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治理辦
『壹』 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治理「校鬧」,都有哪些具體的實施措施
在8月20日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 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
《意見》提到,依法懲處「校鬧」人員,嚴厲打擊故意傷害他人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跟蹤、糾纏學校相關負責人,侮辱、恐嚇教職工、學生等八種「校鬧」的犯罪行為。
這一系列的措施,具體規定了什麼行為屬於」校鬧「,更是對於這類行為的處置給出了具體的措施,這會讓學校在以後的」校鬧「行為處置中有法可依,也會給學校能能夠妥善處理類似事件,還給學校一個安靜、文明的校園環境。
『貳』 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治理「校鬧」,「校鬧」能夠橫行校園的原因是什麼
教育部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有了具體的規定,是非常及時的。
過去「校鬧」,一些人,還利用各種借口,到學校大吵大鬧,嚴重干擾教學秩序,一些人以鬧取利,利用各種方式到學校鬧事。學校賠也得賠,不賠也得賠,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干擾,學校不得不低頭,多賠錢 ,花錢買平安,少數人,以鬧得利,卻不受任何處罰。
《意見》明確規定,任何組織的個人,也不得非法干涉糾紛處理,注意學校與安全,事故糾紛引發的訴訟,人民法院要依法審判。杜絕,片面加重學校賠償的情形。如果一旦發生「校鬧」行為,公安機關要及時出警,依法制止;,對於實施「校鬧」的行為,造成他人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者,要按照治安管理法處罰的規定予以懲處。
,
『叄』 教育部將如何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行動
「孩子要成長、要成才,不付出努力、沒有負擔是不可能的。這個世界上沒有舒舒服服、輕輕鬆鬆就成才成功的事情。」近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回應了「減負」這個教育熱。
陳寶生說,治理以階梯式推進。第一階段就是出台《通知》,已經干起來了。第二階段是在此基礎上開展全面治理整頓。這個階段大體上在今年年底完成任務,我們要對各地逐項地提出要求。第三階段是在前兩步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對培訓機構列出「黑名單」「白名單」,向全社會公布,贏得全社會的支持,同時爭取全社會的監督,我們共同把這件事辦好。第一步要乾的就是治理。第二步就是要出台一個全面建設規范發展的意見,這個意見正在研究制定之中。
『肆』 教育部將如何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嘛。。。。誰規定了只有課本上的知識才是知識呢?學會使用筷版子,學會走路,學會與別人權友好相處,又有哪一個是必須要用課本呢,就算是做菜做飯,也沒有必要對著食譜千篇一律,總可以對著自己的胃口稍加修改。幼兒園其實不算受教育的階段,只是在這里,可以讓孩子能接觸更加多的同齡人,還有老師在這里引導他們未來的方向。這就夠了
『伍』 教育部發文專項治理培訓機構,對機構老師有哪些影響
倒是不用草木皆兵,在中國課外輔導、校外培訓是剛需,國家治理也是從規范引內導的角度,把培訓機構全都容關了最有意見的不是機構和老師,是學生家長。
所以從老師的角度講,第一是你現在如果有選擇空間的話,最好到大一點正規一點(證照齊全)的機構就職;
第二是如果你自身沒有教師資格證的話最好考一個,按照國家要求也是要有教師資格的,但教師資格證5年一注冊,只能在公立校,挺麻煩的,這方面現在也沒明確規定,考個培訓機構教師專業水平證也可以,聽說是教育學會辦的,專門面向培訓機構教師的,國家級單位的證,沒准哪天就通用了;
後如果你是公校老師的話,這個時候最好還是不要出去機構代課了,這次從國家四個部門向下發文整治校外培訓,應該是最嚴的一次了,因為掙外快受處分或者丟了工作還是不值當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教育治理的底線是什麼
禁止培訓和招生掛鉤是教育治理底線。
教育部有關領導日前再次重申,解決好中小學招生與校外培訓機構考試競賽掛鉤,是2018年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要聚焦的突出問題之一。對於培訓結果和招生入學掛鉤,一些人甚至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可能有一種糊塗認識,總覺得學校「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想多培養人才初衷是好的。究其原因還是認識不到位,沒有真正認識到切斷培訓機構和學校招生之間的利益鏈,本質上是個能不能把依法治教落到實處的問題。依法治教,是教育治理的底線。換句話說,能不能切斷這個鏈條,能不能把孩子們從奧數熱中解放出來,考驗的是一些地方的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引領之下,持之以恆糾正「四風」,全面正風肅紀,解決了很多以前難以解決的問題,對於一些地方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只要能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加以對待,嚴格執行現有的教育法規和政令,像培訓機構和招生掛鉤這樣的教育亂象,就沒有理由管不好。
『柒』 教育部、中央網信辦等八部門聯合整治教育APP,其目的意義是什麼
最近教育部聯合其他8個相關部門,對教育類的APP進行了一個全方位的整頓,下架了近200個有關教育的APP。通過這一次全方位的整頓,更加規范了教育類APP的發展方向,使孩子能夠更好的利用教育類APP學習,使他們有一個更加好的心理狀態成長成才。
教育是百年大計,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為我們的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加風清氣正、干凈明朗的網路空間。讓他們能夠在這里獲取知識、提升能力、豐富閱歷,讓他們有一個更好的心理狀態,有一個更好的心態去面對未來,去更好的成長。所以說國家對教育的APP的整治是勢在必行的,是迫在眉睫的。
『捌』 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治理「校鬧」,「校鬧」的存在給學校增加了哪些責任和壓力
說到校鬧,就想起曾經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記得我們鄰村曾經有一個女孩子,在縣城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天夜裡和同學出去喝酒,晚上回到宿舍以後休息,第二天早上同學們發現她已經沒有了呼吸。
3、嚴重影響了校園的文明環境
學校是什麼地方?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地方,是老師教書育人的地方,在這里我們只有文明康康,積極向上。然而」校鬧「卻破壞和文明的校園,影響了校園的風氣。
學校在這方面的責任和壓力很大,這個治理」校鬧「的規定會及時解決這些問題。
『玖』 教育部為什麼治理校外培訓機構
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發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中小學生對學習的補充性需求。然而,校外培訓現狀卻不容樂觀,一些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社會反響強烈。
為迅速遏制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根據《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規定和國家課程方案、課程標准,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決定聯合開展專項治理行動,依法維護學生權益,堅決治理違背教育教學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的行為,推動解決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問題,確保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專項治理行動聚焦六類不規范行為,辦學隱患和辦學內涵兼治,校外培訓和校內教育教學行為兼治,通過打「組合拳」系統解決問題。可以概括為3個方面:
一是治理無資質和有安全隱患的培訓機構,把確保學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校外培訓機構要立即停辦整改。對未取得辦學許可證、也未取得營業執照(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但具備辦理證照條件的校外培訓機構,要指導其依法辦理相關證照;對不符合辦理證照條件的,要依法責令其停止辦學並妥善安置參加培訓的學生。對雖領取了營業執照(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但尚未取得辦學許可證的校外培訓機構,具備辦證條件的,要指導其辦證;對不具備辦證條件的,要責令其在經營(業務)范圍內開展業務,不得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
二是治理數學語文等學科類超綱教超前學等「應試」培訓行為,把減輕學生校外負擔放在最突出位置。
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學等)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的班次、內容、招生對象、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登記備案並向社會公布。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依法追究有關機構和有關人員責任。
三是治理學校和教師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學行為,把強化學校和教師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
堅持依法從嚴治教,堅決查處一些中小學校存在的「非零起點教學」行為,嚴厲追究有關負責人責任;堅決查處個別在職中小學校教師課上不講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並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一經查實,一律依法嚴肅處理,直至取消教師資格。
『拾』 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治理「校鬧」,為何長久以來人們對「校鬧」束手無策
8月20日,教育部召開2019年首場金秋新聞發布會,介紹《教育部五部門關於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維護學校教學秩序的意見》。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准在會上指出,要以保險機制為核心建立多元化損害賠償機制,禁止不顧法律原則得「花錢買平安行為」。
過去,由於沒有明確的管理和懲處辦法,即使「校鬧」肆無忌憚,在學校公開尋釁滋事,毆打他人,甚至傷人的惡性事件。學校對一些人提出的無理要求,只能息事寧人,花錢買平安,對破壞學校的教學正常秩序的行為,沒辦法進行管理和懲處,犯罪分子得不到懲處,如今這些《意見》具體細化,是非常及時,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校可以根據《意見》,對破壞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有法可依,依法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