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河流綜合治理與開發

河流綜合治理與開發

發布時間: 2020-12-22 01:52:42

① 河流 綜合治理

河流的綜合治理——以長江三峽為例(一般考試在此單元中作為重點)

1.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1)防洪

長江洪水災害:主要是由於上游幹流及中游支流洪水來量大,中游沒有足夠的調洪、滯洪場所,再加上河道宣洩能力不足所致。造成洪災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因素。流域面積廣、支流多、幹流汛期長、水量大,如流域內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時來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隨之襲來,多股洪水遭遇疊加在一起,長江幹流就勢必會出現特大洪水。其次人為原因加劇了長江中下游的洪水災害(過度砍伐,陡坡開荒等造林水土流失的加劇和圍湖造田等)

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長江三峽位於長江上游幹流重慶奉節日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處於上游山區轉人中下游平原的轉換位置,控制著長江上游全部來水和來沙,並且對整個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製作用。三峽工程建成後,可以使荊江河段的防洪標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於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荊江河段干堤潰決造成的毀滅性災害。同時,由於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緩解洪水對武漢市的威脅,減輕洞庭湖淤積,還可以大幅度減少分蓄洪水亂的巨大損失。因此,三峽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均特別巨大,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難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為三峽工程的首位目標

(2)發電:長江三峽段位於我國地勢從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的過渡地帶,河流落差大,水量大。建成後將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水電站。長江流域特別是華中、華東地區能源供應不中。修建三峽水電站對於緩解華中、華東地區能源供應的緊張狀況,減輕鐵路運輸的壓力有重要意義

(3)航運:三峽工程的興建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川江航運條件。水庫建成後,險灘淹沒,水流趨緩,航道加深加寬,從而使航道的通過能力提高,運輸成本可降低1/3

(4)三峽工程對中下游城市供水和農業灌溉,南水北調中線調水(三峽水庫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庫,再引水到華北)以及庫區水產養殖等方面,發揮巨大的綜合效益

2.百萬移民及其安置

(1)移民安置任務的艱巨性(是三峽工程成敗的關鍵)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脆弱,經濟貧因落後,特別是人多地少,產業勞動力容量低,使移民環境容量不足,這是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難

三峽地區教育、科技落後,人口文化素質較低,加上人們的風俗習慣和鄉土觀念,給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難度和障礙

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可能會留下鬧返遷的後遺症,成為影響地區社會安定的不穩定因素。

(2)移民安置條件

三峽地區有較為豐富的資源和潛在的環境容量(從宏觀、庫區移民結構、土地資源三方面分析)

三峽移民大多可以就地後靠、就近安置,這是三峽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峽工程建設周期長、使得安置移民的生產和生活工作有足夠的時間從容進行

三峽移民得到政府的重視和全國的支援。對三峽庫區移民,國家首次實行了開發性移民的方針

(3)開發性移民

過去水庫移民長期沿襲按被淹沒的實物量,向移民一次性發放賠償費的做法。由於沒有幫助移民開發新的生產出路,等賠償費用完,移民的生活往往仍沒有著落,從而產生種種問題和矛盾。

開發性移民也就是通過發展經濟來安置移民,即除去一次性補償外,移民投資作為開發資金,因地制宜地合理開發當地資源,發展經濟、廣辟生產安置門路,拓展環境容量,對移民遷建後的生產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

3.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和名勝古跡的影響和對策

(1)三峽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

有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中下游:有效減輕洪水對中下游地區生態與環境的破壞,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區人們的生存環境;有利於中下游血吸蟲病的防治;減輕洞庭湖的萎縮和泥沙淤積;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質;調節局地氣候。此外,與火力發電相比,還可減輕環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庫區:水庫蓄水將淹沒土地、耕地;在移民開發和城市遷建過程中,處理不當可能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問題;水庫可能誘發地震,並使庫區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增加;庫區和庫尾的泥沙淤積加重;三峽的自然景觀受到一定的影響;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種的生存環境會產生一定影響;水庫蓄水可能增加蚊蟲孳生,對人群健康帶來影響等

(2)生態與環境問題對策

一是不可逆轉的影響,但仍可採取措施加以補救或挽回部分損失。淹沒耕地、文物古跡、水生生物

二是影響較大,但可以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減輕其不利影響。如水土流失問題、泥沙問題等

三是負面作用較小的影響。水庫地震、陸生動植物的影響等

(3)三峽工程對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的影響和對策

總的來說,三峽景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奇峰秀色還在,峭壁陡岩尚存。建成後還會出現新的景觀。

通過遷移重建、原地保護、開發新的旅遊區等加以保護

②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綜合治理開發規劃的河流是哪條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綜合治理開發規劃的河流是黃河。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江河綜合治理與開發的規劃是《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這一規劃報告揭開了人民治黃事業的新篇章。

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境內長度僅次於長江的河流,它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的卡日曲,呈「幾」字形。

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河流域的人類文明帶來很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所以中國人一般稱其為「母親河」。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大河。

(2)河流綜合治理與開發擴展閱讀:

關於黃河的治理和開發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著手查勘、調查與研究,1952年水利部和燃料工業部向黨中央提出聘請前蘇聯專家綜合組來我國幫助制定黃河規劃。

1953年7月成立黃河組,1954年有中蘇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共120多人參加,自2月23日由北京出發,經巡黃河,6月15日返京,初步醞釀出《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草稿。

隨著我國大江大河的第一部綜合治理規劃——《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的實施,全面開展了黃河的治理開發,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改善了生態環境。

下游防洪取得了連續53年伏秋大汛不決口的安瀾局面。修建了三門峽、小浪底、陸渾、故縣等干支流水庫。先後4次加高培厚了黃河下游1400公里的臨黃大堤。

初步開展了放淤固堤,開展了大規模的河道整治,開辟了北金堤、東平湖等滯洪區,對河口進行了初步治理,初步形成了「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下游防洪工程體系。

,加強了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設,提高了黃河下游抗禦洪水災害的能力,扭轉了歷史上頻繁決口改道的險惡局面,保障了黃淮海大平原的防洪安全和穩定發展。

③ 河流生態修復及綜合治理工程屬於市政工程嗎

應該不屬於。河流治理方面的工程都是屬於水利工程范圍內的,市政應該主要是指市政給排水方面。

④ 讀我國南方某流域等高線圖,據圖回答下列各題。 小題1:在河流綜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為 A.養殖 B


小題1:C
小題2:B

⑤ 想請問一下。對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治理與開發的可行性研究和開發方案。作為環保工作者的角度。

田納西河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冬季溫和 夏季高溫 全年降水充沛 冬春多雨 夏秋降水較少 洪澇頻發

田納西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河流航運價值高 ,支流眾多 但水量不穩定 。改善航運的主要辦法 與農業的需求結合 修建水庫和船閘結合 。通過修建水庫蓄水和船閘是河流各段班次穩定的水位 利於通航

對於田納西河 應呈梯級開發 利用土地資源 因地制宜的開展相應農業 工業 ,把環境保護和提高環境質量的規劃與旅遊業想結合 發展經濟

⑥ 河流綜合治理一般原則和措施是什麼

⑴規劃原則

以防洪、排澇為主,兼顧城市景觀、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的原則,將洪水河治理成花園式風景觀賞河道;

堅持高起點、高標准原則,創造高質量的城市河道濱水景觀及優美的人際交往空間,營造「水清、岸綠、景美、游暢」的境界;

堅持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改善生態環境,爭取「生態、經濟、人文、社會效應」的協調統一。

⑵治理標准

根據《防洪標准》(GB50201-94),洪水河防洪標准按五十年一遇標准設防,行洪流量為779m3/s;遠期可通過百年一遇洪水。

⑶治理的總目標

結合安陽城市歷史及洪水河自然環境,在滿足城市防洪、排澇基礎上,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環境優美的城市水系公共空間,讓自然舒展的河流遊走於高樓大廈之間,珠玉般的湖泊構築出都市的詩情畫意,清潔的水質、優美的周邊環境讓市民得到生活的享受和自然的賜予,以提高城市品位,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促進安陽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努力將安陽市建設成為「人水和諧」環境優美的豫北區域性中心城市。

4.3綜合治理規劃

4.3.1防洪排澇工程規劃

洪水河幹流從安陽縣馬投澗鄉郭家村至高庄鄉汪流也入羑河,全長32 km,其中黃張村以上長約10km,實際上是一條山洪排水溝,溝壑交錯,蜿蜒曲折,經復核其現狀已滿足排泄要求,不需治理。

本次規劃擬從黃庄村渡槽(0+000)至汪流屯入羑河口(21+700)長21.7km,其中市區段長12.3km(自宗村西至經珠高速公路)。

市區段以滿足50年一遇,可過百年一遇防洪標准治理;其餘河段以二十年一遇洪水流量控制挖河槽,保持原河道中心線,對洪水河進行相應的規劃建設與治理。

⑦ 長江與田納西河綜合治理比較

長江治理應分上中下游來看:長江:
1上游 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湖泊調蓄能力下降
2中游 支流多導致洪澇,湖泊調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
3下游 河道彎曲泄流不暢,洪澇
治理:
1上游 多植樹,建防護林,保持水土
2中游 河道整治,建水庫,加固大堤,退耕還湖.
3下游 航道疏通,裁彎取直,加固大堤,建防洪蓄洪工程

田納西河:流域的地理環境:田納西河發源於阿巴拉契亞山脈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流域內上中游為山地丘陵,下游為沖積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豐沛,冬春季降水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2、田納西河流域的開發治理措施:以水資源綜合開發為核心,對全流域河道進行梯級開發,發揮防洪、航運、發電、灌溉等綜合效益;以電力工業為龍頭,建立起以高耗能工業為骨乾的完整工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大力發展林業;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發展旅遊業。
3、治理經驗:①設置全流域專門的開發機構,健全法規,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選擇開發重點,形成各具特色的開發模式③不斷加大開發力度④提高流域的開放度
根據這些資料可以歸納出其相同與不同點,要分開分析。

⑧ 河流的綜合治理

以三峽為例
1、長江三峽和長江三峽地區:
長江三峽:長江幹流自重慶奉節白帝城回至湖北宜昌南津關之間200千米答左右的河段.自西向東依次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長江三峽地區:從宜昌到重慶的三峽淹沒區及周圍地區,包括20多個縣(市、區).實際就是三峽庫區.
2、長江三峽工程的意義和作用:
⑴防洪:長江流域水旱災害頻繁,尤以中下游洪水災害最為嚴重(首要目標)
⑵發電: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規模最大的水電站
社會經濟效益:主要供應華中、華東地區,少量供應重慶和川東.對緩解華中、華東、重慶地區的能源供應緊張狀況,減輕煤炭供應和運輸的壓力有重要意義.
環境效益:以水電代替火電,大幅度減少廢氣、廢水、和廢渣的排放
⑶航運:從根本上改善川江航運條件,對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
⑷養殖、灌溉、旅遊等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