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對全球治理的建議

對全球治理的建議

發布時間: 2020-12-17 09:24:31

1. 為什麼在當今世界需要加強全球治理

一是全球治理的價值。即在全球范圍內所要達到的理想目標,應當是超版越國家、種族權、宗教、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水平之上的全人類的普世價值。
二是全球治理的規制。即維護國際社會正常秩序,實現人類普世價值的規則體系,包括用以調節國際關系和規范國際秩序的所有跨國性的原則、規范、標准、政策、協議、程序等。
三是全球治理的主體。即制定和實施全球規制的組織機構,主要有三類:(1)各國政府、政府部門及亞國家的政府當局;(2)正式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3)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會組織。
四是全球治理的客體。指已經影響或者將要影響全人類的、很難依靠單個國家得以解決的跨國性問題,主要包括全球安全、生態環境、國際經濟、跨國犯罪、基本人權等。
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涉及到對全球治理績效的評估,集中體現為國際規制的有效性,具體包括國際規制的透明度、完善性、適應性、政府能力、權力分配、相互依存和知識基礎等。有學者把上述五個核心要素轉化成五個問題:即為什麼治理、如何治理、誰治理、治理什麼、治理得怎樣。

2. 如何看待全球治理中國理念和方案

中國作為二十國集團創始成員,始終在為推動該機製成熟完善和有效發揮作用而不懈努力,作出了有目共睹的突出貢獻。
在拉動全球經濟增長方面,中國是名副其實的「火車頭」。據統計,2008至2013年,中國經濟維持7.7%以上的高增長,對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總量的貢獻率高達37.6%。中方在歷次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宣布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切實得到落實,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大。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重大倡議和機制建設,致力於在亞太地區構建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開放性經濟格局,讓地區和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這將為二十國集團實現未來5年整體經濟增長額外提高2.1%的全面增長戰略提供更多信心保證。
在促進全球經濟治理方面,中國積極參與議題討論,不遺餘力貢獻智慧和力量。在二十國集團成員提出的近千項改革建議中,中國貢獻了約15%。在二十國集團歷次領導人峰會上,中國倡導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推動貨幣體系多元化,努力營造有利於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中國積極響應加強國際金融機構救助能力的倡議,以實際行動支持歐洲擺脫歐債危機,幫助發展中國家抵禦金融風險。作為全球貿易體系的重要成員,中國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卷土重來。中國更在各種場合堅定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致力於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是推動全球經濟架構更加公正合理的建設性力量。
當前,世界經濟呈現弱復甦態勢,主要經濟體表現有好有壞,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難度進一步加大。二十國集團自身也處在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的關鍵階段,亟須在制度和能力建設方面取得突破。中國在布里斯班峰會上不負眾望,再次為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指明道路,帶來希望。推動會議在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加強稅收和反腐合作、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應對埃博拉疫情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發出積極聲音,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個新興市場大國的責任與擔當,樹立了在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事務中的領軍形象。

3. 從文明發展的角度說說大國應該如何加強全球治理

首先從人類學來說:大國必須合作也只能合作,文明到達一定的程度,我們就用宇宙觀點來看地球,就就會碰到第一個問題,地球會毀滅嗎?地球在毀滅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找第二個地球呢?一個國家是無法完成這樣大的任務的。

4. 對於全球治理,中國應該制定什麼樣的方案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應「有守有攻」
面對當前世界市場失靈、全球治理機制「力不從心」的現實,中國如何才能為全球治理提供支持的「壓艙石」?多名中國政經專家開出了自己的「中國方案」。
桑百川認為,中國應做好三件事:堅定維護多邊體制的治理地位、推進G20機制化以及將「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區域經濟合作和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台。他解釋說:「『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對外發出的倡議,更應該被建設成惠及各方共同發展的平台,願意參與進來的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共商發展大計。」桑百川認為,中國在參與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同時,更應積極主動地向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比如「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他說:「未來,我們應當向世界推出更多類似的平台,這將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
徐洪才則認為,中國應充分利用好G20等多邊機制和主場外交的優勢。他指出,2017年G20峰會將在德國舉行。作為前任主席國,中國可在相關議題的延續性上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今年中國將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兩大國際性會議,可進一步將中國的理念、元素、方案融入國際規則中,推動各方形成更多共識,扛起推動全球化的大旗。
趙萍建議,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具體策略應「有守有攻」,既關注全球,也注重實現自身的更好發展和本國利益的保護機制。她指出,對外,隨著對外投資高速增長,中國的海外利益日益增多,如何保護企業和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權益應引起重視;對內,中國應利用好巨大的國內市場,以市場換話語權。趙萍說:「如果能用好世界第二大進口國、第一大電子商務國的這一優勢,中國今後在全球治理體系中扮演角色時將增加一個籌碼。」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參與全球治理,中國應著力於經濟治理和安全治理兩方面。他指出,在經濟治理方面,考慮到特朗普上台、美國貿易保護色彩日趨濃厚,中國應堅持開放路線,堅持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在安全治理方面,中國應當沿「一帶一路」拓展。他還指出,中國在向全球治理角色轉變過程中應注意兩大問題:一是軍事和海外事務的捲入必須謹慎;二是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發展和完善不能過度,應保證勞動力市場的彈性和經濟生活的活力。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則建議,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更應激勵自身完善好內功。他指出,在全球製造業轉型升級和「中國製造2025」規劃實施過程中,都離不開人力資本的升級。中國應持續加大科研、教育投資,放鬆過度管制,並吸收全球人才為中國所用。

5. 談談你對全球治理內涵及變革原因的認識

全球治理是指在沒有強力中央權威干預的情況下,以得到認可的法則、規范和制度所形成的框架為基礎進行全球合作。
全球治理的基本特徵是:第一,在全球范圍內雖然缺乏某種中央權威,但仍存在能夠實施某些決定的機制,換言之,全球治理的實質是以全球治理機制為基礎,而不是以正式的政府權威為基礎。第二,全球治理存在一個由不同層次的行為體和運動構成的復雜結構,強調行為者的多元化和多樣性。
全球治理並不排斥國家政府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但它認為國家只是進行全球治理的眾多行為體的一部分,各種非國家行為體與國家政府協商合作,從地區到全球層次上解決共同的問題。第三,全球治理的方式是參與、談判和協調,強調程序的基本原則與實質的基本原則同等重要,其關鍵詞是「項目規劃」、「夥伴關系」、「意見一致」。第四,全球治理與全球秩序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全球秩序包含那些世界政治不同發展階段中的常規化安排,一些安排是基礎性的,而另一些則是程序化的。可以認為,全球治理就是全球秩序加上意向性。

6. 如何推進網路空間全球治理提三點建議

三點建議是:
一、提倡舉報
二、快速反應。
三、加大檢查、治理力度。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