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管理與社會治理
Ⅰ 的含義及特徵,社會管理與社會治理有何
「社會治理」與「社會管理」雖只有一字之差,但還是有很大區別。「社版會治理」權與「社會管理」的區別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覆蓋的范圍不同,「社會管理」在實踐中往往被理解為無所不包,涵蓋的領域過於寬泛,在實踐中不容易把握、很難界定;「社會治理」則聚焦於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等。二是「社會治理」相比於「社會管理」,更突出地強調「鼓勵和支持各方面的參與」,強調更好地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而不是政府的管控。三是「社會治理」更加強調制度建設,特別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社會治理體系可以說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研究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可能出現的沖突與合作方式。
找了好久才找到的,麻煩採納一下,謝謝
Ⅱ 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何區別
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涉及面比較廣,屬於宏觀方面的;
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僅限於治安方面的綜合治理,相對社會管理而言屬於一個方面或點,范圍比較窄。
Ⅲ 分析社會管理的含義及特徵,社會管理與社會治理有何不同
社會管理學是一門系統地研究社會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
社會管理的客體是由社會活動、社會生活、社會關系構成的復雜的社會系統,它包含人、財、物、事等,其中人是最基本的。社會管理歸根結底是對人的管理,是對人的行為的管理。社會管理的主體即對社會系統實施管理的社會管理者以及由他們所組成的社會管理系統。社會管理系統是社會管理活動的主導因素,社會管理活動的效果取決於社會管理系統功能的發揮,社會系統的運行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管理系統的運作狀況。
社會管理學著重研究社會管理的一般過程和特點、基本原理和機制、主要手段和方法,涉及的具體內容主要有:研究社會計劃的制定和社會發展目標的確定以及保證其順利實施的手段和措施;研究社會預測、社會決策的方式方法;研究社會活動、社會關系的溝通和協調問題;研究社會控制與社會保障的機制和手段;研究社會管理人員的自身建設問題,以及領導者的作用與方法;研究社會活動、社會生活、社會關系的特殊組織和機構等等。
社會管理學具有如下幾個特徵:綜合性。作為社會管理學研究對象的社會管理活動是極其復雜的,它滲透到社會系統的各個領域,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影響社會管理活動有效性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錯綜復雜的。因此在方法上,社會管理學需要綜合運用現代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成果。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理論以及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構成了社會管理學的理論基礎。同時,其他許多具體學科也交叉滲透進社會管理學中,這些學科的滲入促進了社會管理學的發展,而完善社會管理的要求反過來又成為刺激這些學科進一步繁榮的重要因素。實用性。社會管理學又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它所提出的理論、原則、方法,應能有效地指導社會管理實踐,對社會管理實際工作有所幫助,提高社會管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社會管理學一方面要為完善社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一般的原則和方法論,另一方面又要為此提供具體的手段和方法。只有把社會管理的理論同社會管理的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這門學科的作用。科學性。社會管理學是一門科學,旨在系統地研究社會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社會管理的實質就是根據社會規律自覺地控制人們的社會活動。在社會管理中制定和選擇對人的行為、群體活動和社會運行施加積極影響的方法,必須以認識社會規律為基礎,以掌握關於管理對象的狀況及其外部環境的信息為前提,這些都要求社會管理學具備科學性。社會管理學所提出的觀點和方法必須接受社會管理實踐的檢驗,如果檢驗結果與實際不相符合,就要考慮修改和更新,提出能夠更有效地指導實踐的觀點和方法。
Ⅳ 政府管理與社會治理的區別是什麼
一是覆蓋的范圍不同。「政府管理」在實踐中往往被理解為無所不包,涵蓋的領域過於寬泛,在實踐中不容易把握、很難界定;而「社會治理」則聚焦於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等。
二是「社會治理」相比於「政府管理」,更突出的強調「鼓勵和支持各方面的參與」,強調更好的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而不是政府的管控。
三是「社會治理」更加強調制度建設,特別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社會治理體系可以說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研究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可能出現的沖突與合作方式。
(4)社會管理與社會治理擴展閱讀:
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
社會治理的現代化轉型,既是思想觀念的轉變,也是方式方法的深刻變革。應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充分發揮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作用,加快推進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
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政治建設在社會治理中具有引領性、決定性、根本性作用。要把政治建設貫穿於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提高政治覺悟,堅定不移跟黨走。
發揮法治保障作用。法治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應加強社會治理領域立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針對生產安全、生態環境、食品葯品等領域存在的執法不嚴等問題拿出治本之策,充分發揮執法司法規范社會行為、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作用。
發揮德治教化作用。道德具有深切、持久的引領力量。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時代精神的德治體系。
發揮自治基礎作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應健全以黨組織為領導、村(居)委會為主導、人民群眾為主體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框架,明確基層自治權界,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
發揮智治支撐作用。智能化是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應加快推進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打造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助推社會治理決策科學化、防控一體化、服務便捷化。
(4)社會管理與社會治理擴展閱讀來源:人民網_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Ⅳ 為什麼說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是一個必然趨勢
社會管理從屬於社會治理。社會不是一個實在的事物,所以社會管理是通過管理社會事務體現出來的,而治理,不僅包含了管理,同時也包含了規劃,秩序,體制、規則的建立。
所以概念內涵社會管理 < 社會治理。社會治理 = 規劃 + 建立秩序 + 制定規則 + 組織 + 管理。
說管理到治理是一個必然趨勢這句話,可以這么考慮,建立體制與規劃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也可以這么說,當還沒有建立規劃、秩序的時候,社會僅僅處於響應社會事務管理需求的階段,只有社會管理,沒有治理,隨著社會意識水平提高,開始能夠預先規劃,建立秩序,構成治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我們知道的,許多原始部落,他們有解決爭端的方式以及婚嫁喪葬祭祀儀式,所以也有實質意義上的社會管理,但是發展了幾萬年到現在,他們還沒有發展出秩序,也就是說的沒有實質意義上的社會治理,所以,社會管理並非必然發展到治理。
Ⅵ 社會治理與社會管理有三大區別
社會管理和社會治理區別如下:
第一,雖然社會管理包括政府作為主體的管理行為和公民社會組織作為主體的管理行為兩個主要方面內容,但社會管理仍然側重於政府對社會進行管理,政府是社會管理合法權力的主要來源;而社會治理則強調合法權力來源的多樣性,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組織等也同樣是合法權力的來源。社會治理的主體是多元的,任何一個單一主體都不能壟斷規范和管理的實踐過程。
第二,社會管理很容易表現為政府凌駕於社會之上,習慣於包攬一切社會事務,習慣於對社會進行命令和控制,習慣於扮演「全能型選手」;而社會治理更多的是在多元行為主體之間形成密切的、平等的網路關系,它把有效的管理看作是各主體之間的合作過程,它表明在現代社會,原先由國家和政府承擔的責任正在越來越多地由各種社會組織、私人部門和公民自願團體來承擔。
第三,社會管理更多地是表現為從自身主觀意願出發管控社會,想當然地自上而下為民做主;而社會治理是當代民主的一種新的實現形式,它更多地強調發揮多主體的作用,更多地鼓勵參與者自主表達、協商對話,並達成共識,從而形成符合整體利益的公共政策。
第四,社會管理的實踐主要依靠政府的權力,依靠發號施令;而社會治理則在運用權力之外,形成了市場的、法律的、文化的、習俗的等多種管理方法和技術。社會治理行為者有責任使用這些新的方法和技術來更好地對公共事務進行控制和引導。例如,政府應更多地引導和更少的管制,民間組織及公民社會更多地承擔社會治理的責任,市場力量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社會創新和社會企業成為改善社會治理的重要因素,等等。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022/c245417-19341622.html
從社會管理走向社會治理--理論--人民網
Ⅶ 為什麼要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
管理是政府行為,是上對下的管理;治理是一種全民參與的行為,是一種大家一起動手,大家都是主人,大家都是一分子,社會是我們大家的社會,大家一起來開展的行為肯定效果要好得多。只有政府的管理沒有群眾的參與,效果肯定不好,而且,管理對群眾來說是一種被動,被管理,好象是不積極,做錯了,來管了,因此群眾肯定沒有主動性,甚至對抗。管理者自己也是只是對別人的管理,把自己凌駕於群眾之上,有特權意識,反面自己沒有做好。而治理則是充分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政府人員自己也是一分子,也要積極參與。治理的效果會比較好。
Ⅷ 社會管理和社會治理的區別
社會管理和社會治理的區別是很大的,所以社會管理是因為正常的一個普通的管理就是一些人們衣食住行的管理,但社會治理是說明包括治安。依法辦事這些有關。
Ⅸ 如何理解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是必然qu
社會管理是指政府對社會的強制性政策要求,比如安全問題方面的管理,宵禁、禁槍支、禁毒品等;社會治理是指政府發揮政府作用,服務社會,為社會發展作出努力的提現,比如環境問題治理、治理黃河水患等;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一說並不是必然趨勢,管理與治理只不過是政府對社會問題的不同處置方式的不同表達方式。
Ⅹ 什麼是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是指社會治理是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以及個人等多種主體通過平等的合作、對話、協商、溝通等方式,依法對社會事務、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進行引導和規范,最終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
(10)社會管理與社會治理擴展閱讀
從運行意義上,「社會治理」實際是指「治理社會」。或者換言之,所謂「社會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體對於社會實施的管理。由「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不僅僅是概念上的變化,而且蘊含著理念、方法、手段和制度等多個層面的深刻變革。
社會治理是一種導致公共理想的社會和經濟效果的治理模式。社會治理理論是西方治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治理是一系列的價值、政策和制度,通過這些,一個社會可以來管理它的經濟、政治和社會進程。
社會治理是一個國家開發經濟和社會資源過程中實施管理的方式,它同時也是制定和實施決策的過程。社會治理還被界定為限制和激勵個人和組織的規則、制度和實踐的框架。所以,治理不僅僅局限於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動。由於西方國家治理理論奉行社會中心主義和公民個人本位,因此,理性經濟人的社會自我治理,在理論邏輯上構成了西方國家治理理論的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