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公司治理pdf
Ⅰ 郎咸平說公司的秘密的圖書目錄
前言:公司的秘密
也說說我自己
我不反對股份制
我也談歷史:股份制的起源
良心:股份製成功的基礎
卡爾文:救贖的價格彈性等於零
馬蹬上的騎士:大國崛起
股票市場:將「白條」賣給傻瓜
法治化:讓你不敢沒有良心
改制:形體來了,卻沒有靈魂
劣根性:郎咸平也談三國
經歷陣痛:為下一代建立信託責任
秘密:要成功必須把握本質
品牌背後的故事
品牌是個大問題:李寧PK耐克、阿迪達斯
中國企業的困惑:守不住,也出不去
參與競爭:摘掉製造業大國的帽子
控制整條產業鏈:在流通環節節省成本
邁人產業鏈時代:中國企業該何去何從
LG與普拉達聯姻:探究產品的精神
品牌老化:產品的精神淡出人們的視線
廣告的是與非
「分」和「無聊」:廣告的本質
自我膨脹:中國企業家「擅長」做大做強
恆源祥:一則廣告引發的「血案」
寶潔:用廣告征服中國人
歐萊雅:強調產品的細化
橡果國際:折射企業家的經營理念
行業本質:企業成功的關鍵
TCL的教訓:符合行業本質的策略才是正確的
把握行業本質:企業家智慧得以升華
回顧公司治理的歷史
1720年的歐洲:公司治理的歷史背景
公司治理的五大基礎
基礎一:普通法的公平概念被引入
基礎二:信託責任
基礎三:嚴刑峻法以保障公平
基礎四:法治化保證信託責任的推行
基礎五:社會主義式的民主制度
伯利和米恩斯:開創公司治理先河
小股民、大股東與債權人
激勵合同:將經理人與小股民的利益聯系起來
強化公司治理:大股東所扮演的角色
法治環境:決定債權人是否需要公司治理的保護
在美國:小股民、大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恩怨
銀行:在德國和日本扮演何種角色
銀行:遭受亞洲家族的剝削
如何建立一套保護債權人的公司漢理機制
MBO:能否在亞洲生根
國有銀行:產生的問題與做出的貢獻
銀行改革:應該如何進行監管
結論
後記:我的學術研究生涯
階段一(1986-1989年)
階段二(1989-1994年)
階段三(1994-1996年)
階段四(1997-現在)
金融學與投資學
Ⅱ 百度百科怎麼沒郎咸平的簡介
郎咸平教授簡介:
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博士長江商學院(首席)教授
2003年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
沃頓商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最高學術級別的(首席)教授
搜狐首席經濟顧問
世界銀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財經事務局公司治理顧問
被中小投資者贊譽的「郎監管」
1990年金融學論文引用率排名
全世界第一暢銷書《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大眾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觀點鮮明而且具有世界級學術成就、在中國博得極高知名度的大師級學者。他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於1986年以創世界紀錄的兩年半時間連拿金融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郎教授曾經執教於多家知名的商學院,其中包括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最高學術級別的(首席)教授和長江商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
郎教授曾於1998-2001在世界銀行擔任公司治理顧問,致力於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護小股民權益的課題。在東亞地區,此項研究尚屬首次。
其論文在美國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經濟學期刊》、《2002年美國金融學會期刊》發表,被專業學者、研究人員及《經濟學家》、《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廣泛引用,並且被收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郎咸平作為世界級的公司治理和金融專家,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
根據統計:郎咸平的破產論文和另一篇有關公司兼並論文同時被列入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28篇公司財金方面論文。有四篇論文被《金融經濟學期刊》評為「明星論文」。
郎咸平作為金融學家在經濟(管理)學界極富盛名。被列入2002、2003年世界經濟學家名人錄中。而且大多數世界通用的金融管理教科書均引用郎咸平的論文。
Ⅲ 誰知道郎咸平的《思維》的下載地址
郎咸平教授簡介
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博士
長江商學院(首席)教授
2003年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
沃頓商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最高學術級別的(首席)教授
搜狐首席經濟顧問
世界銀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財經事務局公司治理顧問
被中小投資者贊譽的「郎監管」
1990年金融學論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
暢銷書《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大眾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觀點鮮明而且具有世界級學術成就、在中國博得極高知名度的大師級學者。他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於1986年以創世界紀錄的兩年半時間連拿金融學碩士和博士學位。郎教授曾經執教於多家知名的商學院,其中包括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最高學術級別的(首席)教授和長江商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郎教授曾擔任世界銀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財經事務局公司治理顧問。
郎教授曾於1998-2001在世界銀行擔任公司治理顧問,致力於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護小股民權益的課題。在東亞地區,此項研究尚屬首次。其論文在美國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經濟學期刊》、《2002年美國金融學會期刊》發表,被專業學者、研究人員及《經濟學家》、《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廣泛引用,並且被收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
郎咸平作為世界級的公司治理和金融專家,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根據統計:郎咸平的破產論文和另一篇有關公司兼並論文同時被列入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28篇公司財金方面論文。有四篇論文被《金融經濟學期刊》評為「明星論文」。
郎咸平作為金融學家在經濟(管理)學界極富盛名。被列入2002、2003年世界經濟學家名人錄中。而且大多數世界通用的金融管理教科書均引用郎咸平的論文。
郎咸平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國內股市極力推廣「辯方舉證」 以及「集體訴訟」 措施以保護小股民的正當權益。他的觀點受到媒體, 學術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視, 因此被媒體尊稱為 「郎監管」。眾多的知名媒體報道了郎咸平對各項法律、政治和經濟的觀點。根據《深圳特區報》的統計,郎咸平的觀點以網頁數而言列全國財經人物之前矛。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決民企原罪的問題,並被遠在海外的仰融委託,出任「獨立第三方」,為制度化解決日益突出的民營企業與主管部門矛盾的問題進行積極探索。 2003年9月,當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討論進入白熱化的階段,郎咸平在廣州某論壇一語「人民幣應該再貶值2%以打擊進入中國市場的游資」,再次驚動天下人。
2004年郎教授提出「中國企業如要做大做強,只會造成悲劇!」的論點,又在中國企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2003年以來,他把主要精力轉向企業戰略研究,為企業高管人士進行「公司治理與企業戰略」剖析,被稱為「中國民營企業教父」。
在此次講座中,他將演示的多達數百頁PPT的案例,融合了多年研究中積累的豐富資源,結合最新市場環境解析的企業經營個案,內容深刻,觀點獨到,對於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極具借鑒性。
郎教授把主要企業戰略研究,為企業高管人士進行「公司治理與企業戰略」剖析,被稱為「中國民營企業教父」。在此次講座中,他將融合多年研究中積累的豐富資源,結合最新市場環境解析的企業經營個案,講解其對企業經營的研究心得,內容深刻,觀點獨到,對於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極具借鑒性。
www.xunlwi.com搜索一下
Ⅳ 現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是誰
2003年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 郎咸平教授簡介
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博士,長江商學院(首席)教授,2003年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沃頓商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最高學術級別的(首席)教授,搜狐首席經濟顧問,世界銀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財經事務局公司治理顧問,被中小投資者贊譽的「郎監管」,1990年金融學論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暢銷書《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大眾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觀點鮮明而且具有世界級學術成就、在中國博得極高知名度的大師級學者。他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於1986年以創世界紀錄的兩年半時間連拿金融學碩士和博士學位。郎教授曾經執教於多家知名的商學院,其中包括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最高學術級別的(首席)教授和長江商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郎教授曾擔任世界銀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財經事務局公司治理顧問。
郎教授曾於1998-2001在世界銀行擔任公司治理顧問,致力於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護小股民權益的課題。在東亞地區,此項研究尚屬首次。其論文在美國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經濟學期刊》、《2002年美國金融學會期刊》發表,被專業學者、研究人員及《經濟學家》、《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廣泛引用,並且被收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
郎咸平作為世界級的公司治理和金融專家,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根據統計:郎咸平的破產論文和另一篇有關公司兼並論文同時被列入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28篇公司財金方面論文。有四篇論文被《金融經濟學期刊》評為「明星論文」。 郎咸平作為金融學家在經濟(管理)學界極富盛名。被列入2002、2003年世界經濟學家名人錄中。而且大多數世界通用的金融管理教科書均引用郎咸平的論文。
郎咸平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國內股市極力推廣「辯方舉證」 以及「集體訴訟」 措施以保護小股民的正當權益。他的觀點受到媒體, 學術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視, 因此被媒體尊稱為 「郎監管」。眾多的知名媒體報道了郎咸平對各項法律、政治和經濟的觀點。根據《深圳特區報》的統計,郎咸平的觀點以網頁數而言列全國財經人物之前矛。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決民企原罪的問題,並被遠在海外的仰融委託,出任「獨立第三方」,為制度化解決日益突出的民營企業與主管部門矛盾的問題進行積極探索。
2003年9月,當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討論進入白熱化的階段,郎咸平在廣州某論壇一語「人民幣應該再貶值2%以打擊進入中國市場的游資」,再次驚動天下人。
2003年以來,他把主要精力轉向企業戰略研究,為企業高管人士進行「公司治理與企業戰略」剖析,被稱為「中國民營企業教父」。
2004年郎教授提出「中國企業如要做大做強,只會造成悲劇!」的論點,又在中國企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2004年八、九月間郎咸平教授用最為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痛陳國企改革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弊病,質疑某些企業侵吞國資,並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國退民進」式的國企產權改革已步入誤區。引起巨大的影響,被稱之為「郎旋風」。
Ⅳ 郎咸平 李嘉誠
李嘉誠 相信不用來介紹了吧!
郎咸平跟他沒有下屬關系的 看看郎的簡介吧:
郎咸平
開放分類: 人物、名人、教授、經濟學家、金融學家
簡介:1956年出生,祖籍山東。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曾任沃頓商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郎咸平作為世界級的公司治理和金融專家,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用最為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痛陳國企改革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弊病,質疑某些企業侵吞國資,並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國退民進」式的國企產權改革已步入誤區。引起巨大的影響,被稱之為「郎旋風」。
具體介紹:
郎咸平,經濟學家,1956年生於中國台灣,父親是個軍人。
郎咸平教授於1986年獲得賓夕法尼亞(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學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財務學博士學位,曾經執教於多家知名的商學院,其中包括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郎咸平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講座教授。郎博士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1990年金融學論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暢銷書《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大眾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觀點鮮明而且具有世界級學術成就、在中國博得極高知名度的大師級學者。他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於1986年以創世界紀錄的兩年半時間連拿金融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他的學術成果不僅被學術界和財務管理教科書廣泛引用,還為眾多的知名媒體所報道。其論文在美國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經濟學期刊》、《2002年美國金融學會期刊》發表,被專業學者、研究人員及《經濟學家》、《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廣泛引用,並且被收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
郎教授曾於1998-2001在世界銀行擔任公司治理顧問,致力於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護小股民權益的課題。郎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國內股市極力推廣「辯方舉證」以及「集體訴訟」措施以保護小股民的正當權益。
郎咸平是最早公開對中國國有企業產權改革提出批評的人,並致力於對國企改革中出現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他主張停止產權改革,而是以職業經理人制度和建全信託責任來解決現在中國國有企業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早在2000年,他就點出了德隆問題,提醒投資者要警惕德隆可能出現的風險。他還先後對顧雛軍並購案,海爾管理層收購,TCL集團中出現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進行剖析,在中國中小股民中造成巨大影響,由於其一貫的為中小股民說話和致力於維護中小股東權益,而被中國中小股民稱為「郎監管」。
由於郎咸平多次公開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提出置疑,對中國政府的一些政策提出批評,他本身也招來很多批評,曾一度被人告上法庭,中國大陸的經濟學界也有人對郎咸平將研究報告直接公開表示不滿,並認為郎咸平並不了解中國的國情,稱他是「媒體經濟學家」,「外星人」。郎咸平回應稱只要是上市公司就應該受公眾監督,這些結論都是通過對國內數據的研究後作出的,並不存在所謂脫離國情的問題,他還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為例,說明經濟學家在媒體上積極發表言論的意義。
郎咸平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國內股市極力推廣「辯方舉證」 以及「集體訴訟」 措施以保護小股民的正當權益。他的觀點受到媒體, 學術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視, 因此被媒體尊稱為 「郎監管」。眾多的知名媒體報道了郎咸平對各項法律、政治和經濟的觀點。根據《深圳特區報》的統計,郎咸平的觀點以網頁數而言列全國財經人物之前矛。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決民企原罪的問題,並被遠在海外的仰融委託,出任「獨立第三方」,為制度化解決日益突出的民營企業與主管部門矛盾的問題進行積極探索。
2003年9月,當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討論進入白熱化的階段,郎咸平在廣州某論壇一語「人民幣應該再貶值2%以打擊進入中國市場的游資」,再次驚動天下人。
2003年以來,他把主要精力轉向企業戰略研究,為企業高管人士進行「公司治理與企業戰略」剖析,被稱為「中國民營企業教父」。
2004年郎教授提出「中國企業如要做大做強,只會造成悲劇!」的論點,又在中國企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2004年八、九月間郎咸平教授用最為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痛陳國企改革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弊病,質疑某些企業侵吞國資,並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國退民進」式的國企產權改革已步入誤區。引起巨大的影響,被稱之為「郎旋風」。
郎咸平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還在第一財經頻道長期主持一檔名為「財經郎閑評」的專門節目來闡述他的觀點(現已被勒令停播,官方原因是郎咸平的台灣版普通話無法達到中國國家標准)。
郎咸平作品集
《公司治理》
本書是郎教授在多家世界頂尖的經濟和金融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以實證的研究方法對上市公司的最主要方面的問題進行很有見地的研究,其內容針對性強,對正在完善中的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 公司治理一直是現代國內外企業中最為困難的問題。
《公司治理》則是以此為切入點,用現代金融學的方法與範式,以實證的數據剖析了具體的案例,揭發了問題的實質。本書的出版對中國公司治理制度的確立與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運作:企業競爭、擴張、危機戰略案例》
在《運作》一書中,作者提出中國企業家最關心的三大課題為企業競爭戰略、企業擴張戰略和企業危機戰略。針對每一課題,作者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進行深度解剖。以企業競爭戰略而言,作者選擇了李嘉誠的3G、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康柏/惠普來說明企業家在面對三個階段的競爭時所應採用的運作手法。以企業擴張戰略而言,作者選擇了青島啤酒、Tom.com和思捷來說明如何選擇正確的投資、此外,作者利用了通用和電汛盈科的案例解釋企業擴張戰略所帶來的股價反常波動和對企業的誤導,作者最後選擇了三個案例包括長江實業下屬公司、粵海企業和泰國正大集團,討淪如何解決企業困境的操作手法。
《整合:中國企業多元化與專業化整合戰略案例》
在《整合》一書中,作者指出中國過去的計劃經濟帶來低效率企業,但是經濟目前走向卻又太偏向於無序競爭,而企業發展需要的是減少無序競爭的計劃性自由競爭體制,因此作者認為,產業整合將是未來我國企業發展的大方向。針對產業整合這個概念,作者將本書分成四大主題進行深度案例剖析。第一個主題是"企業不應該做大做強",作者通過對青島啤酒、華潤和北京控股的深度案例剖析解釋企業作大做強必然造成成本失控。第二個主題是"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作者透過中信泰富、上實控股與和記黃埔的案例解釋在全世界反多元化經營的浪潮下,精心設計的多元化經營還是可以替股東創造財富的。第三個主題是"多元化轉成專業化經營的戰略",作者透過中遠太平洋、招商局國際和香港中旅國際投資的深度案例分析解釋多元化的無效率可以通過專業化的經營轉而提高經營效率。第四個主題是"其他形態的整合戰略",作者挑選了三個形態各異的整合戰略包括光大控股、越秀企業和三大石油公司的整合說明了其他形態整合的利弊得失。
《操縱:機構投資人與大股東操縱策略案例》
《操縱》一書並非要揭穿基金黑幕之類的丑聞,而其重點在於通過作者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從不同的角度利用大量數據,描繪機構投資人如何操縱股價,大股東如何圖利自己的詳細操作手法。本書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機構投資人的操縱股價獲利秘籍(案例包括中國移動/聯通/電信/H股)、國內莊家操縱股價獲科秘籍(案例包括德隆系、北大和清華系)、金字塔式的股權資產置換圖利大股東(案例包括韓國現代、迪生創建、新世界發展、英皇國際、亞洲造紙紙漿)、其它形式的股權資產置換圖利大股東(案例包括東寧、壹傳媒、中信嘉華、韓國三星、華潤重組、會德豐私有化)。本書旨在用實際的案例向讀者介紹財富如何向富人傾斜;從小的方面來說,本書所羅列的手法可以作為斂財的工具,但也可以作為避免被剝削的工具書,還能成為縱橫股市的寶貴利器。
《標本:地產領導者領先之道》
本書是一部值得所有行業和企業借鑒的風險管理案例集,所引案例包括:恆基兆業集團、新世界發展集團、新鴻基地產、長江實業、會德豐地產、信和地產。...
《思維:國際級企業和企業家戰略思維》
本書是一部值得所有行業和企業借鑒的戰略思維案例集,本書所引案例包括:LG、現代汽車、台積電、索尼、日產、三菱、佳能。...
《科幻--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戰略評判》
全球最著名的華人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為中國高科技文明把脈,助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實施戰略突圍!.
郎咸平觀點:
中國的高科技思維是中餐館似的思維,也就是不講工序、不講紀律的思維;一個沒有紀律的團隊是根本無法成長為微軟的。..
不養高科技文明的七個傳統文化觀念:「失敗是成功之母」;「殺雞不用牛刀」;「四兩撥千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內行領導內行」;「寧作雞頭,不當鳳尾」;「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中國高新技術的思維困惑:面向科研還是面向研發,面向專家還是面向產品,面向過程還是面向結果,面向機遇還是面向戰略,面向研發規律還是研發速度,面向「以人為本」還是「以法為本」。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戰略與研發組織結構根本就是錯誤的。...
■郎語錄
(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錯不在家長,錯在中國的產業鏈定位,在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找不到工作是應該的。
中國的經濟是二元經濟,同時存在過冷過熱,而這一點在廣東更甚。廣東企業90%的壓力來自於二元經濟。
最喜歡談論廣東,因為問題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