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① 贊比西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
(1)該地為熱帶草原氣候,容易發生旱災;
(2)長期的過度放牧和農墾導致植被破壞;
② 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作文
10月27日至28日,2020年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協作推進會在雲南省昭通市召開。會議通過了關於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昭通共識》。雲貴川一起合作,共同討論了赤水河流域生態綠色發展的多項議題。
圖片
會議充分肯定了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協作推進會機制建立以來,赤水河流域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大家共同推動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取得的重要成果,並指出了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和現實難題。
會上提出「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已經成為共識,希望各地相關組織和人員加強聯動,針對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和突出問題,通過聯合調研、聯合視察、聯合專題報告、聯合提案等方式,深入研究應對之策,共同推進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和綠色發展。
雲南、貴州和四川通力協作,共同推進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主要做法和主要成效,深入分析了存在困難和問題成因,並從制定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整治環境保護突出問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健全長效協作機制、堅決扛起赤水河保護治理責任五個方面,明確了下一步赤水河保護的工作重點和努力方向。
圖片
赤水河流域地處烏蒙山腹地,對比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還面臨一些嚴峻挑戰和現實難題。比如,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的任務艱巨;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薄弱、歷史欠賬較多,環保資金投入壓力持續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農村地區的環保意識有待提高。
目前,赤水河流域已經建立全流域、跨區域協作聯動機制。據了解自2016年以來,赤水河流域地區,先後在遵義、仁懷、畢節和瀘州舉辦了4次生態文明建設主題會議。
③ 生態環境一路繼往,抓生態環境水環境治理,重點流域,水流城,河湖長制)
生態環境需要大家的保護,也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智德安全和你一起!
④ 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是如何被改善的
全長1321公里的塔里木河位於乾旱的新疆南部,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也是南疆人民的「母親河」。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水資源無序開發和低效利用,致使塔里木河幹流下游近400公里河道斷流,地下水位下降,尾閭台特瑪湖乾涸,大片胡楊林死亡,218國道多處路段經常被流沙掩埋,下游綠色走廊瀕臨毀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國家加大對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態治理,塔里木河幹流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下游植被恢復和改善面積達2285平方公里,胡楊冠幅、樣枝生物量明顯增加,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庫魯克塔格沙漠合攏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⑤ 為了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國家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為了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國家採取了治理開發的措施 , 具體如下:
塔里木河流域地理回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答信息閉塞,經濟落後,散布於河流兩岸和盆地邊緣的灌溉綠洲,是各族人民繁衍生息之所。目前,流域內仍以農牧業為主,主要種植糧食和棉花,是新疆重要的優質棉、糧基地,此外,也是新疆庫爾勒香梨、杏、薄皮核桃、伽師瓜、石榴、無花果等特色果品園藝產品基地。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塔里木盆地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國家棉花基地建設、南疆鐵路線開通,特別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必將給流域生態環境的改善、流域經濟的騰飛、社會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⑥ 河流域生態環境調查與評估 是寫什麼有個樣子嗎
汾河流域是中國黃河的第二大支 流,作為山西母親河的汾河流域,如今的水資源依然十分有限,隨著流域內農業、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流域內環境承載壓力更大,並且引起了日益嚴重的流域生態 環境質量問題。對流域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評價,分析其變化規律,能夠更好的保護和治理汾河流域生態環境。 本文在對汾河流域自然資源、地理位置、人類活動等信息進行分析之後,選擇參考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進行生態環境質量的評價;一 方面,選擇70年代、1993年和2009年三個時間段進行汾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的評價,通過進行時序分析,以獲得汾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另一方 面,在進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時選擇了不同的尺度:上中下流域、行政地區、小流域,從三個不同尺度去揭示汾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以獲得汾河流域不同尺度下生 態環境質量的狀況,為流域保護和治理提供指導。同時,為了確保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精度,本文在利用遙感數據提取流域信息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時,根據影 像的光譜特性和地物特徵,在提取不同地物信息時選擇不同的方法,如歸一化植被指數、歸一化差異水體指數、閾值法、譜間關系法、監督分類與非監督分類相結 合,以及在提取出一種地類信息後製作掩膜對影像進行裁剪以達到減少「同物異譜、同譜異物」現象的方法,最後,結合以上方法提取的信息,進行人機交互解譯, 以提高信息提取的精度。此外,本文還探討了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的垂直地帶性及與地貌類型的關系,從多角度研究生態環境質量的分布規律。最後對流域生態環境質 量變化進行了自然驅動力和人為驅動力分析,並對汾河流域的治理提出建議。 研究結果證明,通過遙感與GIS技術,選取不同方法對流域信息進行提取,從多尺度進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選擇多時期數據進行生態環境質量的時序分析是可行 的,對流域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⑦ 塔里木河流域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有哪些
目前塔里木河流域開發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歸納起來是五個不平衡,即:水土不平衡、水量不平衡、水沙不平衡、水鹽不平衡、生態不平衡主要表現在:
1、源流無控制工程,水資源不能調節。灌區大量開荒,自用水量急劇增加。水士不平衡、春季乾旱嚴重,地下水開發利用少,節水工作力度不夠,水資源開發利用低,從而導致源流匯入幹流水量逐年減少。據統計1957-l995年三據流多年平均來水量平均年增加2000萬立方米,而三源流灌區用水量也平均年增加5000萬立方米,使匯入幹流首阿拉爾站的水量平均年減少3000萬立方米,阿拉爾站的徑流量由五十年代的49.35億立方米減少到九十年代的42.33億立方米7減少17.5%
2、幹流肖夾克至台特馬湖(全長1321公里〉
----上游段(肖夾克至英巴扎,距離495公里)
此何段系游盪型河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防洪緊張、水毀嚴重;排水無序、水質污染:毀林開荒、過三量引水;工程無控制、無計劃引水致使近年來上游引水量劇增,上游引水量占幹流總引水量的比例由五十年代的30%增加到現在的50%以上。高礦化度排鹽水排入使塔里木河自一條潑水問變成威水河除8月份以外,其它月份水質均嚴重超標,含鹽量高達6g/L以上。
----中游段(英巴扎至怡拉全長398公里)
此河段為彎曲型河段D此段的主要問題是:洞道淤積,洪水浸溢:引水口和抽水泵站密布,海子、窪地眾多:亂扒亂堵、亂開口子,水量浪費嚴重;春季乾旱,夏季過量引洪;工程無控制,引水無節制。
目前,此段可段漫溢十分嚴重,每年有20--30億立方米水量在這此消耗,平均每公里耗水500一切。立方米,最嚴重河段每公里耗水1400萬立方米.衛片顯示:洪水漫溢面積1992年3000平方公里;1994年5000平方公里;1998、1999年洪水浸溢長度均達到400-500公里口漫溢區主要分布在南岸,漫溢水深60-100厘米,漫溢寬度最多達20公里,一般也有3-5公里,水量在此段大量損耗,進入旁邊海子和窪地,汛後又難以回歸,導致水量無效損失。
⑧ 河流2流域內種植區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有哪些,有何相應的治理措施
如果濕潤地區水土流失,如果乾旱地區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治理,回植樹種草增加植答被覆蓋率。打垻淤地,修建梯田。平整土地。小流域綜合治理。
如果荒漠化,退耕還林還草,禁止過度放牧,劃區輪牧,圍欄限牧,合理利用水資源,解決農牧區能源問題,控制人口增長
⑨ 弱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
弱水流域地處西北乾旱區,氣候乾燥,缺乏天然降水,蒸發量大回於降水量;河流以祁連答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補給為主,流量較小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土壤較為疏鬆、發育較差,冬春季節又多大風,易遭風沙侵蝕;天然植被覆蓋率不高,生態較為脆弱。
弱水流域發展種植業的不良環境影響:1.由於天然降水較少,農業灌溉用水必然要依賴河流引水,而河流本身水量有限,上中游農業區過度引水灌溉會導致下游來水減少甚至斷流,導致下游生態惡化(歷史上20世紀中後期弱水末端的居延海枯竭、湖泊化為沙漠,後來為恢復居延海湖泊生態不得不嚴格限制上中游地區農業灌溉用水);2.過度灌溉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上升,將鹽分帶到地表,又由於地表水蒸發旺盛,鹽分不斷在表層土壤聚積,形成乾旱半乾旱區一種特殊的荒漠化形式——土壤次生鹽漬化;3.過度開墾會破壞當地本身就比較脆弱的原生植被,使得土壤更加疏鬆,冬春季節地表缺乏植被保護,導致風沙肆虐、土地荒漠化加劇。
⑩ 流域開發的核心是 A.流域資源的開發 B.梯級開發 C.生態環境的恢復 D.河流的利用與治理
答案D
流域開發中,河流的開發居首要地位、核心就是河流的利用與治理,注意與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核心相區分,梯級開發是河流利用與治理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