑坡的地區尤為重要。
為了不讓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可沿滑坡邊界修築天溝 溝壁應不透水,否則反而起到向斜坡內輸水的作用。在滑坡區內,為了減少降雨滲入,可在坡面修築排水溝。在岩質斜坡中還可採用灰漿溝縫等措施。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斜坡地質結構特徵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通常在土質斜坡內修築支撐盲溝能收到良好效果 。截斷地下水流對於防止深層滑動或治理較大型的滑坡是很有效的,一般採用地下排水坑道 。斜坡若有含水層時,水平坑道設在含水層與隔水層之間效果較好。
( 2 )降低下滑力,提高斜坡抗滑能力
降低下滑力主要通過刷方減載。在刷方時必須正確設計刷方斷面遵循 「 砍頭壓腳 」 的原則。特別注意不要在滑移 —— 彎曲變形體隆起部位刷方,否則可能加速深部變形的發展。提高滑體抗滑能力的措施很多。一種是直接修築支、擋建築物以支撐、抵擋不穩定岩體。支、擋建築物的基礎必須砌置在滑移面以下。岩質斜坡採用預應力錨桿或鋼筋混凝土錨固樁桿加固,是一種很有效的措施。它可以增高結構面的抗滑能力,改善結構面上剪應力的分布狀況.
顯著降低沿之發生累進性破壞的可能性。錨桿的方向和設置深度應視斜坡的結構特徵而定 。在大型的滑坡體中還可採用成排的抗滑樁或 ( 和 ) 預應力錨索格子 3 )防禦和繞避措施
在一些經常有剝落或崩落的斜坡區,可修築一些防禦性建築物而不去治理它。如道路建設中的明硐、卸塌棚等。
在道路建設中遇到難於治理的大滑坡時,可以採用繞避或從滑動面以下開挖隧洞通過

Ⅹ 不穩定斜坡治理的主要措施

主要採用坡面清危、裂縫封填、被動防護、砂漿錨桿、主動網、岩腔支補、預應力錨索、生物綠化等治理措施。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