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岩上村整治

岩上村整治

發布時間: 2020-12-20 00:52:56

❶ 誰有土地整治前期資料目錄。 請和我聯系、、

××省××縣××鄉(鎮)土地整理項目
資料清單
一、土地局收集資料范圍如下:
縣志;
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理專項規劃;
縣土壤志;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領導小組文件;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土地權屬調整領導小組文件。
項目涉及鄉,村的土地統計台賬,項目區分村,分片現狀地類表(按照新三級地類統計);
二、農業局收集資料范圍如下:
縣農業區劃報告;
縣農業綜合開發資料;
縣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規劃;
三、水利局收集資料范圍如下:
縣水利志,縣水利區劃報告(水資源評價);
縣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標准或規定;
縣多年降水系列資料;
項目區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數量與質量的實測資料,水資源利用現狀與經驗等資料;
項目區水文地質資料(地層、岩性、含水層、地下水埋深、水質等);
項目區工程地質資料(勘探報告);
項目區內現有農田水利工程(溝渠、豎井、提灌、涵洞等相關設施)的設計資料(圖冊、預算);
項目區通常採用的灌水方式(管灌、畦灌等)、灌溉制度(農作物播種前及全生育期內的灌水次數、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額);
取水許可證(取水量)。
四、林業局收集資料范圍如下:
縣農田防護林建設的情況(樹種、價格等)與經驗;
五、統計局收集資料范圍如下:
縣主要農產品的單位面積平均生產成本及其構成(有條件的可以對農戶進行問卷調查),主要農產品的市場價格;
縣統計年鑒(最近1年);
項目涉及村的社會經濟統計報表(最近1年);
六、電力局收集資料范圍如下:
電力線、輸配電設備及配件的型號、及其產地和市場價格等;
七、其他(建設局、物價局):
縣工程造價信息(最新的,地級城市一般有);(如物價部門沒有公開出版物,就應對工程材料的市場價格進行調查)。主要工程材料包括:鋼材、木材、水泥、汽油、柴油、砂、碎石、塊石、管材及配件等。並有物價部門蓋章。
八、附件要求
為了使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得到合法、有效的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該包含一些重要的文件資料,比如:從河流、水庫中取水或新建機井時需要有當地水利主管部門的許可證明、砍伐項目區內的樹木時需要提供當地林業主管部門的許可證明、對項目投資估算時可以參考由經濟管理部門提供的當地主要原材料、勞動力、機械等的價格表格等。附件可以是有關文件或資料的復印件,也可以是經過編輯的文稿。附件無需與正文統一編排頁碼,每項附件獨立編排頁碼即可。按照每項附件的先後順序,在目錄中反映附件名錄,如附件1項目取水證(取水意見書)、附件2項目砍伐證(砍伐意見書)、附件3 防洪標准(防洪規劃)證明、附件4基礎設施報廢證明。還有其他相關資料,如造價信息表;相關部門征詢意見表;項目區利害關系人征詢意見表;專家論證意見;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和權屬調整小組的通知;權屬調整意向書等等。

❷ 江西安遠縣風山鄉石口村磚廠生產導致附近村民道路無法行走村民多次跟村裡反映為什麼都得不到解決

人家是石口的有錢人,還管你這些。
看到那長煙囪吐出的煙,就覺得空氣都被污染完了。

❸ 錢庫鎮的環境整治

多年來,「重發展、輕治理」的發展模式和產業「低亂差」的狀況,使得錢庫遭遇全國眾多鄉鎮發展的通病——環境污染。據當地居民反映,以前錢庫、望里街頭垃圾遍布,車輛駛過,路上揚起的灰塵堪比如今令人膽顫的「霧霾」;境內密布的河網也因為瘋長的水葫蘆和漂浮的垃圾而黯然失色。面對如此嚴峻的環境現狀,鎮委、鎮政府在廣場上召開環境綜合整治誓師大會,號召全鎮人民齊推共抓,不達目的決不收兵。針對路面垃圾,錢庫出台了四項整治措施:清理垃圾、加強綠化、拆除違章、落實三包。在實施整治措施的過程中,錢庫不僅發揮政府機關的力量,而且動員當地群眾投身環境整治工作。「為了緩解鎮政府的財政壓力,也為了號召群眾保護家鄉環境,我們成立了『我愛我家』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屬於慈善性質,會長由公選產生,政府引導資金投向而不幹預日常運作。」楊雷書記說。經過以上措施,錢庫的路面垃圾得到了極大地治理,城鄉面貌得到有效改觀。今年上半年,錢庫共出動人員3.88萬餘人次,整治違章廣告1493處、赤膊房460間,清理「四亂」4824處,清掃衛生死角8056處,清運垃圾6.48萬噸。
除了治理路面垃圾,錢庫還花了大力氣對水污染進行治理。楊雷書記說:「我們錢庫有210公里的河道,在沒有治理之前可以說條條都是『垃圾河』,其中有50公里是『黑臭河』,長期積累的水污染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的程度。為了科學合理高效的治理水污染,鎮委鎮政府經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標本兼顧治理污染。」據了解,在治標層面,錢庫組織人員進行了水面漂浮垃圾和水葫蘆的清理,並落實市場化長效保潔機制;開展河道清淤,沿河道建設河濱公園。而重點還在於治本,城鎮地下污水管網建設就是錢庫治理水污染的治本之策。據介紹,錢庫鎮的地下污水管網建設由蒼南縣和錢庫鎮共同出資,要投入資金5000萬元。到今年春節前後,投入2000萬元的污水管網治理一期工程將完工。
對於錢庫的環境整治,楊書記信心滿滿:「相信經過科學合理高效的環境整治,錢庫的環境污染問題將得到徹底改觀,曾經那個迷人的江南水鄉將會煥發新顏。」 1.龍井景區
「龍井」位於林家塔村嶴底的李家車山峽谷間,由二股溪流匯合後飛瀉而下,長年累月的沖擊形成一潭,俗稱龍井,龍井上方 有巨石內凹,傳為龍角所靠,俗名稱龍靠。溯溪而上有一坪,稱龍坪,寬數米,長20餘米。溪水潺潺流過,似龍在游動,甚為可愛。且周圍重巒疊嶂,植被資源豐 富,丹楓、黃桷、翠竹、青松錯雜相間,時有鳥語相伴,身臨其境,幽深窈窕之感油然而生。
97年初夏,一輛深黑色的小轎車駛進了桐橋村的山嶴底,停 在了溪邊的幾塊石頭旁,縣文物館人員的到來,使寂寞的小山村激起了層層的漣漪,接著溫州市博物館館長金柏東研究員帶人來實地考察,2000年5月間,為了 配合「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省考古專家陳元甫組織了大批精幹專業人員前來實地挖掘論證。這幾塊其貌不揚、村民們習以為迷路的巨石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吸 引力,使專家學者紛至沓來?
2.靈鷲寺單檐塔
靈 鷲寺位於桐橋村,相傳為上官、項、李家先祖於北宋重和年間(1118--1119)捐建。塔在寺前,原建五座,現存二座(現已按上官氏族譜原貌重修),每塔由青磚粘灰漿砌造。單檐,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殘高3.5 米,平面呈六角形,塔基須彌座,雕飾華麗,有水雲紋、卷葉紋、仰覆蓮等,束腰每面壺門內浮雕獅獸,姿態各異。塔身呈圓盤瓜楞形,高1.07米,空心頂置圓 盤周飾幔,下刻故我蓮。正南面設一壺門,上以青磚菱角牙子疊澀出檐。塔頂殘存覆體。該塔磚刻藝術精妙,造型精巧,為北宋磚塔的重要實物資料。1983年列 為蒼南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3.打鐵山上有奇洞
林家塔村的打鐵山,峰奇石怪,山勢極其險峻,南側懸崖上有洞,呈圓形,象農家的大木桶嵌於壁中,當地人稱稻桶洞。
雙 休日的一天,我們一行沿著崎嶇山道來到洞上,村裡的林老伯向我們介紹說,他23歲那個打柴曾爬上那個洞。洞和我們平常住的房子一般大小,亦有三、四丈深, 林老伯67歲,進洞是40多年前的事,他說洞四周無路,當時他是從山頂懸崖沿藤枝攀緣而下的,尤其是洞的邊緣處更為陡峭,人要腑著身體全身貼在懸崖 上,稍不留神失足就成千古恨。我們順老者所指,懸崖上藤蔓小樹所剩無幾,想從洞上方入洞就更難了,因此我們試著從洞下方往上爬,當距洞三米間,因無立足攀 緣之處而告失敗。
有關此洞,當地曾有傳說,清朝末年,被清軍追散的金錢起義軍,逃至此山下,沿藤蔓進入此洞,為切斷清兵追路,義軍忍痛割藤,結果 也使自己斷了退路,幾十號人馬活活餓死洞中每逢暑盡寒來北風呼嘯之時,該洞就發出嗚嗚的嘶鳴聲,村民們謂之義軍們在呼號求救,此情此景,實為凄涼悲壯。
我們偉大祖國,山川秀麗,大自然鬼斧神工。願稻桶洞以其險峻挺秀之姿,為我們雙休日旅遊增添樂趣。
4.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林夫紀念館
為紀念我國文化藝術界著名烈士、魯迅先生學生、新興版畫先驅林夫,經上級批准,1999年在林夫烈士家鄉林家塔興建林夫紀念館,現已被中共溫州市委、溫州市府命名為高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林夫紀念館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0平方 米,包括三間仿古建築的主樓,五間二層綜合樓,十間雙向走廊,飛檐琉瓦的牌門和圍牆。館內綠化也體現出園林式的布置。
我們從牌門進入紀念館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幀高3米,寬2.7米的大理石雕像,用現代電腦雕刻的技術,現現了當年魯迅先生與林夫盤坐歡談的情景,整個紀念館現分為五大部分;
第 一部分是林夫生平事跡介紹。用翔實的史料文字和圖片,講敘了這位生長在舊中國的莘莘學子把自己命運緊緊地和國家與民族命運連在一起的,熱愛藝術、憂國憂 民,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長過程,介紹他響應魯迅先生倡導的中國新興木刻運動,在浙南遊擊根據地進行的革命文化藝術實踐的經歷,和被捕後身陷囹圄,正氣凜然的 革命氣概。
第二部分是林夫生前的版畫木刻作品。這部分共展出倖存的林夫版畫46幅。其中木刻《母親》是林夫的代表作,入選被魯迅先生稱之為 「聚全國出品的精粹的第一本」的《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專輯》,該作品表現的是一位普通女性,看似平淡,而藝術感染力十分強烈,令人感到母親的善良與偉大。
第三部分徵集了全國文化藝術界的老前輩、林夫的老同學、老戰友的題辭、楹聯、書法共四十餘幅。中國美術家協會代主席王琦、中國美術協會副主席李少言、中國美院副院長趙宗藻浙江版畫協會名譽主席趙延年等老一代著名版畫家均為紀念館留下了珍貴的墨寶。
第 四部分是浙江版畫陳列寶。室內陳列了浙江省五十多位版畫家的八十多幅作品。金逢孫、夏子頤、張懷江、楊可揚、趙延年、趙宗藻、吳平等著名版畫家都親手將自 己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的作品捐獻給紀念館,這十分寶貴的藝術珍品的陳列,無疑給參觀者和美術、版畫研究者帶來濃厚的興趣,浙江版畫家協會主席趙宗藻教授還 親自為這個陳列室起草了前言。
第五部分是電視專題片《林夫》的播放室。1998年4月,蒼南電視台與錢庫廣電站聯合組成攝制組,懷著對先烈的崇敬 心情,踏遍了上海、福建、江西、杭州、棘、溫州、平陽等林夫生前活動、戰斗過的舊址,采訪了十多位林夫生前的同事與戰友,拍下了刻滿歲月斑駁動人的歷史畫 面。該片長達二十五分鍾,以紀實的拍攝方法和追憶性的畫面,深切緬懷和熱情贊頌了林夫烈士為革命流血、為藝術獻身的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5.江南名剎——護法寺
據民國《平陽縣志》記載:「邑中寺院始自隋唐,其時佛法已盛行。」坐落在蓀湖龍頭山下的護法寺,始建於唐大中年間(87-858),是錢庫地區建寺時間最早,寺院規模最大的一座寺院。
傳說當時有一位和尚,法名僧老,原在望州山頂古剎當家。為了方便越來越多的善男信女免受攀登之勞,所以又在龍頭山腳下,選擇一塊風水寶地,先建一寺,坐南朝北,取名護法寺。到北宋乾德四年(963),他的繼承者以為原寺太小,不能滿足香火日盛的需要。於是就在原址上擴大規模,重建一座坐東朝西的護法大寺。它東倚龍頭山、南至水礁溝、西靠塔基河、北接龍河水波殿,佔地面積達四十庫存,同時外加牆圍。建設基金都由各方捐贈奉獻,據蓀湖林氏宗譜記載:當時單南道林克一家就施田240畝。
建成後的護法寺:一進七間,當中是彌勒佛的神龕,左右分列四大金剛;二進七間,中間是大雄寶殿,有釋加牟尼金身;三進也是七間,中間為觀音閣,左右有文殊菩薩和善財童子等。中間庭院鋪以花崗石,兩廂明廊,都是紫木結構,額以花板,畫梁雕棟,雄偉肅穆,十分壯觀。它不僅是當時錢庫境內的一大名寺,在邑內也頗有名氣。如蘆浦四月初八廟會,有善男信女過八寺的風俗。這八寺之中,護法寺排在首位,然後是靈峰寺、廣福寺、靈鷲寺、瑞岩寺、香林寺等。
護法寺始建時,沒有寺、塔。到宋元祐三年(1088),才在寺前先後建成一座無祐橋和七座單檐塔,又稱護法寺橋和護法寺塔。元祐橋三孔梁式結構,東西走向,長九米多,寬三米多,橋沿上刻有橋名和建橋時間。塔原有七座,現僅存三座(其中二座損壞後重新仿製),塔型與靈鷲寺單檐塔基本相同。橋和塔都已列為蒼南縣文物保護單位。護法寺始建時沒有台門。到明永樂年間(1403-1424),有鳳嶴林氏自願出資興建,建築也十分講究,遺亦至今猶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護法寺因年久失修,損壞嚴重,時有僧通證主持大修一次。到道光四年(1824),僧雪舟再次重修。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建。到民國三十三年(1944),平陽縣縣長張韶舞,為鎮壓錢庫大刀會起義,對錢庫人民實行血腥的鎮壓,不僅錢庫三條街被燒為灰燼,在追剿大刀會中還將護法寺及其所在的村莊也全部燒光。
地處蓀湖景區的護法寺,向來就是文人墨客游覽和駐足之地,其間也留下許多詩文墨跡。後因寺毀人亡,保留下來的已經很少。手頭只有金鄉顧清標兄弟和劉紹寬等幾首詩。現抄劉紹寬一首如下:
夏歷六月十五夜攜小兒縉同姜肖玉,謝仲遠諸君共十五人會集護法寺,兼游燕窠洞。吾鄉山水窟,西南鍾靈秀,群山紛熸烍①,宛似列屏綉,少聞護法寺,宏傑山中枸,父老避囂喧,讀書此岩岫。(舅氏楊仲漁先生混仲、楊省三師、常讀書於此)旁有燕窠洞,譎詭②尤奇觀。嗟予塵俗士,飢軀事奔走,未領煙霞處,一洗胸襟陋。姜子集吟倡,深夜駕相就,長筵坐討論,燭影動杗廇③。歌呼雜笑談,明月耀清晝。興來恣游覽,山僧導先後,忽憶山洞奇,欲遂岩扉叩……。余昔郡城游,飛霞一拳瘦,賓從日淹留,車馬紛填輳④。豈若茲山奇,嵌空若雕鏤。只惜荒草埋,惟見長材茂。今日選勝游,孰擅文詞富,搜剔崖壑姿,名勝垂宇宙。……
時光飛逝,護法寺被毀至今又過去了七十多年。2002年,在原護法寺的舊址,又新建一幢大雄寶殿。當家的是一位年青的出家人,問及「能否恢復舊觀?」他說:「現在沒有資金,我們的計劃是逐步發展」。
6.石棚墓
石棚墓亦稱支石墓,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最早建築物之一,它利用天然的巨大石塊,稍經人工修整,然後支撐,覆蓋而成。普遍 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鐵器時代早期,是古時東夷人墓葬形式之一,東歐、亞、非及南洋洲各國沿海地帶都有發現,我國過去發現的石棚墓均集中分布在遼東半 島。浙南石棚墓的發現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認識,對探討商周時期浙南社會狀況和對外關系也有特殊意義。
桐橋村石棚墓群於1997年6月初調查共有七處。其中1號石棚墓,蓋石略長方形,長3.68米,寬2.06米,厚0.55米——0.60米,周長9.45米,蓋石下存支撐柱1根,高1.84米。墓葬蓋石伸出柱壁外,支柱與蓋石之間結合不甚緊密,據考證屬商周時期。
從 瑞安、平陽、蒼南石棚墓陸續發現,專家們與日本的石棚墓相比較,浙南的石棚墓似曾直接影響日本。《山海經》最早記載了溫州的地理位謂:「甌居海中」,說明 對外交通必取道於海上,給人以居住海中的印象,據有關專家考證浙南出土的彩陶石奔與福建、台灣屬同一類型,更與日本一致,這些現象反映浙南一帶在商 周時期乃至更早,已通過海上交通與我國東南沿海以及日本等地有過頻繁交往。由此可知浙南石棚墓對日本直接影響是有可能的。
我們相信,隨著申報「國保」的步伐的加快,大批考古專家的深入研究,石棚墓這一千古巨石之謎將被解開,這塊曾是我們先民們繁衍生息的風水寶地,不久將來將成為學者如雲、遊人如織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7.陳功甫故里
陳功甫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民國時期著名文史教授、近代史教研先驅。國立北京大學文學士,他的故里在錢庫鎮浹底園,由陳功甫故居、陳功甫墓園等構成,還有陳功甫先祖唐開漳聖王陳元光廟、陳氏大宗、盤古大帝廟等人文景點,值得一游。摘自陳先滿(筆名陳聖吾)「史家陳功甫傳略」。 錢庫是一個有悠久而深厚歷史底蘊的江南名鎮,被譽為「千年錢王福地,百里江南水鄉」。1997年,沉睡在桐橋山嶴4000多年的石棚墓群被文物考古專家發現,經考證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或舊鐵器時代早期的古東夷人墓葬遺址,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據現居民的族譜記載,早在五代後晉時期的公元941年和942年,錢庫的後官、項家橋、李家堡等村始祖就遷居來此居住,此後不斷有新的姓氏移民遷入,經一千多年的繁衍發展,現居民有7萬多人口。
錢庫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歷史名人有夏口吳榮烈故居,項家橋武狀元紀念館,近現代名人有浹底園陳功甫故里,蘇淵雷紀念館,林夫紀念館,李銳夫故居。生態觀光旅遊資源主要分布在項橋辦事處的各村落,其中林家塔村的「龍井景區」,打鐵山的怪岩奇洞「稻桶洞」可謂山水之一絕。在這周邊,還可以略覽文保名寺靈鷲寺及古建築單檐塔,桐橋石棚墓群。
假以一日的旅程,我們將指點你游歷錢庫的名勝景觀,愉悅身心。
1. 從錢庫鎮政府所在地出發,略覽錢庫公園「夢園」,公園內蘇淵雷紀念館,老幹部活動中心,瑞雲道觀,青少年旱冰場,兒童游樂場,以及群眾性體育休閑場所,出口還有民間活動勝地「會龍宮」。
2. 從公園出來以後往繁榮的古街,東西街過「大魁橋」(文保)至橫街埠頭坐「長船」去景區。長船延瀛水逆流而上。途經小河川底略覽現代農庄「河川別墅」,到「項家橋」(文保)上岸。去參觀南宋期間「文取科第,武試奪魁」的武狀元之項桂發紀念館(文保)。
3. 之後,仍坐「長船」溯水至桐橋,沿著清洌的河水,漫步瀏覽兩岸田園風光,經「宋橋」(文保),瞻觀古剎靈鷲寺遺跡和古建築單檐塔(文保)。如有體力,可翻爬桐橋嶺進入濛洲山景區。
4. 沿著靈鷲寺的山邊,繞進林家塔的龍井景區。看瀑布、龍潭、老靠。選擇安全避風場所,挖紅薯,摘野菜,撈螺蝦野炊。之後過田龍坪,繞望尖頂,參觀稻桶洞。之後,深入幽谷,進入林木繁茂的林家塔嶴底幽谷。
5. 從稻桶洞下山以後到林家塔,看一看林夫紀念館,聽一聽林夫事跡的介紹,再坐車去夏口參觀歷史名人吳榮烈的故居,欣賞「司馬第」(文保)的榮耀和「百福百壽圖」的文化藝術。
歷代名人
宋朝
上官鼎(1179—1234)(今錢庫後官人) 任 兩廣節度使、太子太傅、禮部尚書
項桂發 (1202—1272)(今錢庫項橋人)任御營統兵護駕防禦使、中亮大夫 武狀元
明清
黃炳道(今錢庫黃車堡人)號星如。清宣統三年辛亥法政科舉人,江西高等檢
察廳檢察官
近現代
蘇淵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缽翁又號遁圓,(今錢庫玉龍口人)。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佛教協會 常務理事
呂青雲(1986—)又名呂存值,(今錢庫桐橋人)中國易經協會理事專家,全球風水協會專家。
吳襄(1910—1995),字成之。錢庫人。生理學家,北京市結核病研究所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生理學顧問,中國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院外委員。
林夫(1911—1942),原名林裕,字寬如,男,漢族,(錢庫林家塔村人)烈士,魯迅倡導新興木刻運動,林夫是先驅者之一,名字載入中國現代版畫史。
陳功甫(1890—1942)初名陳楙(懋)、更名鴻藻、字功甫、(今錢庫浹底園人)清末貢元、郡學畢業生,國立北京大學文學士、中國歷史學家,曾先後任國立廣東高等師范學校史學系教授,國立廣東大學文科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文史教授、史學系主任兼廣州市立二中校長、語言歷史學事務委員會委員、歷史語言學研究所近代史料徵集委員會主任。

❹ 邊坡治理的幾種方法

1、坡率法

坡率法是指通過調整和控制邊坡的高度和坡度,而無須採取其他加固措施的治理方法,工程中又稱為削坡(或刷坡)。

採取坡率法時應注意因勢利導保持水系暢通。邊坡較高時,宜採用分層開挖、折線式或台階式放坡,也可根據邊坡岩土層變化情況按不同坡率放坡,台階式邊坡中部應設置護坡道。

2、漿砌塊石、擋土牆

線路工程傳統護坡多採用漿砌塊石護坡,如下圖所示,當支擋高度較高時需加筋處理,即為加筋擋土牆結構。

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強風化岩質邊坡,必須保證坡腳嚴格埋置在原狀土一定深度內,一般對擋牆高度也有限制。

3、漿砌石回填

線路回填採用漿砌石回填,該方法在石頭上很方便,開挖基坑會有很多塊石,取材方便,減少塊石的運輸,因此,在石山地區,該方法被運用廣泛。

4、抗滑樁

抗滑樁是承受側向荷載用以整治滑坡的支撐建築物。它穿過滑體在滑床一定深度處錨固以抵抗滑坡推力的作用。

與其他措施相比,具有抗滑能力強、適用條件廣泛、不易惡化滑坡狀態、施工安全簡便,並能進一步核實地質條件等突出優點。同時,抗滑樁可與其他治理措施靈活配合。

5、掛網錨噴

錨噴支護技術是一種有效的岩石邊坡坡面工程防護措施,它是依靠錨桿、鋼筋網和噴射混凝土共同負荷來提高塔位邊坡岩體的結構強度和抗變形剛度,以減少岩體側向變形,增強邊坡的整體穩定性和耐久性。

❺ 塞納河的整治

塞納河河口整治主要在湯卡維爾至勒阿弗爾河段上進行。塞納河口是強潮河口,大潮時最大潮差7m,小潮潮差3m。河口寬闊,整治前沙洲羅列,航道擺動不定。由於漲潮歷時短,只有23h,漲潮流速大於落潮流速,河床泥沙(中徑為0.1mm)易於沖動,河口淤積嚴重,直接影響到勒阿弗爾港和魯昂港的發展。100多年來,法國政府投入巨資進行了多次整治。
⑴1848~1867年,在拉馬耶賴與里勒河之間興建兩道高水順堤,以約束水流,堤頂高出平均大潮高潮位。但因高水河床縮窄過甚,漲潮流量銳減,洪水時宣洩不暢,以致在整治段上下游都發生嚴重淤積。事後不得不從勒阿弗爾到湯卡維爾另闢一條運河,以維持魯昂港的航運。
⑵1898~1920年,開始整治湯卡維爾下游航道。北岸修建一北高堤,順堤上築丁壩;南岸在相應的長度上修建南潛水堤。工程完工後航道仍變遷不定,北堤上端建丁壩迫使航道向南推移,南堤末端形成沙洲。1932年採用彎曲航道的計劃方案,目的是穩定航道和挖除部分沙洲,1939年開工,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
⑶1950年起,用動床模型對航道線路和工程效果作了一系列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航道應均勻彎曲,凹面向北,在湯卡維爾和翁弗勒爾之間的航道必須靠在一道高水堤-新北堤一邊。新北堤一直伸展到翁弗勒爾下游,直至-3.0m河床處,以下有拉蒂埃拋石潛堤對翁弗勒爾下游潮流起導流作用。1956年建成里勒河到翁弗勒爾間的新南堤,堤長10.5km。1957~1958年建成拉蒂埃拋石潛堤,堤長8.0km,高程+2.0~+3.5m,使漲、落潮流都有導流作用。
⑷1959年,拆除部分老北堤。1960年,興建新北堤,採取整治與疏浚相結合的方針,使航道水深增加2.5m。吃水8.0m和10.0m的船舶可在低潮和高潮分別駛進魯昂港,魯昂港得到迅速發展。
⑸1970年起,新建北低堤,長5.0km,由上游疏浚挖出的砂礫堆築。建堤後,河床水深明顯改善。接著清除河床中約6.0km長的水流無法沖動的河床泥沙,使水流通暢,船舶吃水深度增加1.0m以上。
⑹1977年起,加高並延長北低堤至17km,同時留一缺口,航道繼續進行疏浚。1979年,航道水深增加到2.0~2.4m。1980年後,3.5萬t的船舶可駛抵魯昂港。
美譽
塞納河上游地處朗格爾高地地區起伏不平的丘陵。岩層結構是白堊與粘土相間,白堊層離地面深淺不一,一般在50米左右。雨水和雪水降到地面,有些地方滲透到地下,有些地方又重新回到地面,成為塞納河源。丘陵地都不高,一般在海拔100~400米之間,坡降平緩,所以,塞納河在上游水流平緩,有「安詳的姑娘」之稱。巴黎人稱之為「慈愛的母親,說「巴黎是塞納河的女兒」。

❻ 右溪記中作者整治小溪有何用意

一、用意:作者來到道州,見到如此勝景,竟無人賞愛,不禁徘徊溪上,為之悵然,而引發作者懷才不遇的惆悵。

二、原文:
右溪記 元結
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臵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名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四部叢刊》本《元次山集》)

三、譯文:
道州城向西走幾百多步,有一條小溪。這條小溪向南流幾十步遠,匯入營溪。兩岸全是一些奇石,(這些石頭)有的傾斜嵌疊,有的盤曲迴旋,不能夠用言語形容(它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擊著岩石,水流迴旋從上沖下來,激盪傾注;岸邊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陰影互相掩映。
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野,就是很適合隱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煙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為市民游覽的勝地,喜歡清靜的人休憩的園林。但是自從道州成為州的治所以來,至今也沒有人來欣賞和關愛;我在溪水邊走來走去,為它(景色秀麗但無人知曉)而惋惜!於是進行疏導開通,清除掉雜亂的草木,建起了亭閣,栽上了松樹、桂樹,又種植了鮮花香草,來增益它優美的景緻。因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為「右溪」。把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訴後來人。

❼ 湖南省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整治措施

11.3.1 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

湖南省各地、市、縣社會經濟發展參差不齊,可劃分為四個層次:特別發達地區,發達地區,發展中地區,欠發達地區或貧困地區。

(1)特別發達地區:長沙、株洲、湘潭、岳陽四市,人均GDP值超過10000元(其中長沙市區已超過了20000元),農民年均純收入超過3000元。

(2)發達地區:發達地區共計41個縣市,它們主要分布於京廣線兩側,呈南北向的帶狀展布。湘西、湘北也有一些發達縣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農民年均收入大於6000元,其中農民年均純收入絕大部分高於2000元。

(3)發展中地區:發展中地區共計24個縣市,它們主要分布在於湘中丘陵區與周邊山區的過渡地帶,以及洞庭湖平原與兩側山區過渡地帶的縣市。發展中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農民年均收入在4850~6000元。

(4)貧困地區:包括國開發(1994)5號通知,我省列入扶貧的10個縣(永順、保靖、平江、桑植、新化、沅陵、花垣、安化、隆回、新田)和湖南省湘政發(1994)29號文件中增加省定扶貧的21個縣區(城步、桂東、汝城、古丈、瀘溪、鳳凰、通道、江華、龍山、麻陽、慈利、宜章、新晃、炎陵、茶陵、吉首、石門、芷江、張家界市的永定區和武陵源區、瀏陽市)。

(二)人口稠密

近幾十年來,湖南人口急劇增加,從1953年(一次普查)到1998年的45年間,全省人口凈增3152.30萬,平均每年凈增70餘萬人,使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人口增長與環境及資源的關系日趨緊張。就土地資源來說,1949年全省人均土地面積達10.64畝,人均耕地面積達1.76畝,而至1998年人均土地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分別下降到4.89畝和0.74畝,分別相當於1949年的46%和42%,是全國人均耕地面積最小的省區之一,並且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可開墾為耕地的後備資源面積僅相當於現有耕地面積的5.8%。顯然,人多地少是湖南省經濟發展和國土開發利用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除此之外,人口增長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還有森林覆蓋率下降、生物資源衰退、水土流失加劇、地質災害頻繁,環境污染嚴重。

(三)土地退化

(1)土壤侵蝕加劇:花崗岩、紫色砂頁岩和砂岩所生成的土壤結持力小,並且多為坡地,在春夏之間的雨季會發生水土流失。特別是由於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植被覆蓋率低,以及不合理的墾復和耕作,均加劇了土壤侵蝕。水土流失給土壤資源和農業生產帶來了一系列破壞,使地力衰退。據統計,每年全省流失的土壤約1.7億噸,相當於80萬畝耕地的土壤流失,並伴隨有大約248萬噸有機肥流失。

(2)土壤潛育化過程增強:由於長期對水利建設投入不足,發生水庫、水渠滲漏,排水設施不完善,特別是重灌輕排的耕作技術以及長期的雙季稻連作制度,土壤長期淹水,曝曬機會少,同時水耕水整的耕作方法使犁底層日趨粘重緊實,透氣性差,土體的部分或全部層段還原性增強,普遍發生次生潛育化過程。全省潛育化稻田有50萬余公頃,次生潛育化稻田27萬余公頃。

(3)土地貧瘠化普遍:土地貧瘠化是因土地用養失衡所致。近幾十年來,集約型農業日益發展,土地養分消耗量急增,而土地投入相對不足,重用輕養甚至只用不養的現象普遍存在,土壤養分損失嚴重。全省122.99 萬公頃的旱地中絕大部分有機質含量不到1%,水田中亦有相當部分的有機質含量低於2%。土地貧瘠化現象在農業生產相對發達、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區域表現更加明顯,如常德、岳陽、長沙等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低產耕地佔其耕地總面積的70%以上。

(4)土地損毀嚴重:由於工農業生產不斷擴大、城鎮化建設日新月異、交通建設的迅速發展,普遍發生了因挖損、塌陷、壓占等使土地遭受破壞。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歷年來全省僅國有大中型工礦企業挖損或壓占的土地總面積1.13萬公頃,安化縣境內湘黔鐵路復線工程全長僅38 km,施工過程中廢土廢渣堆占土地及河道、水面的面積高達7.44萬平方米。

(四)江湖塘庫功能衰退

(1)含沙量和輸沙量增加:省內各流域中上游地區在春夏雨季,特別是大雨和暴雨季節,發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由地表水徑流攜帶向下游運移,此時大小河流的含沙量和輸沙量普遍增加。湘、資、沅、澧四水幹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別為0.179 kg/m3、0.127 kg/m3、0.229 kg/m3、0.416 kg/m3,從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僅湘江幹流每年就向洞庭湖輸入1235萬噸泥沙。

(2)水利效益降低:主要表現在江湖塘庫蓄洪、防洪、抗旱能力降低和發電效益降低,如洞庭湖在1949年天然湖泊面積為4350 km2,到1983年縮減為2691 km2,較1949年減少了38%,湖容量也縮減了40%。隨之而來,每到雨季,洞庭湖平原就發生洪澇災害,特別是近幾年來歷年都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嚴重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日常生活。

(3)河運能力降低:由於長期的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淤積,河床抬高,航運能力和航運價值大大降低。湖南省流域面積大於100 km2的河流共594條,總長約3.3 萬公里,1965年通航里程達1.6萬公里,後因泥沙淤積,河床變淺,通航里程逐年下降,目前全省河流通航里程僅1萬公里左右,客、貨運量大幅下降。

(五)地質災害頻繁

(1)滑坡與崩塌:省域內滑坡和崩塌較為發育,每年均有數千至萬余起發生,其中約有1%可形成災害。據統計,全省業已發生較大規模以上的滑坡764起,崩塌110起,它們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區,而且以海拔150~800 m之間為甚。湘西北石門—沅陵—鳳凰一線北西山區、安化—通道的湘西南山區和茶陵—臨武—江華的湘南山地區是3個滑坡與崩塌大量發育的地帶,分別佔全省滑坡與崩塌總量的35.2%、20.8%、25.2%,而且是大型滑坡與崩塌主要發育地帶;湘、資、沅、澧四水幹流及其一級支流兩岸谷坡地帶亦是滑坡與崩塌經常發育的地帶。

(2)泥石流:省內泥石流往往與滑坡、崩塌相伴發生,但發生數量相對較少。根據地礦部門資料,固體物質一次輸移量>1.0萬立方米的泥石流有74起,其中大型—巨型的泥石流有22起。

(3)水土流失:由於本省大部地區屬山地、丘陵區,地勢高、且相對高程差大,同時雨水多、強度大,特別是在分布廣泛的紅層和岩漿岩岩類以及志留系頁岩、泥岩分布區,基岩對土壤結持力小,抗蝕、抗沖及抗風化能力弱,植被一經破壞,極易發生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一直是長期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1985年湖南省農業區劃研究成果表明,湖南省水土流失分布面廣,達4.4萬km2,佔全省總面積的20.8%。按侵蝕類型分:面蝕41958.6 km2,溝蝕1673.7 km2,崩塌368.3 km2;按發生的地類分:農業用地6954.3 km2,林地27312.5 km2,草荒地9733.8 km2;按流失程度分:輕度20830.8 km2,中度14240.7 km2,強度7942.8 km2,劇烈986.6 km2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封山育林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森林植被和草地得到了較好的護養,植被覆蓋率逐年提高,1996年植被覆蓋率達到52%,不但有效地抑制了水土流失的進一步擴大,並對已發生水土流失的地區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縮小了水土流失范圍。但是,目前省內水土流失仍分布很廣,除洞庭湖平原區的安鄉、南縣、沅江、華容和津市五縣少有水土流失以外,其他地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全省水土流失面積達39430 km2,佔全省總面積的18.62%。水土流失災情較為嚴重的地區是衡陽、邵陽、自治州及婁底市,水土流失面積分別占其總面積的25.7%、24.1%、25.0%、23.4%,在衡陽又以衡南縣水土流失最為嚴重,水土流失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43.2%,形成了大面積的紅壤劣地。

湖南省水土流失以面蝕為主,占總流失面積的95.36%,流失地類有農地、林地及草荒地,其中農地流失佔15.8%,林地佔62.1%,草荒地22.1%。

(六)地表水體污染

湘江水系:1998年度湘江水系主幹流參與評價斷面20個,支流參與評價斷面12個。全流域水體符合Ⅰ、Ⅱ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各為3個,各佔9%;符合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佔5個,為15%;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17個,佔53%;屬於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4個,佔12%。湘江幹流中上游江段水體污染較輕,從源頭永州大江口至株洲上游淥水口長約400 km的江段上,共布設監測斷面11個(9個城市江段斷面),僅1個斷面水體符合Ⅲ類水質標准,其餘斷面水體均屬於Ⅳ類或Ⅳ類以上水質標准。

湘江支流中,郴江、蒸水、瀏陽河、漣水污染嚴重,瀟水、舂陵水水質保持良好。湘江水域主要污染為總氮、石油類、總大腸菌群、氨氮、總磷、非離子氨、汞、砷以及其它重金屬。

資江水系:資江是湖南省幹流和支流污染均嚴重的水系。1998年參與評價斷面15個(城市江段斷面13個),幹流上布設監測斷面11個,支流布設監測斷面4個,所有斷面中,符合Ⅰ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11個,屬於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幹流上僅中游柘溪水庫、桃谷山2個斷面水體良好,符合Ⅰ類水質標准。中上游以及下游共9個水體監測斷面均屬於Ⅳ類水質標准。支流邵水、夫夷水污染嚴重。邵水參與監測評價的2個斷面水體均屬於Ⅴ類水質標准,夫夷水參與監測評價的2個斷面水體均屬於Ⅳ類水質標准。幹流上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揮發酚、總大腸菌群以及總磷。支流邵水馬家壩、東風橋等生化需氧量、總大腸菌群、總磷、揮發酚的年均值均超標。

沅江水系:沅江水系共布設監測斷面16個,幹流上設11個,支流上設置5個。所有參與監測評價斷面中,符合Ⅰ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5個,符合Ⅱ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符合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1個,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5個,屬於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3個。沅江幹流水質尚好,全長約500公里的幹流上所設置的11個斷面中,僅中游1個斷面和下游2個斷面水體屬於Ⅳ類水質標准,其餘監測斷面水體均符合Ⅰ、Ⅱ或Ⅲ類水質標准。沅江支流巫水、峒河以及萬溶江污染嚴重,主要污染物為總大腸菌群、總磷、揮發酚、氨氮以及懸浮物。支流萬溶江、上州、七一化工廠斷面的監測項目總大腸菌群、總磷、氨氮年均分別超標,幹流下游新興嘴斷面、坡頭斷面總大腸菌群分別超標。

澧水水系:澧水水系參與監測斷面6個,幹流上布設5個,支流上布設1個。幹流上僅石門三江口斷面水體符合Ⅱ類水質標准,其餘4個斷面均屬於Ⅳ類水體。支流上斷面水體基本符合Ⅲ類水質標准。澧水水域的主要污染物為氨氮、懸浮物、大腸菌群。

洞庭湖區:洞庭湖區參與評價斷面8個,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6個,符合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總磷、總氮污染較廣,呈富營養化現象。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懸浮物、色度、總大腸菌群。湖區所有監測斷面中,南嘴和茅草街斷面污染較重。

長江水系:長江水系湖南江段參與評價斷面3個,即岳陽市荊江口、陸城和城陵磯,斷面監測結果均屬於Ⅳ類水質標准。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總大腸菌群、懸浮物和氨氮。

湖南省水庫除湘江支流瀟水的雙牌水庫揮發酚年均值超標外,其它各大水庫監測結果表明水質良好。

(七)大氣污染

根據湖南省環境保護局統計資料,我省重點源工業廢氣等標污染負荷為3819432.40,其中燃燒廢氣佔68.98%,工藝廢氣佔31.08%。說明重點源工業廢氣有三分之二以上來自燃燒廢氣。

工業廢氣等標污染負荷較大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分別為1879829.73、963959.00和680971.878,這三項污染物累計負荷比達95.37%。

重點源工業廢氣等標污染負荷排在湖南省首位的是岳陽市,標污染負荷為729126.90,占 19.09%,以下依次是婁底地區負荷比為16.54%、株洲市負荷比為14.51%、衡陽市負荷比為12.00%和湘潭市負荷比為9.21%,這五個地市累計負荷比為71.34%,為我省重點源工業廢氣的主要污染區域。

11.3.2 生態環境的整治措施

(一)優先發展社會經濟發達地區與加強區際合作、縮小地區發展差異並重

區域經濟發展應走不平衡增長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集中有限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在優勢發展地域予以重點突破,並再實施滾動發展。

全省由於社會歷史、自然條件、資源狀況、投資規模等諸因素的不同,從而形成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上的明顯差異。從總體上看,湘江中下游的湘中丘陵區和洞庭湖平原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高於湘西北地區、湘西雪峰山區和湘南山區。在今後一段時期內,要將有限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優先保證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超前發展。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尤其是以長株潭為中心的地區生產率高,南靠廣東、港澳,北通長江黃金水道,工、農、商業發達,城鎮規模大、數量多,交通便利,科教衛事業和郵電通訊業發達,水資源充裕,具有投入少、經濟效益高、快速發展的條件,應作為全省優先發展的區域帶,使之增強聚集效應,增大輻射功能,率先縮小與沿海地區的差距,並推動全省其它地區的發展。

在優先發展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同時要加強區際合作。實現各地區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奮斗目標,同時省內社會經濟落後的山區,國土資源豐富,社會經濟的嚴重滯後會對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制約作用。對湘西自治州以及其它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要根據其國土資源狀況,按照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合理分工、突出重點、各展所長、協調發展的原則,實行對口扶貧工作,以加快全省300萬人口的脫貧,縮小與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貧富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二)加強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

控制人口增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是關系湖南社會經濟全局和子孫後代的大事。人多地少是湖南省經濟發展和國土開發利用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目前,人口年齡結構類型正處於從年輕型向成年型轉變階段,但少年、成年人口基數仍然很大,總負擔系數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23%(1995年)。若放鬆計劃生育,讓少年人口迅速擴大,則建設成果將部分或大部分被人口增長所抵消,資源和環境也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要繼續切實加強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完善人口目標管理責任制,健全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網路,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的法規和政策,把推行計劃生育與發展經濟結合起來。

(三)造林育草、整治江湖塘庫,扼制地質災害

造林育草扼制水土流失:森林覆蓋率低、草地退化是湖南省地質災害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繼續造林育草、發展植被是整治生態環境、改善經濟條件最重要的基礎措施之一。湖南省森林覆蓋率達52%,遠高於全國水平,但是由於大部地區地勢起伏大,雨量多,尤其是暴雨和大雨,地質災害仍然頻繁發生。同時,原始林業已開發殆盡,現有林木絕大部分為次生林,主要為馬尾松林、杉樹林和經濟林,它們對水土流失的扼製作用明顯減弱。因此,必須強化「森林法」的實施,以法治林,封山育林,同時要調整林種結構,擴大防護林的種植面積,以保證森林不但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真正得到改善,提高涵養水土的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湖南省草地退化明顯。由於人類對草地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大面積草坡被墾、公灘濫牧,加上不顧客觀條件的毀草造林,結果使草地墾植失敗,有種無收,公灘荒蕪、造林不成,反而引起草地退化。因此,必須從措施上採取圍欄封育,退耕、退林還草,使草類具有充分的休養萌生時間;實施防護林與草地同步發展、交互分布的綜合防護措施,以逐漸使草地恢復發展,改善生態條件。

整治江湖塘庫,扼制洪澇災害:每當春夏季節,雨水集中,水量充沛,且四水洪水與長江分流入湖洪水遭遇時,在洞庭湖平原及四水下游地勢低緩平坦地區釀成洪澇災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洞庭湖圍湖造田造成洞庭湖蓄水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二是由於長期水土流失,造成四水及洞庭湖含沙量和輸沙量增加,江河淤積,湖河床抬高,泄洪防洪能力明顯降低;三是四水中上游水庫蓄水調節能力低。因此,必須整治江湖塘庫。

首先,在湘、資、沅、澧四水及其重要支流中上游,特別是在暴雨中心地段或降水高值區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庫,以及加強對已建水庫的維護管理,提高四水中上游蓄水能力,做到防洪、抗旱調節自如,減少洞庭湖及四水尾閭的防洪壓力。

在湘、資、沅、澧四水中下遊河段,存在江河淤積、河床抬高的地段,應進行河道清障和疏挖,達到暢通水流,降低水位。同時要加固沿江大堤,使之達到防洪能力20年一遇甚至更高的標准。特別是社會經濟發達的重點城市,如長沙、株洲、湘潭、衡陽等城市,沿江大堤的加固要達到防洪能力50~100年一遇的標准。此外,要確保重點鐵路、重要公路不受淹沒,常年暢通。

洞庭湖圍湖造田和泥沙淤積湖床抬高,造成洞庭湖蓄水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是洞庭湖平原及四水尾閭洪澇災害的症結。因此,要切實退田還湖、清理四水尾閭洪道。此外,要加強堤壩建設和增強堤垸排澇能力。

(四)綜合治理水污染

(1)加強宏觀管理,健全監督機制,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行排污動態申報和排污許可證制度。

(2)調整產業結構,扶持環保產業,對排污嚴重的企業應採取關、停、並、轉的方針,對於化工、冶金、造紙等污染較嚴重的產業應實行區域性集中生產、慎重發展的方針。

(3)實行誰污染誰治理,加強對污水處理設施的監督管理,對現有的污水處理設施沒有正常運轉的,限期整改,對處理效果差的設施進行技改,盡快達到排放要求。

(4)加強水資源管理,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降低萬元產值與單位產品的耗水量和排放量。

(5)加強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資金投入,興建和擴建生活污水處理廠,嚴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五)綜合治理大氣污染

(1)以控制煤煙型污染為重點,綜合治理大氣污染,凡不符合國家煙塵排放標準的企業、民用鍋爐和土灶要限期治理。推廣節能高效、污染小的爐窯。

(2)逐步改變燃料結構,積極發展氣體燃料,提高城市用氣率。有條件的,要積極推廣利用太陽能、沼氣等非污染能源。

(3)加強對汽車尾氣的控制和管理,對尾氣排放不符合要求的汽車不準上路,減少汽車尾氣污染。

(4)對工礦企業排放的各種廢氣,要結合技術改造進行治理或回收利用,污染嚴重的應限期治理,達標排放。

❽ 浙江多少名違紀違法村幹部被揪出

村口掛起了舉報箱,挨個走訪村民了解情況,聚焦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到昨日,浙江雲和縣今年首批19個村農村基層作風巡查工作正式完成。「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反映,不需要再往縣里跑了!」赤石鄉陰岩村村民藍新富說,縣里派來的巡查組蹲在村裡半個月,挨家挨戶了解情況,老百姓感到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

從2016年開始啟動針對農村基層組織的巡查工作,到去年底雲和已經完成了對92個村的巡查,18名村幹部受到黨紀處分、4人因違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575人被批評教育。雲和縣紀委監委幹部彭飛說,「點穴巡查」發現和查處的事情和當事人,均在全縣點名道姓通報,有效整治了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重塑農村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點穴巡查」也發揮了正向引導和激勵作用。崇頭鎮崇頭村在巡查後,村兩委幹部戰鬥力大幅提升,「難產」了七年的苦枝墩項目順利開工建設,黨員幹部自覺帶頭拆-除自家的旱廁、豬圈,帶動親屬及周邊鄰居積極配合環境整治。元和街道沈村村兩委幹部帶頭對接落實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只用了10天就順利建成並網發電,一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5萬元。

百姓在村口反映問題,問題解決在家門口。「村裡往外上-訪舉報的少了。」石塘鎮朱村村支部書記吳煥雷深有感受。據雲和縣紀委監委統計,今年上半年接到的涉農信-訪件直線下降,同比下降75%。

一抓一大把。

消息來自鳳凰網。

❾ 鄰水縣林業局因整治採石場不力被判敗訴嗎

2018年7月,四川省第二例行政公益訴訟案宣判。法院判決確認鄰水縣林業局不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並責令其繼續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恢復被破壞的森林資源。

為提升司法公信力,庭審當天,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近40家行政執法部門負責人到場旁聽。同時,鄰水縣人民檢察院也對該案進行了現場直播。

法院經審理後判決,鄰水縣林業局不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並責令其繼續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恢復被破壞的森林資源。

廣安市人民檢察院行政檢察處處長雷景輝說,該案中,林業局雖向採石場送達責令恢復通知書,但根據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強製法》,行政機關可以向法院申請行政強制執行或者代為履行。「根據第五十條規定,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要求當事人履行排除妨礙、恢復原狀等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經催告仍不履行,其後果已經或者將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環境污染或者破壞自然資源的,行政機關可以代履行,或者委託沒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