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霧霾樹
① 在北方種樹木能改善霧霾天氣嗎
一句話問出的問題,不是一兩句話能回答清楚的:
燃煤、生物質燃料燃燒時,產生顆粒物,簡稱霧霾顆粒,其中pm10,pm2.5為可吸入顆粒,後者直接入肺泡。
霾指的是顆粒物,固體;霧指的是液滴,液體,兩種在大氣中都能起到阻擋光線作用,造成混沌的空氣,在冬季北方乾燥地區,多數情況下霧霾其實專指霾。研究清楚霾有重要意義,有了它形成的機理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從根本上來防止霾產生。
現在一般認為霾的一個基本來源是不完全燃燒產生的。這個來源和中國國情有直接關系,在
我國有5.9億居民在室內直接使用固體燃料做飯;4.7億居民在室內直接使用固體燃料取暖。集中供暖也有為數極大的小鍋爐,發電廠也擁有巨量的燃煤鍋爐。鍋爐和普通民居在燃燒產生霾的原因上有一個重要區別,低溫燃燒和高溫燃燒可以產生不同種類的霾。
霾的原始來源之一 用火
以木材為例,燃點300度左右(200-290),起燃後分解為氣體和液體,再被氧氣氧化,火焰溫度升高一倍,水分在干木材中佔15%,在燃燒中起到的作用十分可疑:一方面水分使的稀釋作用燃燒溫度受到限制;在高溫時,水分參與反應:H2O+C----H2+CO----C+H2O,反復發生,其中的碳單質極易被氧化,但在低溫缺氧時也容易聚集,燃料中的雜質都會加速這個過程,如碳繼續凝聚,可以產生多層微晶結構。在低溫下收集這種凝聚顆粒,就是俗稱的碳黑。空氣中的氣體不燃氣體如氮氣,起到稀釋降溫作用,這就是普通燃燒溫度受限的原因。
純的炭黑具有中空多孔結構,表面具有局部氧化的標記:形成內部吸附力強,表面活性高的雙重特點,炭黑顆粒繼續與其他雜質或者吸附或者發生化學反應,直徑不斷增大形成霾顆粒的核心。
再由於多孔炭的吸附保護作用,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微生物類,如孢子,衣殼類病毒,重金屬氣體都有可能獲得吸附保護。再有,顆粒物可以形成膠體結構,穩定存在於空氣中,威脅人的呼吸系統。
之二 工業用火
再以熱電廠鍋爐為例。與普通燃燒不同的是,工業鍋爐經過優化,燃燒溫度可以達到千度以上,在大大提高燃煤熱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副作用。空氣中的氮氣在高溫下與氧氣反應,產生氮氧化物,是一種污染氣體。氮氧化物進而與水分、其他雜質可以產生硝酸鹽,亞硝酸鹽,都可以作為硝酸鹽為主一類霾的核心。燃煤中固有的硫分也被氧化,產生二氧化硫,與氮氧化物互相促進產生酸性氧化性氣體,形成硫酸鹽為主一類霾的核心。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過程和汽車發動機燃油的燃燒反應產生的結果類似,都有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導致的霾產生。
與普通民居所涉及燃燒不同的是,工業鍋爐和汽車發動機,都有尾氣處理工藝來保證回收大部分的顆粒物,熱電廠的除塵設施可以回收超過99%的顆粒物。但值得痛心的是,個別不負責任的熱電廠其實並不使用除塵設施,造成顆粒物嚴重超排。
對人的影響
霾一旦產生,就很難清除,除非氣象條件許可,否則霧霾天氣會在大氣中形成逆溫效應。比如在北方地面因為霧霾而保持低溫,大氣高層則受陽光作用溫度升高,形成底層大密度高層低密度的穩定結構。正常晴天時,地面吸收熱量多,表層空氣上升可以帶動地面污染物向上擴散,這種擴散被逆溫效應打斷,造成連續不斷的霧霾天。
霧霾天,影響人的心理、身體健康,嚴重降低幸福指數。在病理方面,霧霾對人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孕婦的生理、生殖系統,都已經有了被證實的惡劣影響。鍾南山院士關於霧霾的闡述就十分清楚的表達了霧霾對人體具有顯著和慢性影響的特點。從統計意義上來說,嚴重霧霾會增加相當大的早死現象。
防護
在霧霾環境中,有效防護pm2.5的口罩為N95級,但是體感憋悶,並非長時間可以採用的個人設備。對居室、教室環境來說,空氣凈化器可以起到過濾pm2.5的作用,其中起作用的就是一層濾網。DIY自製空氣凈化器和商用凈化器都採用同樣的濾網,起到同樣的作用,在這方面可以預期空氣凈化器會有一個低價化的趨勢。家用的吸塵器中也採用過濾裝置,可以防止PM0.2-pm1的顆粒物泄露,原理其實是一樣的通過過濾網這樣的耗材來實現。
對個人來說盡可能避免暴露在霧霾中、暴露後及時洗凈皮膚、沖洗鼻腔都是有用的。
最終解決霧霾問題,需要大力壓減燃煤消耗,提高車輛用油的品質,盡可能利用其他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另一方面在壓減的同時,對已有的設備進行嚴格控制顆粒物排放,才能從源頭上解決霧霾的產生。
② 關於樹與霧霾之間的關系的研究報告
樹是無法治霧霾的,來 樹林更加無法擋自風沙與塵土!常識以為:捂」比「擋」作用更重要,單純的植樹造林是無法擋住霧霾, 灰霾,浮塵流動與沙塵暴的! 裸露表土的保水保濕是關鍵! 治理霧霾,什麼人最重要!答案是北方農民,以及農民收入增長與耕作方式替換最要緊!楊樹林與京津塘防風林能防風防沙是個餿主意,偽命題! 很簡單的常識: 樹能擋沙嗎! 樹能擋塵土嗎! 8歲得小孩都知道:塵土與沙子照樣可以躥(竄)過任何樹林中間,甚至飛越(掠過)林峰(林頂)。
霧霾何是可以散盡,從每一個人做起大家都用自己的行動保護環境,相信終能掃盡霧霾的,但是霧霾對人傷害較大出門還是要帶好口罩普衛欣,天。貓上是買一贈一的是美國進口的,能有效過濾PM2。5
1, 減少開車或開電動汽車。
2,去買東西自帶方便袋,減少塑料製品對環境的污染。
3,減少洗滌靈洗衣粉的使用對水的污染。
4,對發現環境污染的個人行為和企業行為進行舉報。
5,多植樹造林。
霧霾天出門還是要戴口罩的,普衛欣美國進口的天貓有,能有效過濾pm2.5
③ 什麼樣的綠化樹可以控制霧霾
懸鈴木(法桐)、黃山欒、國槐、楓楊、合歡、銀杏等落葉木,大葉女貞內、廣玉蘭、枇杷、雪松
凈化器容就可以超過一小片樹林的霧霾吸收量。減少霧霾只能斷絕其來源,樹木減少空氣污染,對於一些較大顆粒物,例如PM10以上的大型顆粒是有效的,對於PM2.5,只能依靠降水,季風等天氣狀況來消除一些。國家出台的針對霧霾的長期計劃里都沒有綠化植樹這一提議,樹木減少霧霾,可以說是一個還不如用空氣凈化器吸收霧霾的無意義的計劃。
④ 哪些樹種防霧霾效果好
城市森林具有降低顆粒污染物的良好作用,但不同樹種功能不同。植物的吸塵效果各不同。低密灌草主要粘附地面揚塵,高大喬木主要阻擋外圍來的飛塵。樹木的葉面積越大,過濾空氣塵埃的能力相對越強。通常,總葉面積大、葉面粗糙多絨毛、能分泌粘性油脂或漿汁的樹種,是比較好的防塵樹種,如女貞和松柏,因為有樹脂,滯塵能力比其他樹木強。除此之外,香樟、桂樹、夾竹桃,吸塵效果都不錯。
在排列上,小灌木應栽在靠近道路或人為干擾較大的一側,其後是大灌木或喬木;大灌木應搭配在喬木之間,避免與喬木冠幅重合,保證其生存空間。這樣的植物群落約能阻擋交通污染物中30%—40%的顆粒物,10%—20%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以及5—10分貝的雜訊污染。
交通綠化隔離帶、公園外圍的片狀綠地等,具有吸滯污染、改善空氣的較強功能。這類間隔性綠地,喬木、大灌木、小灌木的比例應維持在1∶2∶5左右。如在一定面積內配置12至15株喬木,包括香樟、廣玉蘭、銀杏、懸鈴木、水杉等樹種;配上30株左右大灌木,如夾竹桃、紅葉李、慈孝竹、石楠等;外加80株左右小灌木,如杜鵑、月季、黃馨、小葉黃楊、火棘等,同時配以草本植物。這種植物配置的郁閉度約70%、疏透度約30%,基本可以形成疏密有致的植物群落。」
⑤ 保護環境,預防霧霾天氣的標語樹木成陰,
1.手下留情,足下留青,愛護環境,人人有責。
2.植樹造林,功在千秋。專
3.愛祖國,護綠屬化,保清潔,愛家園。
4.保持地球生態平衡,就是保護人數自身。
5.保護環境,就是愛惜生命。
6.那裡有綠色,哪裡就有生命。
7.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8.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
9.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10.保護藍天碧水。
⑥ 防霧霾的樹種和能改善自然環境的樹種有哪些
其實所有有葉子的樹木都可以減少霧霾,「道路綠化的目的之一是美化環境,另一個重要目的是凈化空氣,改善空氣質量。」霧霾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PM2.5。這種粒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只有頭發絲的二十分之一大小,對大氣環境質量影響嚴重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有效防止霧霾吸入。科學研究表明,每生長1立方米林木蓄積量,平均能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所以,大規模的植樹造林,不僅能帶來亮麗的風景、宜居的環境,還能有效地凈化空氣。
「一棵正常生長的樹,說白了就是一台綠色環保的『吸塵器』。因為它真的能吸附很多灰塵。」連建國表示,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很多樹葉表面都長有細細的茸毛,上面有油脂、黏液等分泌物。而大氣中懸浮的粉塵、微小顆粒,尤其是PM2.5顆粒物,本身重量非常輕,經常在空氣中飄來飄去,很難落到地面,但當它漂浮到樹的葉片表面時,往往會被葉片的茸毛、分泌物吸附住,難再繼續飄舞,減少了對人體的侵害。
「除了國槐具有很強的吸塵效果外,一個丁香葉片月吸附粉塵的數量是國槐的四到五倍。毛白楊、銀杏、紫薇等都是吸塵的絕佳植物。」連建國說,從城鄉道路綜合整治工程專項規劃中可以看出,各縣內省道兩側的樹種有黑楊、毛白楊、榆樹、法桐、白蠟、國槐、紫薇、木槿、雪松等可供選擇,而高速公路、環城路、國道兩側,則提供女貞、雪松、龍柏、檜柏、桂花、紅葉石楠、柳樹、銀杏、楓楊、紅葉楊、楓香、重陽木、櫸樹、喜樹、核桃、烏桕、金絲垂柳、杜仲、海棠、杜梨、櫻桃、紫葉李、桃、柿子、紫薇、金葉女貞、小葉女貞、法桐、白蠟、國槐、紫薇、木槿等樹種。
⑦ 治理霧霾,該種哪些樹
槐樹、楊樹(公)對吸附降塵有一定效果,但是要治理大面積霧霾,起碼要種出碩大的森林來,因為植物對細顆粒物的降解作用很有限,除非全是樹吧工廠道路都淹沒,否則沒有明顯效果的
⑧ 一棵樹一年減少多少斤霧霾
懸鈴木(法桐)、黃山欒、國槐、楓楊、合歡、銀杏等落葉木,大葉女貞、廣玉蘭、枇杷、雪松
凈化器就可以超過一小片樹林的霧霾吸收量。減少霧霾只能斷絕其來源,樹木減少空氣污染,對於一些較大顆粒物,例如PM10以上的大型顆粒是有效的,對於PM2.5,只能依靠降水,季風等天氣狀況來消除一些。國家出台的針對霧霾的長期計劃里都沒有綠化植樹這一提議,樹木減少霧霾,可以說是一個還不如用空氣凈化器吸收霧霾的無意義的計劃。
霧霾防護措施。
1、霧霾天氣少開窗。出門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平常多飲水,可多泡飲菊杞茶這類中醫茶飲,預防疾病,多食用水果,從外回家後要深度清潔皮膚和頭發,此外喜愛晨練以及買菜遛彎的老年人要注意減少出門,因為霧霾對老年人的身體危害極大。
2、外出戴口罩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3、多喝茶
4、適量補充維生素D
5、飲食清淡多喝水
6、多吃蔬菜
7、在霧霾天氣盡量減少出門[6]
8、開車注意車速
9、出門時,做個自我防護,佩戴專門防霾的PM2.5口罩、防霾鼻罩,過濾PM2.5,隨時隨地呼吸新鮮空氣。
10、避免霧天鍛煉。可以改在太陽出來後再晨練。也可以改為室內鍛煉。
11、患者堅持服葯。呼吸病患者和心腦血管病患者在霧天更要堅持按時服葯
12、別把窗子關得太嚴。可以選擇中午陽光較充足、污染物較少的時候短時間開窗換氣。
13、盡量遠離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車進入市區這些時間段,污染物濃度最高。
14、補鈣、補維D,多吃豆腐、雪梨等收起
⑨ 種植什麼樹木可以減少霧霾
對於家居環境而言,種植任意樹木均可,憑個人喜好,只是種植的樹木越久遠越枝專繁葉茂越好,古代屬風水觀點認為一棵年代久遠的樹能很好的庇佑家庭的.但是不能根斷霧霾,只能說減輕霧霾吸入量。題外話:市面上也有所謂空氣凈化器,其效果沒有用過不太清楚,但是要注意一點,空氣凈化器目前沒有很好的質量監督和市場規范!
對於社會環境而言,種植樹木不能很好減少霧霾,很簡單,樹木無法解決源頭產生的PM2.5(產生霧霾主要來源是各種工業化石燃料的燃燒),只是能吸附一下馬路上的汽車尾氣,要能真正降低整個區域的霧霾,估計只有靠老天下雨,雨後空氣自然清新~
⑩ 樹木防護林會阻擋大風導致霧霾嗎
北京環保局發布年度十大霧霾謠言,風電站和防護林阻擋大風導致霧霾
熱點新聞熱點事件,今天就為你介紹一下今天都有哪些最新的熱點。希望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這些事件的內容。
「汽車尾氣比空氣干凈10倍,機動車對霧霾的貢獻並沒有那麼大?」 「北京因霧霾嚴重污染,空氣中含抗生素耐葯性細菌。」近來,隨著今冬霧霾天氣頻發,一些謠言也趁勢而起,究竟真相如何?記者30日晚從北京市環保局獲悉,針對今年以來個別媒體和部分公眾對霧霾問題的認知誤區,為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科學認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聯合曝光「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並予以辟謠。
謠言一:微距鏡頭中的北京霧霾?
網傳視頻用4000流明燈光微距鏡頭下顯示出的北京霧霾。視頻中,一些細小顆粒四處飄散著,看著確實有點嚇人。不少網友紛紛表示以前從來嫌憋的口罩這次一定要戴起來,也有網友觀後評論「這樣的空氣吸進去要死人」。視頻獲得了近萬轉發。
真相:形成霧霾的霧滴、細顆粒物都是肉眼無法看到的,需要藉助顯微鏡儀器。視頻所見只是灰塵而已。
謠言二:汽車尾氣比空氣干凈10倍,機動車對霧霾的貢獻並沒有那麼大。
一段來自某汽車網站的視頻中,在空氣重污染天,一位戴著防毒面具的人,把空氣質量檢測儀伸到了一輛小汽車的尾氣排放管口,PM2.5讀數從接近500降到了48。得出結論:汽車尾氣比霧霾天的空氣要干凈10倍。
真相:汽車尾氣對pm2.5的大部分貢獻是間接產生的,尾氣中含有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物質,這些都是氣體,不會反映在測量pm2.5的空氣質量測試儀中。但是這些氣體既是產生PM2.5的「原材料」,同時也是 「催化劑」。在北京本地污染源中,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對PM2.5的貢獻是31.1%,在非採暖季要佔到40%。二次轉化生成的有機物、硝酸鹽、硫酸鹽和銨鹽,累計佔PM2.5的70%。
謠言三:因為霧霾里存在硫酸銨才發布紅色預警?
12月中旬以來,華北黃淮等地遭遇大范圍霧霾天氣,在持續性的霧霾陰影下,一些流言也開始在網上滋生。一則在網上流傳甚廣的消息稱,「內部說這次霧霾里主要是含硫酸銨,本來不到紅色預警的程度,但因為存在硫酸銨所以才到這個級別。提醒孩子們都不要出門。家裡凈化器長時間開啟。多喝水。原來倫敦有次硫酸銨超標,有好多人沒有防護而死亡。」
真相:按照《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規定,紅色預警為預測連續4天及以上出現重度污染,其中2天達到嚴重污染;或單日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500。硫酸銨不是發布紅色預警的標准。11月下旬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從倫敦霧到中國霾:硫酸鹽的持續性形成(Persistent sulfate formation from London Fog to Chinese haze)》指出,在中國,農業氮肥和工業排放產生大量氨氣污染,鹼性的氨氣促進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反應過程,形成大量硫酸銨,但也中和了酸性環境,使得中國霧霾在酸鹼度上呈現中性。中國霧霾的中性酸鹼度盡管並不意味著中國霧霾沒有傷害,但不具有倫敦的酸性大霧那樣強烈的急性毒性。硫酸銨急性毒性不大,倫敦霧致命元兇為高濃度二氧化硫。
謠言四:風電站、防護林阻擋大風導致霧霾?
有人認為,內蒙古建設了大量風電站偷走了北京大風,三北防護林使北方風力衰減,導致霧霾無法被吹散。
真相:風碰到障礙物繞流是可以恢復的,局部風力發電或局部防護林不會對距離較遠的下游風力造成影響,霧、霾形成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地面污染物碰上大氣靜穩條件。目前沒有任何的科學研究顯示風電場或防護林與霧霾的形成有因果關系。
謠言五:霧霾不散是因為「核污染」。
據傳,內蒙古鄂爾多斯地下發現大規模鈾煤資源,通過燃燒,煤炭中的鈾進入到空氣中,這是目前國內大范圍霧霾的原因。
真相:霧霾難散主要影響因素為氣象條件。鈾元素本身是很重的元素,不容易被氧化,不會變成粉塵;而且電廠對排放物都會進行除塵、脫硫脫硝,就是真的有,也應該是留在燃燒殘渣里,進入空氣中是很微量的。
謠言六:「煤改氣」加劇北京空氣污染?
一篇《天然氣鍋爐排煙是加劇京城灰霾天氣的重要原因》的文章表示,天然氣鍋爐排煙是造成北京地區「豐富水汽」的主要來源,是加劇灰霾空氣的「幫凶」,稱北京發展天然氣是雙刃劍,既有清潔能源的一面,又有排放水汽的負面影響和氮氧化物的污染。
真相: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表示,按照我國當前的天然氣消耗量計算,每年燃燒天然氣產生的氣態水在3億噸左右,假如全部轉化成液態水(但實際上不可能全部轉化為液態水),平攤在全國人口集中的東部地區(估算面積約360萬平方公里),液態水的厚度連0.1毫米/年都不到,僅佔大氣中可降水量的幾十萬分之一,影響微乎其微。所以說,「煤改氣」不會顯著增加北京市大氣中的濕度,不是北京地區「豐富水汽」主要來源。
南開大學馮銀廠教授表示,無論是燃煤、燃氣還是燃油,都會排放氮氧化物。「煤改氣」是否會導致氮氧化物的升高,主要取決於改氣之前煤炭的燃燒方式和煤炭品質、改氣之後採取的燃燒技術等因素。如果採用了低氮燃燒技術,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就會降低。我國脫硝比脫硫起步晚,近年來大氣環境中的氮氧化物濃度下降並不像二氧化硫那麼顯著。氮氧化物濃度的增加可能會造成二次污染,但這是可控的。而且污染成因和機理非常復雜,不能因為氮氧化物濃度沒有明顯下降,顆粒物污染依然嚴重,就說是「煤改氣」造成的,這是不科學的。
謠言七:北京空氣質量在逐步惡化?
有人認為,現在霧霾頻發,北京的空氣質量不是在好轉而是在惡化。
真相:根據環境保護部監測數據,截至12月27日,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下降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20%(下降18微克/立方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年發布的《北京空氣污染治理歷程:1998-2013年》評估報告顯示:1998至2013年,北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 的年均濃度分別顯著下降了78%、24%和43%,15年間北京的空氣質量得到了持續改善。北京市環保局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與2013年相比,北京的二氧化氮下降了4.7%、可吸入顆粒物下降了6.1%,PM2.5下降了10%左右。此外,美國NASA等國際機構的監測數據也支持北京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趨勢。
謠言八:霧霾只能等風來,重污染應急措施沒什麼用?
有種觀點認為,北京的霧霾只能等風來,重污染期間花費這么大力氣實施的各項措施,也沒發揮作用把霧霾趕走。
真相:重污染應急的作用是通過一定的應急減排措施,盡可能地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污染物累積程度,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經專業測算,今年紅警期間,採取應急減排措施比不採取措施,PM2.5降低了23%左右,其他污染物平均降低了30%左右。霧霾的產生是一定氣象條件下,人類生產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環境容量所致。只有通過相應的治理措施把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下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空氣污染問題,而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謠言九:北京因霧霾嚴重污染,空氣中含抗生素耐葯性細菌。
2016年11月23日,瑞典哥德堡大學抗生素耐葯性研究中心四位學者在研究中提到,「從北京霧霾中檢測出抗生素耐葯性基因」。隨後國內部分微信公眾號發表題為《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葯菌》《北京霧霾中含有耐葯菌60餘種將導致葯物失去作用》等文章。11月24日,有媒體發布題為《北京霧霾中發現有耐葯菌,「人類最後的抗生素」對它束手無策》的新聞,該新聞在25日被大量媒體、自媒體轉載和評論。
真相:北京市衛計委回應稱,細菌的耐葯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耐葯性的增加不意味著致病性的增強。國內外多位專家表示,細菌耐葯與霧霾無關,霧霾不產生耐葯基因,霧霾與耐葯菌無必然的因果聯系。細菌耐葯性的獲得是由於進化選擇和抗生素等誘導選擇引起,並非由霧霾引起。霧霾中的危害因子主要為化學污染物,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存在不利健康影響,微生物引起的健康風險很小。
謠言十:霧霾堵死肺泡?北京肺癌發病率遠高於全國,呈現年輕化趨勢,空氣污染是元兇。
霧霾影響健康毋庸置疑,但網上流傳的一些說法卻是五花八門:北京肺癌發病率遠高於全國,呈現年輕化趨勢,空氣污染是元兇?80個PM2.5微粒可以堵死一個肺泡?霧霾會讓鮮肺六天變黑肺?吸一天霧霾就可能導致偏癱?霧霾會導致不孕不育?霧霾讓人折壽5年半?
真相:鍾南山院士近日發布聲明,稱「霧霾致癌的資料有不少是斷章取義,誇大其詞或肆意篡改」,澄清《別拿霧霾開玩笑了,它是一級致癌物質》文章存在概念錯誤,並非本人所寫,並就引用相關數據致歉,表示「可能引起公眾的過度恐慌」。2003年-2012年間,除去老齡化因素,北京肺癌年平均增長率為1.2%。 2011年北京市肺癌年齡標准化發病率為23.53/10萬,而全國可比的最新肺癌標化發病率為25.34/10萬,可見北京市肺癌發病率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北京市2011年肺癌發病中位年齡為71歲,相現對於2002年肺癌發病中位年齡69歲增長了2歲,可見北京市肺癌發病並沒有年輕化趨勢。其他如「80 個 PM2.5 微粒可以堵死一個肺泡?霧霾會讓鮮肺六天變黑肺?吸一天霧霾就可能導致偏癱?霧霾會導致不孕不育?霧霾讓人折壽5年半?」等傳言,無科學根據,已被相關權威機構證實為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