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開展環境突出問題整治
⑴ 安全生產如何管理好
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嚴細業務保安管理,壓實安全生產責任
1、嚴格落實「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強化領導責任、技術責任、現場責任、監管責任,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嚴抓嚴管,推行安全生產責任落實述責,建立各黨、政一把手安全生產履職正、負面清單,年終考評,檢視責任落實。
2、嚴細業務保安管理。
理清安全綜合監管與職能專業監管的關系,明確職能專業監管為安全綜合監管的前置條件;
強化生產組織、技術支持、設備支撐、人力保障,各職能部門制定生產、技術、設備、人力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管理標准,界定交叉業務工作界面,簡潔高效、服務生產,落實職能管理責任;
強化各生產單位安全保證體系作用,建設以班組建設為重點的安全基礎保障能力,做實自主管理,強化過程管控。
3、嚴格履行安全生產法定責任,建立健全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內生機制,樹立「安全是幹部最大的政治,安全是員工最大的福利」的意識,消除「凡安全的事就是安全人員的事」的錯誤觀念和理解,明確業務與安全責任同等重要,敢於擔當,不能偏廢。
4、嚴肅責任追究,以各單位安全績效考評為基礎,以職能管理負責人履職為重點,以生產單位負責人盡責為保障,推行無後果責任追究,施行不安全事件主體責任、職能管理「一事雙查」,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追責。
二、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強化安全風險管理
《意見》第二十一條里指出:強化企業預防措施。企業要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和危害辨識。所以要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觀念,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隱患治理情況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企業職代會「雙報告」制度,實行自查自改自報閉環管理。
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三同時」制度。大力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實現安全管理、操作行為、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的標准化。開展經常性的應急演練和人員避險自救培訓,著力提升現場應急處置能力。
三、加強職業病安全學習、完善職業病防治體系
《意見》第二十五條里指出:建立完善職業病防治體系。將職業病防治納入各級政府民生工程及安全生產工作考核體系,制定職業病防治中長期規劃,實施職業健康促進計劃。
(1)扎實開展環境突出問題整治擴展閱讀:
安全文化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要緊緊圍繞「一個中心」(突出「以人為本」這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安全理念滲透和安全行為養成),內化思想,外化行為,不斷提高廣大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把安全第一變為每個員工的自覺行為。由於安全理念決定安全意識,安全意識決定安全行為。因此必須在抓好員工安全理念滲透和安全行為養成上下功夫。要使廣大員工不僅對安全理念熟讀、熟記,入腦入心,全員認知,而且要內化到心靈深處,轉化為安全行為,升華為員工的自覺行動。
企業可以通過搞好站場班組安全文化建設來實施,如根據各時期安全工作特點,懸掛安全橫幅、張貼標語、宣傳畫、製作宣傳牆報、出版通訊、發放宣傳資料、播放宣傳片、廣播安全知識,在班組園地和各科室張貼安全職責、操作規程,還可在班組安全學習會上,不斷向員工灌輸安全知識,將安全文化變成員工的自覺行動。還可將安全知識製作成視頻、電子雜志、幻燈片、動畫發給員工,讓員工自覺學習。
安全法制
應加強國家立法標准和政策,變成強制性法規;加強與國際接軌的認證標准,規范行業標准。要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必須堅持「以法治安」,用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安全行為,使安全生產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安全生產法制秩序。堅持「以法治安」,必須「立法」、「懂法」、「守法」、「執法」。
「立法」,一方面要組織員工學習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條例;另一方面,要建立、修訂、完善企業安全管理相關的規定、辦法、細則等,為強化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據。「懂法」,要實現安全生產法制化,「立法」是前提,「懂法」是基礎。只有使全體幹部、員工學法、懂法、知法,才能為「以法治安」打好基礎。「守法」,要把以法治安落實到安全管理全過程,必須把各項安全規章制度落實到生產管理全過程。
全體幹部、員工都必須自覺守法,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為目標,才能避免和減少事故發生。「執法」,要堅持「以法治安」,離不開監督檢查和嚴格執法。為此,要依法進行安全檢查、安全監督,維護安全法規的權威性。
安全責任
必須層級落實安全責任。企業應逐級簽定安全生產責任書。責任書要有具體的責任、措施、獎罰辦法。對完成責任書各項考核指標、考核內容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對沒有完成考核指標或考核內容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處罰;對於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單位,應對該單位領導和安全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
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產的基本保障。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才投入,二是資金投入。對於安全生產所需的設備、設施、宣傳等資金投入必須充足。同時,企業應創造機會讓安全工作人員參加專業培訓,組織安全工作人員到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單位參觀、學習、取經;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招聘安全管理專業人才,提高公司安全管理隊伍的素質,為實現公司安全和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安全科技
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須加大安全科技投入,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來監控安全生產全過程。如安裝閉路電視監控系統、消防噴淋系統、x射線安全檢查機、衛星定位儀(GPS)、行車記錄儀等,把現代化、自動化、信息化全部應用到安全生產管理中。
⑵ 綜合治理都包括哪些內容
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工作范圍,主要包括「打擊、防範、教育、管理、建設、改造」六個方面。
(一)打擊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首要環節,是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條件。必須長期堅持依法從重從快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活動的方針,運用打擊的手段震懾犯罪分子。
(二)防範工作是減少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積極措施。各單位要在黨政的統一領導下,發動群眾建立起各種形式的群防群治組織,落實治安責任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不斷提高自防自衛的能力。
(三)教育,特別是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是維護社會治安的戰略性措施。各部門和各單位都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開展各種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思想教育活動,培養青少年高尚的情操,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四)管理工作是堵塞犯罪漏洞,減少治安問題,建立良好秩序的重要手段。要加強對重點人員和重點部門要害部位的管理,落實責任,明確措施。
(五)加強基層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是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關鍵。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單位要層層建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組織機構,要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重點。推行各種形式的綜合治理目標責任制和領導幹部責任制,加快制定和完善綜合治理的法律、法規,使綜合治理各項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六)改造工作是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犯罪的特殊預防工作。積極做好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的幫教和就業安置,採取多種渠道為他們解決生活出路問題,以利於對他們的改造和幫教,減少重新違法犯罪。
二、綜合治理的解釋
1、綜合治理是黨和國家解決社會治安問題的戰略方針,也是預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正確而有效的途徑。
2、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以政法機關為骨幹,依靠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綜合運用法律、政治、經濟、行政、教育、文化等各種手段,懲罰犯罪,改造罪犯,教育挽救失足者,預防犯罪,達到維護社會治安,保障人民幸福生活,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目的。
三、綜合治理的目的
為了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維護國家和社會的穩定,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為全面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年規劃及「八五」計劃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必須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2)扎實開展環境突出問題整治擴展閱讀:
綜治「三防」:人防、物防、技防。
1、人防、物防和技防是安全防範的三個范疇。人防和物防是古已有之的傳統防範手段,它們是安全防範的基礎。
2、人防、物防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人力,物力進行安全防範,比如人員巡邏,站崗等等防範措施。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傳統的防範手段也不斷融入新科技的內容。物防就是物理防範,由能保護防護目標的物理設施,如門、窗、櫃等構成,主要作用是阻擋和推遲罪犯作案。
3、技防則是通過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安全防範,比如電子監控,電子防盜報警等等技術手段。
⑶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有哪些
意見和建議:
1:強化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程度。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營造優美人居環境。
3:突出城市整治重點,打造城市良好形象。
4:完善投入保障機制,確保創建順利達標。
5:黨政機關廉潔高效,社會風氣健康向上;
6: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
7:組織領導堅強有力,創建工作機制健全;
8:思想教育深入細致,道德建設扎實有效;
9:創建活動蓬勃開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
10:黨政機關廉潔高效,社會風氣健康向上;
11:科教文衛體穩步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12:社會治安良好,社會秩序井然;
13: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生態環境優良;
14: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申報條件:
1、獲得並保持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榮譽稱號;
2、申報前連續兩年人均GDP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3、申報前12個月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無嚴重違紀、違法犯罪;
4、申報前12個月內未發生有全國影響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
5、申報前完成國務院下發的節能減排任務;
6、未發生非法出版、制黃販黃、侵權盜版的惡性事件。
全國文明城市數據指標:
1、群眾對黨政機關工作的滿意度>90%
2、群眾對反腐倡廉工作的滿意度>90%
3、城市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完好率達100%
4、交通事故死亡率(人/萬台車)<10
5、群眾安全感>85%
6、虐待、不贍養老人案件發生率<1.5%
7、家庭暴力投訴率(起/萬戶)<1.5%
8、侵犯殘疾人合法權益事件(遺棄、虐待、侮辱等)投訴率(起/萬戶)<1.5%
9、全民法制宣傳教育的普及率≥80%
10、依法直選的社區居委會≥80%的選民參與選舉
11、市民對政府誠信的滿意度≥90%
12、行業風氣滿意度>85%
13、「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知曉率≥80%
14、大於等於80%的街道建立市民學校,社區居委會普遍建立教學點,有效開展活動
15、形成崇尚先進的濃厚氛圍,市民對本市重大典型的知曉率≥80%
16、人均教育經費支出>420元
1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
18、全市性科普教育活動≥3次/年
19、每百人互聯網用戶(戶/百人)>8
20、城市電話主線普及率(線/百人)>35
21、每百人公共圖書藏書量>160冊
22、市屬各區文化館40%以上為二級館
23、每個街道都有多功能的室內文化活動場所,總面積每萬人≥500平米
24、大於等於80%的社區居委會有群眾業余文化活動輔導員,並能正常開展活動
25、業余群眾文體活動團隊數量(支/街道)>15
26、區級大型廣場文化活動次數(次/年)>8
27、每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人/萬人)>8
28、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45%
29、文化遺產定期保護,保存完好率≥95%
(3)扎實開展環境突出問題整治擴展閱讀:
1、創建文明城市對市容市貌有哪些要求?
⑴規劃合理,公共建築、雕塑、廣告牌、垃圾桶等造型美觀實用,與居住環境相和諧,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⑵街道整潔衛生,無亂張貼(包括牛皮癬)現象。
⑶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氣氛祥和。
2、創建文明城市對市民在公共場所道德方面有哪些要求?
⑴公共場所無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草樹木、吵架、斗毆等不文明行為;
⑵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煙,並有明顯的禁煙標識;
⑶影劇院、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會場等場所安靜、文明,無大聲喧嘩、污言穢語、嬉鬧現象。
3、創建文明城市市民應具備哪些交通意識?
⑴車輛、行人各行其道;
⑵機動車讓行斑馬線,車輛、行人不亂穿馬路、不闖紅燈;
⑶自覺保持交通暢通、不人為造成交通阻塞;
⑷車輛、行人服從交警指揮;
⑸在交通站點遵守秩序,排隊侯車,依次上下車。
⑹禁止酒後駕車。
4、建立公共場所人際互助關系有哪些要求?
⑴公交車上為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主動讓座;
⑵友善對待外來人員,耐心熱情回答陌生人的問訊;
⑶公共場所主動幫助老、殘、弱或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5、創建文明城市對市民的滿意度有什麼要求?
⑴群眾對黨政機關行政效能的滿意度>90%;
⑵群眾對反腐倡廉工作的滿意度>90%;
⑶全民法制宣傳教育的普及率≥80%;
⑷市民對政府誠信的滿意度≥90%;
⑸市民對義務教育的滿意度≥75%;
⑹市民對見義勇為行為的贊同與支持率≥90%;
⑺市民種綠、護綠等公益活動參與率≥70%;
5、創建文明城市對窗口服務行業有哪些要求、有哪些行業?
對窗口行業進行實地考察、隨機暗訪,主要內容包括:服務是否文明規范,投訴機制是否便捷有效等。這些行業包括:燃氣、供熱、自來水、供電、公交、出租汽車、鐵路、長途汽車客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