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治理環保關閉工廠
Ⅰ 相關部門是如何回應河北為配合治理關閉部分工廠的
據報道,日前來有報道稱,為源了配合京津冀區域大氣治理,有一些工廠關閉,對此相關負責人在環保部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關閉工廠這個概念不準確,或者說是應該探討。
在這個過程中,經過幾年的探索,有的市已經摸索出有效的機制和做法,河北環保廳也加強宣傳教育,加強溝通協調,對涉及民生的一些企業或者一些在建的重大項目,在確保污染設施健全,穩定達標排放的基礎上是不予錯峰,允許正產的。
網友紛紛表示,希望環保不要一刀切!
Ⅱ 政府有權以環保關停、關閉企業嗎且不予補償
對於當今因為環保關停的企業越來越多,有的城市就直接採取了一刀切的模式,只要證照不全,就一律關停,沒有任何補償,這樣做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呢?
首先,不能採取採取一刀切的模式,有的地區是老百姓的養殖業、小食品加工場等,這些小企業在產生至今已經有其存在的空間,一方面經營者進行經營產生收益,解決當地農民的部分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為附近村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一定便利,在處理當中需要區別對待。
其次,應當進行合理補償。中小企業當中相當一部分已經辦理了相應的許可證照,依據法律規定這些證照能夠證明該企業在設立當時是符合相關的規定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可能不符合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或者規劃布局要進行取締,依據行政法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政府應當對其進行補償。《行政許可法》第8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該條文為有證照的企業要求合理補償提供了相應的依據。
作為公民,北京吳少博律師事務所認為:我們對環保總局出台環境保護方案堅決支持,但是在具體的政府相關部門在實施中也要依法、依規進行,對有相關許可證件的企業能進行整改的依法整改,不能整改或者不符合相關的產業政策或規劃調整必須要拆除的要依法進行合理補償。
Ⅲ 河北配合京津冀大氣治理將關閉一些工廠嗎
10月31日,據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官方微博消息,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高建民今天表示,這兩年河北省環保部門嚴格執行國家排放標准,嚴格落實排放許可證管理,就重污染天氣提出鋼鐵等比重比較大產業有意識的限制產量。眼下快進入供暖季,一旦出現重度的污染天氣,環保部門會及時發布預警的公告,及時地按照預案啟動錯峰生產。
高建民稱,京津冀特殊的地理區位,氣象條件特殊,特別今年很快就進入取暖期,如果出現不利的氣象條件,環境監測部門、氣象部門經過科學會商,一旦出現重度的污染天氣,環保部門會及時發布預警的公告,也會及時地按照預案啟動錯峰生產,使空氣質量能夠得到有效保障,讓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在一個特定區域內,把大氣環境看作一個整體,統一規劃能源結構、工業發展、城市建設布局等,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污染的技術措施,充分利用環境的自凈能力,以改善大氣質量。
Ⅳ 因環保治理關閉的個人企業給補償辦法
1、關於法規問題。
《環境保護法》第三十九條: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用外,可以依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此條款中的罰款處罰由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企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其實由於各地的環境污染標准不一樣,因此類似上面關於污染企業關停的法律法規不但有很多,且各地也不相同,但主要依據還是國家《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地方性行政法規不能對抗國家法,你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去查找,這里就不一一羅列了。
2、關於補償問題。
關停污染嚴重的企業是政府或環保職能部門對違法企業做出的行政處罰,除了違法行政情況(須經人民法院認定),不涉及到政府或環保職能部門須向企業賠償的問題。當然,如果企業因停產造成職工生活困難,職工可以通過信訪途徑要求政府有關部門給予扶助與安置。而因環境污染受到直接侵害的單位和個人,由排放污染單位承擔賠償責任。
3、關於訴訟時效問題。
如果企業對處罰決定不服的,應在接到通知15日內向做出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做出的復議結果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結果之日起15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環保法40條)
42條: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從你所反映的情況看,無論是對行政處罰不服,還是提起污染損害賠償訴訟,均已過訴訟時效,法院不會予以受理。
Ⅳ 環保局可以強制讓工廠停工嗎
在要求污染企業整抄改方面,目前,環保部門只能對排放水污染物超標或者超總量的排污企業採取限期治理措施,在限期治理期間,排污企業再次出現超標超總量的情況,環保部門才可以責令限產限排或者停產整治;並且,在除了水污染物以外其他污染物超標超總量的情況下,環保部門還沒有限期治理的權力,只能提請人民政府作出限期治理。現行做法限制企業停產等手段執法周期太長,在辦案過程中,企業已經造成污染後果了。
新法第六十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這意味著,排污單位只要有超標超總量的行為,面臨的不僅是罰款,還有立即限產、停產等嚴厲措施。
Ⅵ 最近中國環保查封工廠所以做生意的,一但這些工廠全部被查封以後,我們農民工是不是全部失業了,不敢想像
你這種人最可惡。一些污染企業查封了。社會就亂了嗎?這些污染企業危害有多大知版道嗎?以權後這附近的局面,廠里的工人。減壽5年算好的。幾年以後得個上嗎癌症什麼的太正常了。以後這地方幾十年上百年子孫都容易得病。,短命什麼的。眼光長遠一點。這些工廠查封沒了工作,到外地找工作。自己干其他的創業。有手有腳的。都要等餓死嗎?
Ⅶ 國家搞環保,真的關掉了很多廠么!
我們這里只要是轉的機器,都不讓動,動就給你砸了
Ⅷ 為什麼有人宣傳搞環保,比如治理霧霾,就等於工廠關閉
【】宣傳搞環保,比如治理霧霾,不能與工廠關閉劃等號。
1、工廠排污嚴重,版又不積極進行污染的治權理,達到節能減排達標排放的效果,可能要關閉這樣的工廠。因為這是環境保護法規定的。這是是依法執法的行為,即使不宣傳環保,也要依法行政;
2、宣傳環保,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有利於依法保護環境,落實「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環境污染,從狠抓污染源做起」。所以生產企業達標排放,實施綠色生產,不但不會關閉,革命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Ⅸ 國家環保規定關閉那些企業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三十六條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專有屬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三十七條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重新安裝使用,並處罰款。
第三十八條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情節較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政府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Ⅹ 聽說中國到這個月十五號要治理環保,所有工地要停工,請問網友是真的嗎
是的。
今年的整個採暖季(2017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全市建成區各類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業和房屋拆遷作業一律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