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廢治理原則
『壹』 固體廢棄物有哪些特點其治理原則有哪些/
是指人類在生產、消費、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國外的定義則更加廣泛,動物活動產生的廢棄物也屬於此類),主要包括固體顆粒、垃圾、爐渣、污泥、廢棄的製品、破損器皿、殘次品、動物屍體、變質食品、人畜糞便等。有些國家把廢酸、廢鹼、廢油、廢有機溶劑等高濃度的液體也歸為固體廢棄物。
固體廢棄物的概念和分類固體廢棄物通常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通俗地說,就是「垃圾」。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工業固體廢棄物和農業廢棄物。
⑴城市生活廢棄物。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主要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醫院垃圾、商業垃圾、建築垃圾(又稱渣土)。一般來說,城市每人每天的增圾量為1-2公斤,其多寡及成分與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習慣、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築情況等有關。如國內的垃圾主要為廚房垃圾。有的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來說,每年的產量就十分驚人。在18世紀中葉,世界人口僅有3%住在城市;到1950年,城市人口比例佔29%;1985年,這個數字上升到41%。預計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60%將住在城市或城區周圍。這么多人住在或即將住在城市,而城市又是高度集中、環境被大大人工化的地區,城市垃圾所產生的污染極為突出。1980年各國處置城市垃圾情況國別
處置的城市垃圾數量(噸)美國160*106日本43.9*106德國32.6*106英國16.0*106法國15.5*106義大利14.0*106加拿大12.6*106
由表可知,一般來說,城市生活水平愈高,垃圾產生量愈大,在低收入國家的大城市,如加爾各答、卡拉奇和雅加達,每人每天產生0.5-0.8千克;在工業化國家的大城市,每人每天產生的垃圾通常1千克左右。
(2)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交通等生產活動中產生的采礦廢石、選礦尾礦、燃料廢渣、化工生產及冶煉廢渣等固體廢物,又稱工業廢渣或工業垃圾。工業固體廢物按照其來源及物理性狀大體可分為六類。而依廢渣的毒性又可分為有毒與無毒廢渣兩類,凡含有氟、汞、砷、鉻、鉛、氰等及其化合物和酚、放射性物質的均有毒廢渣。
⑶農業廢棄物。也稱為農業垃圾,主要來自糞便以及植物秸桿類。
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未經處理的工廠廢物和生活垃圾簡單露天堆放,佔用土地,破壞景觀,而且廢物中的有在成份通過刮風進行空氣傳播,經過下雨進入土壤、河流或地下水源,這個過程不是固體廢棄物污染。
⑴污染水體。固體廢物未經無害化處理隨意堆放,將隨天然降水或地表徑流入河流、湖泊,長期淤積,使水面縮小,其有害成份的危害將是更大的。固體廢物的有害成分,如汞(來自紅塑料、霓虹燈管、電池、朱紅印泥等)、鎘(來自印刷、墨水、纖維、搪瓷、玻璃、鎘顏料、塗料、著色陶瓷等)、鉛(來自黃色聚乙烯、鉛制自來水管、防銹塗料等)等微量有害元素,如處理不當,能隨溶瀝水進入土壤,從而污染地下水,同時也可能隨雨水滲入水網,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攝入,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我國個別城市的垃圾填埋場周圍發現,地下水的濃度、色度、總細菌數、重金屬含量等污染指標嚴重超標。
⑵污染大氣。固體廢棄物中的干物質或輕質隨風飄揚,會對大氣造成污染。焚燒法是處理固體廢棄物目前較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燒將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粉塵,一些有機固體廢棄物長期堆放,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會被微生物分解,同時釋放出有害氣體。
⑶污染土壤。土壤是許多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場所,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體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與土壤本身構成了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而未經處理的有害固體廢物,經過風化、雨淋、地表徑流等作用,其有毒液體將滲入土壤,進而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了土壤中的生態平衡,污染嚴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⑷侵佔土地。不斷增加的產生量相當迅速,許多城市利用大片地城郊邊緣的農田來堆放它們,難怪科學家從衛星拍回的地球照片上,圍繞著城市的大片白色垃圾是那麼顯眼。5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固體廢棄物的處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體廢物轉化為適於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過程,固體廢棄物處理的目標是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有人認為固體廢物是「三廢」中最難處置的一種,因為它含有的成份相當復雜,其物理性狀(體積、流動性、均勻性、粉碎程度、水份、熱值等)也千變萬化,要達到上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目標會遇到相當大的麻煩,一般防治固體廢物污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產生量,例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結構(包括民用工業)控制工廠原料的消耗,定額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廢品的回收率等;其次是開展綜合利用,把固體廢物作為資源和能源對待,實在不能利用的則經壓縮和無毒處理後成為終態固體廢物,然後再填埋和沉海,目前主要採用的方法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固化、焚燒、生物處理等。
⑴壓實技術。壓實是一種通過對廢物實行減容化、降低運輸成本、延長填埋壽命的預處理技術,壓實是一種普遍採用的固體廢棄物的預處理方法,如汽車、易拉罐、塑料瓶等通常首先採用壓實處理,適於壓實減少體積處理的固體廢棄物,不宜採用壓實處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問題的廢棄物,如焦油、污泥或液體物料,一般也不宜作壓實處理。
⑵破碎技術。為了使進入焚燒爐、填埋場、堆肥系統等廢棄物的外形減小,必須預先對固體廢棄物進行破碎處理,經過破碎處理的廢物,由於消除了大的空隙,不僅尺寸大小均勻,而且質地也均勻,在填埋過程中另令壓實。固體廢棄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沖擊破碎、剪切破碎、擠壓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還有專有的低溫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⑶分選技術。固體廢物分選是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分選將有用的充分選出來加以利用,將有害的充分分離出來;另一種是將不同粒度級別的廢棄物加以分離,分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方面的差異,將其分離開。例如,利用廢棄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別進行分離;利用粒徑尺寸差別進行分離;利用比重差別進行分離等。根據不同性質,可設計製造各種機械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選,分選包括手工撿選、篩選、重力分選、磁力分選、渦電流分選、光學分選等。
⑷固化處理技術。固化技術是通向廢棄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體廢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種無害化處理過程,經過處理的固化產物應具有良好的抗滲透性、良好的機械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濕、抗凍融特性,固化處理根據固化基材的不同可分為沉固化、瀝青固化、玻璃固化及膠質固化等。
⑸焚燒和熱解技術。焚燒法是固體廢物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綜合處理過程,好處是大量有害的廢料分解而變成無害的物質。由於固體廢棄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漸增加,採用焚燒方法處理固體的廢棄物,利用其熱能已成為必須的發展趨勢,以此種處理方法,固體廢棄物佔地少,處理量大,在保護環境、焚燒廠多設在1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並設有能量回收系統。日本由於土地緊張,採用焚燒法逐漸增多,焚燒過程獲得的熱能可以用於發電,利用焚燒爐生產的熱量,可以供居民取暖,用於維持溫室室溫等。目前日本及瑞士每年把超過65%的都市廢料進行焚燒而使能源再生。但是焚燒法也有缺點,如投資較大,焚燒過程排煙造成二次污染,設備銹蝕現象嚴重等。熱解是將有機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高溫(500℃-1000℃)加熱,使之分解為氣、液、固三類產物,與焚燒法相比,熱解法則是更有前途的處理方法,它最顯著的優點是基建投資少。
⑹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對有機固體廢物的分解作用使其無害化可以使有機固體廢物轉化為能源、食品、飼料和肥料,還可以用來從廢品和廢渣中提取金屬,是固化廢物資源化的有效的技術方法,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有:堆肥化、沼氣化、廢纖維素糖化、廢纖維飼料化、生物浸出等。
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價值如果我們將垃圾分類回收,便可得到大范圍資源化綜合利用的事半功倍之效。回收工作取決於分類的程度和垃圾的累積量,固體廢物的回收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貳』 三廢處理及環境保護
"三廢處理" 在工具書中的解釋
又稱三廢綜合利用。指對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內的廢液、廢氣和廢渣等進容行回收、綜合利用或凈化所採取的措施。△實行「三廢」處理,可化害為利,變廢為寶,防止環境污染,造福人類。
環境保護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叄』 三廢治理與利用的目錄
第一篇總論
第一章緒論
一、環境與環境污染
(一)人類環境
(二)環境污染
二、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的破壞
(一)生態系統
(二)生態平衡及其破壞
三、環境保護概況
第二章環境標准
一、制定環境標準的目的
二、制定環境標準的原則
(一)保護人群健康,維護生態平衡
(二)進行損益分析
(三)結合當地條件,遠近規劃,政策要求
(四)要有科學的依據
三、環境標準的種類
(一)按環境標准體系分類
(二)按對象環境要素分類
(三)按我國環境標準的層次分類
(四)按標準的性質分類
(五)按時間分類
(六)按標準的用途分類
四、我國的環境標准體系
(一)大氣環境標准
(二)水環境標准
(三)放射性同位素最大允許濃度
(四)其他標准
(五)雜訊標准(略)
五、環境目標值
六、環境容量與容許排放總量
(一)環境容量
(二)容量排放總量
第三章環境的污染危害特點及其分類
一、環境的污染
(一)污染與有害物的含義
(二)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
二、環境污染的危害
(一)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二)對生物的危害
(三)對器物的危害
三、環境污染的特點
(一)污染范圍大
(二)作用時間長
(三)危害不易發現
(四)危害機理復雜
(五)污染容易,清除難
四、污染源與污染物的分類
(一)污染源的分類
(二)污染物的分類
第四章污染的防治
一、概述
(一)防治污染方法的原則
(二)三廢的利用和處理方法
(三)三廢的利用和處理流程
二、廢水治理與水污染防治
(一)廢水治理
(二)水污染的防治
三、廢氣污染物的凈化與大氣污染的防治
(一)廢氣污染物的凈化
(二)大氣污染的防治
四、固體廢物的治理
(一)生產工藝中減少(消除)廢物
(二)綜合利用開展廢物資源化活動
(三)廢物處理與處置
參考文獻
第二篇廢水治理與利用
第一章緒論
一、工業廢水的性質與特徵
(一)廢水的來源與分類
(二)廢水中的污染物與危害
(三)水體的污染、自凈與防護
二、控制工業廢水污染的措施
(一)防治廢水污染的發展道路
(二)控制污染的措施
第二章工業廢水治理與利用的基本方法
一、廢水治理方法的分類
(一)按治理程度
(二)按治理方法
二、廢水的物理治理方法
(一)重力分離法
(二)離心分離法
(三)過濾分離法
(四)蒸發與結晶法
三、廢水的化學治理方法
(一)中和(均衡)法
(二)化學混凝和沉澱法
(三)氧化還原法
四、廢水的物理化學治理方法
(一)吸附法
(二)萃取法
(三)電滲析法
(四)電解法
(五)汽提法與吹脫法
五、廢水的生物治理方法
(一)好氧生物治理法
(二)厭氧生物處理法
(三)天然生物治理法
第三章冶金工業廢水的治理與利用
一、重金屬廢水的治理
(一)重金屬廢水污染的特點
(二)處理方法及應用流程
二、放射性廢水的治理
(一)放射性廢水的來源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廢水中有害物質的處理
(四)放射性廢水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三、含鉻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四、含氰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第四章輕工業廢水的治理與防治
一、造紙廢水的治理
(一)造紙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處理及綜合利用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二、印染廢水的處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印染廢水處理的基本技術
(三)毛紡廠印染廢水治理實例
三、化學纖維廢水治理
(一)化學纖維廢水性質、特徵
(二)化學纖維廢水治理現狀和發展趨勢
(三)幾種化學纖維廢水的處理和利用
(四)含鋅化纖廢水的處理
四、製革廢水治理
(一)製革廢水的形成和危害
(二)製革廢水的處理
第五章化學工業廢水的治理
一、含油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二、含酚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三、硝基化合物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四、酸鹼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方法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第六章食品與其他工業廢水的治理
一、食品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二、釀造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三、抗生素等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四、農葯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第七章廢水治理的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一、工業廢水防治效果的評價
(一)環境保護經濟效果的特點
(二)廢水治理的綜合評價
二、廢水治理方法的選擇
(一)廢水治理的原則
(二)廢水治理的程度
(三)治理方法的選擇
三、廢水治理成本的效益分析
(一)污染防治中的技術經濟分析
(二)費用-效益分析
參考文獻
第三篇廢氣治理與利用
第一章緒論
一、大氣污染的基本含義
二、大氣污染的成因
(一)天然污染源
(二)人為污染源
三、大氣污染概況
(一)國外大氣污染概況
(二)我國大氣污染概況
四、大氣污染的種類
(一)粒子物質與氣溶膠
(二)氣態污染物
(三)放射性物質
五、大氣污染的工業發生源
(一)燃煤發生源大氣污染物
(二)冶金工業發生源及排放情況
(三)石油化學工業污染源及排放情況
(四)核工業污染源及排放情況
(五)其它工業排放情況
六、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標准
(一)按最佳實用技術確定排放標准
(二)按污染物擴散規律推算排放標准
(三)K值標准法
(四)總量控制標准
(五)P值控製法
第二章大氣污染的排放控制技術
一、控制大氣污染概況
二、幾種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控制概況
(一)粒子物質
(二)氣態污染物的控制
三、顆粒物質的排放控制技術
(一)顆粒物質的種類
(二)顆粒物質的物理性質
(三)顆粒物質控制的一般機制
四、除塵法的分類及應用
(一)機械除塵器的種類及應用
(二)洗滌式除塵器的種類及應用
(三)過濾式除塵器的種類及應用
(四)靜電除塵器及應用
(五)除塵裝置的選擇
(六)工業爐窯煙氣除塵及其流程
五、氣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技術
(一)氣體吸收法
(二)氣體吸附法
(三)熱燃燒和催化燃燒
(四)稀釋法
第三章含硫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含硫氧化物廢氣的凈化
(一)概述
(二)硫氧化物廢氣的控制方法
(三)煙氣中硫氧化物的凈化與利用
二、含硫化氫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概述
(二)含硫化氫廢氣的凈化
第四章含氮氧化物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概述
(一)環境中氮氧化物的來源
(二)NO:的性質及其危害
(三)NO:污染及控制現狀
二、氮氧化物廢氣的凈化方法
(一)氨選擇性催化還原法
(二)液體吸收法
(三)固體吸附法
三、幾種治理NO:的主要方法的技術經濟比較
第五章含氟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概述
(一)含氟廢氣的來源
(二)氣體氟化物的性質及對人類的危害
(三)含氟廢氣的凈化與綜合利用
二、含氟廢氣的凈化方法
(一)液體吸收法
(二)乾式吸附法
三、含氟廢氣的綜合利用
(一)綜合利用含氟廢氣生產冰晶石
(二)含氟廢氣的其他利用
第六章含氯及氯化氫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概述
(一)含氯廢氣的主要來源
(二)含氯廢氣的危害
(三)氯及氯化氫的主要性質
二、含氯廢氣的凈化方法
(一)含氯廢氣凈化方法的選擇
(二)液體吸收法凈化含氯廢氣
三、含氯化氫廢氣的凈化與綜合利用
(一)含氯化氫廢氣的凈化
(二)工業廢氯化氫氣體的綜合利用
第七章含汞、鉛、砷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含汞廢氣的凈化
(一)大氣中汞的來源
(二)汞對人體的危害
(三)汞的性質
(四)汞化合物及其性質
(五)汞蒸氣的凈化方法
二、含鉛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含鉛廢氣污染的來源
(二)鉛的危害
(三)含鉛煙氣的凈化
三、含砷廢氣的凈化及含砷物料的利用
(一)砷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質
(二)大氣中砷的來源及對人類的危害
(三)砷污染的控制
(四)砷污染的治理
(五)含砷物料的綜合利用
第八章含碳氧化物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一氧化碳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一氧化碳的性質、來源及危害
(二)含CO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二、含二氧化碳廢氣的回收與利用
(一)大氣中CO2的來源及對環境的危害
(二)含CO2廢氣的綜合利用
第九章放射性廢氣的凈化
一、放射性廢氣的來源
二、放射性廢氣對人體的危害
三、放射性物質在大氣中的動態
四、核工業放射性廢氣的控制與凈化
(一)鈾礦山含氡廢氣的控制與凈化
(二)鈾水冶廠廢氣的凈化與控制
(三)鈾後處理廠放射性廢氣的凈化
第十章大氣治理的社會經濟效益評價
一、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意義
二、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方法和步驟
三、控制大氣污染的技術措施和經濟政策
(一)燃料和原材料的合理選擇
(二)合理設計、嚴格的操作與維修
(三)改造設備、採用新工藝
(四)廢氣的綜合利用與回收
(五)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員素質
(六)控制大氣污染的經濟政策
四、環境、能源經濟與環境治理的經濟效益分析
(一)環境與能源的經濟分析
(二)環境治理工程效益分析
參考文獻
四、仿生群樂體的建立
(一)建立群樂體的原則
(二)建立群樂體的基本程序
(三)示範舉例
五、按群樂體功能及T、P點配對分類舉例
(一)排出酸性物質與需要酸性物質系統組成群樂體
(二)排出鹼性物質與需要鹼性物質系統組成群樂體
(三)余能與需能系統組成群樂體
(四)排熱與需熱系統組成群樂體
(五)廢水供、需雙方組成的群樂對
六、有關技術經濟方面的討論
(一)有說服力的證明
(二)經濟分析
七、展望
參考文獻
『肆』 國家規定的「三廢排放」標準是什麼請高手指教
廢氣排放標准對5種工業部門定出13類有害物質的容許濃度和排放量。這些有害物質是:二氧化硫、二硫化碳、硫化氫、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氫、一氧化碳、硫酸霧、鉛、汞、鈹化物、煙灰和生產性粉塵。廢水排放標准對工業廢水的排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對飲用水水源和風景游覽區的水質要求嚴禁污染;對漁業和農業用水,要求保證動植物的生長條件,使動植物體內的有害物質殘毒量不得超過食用標准;對工業水源,要求不得影響生產用水。
工業廢水最高容許排放濃度分為兩類19項有害物質指標:第一類包括能在環境或動物體內蓄積、對人體健康產生長遠影響的汞、鎘、六價鉻、砷、鉛5種有害物質,規定了比較嚴格的指標;第二類包括長遠影響較小的14項有害物質指標。
對工業廢渣作了一些原則規定,要求對含汞、鎘、砷、六價鉻、鉛、氰化物、黃磷及其他可溶性劇毒廢渣,必須專設具有防水、防滲措施的存放場所,並禁止埋入地下和排入地面水體。
(4)三廢治理原則擴展閱讀
「工業三廢」中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若不經妥善處理,如未達到規定的排放標准而排放到環境(大氣、水域、土壤)中,超過環境自凈能力的容許量,就對環境產生了污染。
破壞生態平衡和自然資源,影響工農業生產和人民健康,污染物在環境中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後就又產生了新的物質。
好多都是對人的健康有危害的。這些物質通過不同的途徑(呼吸道、消化道、皮膚)進入人的體內,有的直接產生危害,有的還有蓄積作用,會更加嚴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質會有不同影響。
『伍』 什麼是固體廢棄物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的原則是什麼
固體廢棄物的定義
固體廢棄物是指人類在生產、消費、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國外的定義則更加廣泛,動物活動產生的廢棄物也屬於此類),通俗地說,就是「垃圾」。主要包括固體顆粒、垃圾、爐渣、污泥、廢棄的製品、破損器皿、殘次品、動物屍體、變質食品、人畜糞便等。有些國家把廢酸、廢鹼、廢油、廢有機溶劑等高濃度的液體也歸為固體廢棄物。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體廢物轉化為適於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過程,固體廢棄物處理的目標是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有人認為固體廢物是「三廢」中最難處置的一種,因為它含有的成份相當復雜,其物理性狀(體積、流動性、均勻性、粉碎程度、水份、熱值等)也千變萬化,要達到上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目標會遇到相當大的麻煩,一般防治固體廢物污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產生量,例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結構(包括民用工業)控制工廠原料的消耗,定額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廢品的回收率等;其次是開展綜合利用,把固體廢物作為資源和能源對待,實在不能利用的則經壓縮和無毒處理後成為終態固體廢物,然後再填埋和沉海,目前主要採用的方法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固化、焚燒、生物處理等。
1.壓實技術
2.破碎技術
3.分選技術
4.固化處理技術
5.焚燒和熱解技術
6.生物處理技術
具體可以參看:
http://ke..com/view/519950.html?wtp=tt
『陸』 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環境保護法律的基本原則是指為我國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所確認的、體現環境保護工作基本方針、政策,並為國家環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則。具體包括:
1、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原則。環境保護法第四條規定,「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這一原則和國際環境組織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
「協調發展」著重從橫向關繫上,即制約發展的基本因素的相互關繫上對發展提出要求,「可持續發展」則是從縱向歷史發展過程,即當前需要與未來需要的關繫上提出要求。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證社會的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構成危害。
2、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這是針對環境問題的特點和國內外環境管理的主要經驗和教訓提出的。這一原則在各部環境法律中均有體現。
3、鼓勵綜合利用的原則。綜合利用是指把物質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中排放的各種廢棄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做到物盡其用,以便使整個社會生產和消費的排泄物,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達到最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開發者養護、污染者治理的原則。開發者養護,是指對環境和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組織或者個人,有責任對其進行恢復、整治和養護。污染者治理,是指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組織或者個人,有責任對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環境進行治理。
(6)三廢治理原則擴展閱讀
中國環境保護事業自20世紀70年代起步,其歷程可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3-1993年):點源治理、制度建設
這一階段,通過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和開展重點地區污染治理,我國環境保護事業逐漸走上法制化軌道。
第二階段(1994—2004年):流域整治、強化執法
這一階段是強化執法、全面治理污染和保護生態的重要時期。在1992年開始正式編制全國環境保護年度工作計劃的基礎上,從「九五」時期正式開始編制國家環境保護五年規劃,將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
環境保護由單純工業污染治理擴展到生活污染治理、生態保護、農村環境保護、核安全監管、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等各個重要領域,並逐步參與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綜合決策中。
第三階段(2005—至今):全防全控、優化增長
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確立了以人為本、環保為民的環保宗旨,成為指導我國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十一五」規劃綱要針對我國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任務和具體措施。
『柒』 放射性物質的三廢處理
放射抄性廢物中的放射性物質,採用一般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的方法都不能將其消滅或破壞,只有通過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變才能使放射性衰減到一定的水平。而許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長,並且衰變的產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廢物與其它廢物相比在處理和處置上有許多不同之處。
1)、放射性廢水的處理
放射性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稀釋排放法、放置衰變法、混凝沉降法、離子變換法、蒸發法、瀝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塑料固化法以及玻璃固化法等。
2)、放射性廢氣的處理
(1)、鈾礦開采過程中所產生廢氣、粉塵,一般可通過改善操作條件和通風系統得到解決。
(2)、實驗室廢氣,通常是進行預過濾,然後通過高效過濾後再排出。
(3)、燃料後處理過程的廢氣,大部分是放射性碘和一些惰性氣體。
3)、放射性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處置。
放射性固體廢物主要是被放射性物質污染而不能再用的各種物體。
(1)、焚燒; (2)、壓縮; (3)、去污; (4);包裝
『捌』 簡述「三廢」治理的一般原則
原則如下:
1、源頭減量,盡量不產生或者少產生三廢是最直接的方法。
2、內部回用,可以減少對於原材料的需求,同時減少廢物的產生量。
3、資源互補,類似桑基魚塘,這個地方產生的廢物可能是那個地方所需的原料,實現外部循環利用。
4、污染控制,對污染物進行控制排放,使得其濃度和容量都不產生大量的污染和傷害。
5、事後治理,這一點是最無奈,也是成本最大的,在一些公害事件發生後,再花大力氣去解決。
『玖』 5R原則的環保原則
環保原則的5R原則是:適時(Right time)、適質(Right quality)、適量(Right quantity)、適價(Right price)、適地(Right place)。
適價(Right price)。價格永遠是采購活動中的敏感焦點,企業在采購中最關心的要點之一就是采購能節省多少採購資金,因此采購人員不得不把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跟供應商的「砍價」上。
適質(Right quality)。一個不重視品質的企業在今天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根本無法立足,一個優秀的采購人員不僅要做一個精明的商人,同時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管理人員的角色,在日常的采購工作中要安排部分時間去推動供應商改善、穩定物品品質。
適時(Right time)。企業已安排好生產計劃,若原材料未能如期達到,往往會引起企業內部混亂,即產生停工待料,當產品不能按計劃出貨時,會引起客戶強烈不滿。若原材料提前太多時間買回來放在倉庫里等著生產,又會造成庫存過多,大量積壓采購資金,這是企業很忌諱的事情,故采購人員要扮演協調者與監督者的角色,去促使供應商按預定時間交貨。對某些企業來講,交貨時機很重要。
適量(Right quantity)。批量采購雖有可能獲得數量折扣,但會積壓采購資金,太少又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故合理確定采購數量相當關鍵,一般按經濟訂購量采購,采購人員不僅要監督供應商准時交貨,還要強調按訂單數量交貨。
適地(Right place)。天時不如地利,企業往往容易在與距離較近的供應商的合作中取得主動權,企業在選擇試點供應商時最好選擇近距離供應商來實施。近距離供貨不僅使得買賣雙方溝通更為方便,處理事務更快捷,亦可降低采購物流成本。
『拾』 對我國行業三廢污染嚴重問題有什麼好的治理方案
為認真貫徹國務院領導同志來川視察指示精神,進一步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岷沱江污染治理的通知》(川府發[2003]4號),按照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監察部、國家工商總局、司法部、國家安監局等6部委局《關於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的通知》(環發[2004]57號)和省委工業工作會關於加快推進四川新型工業化的要求,省政府決定對岷江、沱江(以下簡稱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開展集中整治。現將有關工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原則
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行動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查處和整治工業污染源為重點,促進工業污染源治理,使兩江流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應堅持3個原則,一是堅持企業為主體的原則。企業是污染的主體,也是治理污染的主體,要做到「誰污染誰治理」,「誰違法誰負責」;二是堅持環境保護屬地化管理原則。落實環境質量區域責任制,明確各級政府對兩江水質分段治理的責任和對流域內工業污染源的整治監管責任;三是堅持法律、經濟、行政手段相結合的原則。依法行政,依法監管,加大對違法排污企業、超標排污企業進行經濟處罰和賠償的力度,促進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的整治,防止產生新的工業污染源。
二、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的對象
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的對象是岷江、沱江流域及其各級支流范圍內成都市、自貢市、瀘州市、德陽市、內江市、樂山市、眉山市、宜賓市、雅安市、資陽市、阿壩州11個市(州)的違法排污企業和超標排污企業。對其中431戶水污染物超標排放企業(名單見附件)的整治納入2004年省政府對有關市(州)政府的政務目標考核范圍;對431戶以外的企業,由各市(州)逐級進行考核。兩江流域以外的市(州)也要按照省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在行政區域內對違法排污和超標排污企業開展整治行為。
三、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的總體要求
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要做到「五個落實」,即責任落實、措施落實、時間落實、投入落實、監管落實。一是431戶企業要在限期治理期間採取措施做到達標排放,凡於2004年7月15日前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立即停產治理。二是431戶企業必須於12月31日前按規定完成整治任務並實現穩定達標排放,逾期未完成整治任務並實現達標排放的依法予以關閉,對其中治理達標無望的企業應立即予以關閉。三是通過整治行動逐步建立企業自我約束、政府有效監管和社會有效監督相結合的工業污染整治長效機制。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目標責任制。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工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流域內各市(州)政府市(州)長與省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將主要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到相關市(州),納入2004年政務目標考核。各市(州)要將目標任務分解下達至所屬各縣(市、區),省政府督查辦公室會同省經委、省環保局等部門對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和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各市(州)要在分解落實目標責任的基礎上加強督查督辦。
(二)各級政府部門各司其職,協同配合。政府有關部門要在政府領導下依據各自行政職能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和協調服務,抓好工業污染源整治行動方案制訂、措施落實和達標驗收等具體工作。環保部門負責對企業環境行為的統一監督管理,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和查處環境違法問題;經濟主管部門負責監督檢查應淘汰的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並依法提請同級人民政府予以取締、關閉;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要督促兩江流域的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按照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搞好污染整治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協助執行政府對違法企業下達的取締關閉決定,依法注銷或吊銷其營業執照,對無照經營的不法企業依法取締;監察部門負責對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環境行為進行監察,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對地方政府出台的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政策、規定、辦法和做法,依法予以糾正;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組織環保法制的宣傳與教育活動,為開展工業污染源整治行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對群眾維護環境權益的行為提供必要的法律幫助;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管,促使企業完善安全生產條件,以防止或減少因生產安全事故引發的環境污染。
(三)加強宣傳和輿論監督,為整治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尤為關注。加大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力度,大力宣傳兩江流域環境保護的嚴峻形勢和搞好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的重要性,喚起全社會對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的參與和關注意識。建立和完善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制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