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綠化治理霧霾

綠化治理霧霾

發布時間: 2020-12-17 10:52:58

A. 綠化對霧霾的作用

霧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回三是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答的增加。
霧霾治理是一個持久戰,大面積綠化會有用的。
霧霾產生原因有:建築工地揚塵、供暖火電站燃煤廢氣排放、汽車尾氣排放、工業噴塗排放、工廠生產過程排放等等,我們就要採取一些針對性措施。

B. 植樹造林對霧霾治理作用大嗎

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森林是大氣良性循環系統的核心,具有除塵、凈化大氣的功能。霧霾的剋星是雨水,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能帶來風調雨順的大氣環境,減輕霧霾的形成。
但是目前沒有具體的研究來說明森林生態系統阻滯和吸收大氣中的顆粒物,降低其危害的獨特功能體現在具體科學數據上是多少?什麼林相對大氣中的顆粒物有更強的吸附能力?森林生態系統是如何吸收、轉移大氣中的顆粒物的?
為了研究生物措施對空氣中的顆粒物的影響,2013年1月16日國家林業局啟動了《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功能與技術研究》項目,將要探索解決這些問題。項目聯合了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科院、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一百餘名多學科專家組成優勢團隊開展協同攻關,將會在今後提供科學的研究數據來解答這些問題。

C. 治理霧霾,倡議書300字

霧霾來襲,廣大市民以不同方式表達了對霧霾的憎惡和迫切希望天藍氣新的心願。然而,面對如此嚴重的霧霾,我們的西安人顯得不夠科學,不夠積極。在大街上,在煙霧中有多少人戴口罩啊?這說明人們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愛護環境的意識一樣差。面對霧霾這場艱苦的戰斗,你准備好了嗎?
我僅代表個人向廣大市民倡議,大家主動自發行動,保護自己抗擊霧霾,配合政府打好治理霧霾的攻堅戰。倡議如下:
第一:在霧霾天里全市人民每人購買3M口罩。型號為8822或9332。如果個人經濟困難也必須戴白色18層口罩。各個單位也可以替員工購買發放。幼兒以及少年兒童和老人必須佩帶。
第二:兩公里以內上班開車的市民主動將車停放在車庫,公車盡量壓縮,所有可以坐公交的市民盡力坐公交和地鐵上班。
第三:所有重污染車輛禁止在市區行使,廣大市民積極提供排放不達標車輛的車牌號碼,報告給西安治理霧霾辦公室或交警部門處理。
第四:所有大拆大建項目必須採取有濕式作業,對不達標的徹底叫停。
第五:對所有鍋爐煙囪進行時時檢測,對工作不負責,加水噴霧除塵失誤失職人員給於批評教育,加強責任心,杜絕因操作延緩失誤造成的煙囪短時間冒黑煙現象。
第六:強化對拉土車管理,對除塵防塵不利,拋灑垃圾以及塵土的行為給於重罰。
第七:市區所有燒烤店主動放棄木炭,採用電爐,或自發在霧霾天禁止使用燒烤。
第八:市容部增加道路噴水降塵。
第九:所有重污染,化工企業停產,放假,等霧霾緩解再投產。或立即進行節能環保項目的改造投產。
第十:所有吸煙的市民少抽一根煙,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
第十一;對新建的高層在樓頂統一安裝高壓噴霧裝置,所有沿街樓房安裝噴霧裝置,在霧霾嚴重時全市統一樓房開啟高壓噴霧裝置,吸附空中的有毒氣體和塵埃。
第十二:農村大量採用沼氣做飯,減少焚燒秸稈。
第十三:所有施工採取無塵化或濕式作業。減少空中有毒氣體和塵埃散發到空中。
第十四:開展冬季植樹和春季植樹活動,每個市民應該每年植一稞以上的樹木,美化身邊的自然環境。特別要樓頂加強綠化,小區綠化,道路綠化,以及西安周邊山區森林綠化。
第十五:加強污水處理的工作力度,減少水資源利用。利用中水綠化樹木花草。
第十六:春節來臨,西安市民不要燃放大量的煙花爆竹,或不放。結婚的新娘新郎主動放棄燃放煙花爆竹,買車的市民主動放棄燃放煙花爆竹,改為電子爆竹或其他環保方式。
第十七:所有環衛工人不要焚燒樹葉垃圾。
第十八:擴大軌道交通,擴大城市公交,減少私家車擁有量。
第十九:在校學生以及企業要研發新型節能環保能源,推廣利用先進的節能產品。全民在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考慮對環境的污染防治。
第二十:生產製造企業,化工企業,對所排放的煙塵採取先進的除塵設備,達到廢氣零排放。
第二十一:強制和自覺使用排放低的燃油。科技人員和企業加快科技進步速度,提高節能產品的推廣和研發步伐。
第二十二:對所有新建企業採取環保考核,不達標的不給資質。
第二十三:全市人民眼睛放亮,堅決反對污染項目和企業的偷排行為。
治理霧霾是全民的事,政府的事,每一個企業的事,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的事。治理污染既要政府的強制手段,但更要全民的節能環保意識建立和實際行動。行動吧所有市民,行動吧每一個企業,行動吧政府各個部門,大家自覺的,主動的做自己應該可以力所能及的,主動做有力於減少污染的公益事情。加油每一個市民,企業,政府各個部門,加油西安。

D. 綠化可治霧霾么

不知道誰還有記憶,一人抱不住的樹去哪了。初中的生物課裡面說10米高的樹可以產生回什麼樣的效果,明顯答對比現在路邊維持綠化度的小腿高的灌木,這兩的灰塵吸附估計前者是後者的幾百甚至上千倍吧。一顆10米高的樹可以擋住多高的風沙,三北防護林是做什麼的,霧霾有風沙重嗎?!
你家門前或者樓前兩人抱不住,5層甚至更高的梧桐樹去哪了,學校里哪些鑽天楊去哪了,不要說你們都不記得了。

E. 森林在治理城市霧霾天氣的主要作用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是空氣質量不斷惡化的產物,隨著霧霾天氣的增多,其危害也日益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並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簡潔地描述霧霾天氣,就是「細粒子氣溶膠粒子在高濕度條件下引發的低能見度事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的主要組成部分,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最後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治理霧霾天氣不但需要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產業升級、加大環保力度等節能減排方面的政策措施,同時也要重視城市森林公園、疏林廣場、街頭游園、屋頂綠化、立體綠化等環境綠化美化形式對其防治的重要作用。
人類創造了很多高科技,但是一些傳統的低技術、低成本模式卻常常被忽視,很少有決策者考慮到微綠化所能產生的巨大減排效應。世界屋頂綠化協會秘書長王仙民強調:在城市中心區增綠擴水,大面積實施屋頂綠化、牆體綠化、雨水收集,提高城市生態自凈力,用植物和水吸納降解PM25是治理霧霾天氣的有效途徑之一[1]。
2屋頂綠化對霧霾天氣的防治作用
21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人們把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氣溫的現象叫做「熱島效應」。這是因為城市中心往往缺乏植物和地表水蒸發來降低溫度,光照、通風不暢、空調排氣、汽車及人類密集活動所產生的熱量使大城市的熱島效應越來越嚴重,並形成了惡性循環。實景和紅外的攝像結合的攝像機拍到的一組照片表明:凡是樹木茂密的地方,溫度就很低;沒有樹的地方,相應的溫度就很高,溫差最大可達6℃以上,局部的綠化對緩解熱島效應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因此,微綠地可以通過水分的蒸發來緩解熱島效應,進而改善微氣候,居民空調能耗也可以相應下降[2]。從美化景觀到節能減排,屋頂綠化、立體綠化、行道樹、小公園已成為應對城市熱島效應的「生力軍」。
22削減空氣中污染物的負荷
屋頂綠化對空氣中污染物負荷的削減主要表現在吸收CO2和吸附降低灰塵。屋頂綠化對大氣中CO2的吸收,主要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而對空氣中灰塵的降低有以下兩條途徑。
221吸附作用
據研究,許多植物的葉片凹凸不平,又密布茸毛,有的還能分泌黏性的油脂和汁漿,對灰塵、粉塵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收作用,是理想的天然除塵器。與地面植物相比,屋頂綠化植物生長位置較高,可在城市立體空間中多次地攔截、過濾和吸附灰塵,降塵效果更好。
222降低風速
種植植物可增大屋面的粗糙程度,增大風的摩擦阻力;同時屋頂綠化對「熱島效應」的減弱,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弱了熱島環流,使風速減小。隨著風速的降低,空氣中攜帶的灰塵也隨之下降[3]。
日本在工業化前期也曾經飽受污染之苦,20世紀60年代的東京就曾經是煙霧熏天、河流泛臭,80年代日本開始多渠道的整治污染,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綠化。東京有關當局規定新建大樓必須有綠地,必須進行樓頂綠化。

F. 治理霧霾的方法有哪些

霧霾是危害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一個嚴重的因素,目前治理霧霾的方法有減少排放,植樹造林,增駕居民意識等方法,具體為:

1、實施控煤、控車、控油、治污等污染防治措施。這是由當地政府下發文件,有環保局對污染嚴重企業的嚴格的管控,減少企業廢物的排放,保持對空氣的清潔。

2、植樹造林。植樹造林對於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減輕大氣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樹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作用。而且能抵擋風沙。還可以美化環境。人工造林按不同的經營目的和特點分為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及特種用途林5種。

3、加強環境保護意識。大氣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要加強人民的環保意識,督促大家保護環境,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在農村宣教,禁止秸稈焚燒等污染環境的行為。

4、減少排放。發電需要燃燒煤,而實際上被燃燒的煤只有不到30%被轉化成了電能,其餘的都被排放了。鼓勵發電和熱能企業用清潔能源來進行發電。

5、提高污染機動車氣體排放標准。淘汰不符合排放標準的老舊機動車,在汽車燃油上更換更環保的汽油,加快國六標準的燃油進度;鼓勵民眾使用公共交通。

G. 城市園林綠地對當下治理霧霾有什麼作用

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森林是大氣良性循環系統的核心,具有除塵、凈版化大氣的功能。霧霾的克權星是雨水,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能帶來風調雨順的大氣環境,減輕霧霾的形成。
但是目前沒有具體的研究來說明森林生態系統阻滯和吸收大氣中的顆粒物,降低其危害的獨特功能體現在具體科學數據上是多少?什麼林相對大氣中的顆粒物有更強的吸附能力?森林生態系統是如何吸收、轉移大氣中的顆粒物的?
為了研究生物措施對空氣中的顆粒物的影響,2013年1月16日國家林業局啟動了《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功能與技術研究》項目,將要探索解決這些問題。項目聯合了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科院、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一百餘名多學科專家組成優勢團隊開展協同攻關,將會在今後提供科學的研究數據來解答這些問題。

H. 防治霧霾 看看國外都採取了哪些措施

2008年4月,歐盟委員會頒布了《環境空氣質量指令》,規定到2020年,歐盟各成員國必須在2010年的基礎上平均降低20%的可吸入顆粒物。經過多年努力,歐盟成員國目前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已經比2000年減少了15%。
為了重點治理城市空氣,德國採取了車輛「環保貼」的限行措施,即根據汽車的可吸入顆粒物排放情況,限定其行駛區域,違反規定的將被罰款40歐元。義大利則對排放污染物嚴重的汽車徵收重稅,同時設置「綠色周日」活動,規定當天只有電動汽車等環保車才能上路行駛。
英國:「霧都」萬人死於呼吸系統疾病
當年英國最早進行工業革命後,倫敦地區工廠煙囪密密麻麻,晝夜不停地燃燒煤炭,帶來了海量的粉塵和有毒氣體,使得一年中有1/4的日子大霧籠罩,從而被稱為「霧都」。1952年持續5天的「煙霧」竟然造成1萬多人死亡。
1956年,英國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主要立足點在減少煤炭用量,英國政府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並在冬季採取集中供暖,將燒煤大戶發電廠和重工業遷往郊區。到20世紀80年代,英國治理污染的重點為治理汽車尾氣。政府要求所有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劑以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針對私家車徵收天價的進城費和停車費,控制私車流。同時,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加強綠化也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手段。在人口稠密的倫敦,人均綠化面積高達24平方米,城市外圍還建有大型環形綠化帶,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幾乎是城市面積的3倍。今日的倫敦,大霧天氣已經從100餘年前的每年90天,減少為不到10天。英國的治理污染經驗,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歐洲國家的態度。比如自行車取代汽車出行,這在荷蘭、丹麥等國,也都得到了倡導與落實。
義大利米蘭市:對污染最嚴重汽車征稅

由歐盟環境署主辦的「吹起改變歐盟空氣政策之風」研討會1月8日在布魯塞爾舉行,標志著「2013年--歐盟空氣年」系列活動開始,「空氣年」活動旨在促使歐盟於今秋出台新的改善空氣質量的政策文件。
歐盟委員會曾於2008年4月頒布了《環境空氣質量指令》,被批「標准太低、執行不力」。以pm2.5為例,該指令規定到2020年,歐盟各成員國須在2010年的基礎上平均降低20%。從2010年起年均濃度目標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而且從2015年起才在歐盟各國強制執行。該標准遠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標准10微克/立方米,也不及美國的標准12微克/立方米。而且,這一標准也未能在成員國得到很好的執行。
歐盟環境委員波多奇尼克認為,歐盟尚有許多改進空間,美國在空氣質量的立法方面遠比歐盟嚴格,中國也已經意識到空氣質量問題,並正在嚴格監控空氣質量。不應將新的措施視為強制手段,而須當作創新與發展的機遇。
經過多年努力,歐盟成員國目前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還是比2000年減少了15%。歐盟各國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也是各顯其能。如德國一些城市採取了「環保貼」措施,即根據汽車的可吸入顆粒物排放情況,在車玻璃貼上不同顏色的「環保貼」。同時把城區分成4個不同區域,豎起標牌標明貼有何種顏色「環保貼」的車輛可以通行,違規者將被罰款40歐元。
上世紀80年代,交通污染變成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對此,政府先後採取了一系列治理,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車發展,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等。到2003年,倫敦市政府開始對進入市中心的小汽車徵收「擁堵費」,用來改善倫敦的公交系統。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