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銷售亂象
㈠ 民航局如何規范機票退改簽亂象
中國民航局7月16日在民航局官網發布《關於改進民航票務服務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航空公司、OTA、銷售代理企業、中航協明確各自責任,規范客票銷售和退改簽。
除航空公司外,《通知》中對於OTA平台、銷售代理企業也做了明確規定,OTA平台、銷售代理企業要嚴格執行航空公司退改簽收費標准,不得擅自更改航空公司的退改簽收費標准,嚴禁在退改簽收費標准之外向旅客加收額外費用;在旅客購票過程中,要清楚告知旅客退改簽收費標准等條件;OTA平台應加強對平台機票銷售的管理,督促、監督平台上的機票供應商嚴格執行航空公司的退改簽收費標准,對違規操作的銷售代理企業堅決予以清退。嚴禁為未經航空公司授權的銷售代理企業提供客票銷售渠道,嚴防為「爬蟲」搶占機票提供轉賣渠道。
同時,民航局要求,中航協要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管,對違反退改簽收費標準的OTA平台、銷售代理企業要依規進行嚴肅處理,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和維護市場秩序。
㈡ 微商是不是和傳統的小攤販一樣賺的是只是差價,然後各家都是降價銷售,容易出現價格亂象
微商主要是以薄利多銷為宗旨,靠銷量來賺取利潤,當然有會因為價格比市場和商店低而出現價格上的差距,有一定的市場亂象
㈢ 健身行業亂象:推銷員售卡拿提成 無照經營現象頻現,你平時有遇到過健身房「潛規則」嗎
念薇記憶里有兩次被健身房忽悠過。
第一次是十元健身三次的票,是我做電商的初中專同學給了,誰知道那家健屬身房後來跑路我都沒有使用過,廣告打得挺響,經驗不當卷錢跑路了,後來我看是十元就不追究了……
直播行業現在確實挺亂的,因為很多消費者並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當輕信了一些帶貨主播的宣傳之後,便很容易上當受騙,這一點也需要相關行業做出具體的規范有限。最近李佳琪就涉嫌對某一款美容儀器做出了虛假宣傳,這樣的事情就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一、李佳琪在銷售美容儀器的時候,涉嫌虛假宣傳是怎麼回事?
最近李佳琦在銷售一款美容儀器,但是當網友們買到了這款美容儀器的時候,卻發現這款銷售儀器的一些資質和李佳琦當時的宣傳不符。當時李佳琪宣傳的是這款美容儀器是具備某認證證書的,但是網友們卻發現這款美容儀器僅僅是獲得了出口的認可,並沒有獲得相關的認可證書。對於這一點,很多網友紛紛表示不滿,認為李佳琦現在作為一個大主播,卻在利用自己的名氣以來推廣一些不好的消費品。
㈤ 貴陽九部委將如何聯手打擊樓市亂象
8月17日,從貴州省貴陽市住建局獲悉,市住建局、市委宣傳部、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工商局、市發改委、市稅務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公積金中心等九個部門,近日聯合出台了《貴陽市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將通過部門聯合執法,重點打擊投機炒房行為、房地產「黑中介、房地產開發企業違法違規行為、虛假房地產廣告等。
3
在打擊房地產開發企業違法違規及違反相關政策的行為方面,重點整治:
未取得預售許可證銷售商品房;
不符合商品房銷售條件,以認購、預訂、排號、發卡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取或變相收取定金、預訂款等費用,借機抬高價格;
未及時退還買受人認籌金;
房開企業拒絕購房人自行辦理房屋登記等相關手續,強行收取代辦費,或不予配合,購房人自行辦理;
商品房銷售中未執行銷售現場公示制度;
商品房買賣合同簽訂後未交付合同原件給購房人等。
4
在打擊虛假房地產廣告方面,重點整治:
發布未取得許可或備案的房地產項目預售、銷售廣告;
在房地產廣告中承諾為購房人辦理戶口、就業、升學等事項;
在房地產廣告中承諾房產升值或者投資回報;
房地產廣告中出現融資或者變相融資的內容等。
㈥ 保監會整治人身險亂象違者面臨停新業務處罰嗎
北京12月30日電近年來,人身保險市場在快速發展中暴露出諸多問題,針對於此,監管改革的腳步從未停止。近日,保監會決定組織開展人身保險治理銷售亂象打擊非法經營專項行動(以下簡稱「治亂打非」專項行動),治理人身保險銷售、渠道、產品、非法經營等各類市場亂象問題,徹底清除風險隱患,規范人身保險市場秩序。
保監會將重點治理人身險三亂象和非法經營
據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治亂打非」專項行動的整治重點主要集中在銷售亂象、渠道亂象、產品亂象及非法經營四方面。
涉及銷售亂象問題,上述負責人表示,保監會將重點整治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和保險銷售從業人員將保險產品混同為銀行存款或理財產品進行銷售、「存單變保單」等問題,以及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通過簡訊、微信、朋友圈等製造傳播虛假信息進行銷售誤導,通過歪曲監管政策、炒作產品停售等方式進行產品促銷等違法違規行為。
其中,對自查自糾工作認真、整改落實到位的公司,可以減輕或免予處理;對自查發現問題但整改不到位的公司依法進行處理,督促其落實整改要求;對自查自糾走過場、不真查實改以及遲報、瞞報違法違規問題的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從嚴從重進行處罰,採取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吊銷業務許可證等措施。
強化人身保險業監管 加大市場亂象打擊力度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曾表示,強化人身保險業監管,重點是堵塞制度漏洞,補齊監管短板,治理市場亂象,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他提到,一要扶優。推進分類監管,形成正確導向。二要限劣。對違規產品公司堅決暫停一定期限報備產品,嚴懲責任人,推動產品轉型升級;強化責任准備金、資產負債匹配管理、現金流壓力測試等監管,遏制「短債長配」。三要治亂。對於違背經營規律、形成風險隱患的保險機構,堅決予以整治,有效遏制違法違規行為。
㈦ 汽車銷售領域有哪些亂象
汽車銷售領域亂象叢生,銷售假冒偽劣,欺詐,加裝賣高價,現象層次不從,難道我們就無能為力嗎,接下來小編梳理下現在汽車銷售領域的亂象,觸目驚心呀!
通過梳理發現,目前汽車銷售中使用的欺詐手段主要有低配車加裝賣高價、涉險事故車當新車賣、以及更加惡劣的故意銷售國家禁售車,致使不明真相的購車者因為不能掛牌合法營運,而血本無歸。
此外,通常人們印象中普遍認為以次充好、銷售假冒偽劣的都是一些不上檔次、不上規模的小攤小販或小店行為。但是,本報課題組調研發現,曾經占據全國汽車銷售業績冠軍寶座、並於去年成功登陸A股市場的河北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龐大汽貿」)居然也深陷「欺詐門」。以空白合同讓購車人先簽字,然後將「購買」演繹成「租賃」、並把國家明令禁售的車輛經改裝後充當正規車進行租售。
中汽協秘書長董揚認為中國汽車根本不存在產能過剩,當然有他的依據。可為什麼經銷商普遍虧損?長期以來,由於品牌的差異,經銷商的總體經營狀況是盈利、持平和虧損各佔1/3。但從2012年開始,經銷商虧損面開始加大,2013年,除個別高端進口車型和超豪華品牌,大多量產品牌都是「新車銷售不掙錢」;到2014年「虧損銷售」就成了經銷商的主旋律。據龐大集團(601258,股吧)2014年三季度財報,集團營收465億元,同比增長3%,但凈利潤只有9376萬元,比去年同期的3億元劇降70%。實力如此強大的經銷商集團尚且如此,中小經銷商的苦日子可想而知。
觀察人士指出,很多企業因為不講誠信、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盡管能夠風光一時,甚至可能短暫占據行業龍頭地位。但是,一夜之間垮塌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遠的如具有百年老字型大小的冠生園食品,因為使用成年發霉的月餅做新月餅的餡被媒體曝光後,迅速倒閉;近的如三鹿奶粉曾經享譽國產嬰兒奶粉第一品牌,因為使用摻有三聚氰胺的原奶,既坑害了眾多嬰兒的健康和生命,企業自己也最終自食其果,不僅瞬間倒閉,其老闆還因此鋃鐺入獄。
首先單一銷售模式也就意味著消費者購車基本都要去到4S店購買,而事實上,消費者對4S店可謂又愛又恨,一方面,4S店因其專業、信譽度高等諸多優點成為消費者購買汽車時的第一選擇。另一方面,由於購車渠道單一以及相關法律政策的不完善,4S店反而存在收費不透明甚至於漫天要價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也正因如此,截止至12月20日為止,汽車投訴網在2017年共收到9132宗投訴,其中有關銷售服務類的投訴高達5717宗,佔比62.60%,可見銷售亂象之巨。
㈧ 汽修行業的亂象有哪些
1、漫天要價,同樣的故障,同樣的車主,但是不同的維修站點,維修的價格卻相差甚多。
2、配件品質良莠不齊甚至以次充好:
業內人士透露:「修車時,汽修工用舊件、假件以次充好安裝到客戶的車上,甚至把客戶車上的新件換下來,更換上舊件,再把新件倒手高價賣出是屢見不鮮的事情。」
3、小病大醫:
一些修車店為了獲得更大利潤,修車時不願費勁修理汽車零部件,而是直接換新的,對配件「以換代修」的做法幾乎成修車業潛規則。
市民張先生發現他的轎車無法發動,便聯系了一家修車店。維修人員檢查張先生的車輛後表示:「車的電瓶壞了,需要更換價值500元的新電瓶。因為急著開車回家,張先生付500元換了新電瓶。兩天後,張先生拿著舊電瓶到另一家修車店檢測時,維修人員告訴他:電瓶毛病不大,其內有根電線短路了,稍加修理就能繼續使用。
(8)整治銷售亂象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最好是選擇正規的4S店去維修,盡量避免去路邊店。再者就是貨比三家,問清楚了再作出選擇。
換下來的零部件要妥善保管,確認是否有換的必要,同時日後發生維修質量糾紛時也可作為證據。學會看維修結算單,修完車後記得索取相關憑證、發票,以備維權時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