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抓整治
㈠ 漢武帝採取哪些措施加強對邊境的統治
加強中央集權,徹底解決藩國問題,他命令藩王們不能把封地僅僅傳給繼承王位的長子,還必須劃出一部分來分封給其他幾個兒子,並且互不統屬。這樣一來,藩國的土地越來越小,勢力越來越弱,後來就無法與中央對抗了。這是漢武帝的聰明之舉。
漢武帝為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長久的影響。
出兵抗擊匈奴,使西漢王朝的政權更加鞏固,國家更加統一,為西漢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漢武帝還用大量移民的辦法來充實邊防,發展生產。
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漢武帝使越族三個部落歸屬漢室後,把他們遷移到長江、淮河、南海等地,與漢族人民長期共居,彼此逐漸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來沒有完成的「大統一」局面。
發動對匈奴戰爭,開拓疆土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㈡ 平定哱拜之亂時,用的什麼手段和奇招平亂的
明神宗萬曆皇帝,後人多認為他是個昏君,昏庸無道,三十年不上朝,明朝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明實亡於萬曆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就軍事上而言,萬曆皇帝還是有能力的。萬曆皇帝前期發生了「萬曆三大征」,即寧夏哱拜之亂、播州之亂、抗日援朝之戰,萬曆事前都精心准備,用人准確,「三大征」都獲得了勝利。不過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也非常巨大,讓本就不富裕的大明朝雪上加霜,財政出現危機,逐漸走向衰亡!萬曆死後24年,明朝就滅亡了。
寧夏哱拜之亂對老百姓造成的傷害更是苦不堪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萬千生靈死於戰火,據稱決黃河灌寧夏城時,城外水深八九尺,城中缺糧少食,更是餓死人無數。「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生逢和平時期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我們的祖先在天有靈也會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