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險源檢查整改記錄
㈠ 現在要補請問一下電工巡視記錄、日常檢查整改記錄、重大危險源的監控記錄、要從什麼時候開始補
當然是11年最好
㈡ 安全檢查表包括發現問題及整改意見
你妹的,不知道,在這里也能碰到你,無語
① 檢查表內容要重點突出,簡繁適當,回有啟發性。答 ② 各類檢查表的項目內容、應針對不同被檢查對象要有所側重,分清各自職責內容,盡量避免重復。 ③ 檢查表的每項內容要定義明確,便於操作。 ④ 檢查表的項目內容能隨工藝的改造、設備的變移(變動)、環境的變化和生產異常情況的出現而不斷修訂、變更和完善。 ⑤ 凡能導致事故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都應列出,確保各種不安全因素及時被發現或消除。 ⑥ 實施安全檢查表應依據其適用范圍,並經各級領導審批,引起注意。檢查人員檢查後應簽字,對查出的問題要及時反饋到各相關部門並落實整改措施,做到責任明確。 來源:考試大
㈢ 重大危險源降低危險等級措施包括哪些
一、 掌握本單位重大事故隱患的分布、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負責重大事故隱患的現場管理; 二、 制定應急計劃,並報當地人民政府和安全生產管理行政部門備案; 三、 進行安全教育,組織模擬重大事故發生時應採取的緊急處置措施,必要時組織救援設施、設備調配和人員疏散演習; 四、 隨時掌握重大事故隱患的動態變化; 五、 保持消防器材、救護用品完好有效。 省級以上主管部門負責督促單位對重大事故隱患的管理和組織整改。省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行政部門會同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對重大事故隱患進行評估、監督和檢查單位對重大事故隱患進行整改。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單位,應立即採取相應的整改措施。難以立即整改的單位,應採取防範、監控措施。對在短時間內即可發生重大事故的隱患,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管理行政部門可按有關法律規定查處;也也可報請當地人民政府批准,指令單位停產、停業進行整改。接到重大事故隱患停產、停業整改通知書的單位,應立即停產、停業進行整改。完成重大事故隱患整改的單位,應及時報告省級以上安全生產管理行政部門和主管部門,申請審查驗收。 重大危險源、事故隱患的控制要求。危險源、事故隱患的控制可從三方面進行,即技術控制、人行為控制和管理控制。 1、 技術控制。即採用技術措施對固有危險源進行控制,主要技術的消除、控制、防護、隔離、監控、保留和轉移等。 2、 人行為控制。即控制人為失誤,減少人不正確行為對危險源的觸發作用。人為失誤的主要表現形式有:操作失誤,指揮錯誤,不正確的判斷或缺乏判斷,粗心大意,厭煩,懶散,疲勞,緊張,疾病或生理缺陷,錯誤地使用防護用品和防護裝置等。人行為的控制首先是加強教育培訓,做到人的安全化,其次應做到操作安全化。 生產經營單位應加強教育培訓,做到人的安全化。危險點控制的各項措施能否得到貫徹執行,執行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級領導和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對危險點控制的認識程度及有關的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須對涉及危險源控制的有關領導和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危險源控制管理的意義,本單位(崗位)的主要危險類型,產生危險的主要原因,控制事故發生的主要方法及日常的安全操作要求,應急措施和各種具體的管理要求。通過教育培訓使他們提高實行危險源控制管理的自覺性,掌握進行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技術。 對作業人員的要求是,首先要合理選用工人,由於危險源多為重要崗位,有的操作管理技術比較復雜,對作業人員的要求較高,因此應選拔那些認真負責、技術高、能力強的人來從事危險源點的作業。其次應嚴格培訓考核,加強上崗前的教育,從事危險源崗位工作的人員要作專門培訓,加強技能訓練以及提高文化素質,加強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等。 生產經營單位的工作人員應作到操作安全化。研究作業性質和操作的運作規律;制定合理的操作內容、形式及頻次;運用正確的信息流控制操作設計;合理操作力度及方法,以減少疲勞;利用形狀、顏色、光線、聲響、溫度、壓力等因素的特點,提高操作的准確性及可靠性。 3、 管理控制。可採取以下管理措施,對危險源實行控制: (1) 建立健全危險源管理的規章制度。危險源確定後,在對危險源進行系統危險性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包括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危險源重點控制實施細則、安全操作規程、操作人員培訓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檢查制度、信息反饋制度、危險作業審批制度、異常情況應急措施、考核獎懲制度等等。 (2) 明確責任、定期檢查。應根據各危險源的等級,分別確定各級的負責人,並明確他們應負的具體責任。特別是要明確各級危險源的定期檢查責任。除了作業人員必須每天自查外還要規定各級領導定期參加檢查。 對於重點危險源,應做到公司總經理(廠長、礦長等)半年一查,分廠廠長月查,車間主任(室主任)周查,工段、班組長日查。對於低級別的危險源也應制定出詳細的檢查安排計劃。 對危險源的檢查要對照檢查表逐條逐項、按規定的方法和標准進行檢查,並作記錄。如發現隱患則應按信息反饋制度及時反饋,促使其及時得到消除。凡未按要求履行檢查職責而導致事故者,要依法追究其責任。規定各級領導人參加定期檢查,有助於增強他們的安全責任感,體現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也有助於重大事故隱患的及時發現和得到解決。 專職安檢人員要對各級人員實行檢查的情況定期檢查、監督並嚴格進行考評,以實現管理的封閉。 (3) 加強危險源的日常管理。要嚴格要求作業人員貫徹執行有關危險源日常管理的規章制度。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按安全操作規程進行程操作;按安全檢查表進行日常安全檢查;危險作業經過審批等等。所有活動均應按要求認真做好記錄。領導和安檢部門定期進行嚴格檢查考核,發現問題,及時給以指導教育,根據檢查考核情況進行獎懲。 (4) 抓好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要建立、健全危險源信息反饋系統,制定信息反饋制度並嚴格貫徹實施。對檢查發現的事故隱患,應根據其性質和嚴重程度,按照規定分級實行信息反饋和整改,作好記錄,發現重大隱患應立即向安檢部門和行政第一領導報告。信息反饋和整改的責任應落實到人。對信息反饋和隱患整改的情況各級領導和安檢部門要進行定期考核和獎懲。安檢部門要定期收集、處理信息,及時提供給各級領導研究決策,少數民族改進危險源的控制管理工作。 (5) 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基礎建設工作。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基礎工作除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外,還應建立健全危險源的安全檔案和設置安全標志牌。應按安全檔案管理的有關內容要求建立危險源的檔案,並指定人專門保管,定期整理。應在危險源的顯著位置懸掛安全標志牌,標明危險等級,註明負責人員,按照國家標準的安全標志表明主要危險,並扼要註明防範措施。 (6) 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評價和獎懲。應對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標准,並力求量化,劃分等級。定期嚴格考核評價,給予獎懲並與班組升級和評先進結合起來。逐年提高要求,促使危險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斷提高。
㈣ 如何做好安全隱患的檢查與整改工作
一、如何做好安全檢查與整改:
1、檢查要有目的性,要求和計劃要明確;要經常檢查,抓落實、促整改;不走過場,不搞形式。
2、在日常工作中認真執行巡迴檢查制度,堅持做好巡檢工作;重視交接班的檢查,認真對待隱患問題的交接。
3、管理人員要強化對員工檢查與整改的監督、考核職能,嚴格要求,合理獎懲,積極整改。
4、做到「四個及時」:及時查找發現安全隱患,及時進行匯報協調,及時組織整改解決,及時做好記錄台賬。
5、定期組織檢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相結合,如查崗或結合活動、工作需求隨時安排檢查。每月至少一次綜合全面的檢查。按要求做好專項檢查如消防設施、機具設備、車間用電、防火、防汛等專項檢查,專項檢查還包括對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檢查,如每天一次的對重大危險源的檢查。
6、必須落實安全隱患整改責任制,落實責任和期限。不檢查就不知道隱患在哪兒,也談不上整改,而光檢查不整改,等於沒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一般安全隱患要立即整改,對不能處理的隱患實施跟蹤監督,實施臨時應急措施,掛牌限期整改。
7、安全要你管我管大家管,要調動全員參與安全檢查與整改的意識和責任,每一個人都要盡職盡責,才能防微杜漸。
二、檢查與整改注意的原則:堅持早發現、早匯報、早整改的原則。
安全檢查要堅持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綜合檢查與專業檢查相結合、檢查與整改相結合的原則,並做到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原則。
對檢查出的隱患,要進行原因分析,及時實施整改解決措施。對事故隱患,按照隱患整改「四定」原則落實(定措施、定負責人、定期限、定資金來源)。
對檢查中發現的一般安全隱患要立即整改,對不能處理的隱患實施跟蹤監督實施臨時應急措施,掛牌限期整改。對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隱患,要採取一定的應急防範措施,或臨時解決措施,按要求限期整改或停車停產整改,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徹底整改掉,確保安全生產。對危險性及危害性較大的隱患必須立即整改落實。
檢查和整改是互動互補的關系,在檢查中發現問題加以整改,在整改中繼續排查隱患,不斷優化和完善,最終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安全檢查與整改,認真做好安全檢查與整改。
(4)重大危險源檢查整改記錄擴展閱讀:
安全隱患是在日常的生產過程或社會活動中,由於人的因素,物的變化以及環境的影響等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缺陷、故障、苗頭、隱患等不安全因素。
事故隱患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
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後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並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隱患與重大危險源的概念與構成要素。事故隱患與危險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隱患是指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它實質是有危險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狀態」,這種狀態可在人或物上表現出來,如人走路不穩、路面太滑都是導致摔倒致傷的隱患;也可表現在管理的程序、內容或方式上,如檢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員培訓不到位等。
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於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分生產型和儲存類型。
㈤ 重大危險源監控台賬
你好好的將國家安監總局40號令通讀一遍,就知道該如何做版台賬了。
可參考:權http://wenku..com/view/855f87d1360cba1aa811da36.html
㈥ 民爆物品庫區重大危險源安全檢查記錄怎樣填寫
一般情況就是記錄每天的檢查情況,有無安全隱患。有時候相關部門(一般是治回安支(大)隊和安答監局,還有轄區派出所)對庫區的檢查所發現的問題,也要記錄,對檢查到的不足和隱患要及時整改,以及對整改的期限,整改的結果都要詳細記錄。其它你可以參考當地的省級民爆局的官方網站或國家權威官方網站的信息。希望有幫助。
㈦ 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記錄應該怎麼寫
1、隱患名稱。崗位,隱患情況。
2、時間。檢查和治理時間;
3、結果。處理情況和結果;
4、責任人簽字。誰查,誰採取措施,誰監督。
5、存在問題。如果有的話。
㈧ 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檔案
重大危險源識別、評價、監控及管理制度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全面貫徹《安全生產法》,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預防能力,實現中國建材集團安全生產工作從被動防範向源頭管理轉變,特製定本制度。
第二條 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或臨時生產、搬運、使用或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於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第三條 企業根據工作需要建立相應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機構,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落實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責任制度,明確所屬各部門和有關人員對重大危險源日常安全管理與監控職責,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實施方案。
第四條 單位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其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本單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與監控工作。
第二章 重大危險源普查登記
第五條 單位必須按照《安全生產法》、《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見附件一)和申報登記范圍(見附件二)的要求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並填寫《重大危險源申報表》(見附件三),報當地安全監管部門。
第六條 單位應根據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管理資料庫、檔案庫和定期報告制度,實現自身重大危險源的簡易辨識與危險源的危險等級初次評估。
第三章 重大危險源監控評估
第七條 單位應對重要的設備、設施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危險物質進行定期檢測,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評估監控的日常管理體系。
第八條 單位應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重大危險源檔案應包括:
(一) 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報告;
(二) 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
(三) 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實施方案;
第九條 應該每兩年至少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進行一次安全評估,並出具評估報告。
第十條 安全評估工作應由注冊安全評價人員或注冊安全工程師主持進行,或者委託具備安全評價資格的評價機構進行。
第十一條 安全評估報告應包括
(一) 安全評估的主要依據;
(二) 重大危險源的基本情況;
(三) 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第十二條 重大危險源的生產過程以及材料、工藝、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等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法規、標准發生變化時,公司及所屬企業應當對重大危險源重新進行安全評估,並將有關情況報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和公司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對新產生的重大危險源,應當及時報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對已不構成重大危險源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報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核銷。
第十四條 按照重大危險源的種類和能量在意外狀態下可能發生事故的最嚴重後果,重大危險源分為以下四級:
(一) 一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特別重大事故的;
(二) 二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三) 三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四) 四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四章 重大危險源的管理
第十五條 公司及所屬企業的決策機構或主要負責人應當保證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所需資金的投入。
第十六條 各單位應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使其全面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緊急情況下應當採取的應急措施。
第十七條 各單位應將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事故的應急措施,特別是避險方法書面告知相關單位和人員。
第十八條 各單位在重大危險源現場應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並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對有關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
第五章 重大危險源缺陷和隱患治理整頓
第十九條 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缺陷和隱患的立項、監控、整改、審核、銷項工作制度。
第二十條 對構成重大事故隱患的重大危險源,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責令其暫停經營、限期整改,經評定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一條 公司及所屬企業應當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並報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和公司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備案。應急救援預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 重大危險源基本情況及周邊環境概況;
(二) 應急機構人員及其職責;
(三) 危險辯識與評價;
(四) 應急設備與設施;
第二十二條 各單位應當根據應急救援預案制定演練方案和演練計劃,每兩年進行一次實戰演練或模擬演練。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三條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職能部門(企業管理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