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研究綜述
㈠ 如何發揮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發揮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方面的作用內部審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這使得內部審計可以站在全局的角度對風險管理進行評價,提出風險管理建議,為高管層採取風險控制措施提供決策依據。因此,內部審計應積極參與風險管理,將風險管理納入審計范疇,通過對銀行經營活動進行風險識別和評價,促進風險管理體系進一步改進,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和風險防範能力,最終達到實現企業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的效果。
二是通過對內部控制的檢查,可以促進制度和程序得到有效執行。內控制度的執行主要由業務管理部門負責,內審部門負責內部控制的檢查評價,內審部門要把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日常監督的一部份,對業務管理部門的內控缺陷提出糾正措施和處理意見,充分履行內審部門的職能作用。
三是加強對內部控制評價,可以保證高管層及時獲取內部控制信息。內部審計對全行的經營管理情況比較熟悉,了解各項業務活動的關鍵控制點,定期對經營機構的內控狀況進行獨立評價,向高管層提供的內控報告,具有全面性、獨立性、權威性。四是內部審計主動參與銀行內部控制的設計,可以起到事先防範風險的作用。內部審計對銀行的各個方面比較熟悉,了解各個領域、環節存在的缺陷與舞弊,因此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參與內部控制的設計,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㈡ 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的關系論文
(現代管理)這本書上有這樣的論文
㈢ 畢業論文是關於製造業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研究,如果要進行數據分析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很多人在學習寫作的時分都有這方面的領會,就是剛下筆的時分總是沒有話說,或者說寫了總是覺得不稱心。——這不難寫俺會的。。
㈣ 內部審計如何在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
內部審計如何在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
一、開展多層次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並改善公司治理程序
公司的治理程序是公司管理者所遵循的旨在對管理層執行的風險和控制過程加以監督的程序。內部審計應對治理程序的合法性、完整性、有效性做出評價,揭示公司治理程序中缺失或相對薄弱的環節,促進管理層改善公司的治理程序,幫助公司規避各種風險。
二、開展經常性的風險管理審計,評價並改善公司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即識別、確定和度量風險,制定、選擇和實施風險處理方案的過程,它包括了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應對、實施決策和檢查五方面的內容。風險管理是實現公司良好治理的一種手段和途徑,即通過妥善處理公司面臨的各種風險,取得盡可能大的收益。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風險管理是公司治理的目標,這與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目標是一致的。
三、廣泛開展內部控制獨立審計評價,夯實公司治理基礎
與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關系一樣,內部審計既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負有評價和改進內部控制的職責。《內部審計准則》明確:「內部審計的責任是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查和評價……促進組織改善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內部審計的相對獨立性特徵,決定了它是內部控制體系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組成部分,是對內部控制體系中其他控制的「再控制」。
四、開展多樣化的經濟效益審計,關注公司治理效果
公司治理的目標是經濟效益最大化,關注公司治理效果是內部審計的法定職責。所謂「三性」審計,合規性審計的對象是公司經營管理的過程;真實性審計的對象既指向公司經營管理的過程,也指向公司經營管理的效果;效益性審計的對象則是公司經營管理的結果。
五、提升審計人員的履職能力,為公司治理提供高效服務
內部審計已經成為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決策層對內部審計的要求和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審計對象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因此,如何建設一支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內部審計隊伍,成為當務之急。內部審計是一項團隊性極強的工作,審計項目組全體成員的有效分力凝聚成符合審計目標的最大合力,才能夠做好審計項目。
㈤ 論文:論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求一篇結構框架 急 明天就要交了 謝謝各位
給你傳了一篇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畢業論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在推行有效的治理和控制並評估管理控制實務的有效性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Bailey,2006)。Carcello,Hermanson和Raghunandan(2005)認為,美國證監會(SEC)近年來的指引和強制性動作都反映出這樣一種傾向: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和公司內部控製程序的有機組成部分。陳艷利、劉英明(2004)認為內部審計作為實現內部控制的關鍵因素,是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內部控制的發展離不開公司治理的推動,公司治理的優化也離不開有效的內部控製作為保證。張偉(2004)認為內部審計是降低委託代理問題中代理成本的一種手段,現代內部審計已提升到治理層次,應定位於第一層委託代理關系(即管理者對所有者的受託責任),內部審計正是通過戰略管理審計和業務管理審計來滿足所有者監督的需要。
第一章 正確認識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關系
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審計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公司治理結構是實施內部審計的制度環境,是促使內部審計有效開展,保證內部審計功能發揮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將內部審計置於公司治理中加以考慮,才能全面理解內部審計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並正確發揮其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結構趨於健全完善的保證,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及其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內部審計。
根據系統論原理,系統與環境互相適應、互相影響,系統的有效運行離不開與其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環境中,內部審計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並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與效果;若沒有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內部審計就會流於形式而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嚴格說來,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一個既科學又復雜的體系,涉及公司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相互制衡及責權利劃分。公司治理結構的宗旨就是,在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制衡機制。內部審計作為一項監督與評價機制,自然也成為公司治理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效的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結構中形成權利制衡機制並促使其有效運行的重要手段。
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集合,其中最重要的是財產所有者(委託人)與管理者經營(代理人)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在財產所有權與管理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委託人即所有者將資產的管理經營權授予管理者即代理人,企業的控制權轉移到代理人手中,從而形成委託代理關系,它是公司治理和內部審計共同的理論基礎。
在財產所有權和管理經營權分離的基礎上,由於委託人與代理人各自追求的目標是不同的,代理人有可能利用不對稱或不透明的信息優勢謀取個人利益。在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代理人的管理決策就不一定代表委託人的利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就是要在這種委託代理關系中,以效率和公平為先導與基礎,實現對代理者的有效控制,確保委託人的權益不受侵害,實現對各相關利益者在責權利上的有效制衡。
企業外部的各類委託人和企業內部的各層級的代理人之間的委託受託關系,必然需要依靠監督機制加以維持。按照委託代理理論,在經營者控制公司經
來自wenku..com/=http://www.jiaoyuda.com/Ca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