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的治理
❶ 為什麼選擇Kubernetes作為雲平台的微服務治理框架
貧女(秦韜玉)
❷ 微服務架構的優缺點是什麼
❸ spring cloud微服務如何處理兩個應用的訂單
微服務的優勢就是各模塊既獨立運行又能相互配合,介面安排與架構合理的情況下,一套足矣。像是國內阿里、華為、黑少、靈雀都可以看看他們的
❹ 什麼是微服務
微服務架構是一項在雲中部署應用和服務的新技術。大部分圍繞微服務的爭論都集中在容器或其他技術是否能很好的實施微服務,而紅帽說API應該是重點。
微服務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運行,並通過「輕量級設備與HTTP型API進行溝通」。關鍵在於該服務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運行。通過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將服務公開與微服務架構(在現有系統中分布一個API)區分開來。在服務公開中,許多服務都可以被內部獨立進程所限制。如果其中任何一個服務需要增加某種功能,那麼就必須縮小進程范圍。在微服務架構中,只需要在特定的某種服務中增加所需功能,而不影響整體進程的架構。
❺ 微服務是如何演變的,又為什麼重要
微服務的概念產生是順應這樣的需求:為了開發出速度更快、更有彈性且用戶體驗更佳的應用。這個概念等同於具有可擴展性的自動化系統,在簡單的商業化架構上運行軟體。由於容器所提供的經濟效率,在2016年微服務將是一大主題。
應用快速開發的需求影響到了全部公司,以及如何看待歷來業務安排的方式。來自微服務的新實踐代表著需要小型團隊以對於公司來說陌生的方式——自上而下進行迭代。這意味著企業運作的方式將獲得徹底的改變。
現在在針對應用架構與微服務的新思考方面,容器生態系統逐漸成為核心主題。根據Battery Ventures技術人員Adrian Cockcroft的說法:關於微服務有一些基本的原則需要思考。首先,如今構建軟體的價格更為低廉,容器的出現降低了成本。Docker被所有人納入藍圖——從軟體供應商到終端用戶,所有人都在嘗試找出容器的用法,因為用它就能加快軟體的交付節奏。不過這也代表著要安裝的系統是應用級別的,也就是說在應用的開發、部署與管理方面出現了不同的需求。
Adrian Cockcroft在面向對象軟體架構大會上關於微服務的演講,以卡通形式呈現,作者是Remarker
舉個例子,對於要處理服務與堆棧范圍增長的公司來說,監控比以往更加重要。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對數據日誌進行分析,而這些日誌很可能橫跨臨時節點與多項服務。由於需要細化監控與加強工具,從業人員能更好地掌握這些構建模塊對於應用所依賴的許多潛在微服務的影響。
那麼起作用的是什麼呢?從公司與API開始:基於微服務的產品團隊與另一個基於終端的平台團隊之間靠API連接,通過API調用以及企業基礎架構持續作出相應的回應來生效。
微服務被定義為特定背景下松耦合、面向服務的架構,允許在無需理解其他部件運作原理的情況下進行更新。整個服務是跨公司構建的,但所有權卻在同一個地方。微服務架構提供了更多系統間的點對點調用。消息形式必須靈活,所有部件在無論哪個版本中都能運作。這意味著在構建微服務架構時,我們需要一些工具來配置、探索、輸送流量、觀察與構建系統。
IBM傑出的工程師兼IBM雲計算中心的CTO Andrew Hately作出了類比:15年前人們可能需要每周查看一下自己的銀行余額,而互聯網允許人們實時查看余額甚至做出進一步操作,也許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很多事情都發生的改變。如今,人們可以即時訪問自己的賬戶收支信息。這種速度與即時性代表著:在過去的5-10年內,企業提供服務的發展速度必須跟得上社交網路與搜索公司發展的速度。
公司必須處理員工、消費者、系統與所有可能組合之間的持續互動——就像Hately所說的完全互聯與持續可用。這意味著企業流程需要重建,需要將所有東西連接起來。如果公司不進行這方面的嘗試,也無法提供相應功能的話,很快就會面臨收入減少甚至出局的局面。
Hately表示:「工具非常關鍵。」 有數百家網站不支持代碼,收到反饋後,在下一組測試用例中消費者就能使用它了。這種嚴格的開發過程提供了一種企業工作方式,也為微服務發展提供了思考方式。DevOps中的ops也會執行這樣的工作。如果你有一小段代碼並為其定義指標的話,就能細分出哪些會成功,哪些會失敗。
IBM通過為消費者及內部團隊構建反饋通道與成功標准,在敏捷、DevOps、精益生產與其他迭代進程中結合最佳實踐,創建了名為IBM Bluemix Garage Method方法的企業方法論。IBM Bluemix Garage Method方法將企業解決方案的可靠性及可測試性與最新開放社區在規模質量上的最佳實踐結合起來,持續創新、創建持續交付渠道並在雲平台上進行部署。這種方法很有價值,向所有人開放資源能夠提高個人、團隊與全公司的DevOps技能,以及管理與監控能力。
軟體相關的契約
第一代的容器管理平台支持這些速度更快的開發進程。Docker的產品高級VP Scott Johnston表示,在Docker Compose中,微服務促進了工具發展,YAML文件扮演了描述不同組件的清單(manifest)。Compose讓開發人員得以用抽象的方式描述多容器應用,它可以描述web容器、資料庫容器、負載均衡及其間的邏輯關系,無需連網或部署存儲。
Engine Yard的Matt Butcher表示:微服務是軟體相關的契約。有些人會辯稱微服務是正確執行的面向服務架構(SOA)。開發者想要的是有用、功能豐富且結構優雅的架構。微服務使得軟體開發回歸Unix的根源——將一件事完成得很好。用Unix可以任意輸出命令。微服務不止在如何優秀地完成工作方面,同時在如何與環境互動方面也表現出契約性。如果運行良好,它所做的工作就像是優秀的Unix shell腳本。
舉個例子,Kubernetes清單文件格式扮演著契約的角色,這個清單提供了所需的來源細節、存儲卷定義、存儲需求等,扮演了強大的DevOps類契約。它讓開發者和運營者了解想要的內容。開發者與運營者之間的關系不再如同之前那樣——開發者被迫只管自己的一攤工作。
一張清單可能會包括應用元數據,加上具體版本的描述性參數,其中可能還有多個清單。也許是一個實例、一個pod清單、一個復制控制器(replication controller)或者一個服務定義,還有組成文件的已知來源位置。任意標簽可能由圖表中所包括的組件來定義。
Butcher表示:「應用開發者在這方面的體驗夠深刻了。一旦出現典型問題,就會說丟過牆去,各管各的,反正有DevOps來負責生產環境中的運行事宜,開發者只負責開發,總有一個切換過程,往往會成為各掃門前雪的後果。」
如果開發者構建容器,會存在一定的水平保證(由抽象層決定):這些容器的運行方式在生產階段與開發階段是一樣的。這已經緩解了讓懂得容器這個基本工具的DevOps專業人員感到頭疼的大多問題。容器化已經提供了這種保障,不過像Helm(Engine Yard所提供的新服務)之類的產品有助於進一步規范化這種關系,具體表現為團隊間的契約形式——團隊成員不能再推卸責任,各掃門前雪了,而要全程參與。
從虛擬機與Monolith,到容器,再到微服務
根據Joyent的CTO Bryan Cantrill的說法:容器為原生雲架構提供了基礎,與傳統的虛擬化形式相比,象徵著一種新的應用架構形式。在使用較大的機器來進行計算時,基於硬體的虛擬化或者傳統虛擬機流行過一段時間。虛擬機為運營團隊提供了管理大型整體應用的方式,就像Cantrill說的「過於臃腫」,而硬體定義了企業架構。虛擬機建議在底層之上,承擔了運營系統的負載。但是容器創建了一個全新而更敏捷的抽象。就是Cantrill的那句話:「應用繼續減肥速成修煉。」
如今,唯一的麻煩在於如何將虛擬機和monolith換成容器和微服務。各家公司還在想方設法執行這種轉變,因為兩種方式對應用架構、基礎設施還有公司自身整體的思路都是迥異的。
Cantrill表示:Joyent的開源Triton服務,其目的就是為了簡化與加速公司向容器與微服務的轉變。它允許開發者簡化架構,只提供容器,不提供虛擬機。由於無需配置網路等操作,用戶可以通過閱讀微服務手冊,在短時間內完成部署。
Cantrill表示,Joyent公司是Docker Compose的粉絲,因為Compose可以用來與單獨的Docker Engine通訊。Docker的遠程端點由Triton部署,從而虛擬化了整個數據中心。使用這些工具,很容易快速讓一個完整有彈性的運營服務運轉起來。正如Cantrill所言:「這是大勢所趨。」
VMware的CTO Kit Colbert從如何沿著容器之旅前進的角度來觀察市場。VMware著重運營領域。現在它開發了一種方式,來滿足新的開發人員及其需求,不過是作為基礎架構提供商存在。
對於VMware來說,這家公司將自己視為基礎設施提供商,而不是以應用為中心、面向架構的公司。Colbert只看到了對Cloud Foundry感興趣的消費者,不過也有人想要DIY的方法。VMware正在設法通過vSphere集成容器(VIC)與Photon平台對應用技術提供支持。
為了讓消費者適應使用容器,vSphere集成容器(VIC)讓容器化工作負載稱為vSphere的重中之重。VIC適合在開發進程中運行,將容器化最有價值的一個方面應用在容器中:靈活並具有動態的資源界限。通過虛擬化,VMware將普通硬體轉化為簡單、可取代的財產。同樣,通過在虛擬機中應用Docker端點,vSphere集成容器創建了完全動態邊界的虛擬容器主機。結果就是對傳統與基於微服務應用同樣支持的基礎架構,允許IT與開發者的訪問。
相比之下,VMware的Photon平台是專為原生雲應用設計的。Photon平台由最小的管理程序與控制面板組成,專為微服務提供速度與規模的服務。Photon平台在設計時還考慮到了開發者通過API使用時的易用性,讓這個平台成為一個提供應用程序與快速部署的自助服務平台。
從VMware的角度來說,運營團隊也在推進部署速度。現在更著重於數字化體驗或者軟體如何提供更多功能方面。很類似我們如何看待在智能手機上使用的應用。供應商可能以聲音很大的揚聲器而聞名,不過服務的應用是否能提供功能?
Colbert詢問:「我能依賴它嗎?」 公司必須找出構建應用,為尋找高質量應用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方式。想要繼續進步,就必須找到這一點。很多擁有外置式、虛擬化基礎架構的消費者希望:隨著應用開發進程的加快,解決公司面臨的挑戰。
在微服務時代的開發
軟體開發是迭代式的,需要持續的反饋循環才能奏效。這也是類似IBM Bluemix Garage Method所提供的工具所提供的功能。不過大多公司是根據模型來執行的,這與開發者工作的方式不同。開發者不會按照銷售、市場推廣、財務等部門人員的方式來工作,開發者不是按照計劃或方案來執行工作的。軟體開發的過程有更多的迭代,並非瀑布式自上而下的。
Pivotal的首席技術Michael Coté表示:「我不知道怎麼說,不過真實世界與軟體世界是完全不同的。」Coté辯稱:找出軟體開發的方式似乎非常矛盾,不過事實上確實阻止了人們想要根據一份文檔來了解一個巨大機器的所有部件的工作方式。通過遵守軟體開發的原則,各家公司找到了自己的辦法,而不是嚴格遵守固定的計劃。
Coté認為,沒有執行微服務的固定道路。用微服務可以在運行中和架構上獲得靈活性。微服務根據簡單的原則構建出真正復雜的東西。原則越簡單,所能創造的東西就越復雜。
不過,如果把復雜性轉移到其他地方會發生什麼?Pivotal這個平台管理著復雜程度。去掉選擇,讓消費者無需考慮網路、運營系統等問題。它允許消費者將復雜性放在應用堆棧的頂層,在為終端用戶提供服務時能夠更好的區分服務。Hately表示:「在科技行業,我們看到了另一個文藝復興時期。」
同樣地,IBM Bluemix Garage Method也希望簡化復雜性,以便讓開發者的工作更有效率,能夠更好地享受自己的工作。所有這些努力都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無論在技術還是文化層面。
❻ 微服務主要用在什麼場景
微服務是一種架構方式,如果是快速部署、便捷維護、安全上雲,可以選擇黑少微服務,我覺得很方便。
❼ 如何解決微服務架構中的身份驗證問題
在傳統的單體架構中,單個服務保存所有的用戶數據,可以校驗用戶,並在認證成功後創建HTTP會話。在微服務架構中,用戶是在和服務集合交互,每個服務都有可能需要知道請求的用戶是誰。一種樸素的解決方案是在微服務系統中應用與單體系統中相同的模式,但是問題就在於如何讓所有的服務訪問用戶的數據。解決這個問題大致兩個思路:若使用共享用戶資料庫時,更新資料庫表會成為一個難題,因為所有服務必須同時升級以便能夠對接修改後的表結構;若將相同的數據分發給所有服務時,當某個用戶已經被認證,如何讓每個服務知曉這個狀態是一個問題。
Borsos指出,單點登錄(SSO)方案可能看起來是一個好主意,但這意味著每個面向用戶的服務都必須與認證服務交互,這會產生大量非常瑣碎的網路流量,同時這個方案實現起來也相當復雜 。 在其他方面,選擇SSO方案安全性會很好,用戶登錄狀態是不透明的,可防止攻擊者從狀態中推斷任何有用的信息。
分布式會話方案,原理主要是將關於用戶認證的信息存儲在共享存儲中,且通常由用戶會話作為key來實現的簡單分布式哈希映射。 當用戶訪問微服務時,用戶數據可以從共享存儲中獲取。 該解決方案的另一個優點是用戶登錄狀態是不透明的。 當使用分布式資料庫時,它也是一個高度可用且可擴展的解決方案。 這種方案的缺點在於共享存儲需要一定保護機制,因此需要通過安全鏈接來訪問,這時解決方案的實現就通常具有相當高的復雜性了。
客戶端令牌方案, 此令牌在客戶端生成,由身份驗證服務進行簽名,並且必須包含足夠的信息,以便可以在所有微服務中建立用戶身份。 令牌會附加到每個請求上,為微服務提供用戶身份驗證。 這種解決方案的安全性相對較好,但身份驗證注銷是一個大問題, 緩解這種情況的方法可以使用短期令牌和頻繁檢查認證服務等。 對於客戶端令牌的編碼方案,Borsos更喜歡使用JSON Web Tokens(JWT),它足夠簡單且庫支持程度也比較好。
客戶端令牌與API網關結合,這個方案意味著所有請求都通過網關,從而有效地隱藏了微服務。 在請求時,網關將原始用戶令牌轉換為內部會話ID令牌。 在這種情況下,注銷就不是問題,因為網關可以在注銷時撤銷用戶的令牌。 這種方案雖然庫支持程度比較好,但實現起來還是可能很復雜。
Borsos建議使用客戶端令牌(使用JWT)和API網關結合的方案,因為這個方案通常使用起來比較容易,且性能也不錯。 SSO方案雖然能滿足需求,但他認為還是應該避免使用。若分布式會話方案所需要的相關技術已經應用在你的場景上,那麼這個方案也是比較有趣的。他同時強調在選擇解決方案時應著重考慮注銷的重要性。
❽ 微服務有哪些特點
相比於傳統集中式的應用系統,微服務的優點:
每個服務獨立存在,所以可以單獨部署,不用每次發布某個功能都經歷一次全服務發布。
遵循單一功能原則,服務之間可以通過RESTFUL或者RPC調用,功能解藕
「細粒度」 的高可擴展性,每個服務都可以單獨擴展,單獨負載均衡
去中心化,盡可能地實現 「自服務」
有利於簡化單獨的開發測試以及部署,對開發團隊友好
微服務缺點:
服務的可用性和維護性高度依賴於服務治理,如果治理得不好將會是災難
某些服務可能造成性能瓶頸,某些服務的宕機可能導致很多服務受影響
服務配置繁瑣
❾ 微服務架構的分布式事務問題如何處理
分布式系統架構中,分布式事務問題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挑戰。而微服務架構的流行,讓分布式事問題日益突出!
下面我們以電商購物支付流程中,在各大參與者系統中可能會遇到分布式事務問題的場景進行詳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