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整改措施
人人都要有良好的意識,綠色出行,植樹造林,堅持嚴格立法懲戒工業企業排放污染物,為下一代創造一個可以呼吸的世界,在環境污染未改善前,做好防護,佩戴口罩出行,普衛欣,源自美國,專業防護,某某個貓看。
B. 哪些地區環境整改力度仍需加大
2月8日,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雲南、寧夏等8省(區)公開了中央環保督察的整改落實情況。盡管督察整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三是一些環境問題出現反彈。個別地區在督察進駐期間對部分污染較重企業,特別是「散亂污」企業等採取簡單關停措施,督察進駐結束後又恢復生產,導致人民群眾反映較多。
目前8省(區)督察整改報告已經黨中央、國務院審核同意,但整改工作還未結束,8省(區)將進一步強化社會監督,回應社會關切,更好地做好後續各項整改工作。下一步,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將繼續對各地整改情況實施清單化調度,並不定期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督察,始終保持督察壓力,壓實整改責任,不達目的決不鬆手。
C. 學校教室環境和生活環境管理課桌每人一席主要問題和整改措施
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
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 那麽
D. 因為環境原因造成質量問題整改措施怎麼寫
既然你已經知道原因,那麼就很容易找到解決方案了,
環境因素造成質量問題,那你就從改善環境開始,是溫度、濕度,還是需要無塵環境。無非就是投入資金就可以搞定的事情。
E. 環境建議整改措施,環境的!!
具體整改措施:一是嚴把建設項目准入關。各縣(市、區)在招商引資和園區建設中要把握好項目的篩選,重點引入高附加值、高效益、低耗能、低污染的項目,對新批項目和企業,要把環評放在第一位,使污染處理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從源頭上控制項目污染排放。未經環境評估的項目,一律不準開工建設。二是補辦區域環評審批手續。各縣(市、區)在工業園區建設中要把區域環境影響評估放在首位。潞城市政府、屯留縣政府要在年底前完成潞寶、康莊工業園區的區域環評審批手續,同步建設廢水、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和事故應急池。否則,市委、市政府將按照《山西省領導幹部環境保護實績考核暫行辦法》追究政府主要領導和相關人員的環保不作為責任。三是清理環境違法問題,各縣(市、區)要對轄區的各類工業園區在建設、管理過程中的環境違法違規問題進行一次全面清理,重點整治洗煤、焦化、鋼鐵、水泥、化工、冶煉等重污染行業的集中排污問題。對工業園區內未履行環評審批程序或已完成環評但變更原有設計而擅自開工建設、投產的企業,一律停止建設或停止生產;對建有污水處理廠但不能達標排放的工業園區限期治理,治理期間應限排,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或依法關閉。對已安裝治理設施而不正常投入運轉或排放污染物超過標準的,責令立即恢復正常運轉或限期重新安裝治理設施後投入使用;屬於違反國家產業政策明令淘汰的落後工藝和設備,一律依規淘汰;對私設排污管線和污染防治設施未經環保部門驗收的企業,一經發現立即停產整治;對故意超標排放、弄虛作假、屢查屢犯或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違法企業,依照《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從嚴處罰,同時要追究企業責任人的責任,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四是及時發現和解決建設項目在環評審批、環保"三同時"監管和驗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沒有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責令限期補辦手續;對擅自動工建設的,責令停止建設;對環保設施沒有建成,以及未經環保驗收或驗收不合格擅自投入生產的,依法責令停止生產。對未按規定申請環保"三同時"驗收,長期以試生產名義違法排污的企業,一律停產整治。對監管失職或者違規審批環境違法建設項目的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市委、市政府將依照《山西省領導幹部環境保護實績考核暫行規定》和《環境保護違法違規行為處分暫行規定》追究行政責任。五是加大違法建設查處力度。環保部門要把執法的重點放在違法建設項目的查處上,採取硬手腕,強化執法,堅決遏制住建設的勢頭。對轄區內檢查出的未批先建的違法建設項目,要依法予以處理。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要予以拆除,對符合環保准入條件的項目,監督企業限期補辦環保手續,對擅自投入試運行和拖延試運行時間不驗收的,要採取果斷措施停產處理。六是嚴格"三同時"管理制度。環保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已建成的建設項目監管,監督其及時申請試生產和驗收。對申請試生產項目,環保部門應按要求組織環評單位、環境監察部門和工程監理單位對工程是否具備試生產條件進行現場檢查,並向項目審批部門出具檢查報告。對不符合環評要求的項目,一律不允許進行生產,擅自進行試生產的應責令停止,並依法予以處罰。對符合試生產條件,但超過三個月滿足不了環保要求的項目,責令建設單位限期進行整改。七是扎實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今年12月底前,全面清理轄區內所有排污企業,依法落實治理任務、完成時限和責任人。保證全市489家企業的達標率達到80%。對不達標企業在市場准入、總量核准、新項目審批、治理資金安排等方面給予限制。對國家和省明令取締、淘汰的污染嚴重的落後生產設施、工藝和產品,要按照規定的期限予以關閉、拆除。八是加強濁漳河流域污染治理,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開展對濁漳河流域污染源專項調查,摸清沿岸排污企業現狀,按行業提出分類處置措施,在10月底前要落實到各個污染源,明確完成時限並予以落實。濁漳河幹流兩側3公里范圍內禁止新建污染水環境的企業,嚴格控制源頭礦產開采,嚴禁私開濫采,已建成的嚴重污染水環境的企業在年底前完成治理、搬遷或改造任務。加快濁漳河沿線特別是上游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落實收費政策,確保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
F. 青島的自然環境及形成原因和整改措施
一、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占青島市總面積(下同)的15.5%,丘陵佔2.1%,平原佔37.7%,窪地佔21.7%。青島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
青島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中南部。區內缺失整個古生界地層及部分中生界地層,但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在青島市出露十分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岩和嶗山式花崗岩為主。市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本區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區內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二、青島市大體有3個山系。東南是嶗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從嶗頂向西、北綿延至青島市區。北部為大澤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內諸山及萊西部分山峰均屬之)。南部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鐵橛山(海拔595.1米)等組成的膠南山群。市區的山嶺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北嶺山(海拔116.4米)、嘉定山(海拔112米)、信號山(海拔99米)、伏龍山(海拔86米)、貯水山(海拔80.6米)等。
三、青島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條,均為季風區雨源型,多為獨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較大河流33條,按照水系分為大沽河、北膠萊河以及沿海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膠萊河。大沽河是青島市最大的河流,發源於招遠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島,經萊西、平度、即墨、膠州和城陽,至膠州南碼頭村入海。幹流全長179.9千米,流域面積6131.3平方千米(含南膠萊河流域1500平方千米),是膠東半島最大水系。大沽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61億立方米。該河20世紀70年代前,徑流季節性較強,夏季洪水暴漲,常年有水;之後,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斷流。
北膠萊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膠萊河及諸支流,在青島境內的主要支流有澤河、龍王河、現河和白沙河,總流域面積1914.0平方千米。北膠萊河發源於平度市萬家鎮姚家村分水嶺北麓,沿平度市與昌邑市邊界北去,於平度市新河鎮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萊州灣。幹流全長100千米,流域面積3978.6平方千米。該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5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24千克/立方米。
沿海諸河系,指獨流入海的河流,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哥庄河、白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
四、形成原因:
青島市地處「中朝准地台(華北地台)」-「膠遼隆起區(魯東地盾)」-「膠北台拱、膠萊坳陷和膠南隆起」的鄰接部,位於沂沭和響水口-千里岩深斷裂帶之間。本單元區內缺失整個古生界地層及部分中生界地層,但白堊系青山組噴出岩層發育充分,出露廣泛。地質演化最劇烈的時期為中生代燕山晚期,斷裂、岩漿活動劇烈;新生代時期的構造活動與晚中生代相似,但活動的強度相對減弱。火成岩主要是元古宙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岩和嶗山式花崗岩,市中心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本單元區以斷裂構造為主,古近紀以來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五、整改措施:
青島建置後的前60多年間,城市規模有限,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與居民生活的廢棄物數量少,自然生態破壞量不大,環境污染不明顯。從1958年起,隨著化工、鋼鐵、造船等工業迅速發展,尤其是在「大躍進」期間,樹木被大量砍伐用以煉鋼,甚至在居民密集的街區都出現了空氣污濁、廢渣遍地、污水橫流的現象,使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文革期間,有利於環保的法規受到批判,致使一度在居民區建起銅鋁、電鍍、塑料廠等污染型街道工業,因管理失控,使得城區二氧化硫濃度超標,酸雨頻發,河流污染,膠州灣沿岸及海域污染嚴重。隨著交通運輸的發展,城市交通雜訊較大,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屢有發生。
1973年青島市制訂了《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並確定了「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環境保護工作方針。1974年成立了青島市環境保護辦公室,1976年成立了青島市環境保護領導小組,1979年市環保辦改為青島市環境保護局。1980年組建了青島市環境監護監測站,開始對大氣、水質、雜訊等進行定期監測,後期又增加了對近海水質、潮間帶、淡水水生物、底質、放射性等例行監測。
1990年代,隨著環境保護被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一批約束性工作計劃、控制性指標和法律法規的出台,使得污染狀況開始緩解,水環境和聲環境恢復良好,但市區工業排放污染仍然存在。2000年,市區二氧化硫年均濃度首次達到當時的國家二級標准,生活水源地水質達到地表水三類標准,市區雜訊也達到了標准,被評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由於歷史原因,一些高污染的大型工業企業曾集中於北部內陸和膠州灣沿岸,一度使得空氣和水的質量較差。隨著「環灣保護」構想的推進,工業企業的工藝提升和搬遷改造,老工業區的環境得到了改善。
針對不斷增加的機動車產生的尾氣排放造成的空氣污染,青島市加大機動車尾氣檢測力度,對全市的加油站、油罐車、油庫進行綜合整治;提高公共交通純電動車輛的使用比例,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黃標車「黃改綠」,注銷報廢尾氣檢測不達標的黃標車;推行老市區單向交通網路和居住社區交通「微循環」調流等。此外,青島市對城市環境監控力度加大,設置了環境監測中心站、環境監察隊等多個環保機構,並於2012年10月起在全國率先開始公布對細顆粒物等大氣污染物的監測結果。相對地,包括城區河道水質在內的環境形勢依然嚴峻,需要作進一步的綜合治理。
G. 生態環境部「八個強化、一個優化」的整改措施具體是什麼
「八個強化、一個優化」整改措施是 :強化思想引領、強化基層黨建、強化民主決策、強化監督制約、強化執紀問責、強化工作協同、強化以上率下,強化狠抓落實,優化選人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