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農村社會綜合治理調研報告

農村社會綜合治理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 2020-12-16 19:50:30

① 近郊街道辦事處(包含村和社區),站在街道的角度寫一篇基層社會治理的調研報告該怎麼寫

從網上搜一下格式,然後從人口,經濟,治安等基礎入手,詳細介紹,具體總結形成原因,再寫一下,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大概是這個樣子

②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浙江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最近,我們在杭州市餘杭區農調隊、金華市農調隊和龍泉市農調隊的協助下,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在規范收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絕違規收費還任重道遠;農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義務教育的費用負擔比較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選擇了餘杭區、金華市婺城區和金東區(下稱金華市)、龍泉市三地分別作為我省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代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每地調查了1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1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全省共調查了3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3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其中中學生、小學生家長和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各半,餘杭、龍泉的家長均分布在5個鄉鎮,金華的家長分布在兩區的10個鄉鎮,中小學校長三地均分布在5個以上的鄉鎮。
本次調查所定義的「農村」是指縣城以外的所有鄉鎮,這與浙江省物價局等部門下發的浙價費(2003)21號文件中所指的農村中小學的「農村」有所區別,也就是說在本調查中,農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區政府所在地城區以外的所有鄉鎮。調查的時間范圍是2003年春季。
這次接受調查的15所中學,平均在校生規模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專任教師677名(其中代課教師18名),平均每校44名,師生比為1:16.7,略低於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調查的15所小學,有13所是鄉鎮中心小學,2所為金華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規模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專任教師452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平均每所小學30名,師生比為1:16,低於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現狀
(一)省級有關部門規定的農村中小學收費標准
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今年初聯合下發浙價費(2003)21號文件,規定了我省義務教育的收費標准:從2003年春季開學起,城鎮中小學(含鄉鎮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每生每學期不超過8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不超過110元,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 、區)價格部門會同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已實施多媒體教育或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中小學,經批准可加收20元的雜費。農村中小學(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學在村裡的辦學點和100個省重點扶貧鄉鎮的中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費(農村中小學為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城鎮中小學再加上音像教材費、講義費和班會費共五項)實行限額控制,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前確定。借讀費小學為300元,初中為600元。
(二)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657.9元
據三地調查匯總,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費用為657.9元(不含伙食費,下同),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5%,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雜費113.5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7.3%,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費247.6元,佔37.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讀生(共9人)借讀費平均954.4元,餘杭、龍泉分別為1115元和633.3元,金華被調查對象中沒有借讀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費平均158.7元,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66.0元、118.0元和92.1元。餘杭區因有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經區相關部門批准,住宿費可適當超過區定標准。
(三)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339.0元
根據對150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的費用為339.0元,約為初中生的一半,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8.2%,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379.1元、336.1元和299.0元。其中雜費62.9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8.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50.6元、69.1元和69.0元;代管費158.6元,佔46.8%,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150.4元、127.5元和197.9元;借讀生三地每地各一名,餘杭、金華、龍泉的借讀費分別為400元、300元和60元,平均為253.3元;住校生(共2名,龍泉)住宿費每人均60元。
(四)對收費現狀的基本評價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三地農村中小學繳費標准除餘杭小學借讀費高出100元外,其它都沒有突破省定標准(見下表),各學校也都能嚴格遵守當地的收費標准,在實地調查中也基本上沒有發現學校超標准收費的情況,多數學生家長對收費工作也給予了肯定。據調查,52%的家長認為目前農村中小學收費比一、二年前規范了,持否定意見的只有1.3%;有21%和43%的家長認為農村稅費改革後中小學生的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和「有所減輕(但不明顯)」。這說明經過治理整頓,從總體上看,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的收費是規范的、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三地鄉鎮初中、小學收費標准 單位:元

餘杭 金華 龍泉
小學 農村 雜 費 45 45 45
代管費 120 100 176
借讀費 400 200
住宿費 100 80 60
柴伙費 80
城鎮 雜 費 80 80 70
代管費 200 1-2年級1203-6年級150 210
借讀費 400 300
住宿費 100 100 60
柴伙費 60建制鎮4-6年級80
初中 農村 雜 費 110 70 100龍南鄉70
代管費 250 180 260龍南鄉226
借讀費 800 600龍南鄉400
住宿費 200 80 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城鎮 雜 費 110 110 110
代管費 250 260 260
借讀費 800 600
住宿費 200 120 鄉鎮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註:龍南鄉是全省100個重點扶貧鄉鎮之一。鄉鎮中學和鄉鎮中心小學屬於城鎮收費范圍
三、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
我省目前教師工資都由縣(市、區)財政統一按月發放,從調查的30所農村中小學來看,所有教師都能按時領到工資,沒有拖欠的情況。但縣級統發工資的內容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差別較大,有的僅是國家工資,有的則包括了考核獎、崗位津貼、職務補貼等。如餘杭區教師的伙食及誤餐補貼、崗位津貼、物價補貼以及醫保、公積金等都由區財政負擔,龍泉市也在去年解決了教師醫保和公積金費用,金華農村教師考勤獎、年終獎、醫保、公積金等財政還沒有解決,今年下半年開始公積金財政補助每位教師每年800元,合同制教師的養老金、失業保險金財政也還沒有安排。為搞好教師福利待遇,有些學校自籌部份資金,以考核獎、全勤獎等名義給教師每月發放幾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的津貼。
從調查數據來看,三地教師平均年收入(所有工資、福利性收入)為17528元,其中初中教師為18031元,小學教師為17025元,相差不大。比較三地,餘杭教師的工資最高,平均為21455元,高出平均數22.4%,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22294元和20616元;金華次之,平均為16980元,略低於三地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7400元和16560元;龍泉最低,平均為14150元,比三地平均低19.3%,比餘杭低34.0%,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4400元和13900元。據分析,各地收入的差距主要是國家工資以外的各種補貼、津貼、獎金等不同造成的。據校長們自己估計,教師的收入與當地的公務員相比要低30%左右。
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教師的生活還比較清貧。我們在龍泉調查時了解到,有一對教齡長達20多年的教師夫婦,工作20多年才積攢了4萬多元積蓄,女兒今年考上大學,要讀完四年大學還得貸款。有的欠發達地區學校的教師,除了財政統發的工資以外,全年的各種獎金、福利加起來也就幾百元錢。一些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年收入才一萬元左右,而要通過函授取得大專文憑,各種花費共要15000元,平均每年5000元,幾乎是年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再獲得本科文憑,還得再花三年時間和15000元。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教師獲得文憑後能給矛一定的補助,有的由學校補助一點,有些地方由於經費困難,全由教師自己承擔。
四、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查情況看,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育費用仍是農民比較重的負擔
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這幾年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他們感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對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幾年他們用於子女教育的支出仍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據調查測算,一個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平均在500元左右(包括部分學生繳的午餐費),初中生近1000元,如果住校就更高了。對於經濟一般地區農民和欠發達地區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尤其是對二孩家庭(欠發達地區二孩家庭往往比發達地區要高)。因而,我們的調查中有44%的調查戶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比較重,有7.4%的學生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雜費,其中金華、龍泉不能按時繳費的家庭分別達到10%和11%。為籌措學雜費,這些家庭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貸。有的學校同意緩繳或分期繳納,但需由教師個人擔保,到學期結束時如果家長不能足額繳納則由擔保教師承擔責任。有的家長實在繳不出現金,就用雞蛋、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送給擔保教師沖抵學雜費。據調查戶反映,我們調查的其中一地去年還發生過學生繳不出學雜費而自殺的事件。從我省270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也顯示出農民教育負擔的不輕和增長過快,我省2001年農村居民人均學雜費支出269.91元,比上年增長14.1%,2002年增加到337.42元,又比2001年增長了25.0%,遠遠快於收入的增長。
農民教育負擔仍然較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
1、省定收費范圍外收費比較多。調查結果表明,除雜費、代管費、借讀費、住宿費四項費用以外,小學生每生每學期平均還要繳納其它費用111.6元,占總收費的32.9%%;初中生每生平均每學期繳納其它費用175.4元,占總費用的26.7%。在四項費用之外的收費中,保險費、校服費、假日培訓費(周末、暑假培訓班)佔了絕大部分,有的地方經物價、教育、財政部門同意,對住校生收取60—80元的柴伙費。此外,有些學校還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如飲水費、優秀生補課費、差生補習費、試卷費、資料費、電教費、晚自修費(或晚自修教師坐班費)、停車費、電腦培訓費、「六一」節建校贊助費等等。個別學校還印製自己學校的信片,以宣傳學校、擴大影響為由要學生購買。
從收費的「合法」性上來說,像校服、保險費,從省到縣(市、區)都強調自願原則,但校方從校容、便於管理和學生意外時的救助能力考慮,實際操作中不少學校存在校方動員學生購買的情況,給家長以強迫的感覺,結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覺得購買行為是出於無奈或不買不好意思。假日培訓應該說是不符合省里的文件精神的,但在我們調查的三地來看,在其中的兩地比較普遍,周末培訓的費用因課程的多少在50—200元之間,培訓的課程也有音樂、體育、美術等,但多數仍是語文、數學、外語及自然。暑假兩周培訓的情況三地都有,有的地方比較普遍。這些假日培訓,都獲得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可。為了不與省里文件的精神相沖突,有的是社會教育機構出面或委託它們來組織、收費,有的有專門的假日培訓中心,但實際上給學生上課的仍是他們自己的老師。有的學生不想參加但又怕教師在假日培訓時教授在課堂上不講的內容,因此非自願參加的學生不在少數。
除了上述校服、保險和假日培訓的費用外,其它的收費都是屬於明顯的亂收費。其中飲水費已經包含在雜費內,即使學校提供桶裝水也不能另行收費,但在個別市(區)收取飲水費的情況比較普遍。
2、地方制定的收費標准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錯位。考慮到我省各縣(包括縣級市 、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省物價、教育和財政部門僅僅規定了有些收費的最高限額或收費的區間范圍,並把收費標準的制訂權下放到縣(縣級市、區)一級,以便讓各地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的收入水平來確定收費標准。但事實上各地都沒有很好地貫徹這一要求,基本上採用了省定的最高標准收費,尤其是人人都要繳的雜費和代管費,沒有體現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的梯度(見上表)。
以餘杭區和龍泉市為例,據農村住戶調查,2002年龍泉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餘杭的47%;這次被調查的家長自己估算,餘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6914.5元,龍泉為2558.8元,龍泉僅為餘杭的37%。但農村小學雜費和代管費合計(以下稱「兩費」)龍泉為221元,餘杭為165元,龍泉反而比餘杭高出33.9%;借讀費和住宿費餘杭比龍泉要高些,但由於借讀生和住校生比例不高(尤其是借讀生),對群眾的影響面不大。其結果,龍泉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負擔佔到農民人均年收入的11.8%,初中生佔到19.9%。而餘杭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費用雖然絕對額比龍泉要相應高出80元和295元,但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僅為5.6%和11.6%,顯然大大低於龍泉的負擔水平。由此說明,教育收費如果不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即使完全按標准規范收費,在一部分地方農民仍會感到負擔很重。
此外,部份學校在收取柴伙費、減免學雜費等方面做得也不夠好。如大部份家長認為一學期柴伙費成本最多也就30元左右,但學校收取的標准大都在60元左右。又如貧困生學雜費的減免比較困難,根據家長自己的申報,只有2.3%的學生享受了減免,遠遠低於省「一局兩廳」文件規定的10%的要求。
面對較重的教育負擔,廣大農民群眾(特別在欠發達地區)希望能把子女教育的費用負擔降下來,尤其是義務教育,要名符其實。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希望購買校服、保險時能真正自願,學校也不要要求在升旗儀式及其它集體活動時一律穿校服,否則對買不起校報的貧困家庭的子女在自尊心上是一種打擊。
(二)學校經費緊缺,負債辦學現象普遍
目前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經濟不很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經費嚴重短缺的現象,即使在很多發達地區,經費也不寬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運轉主要是靠雜費來維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鎮政府雖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經費下撥到學校作為補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間),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經費短缺的矛盾。所以現在農村中小學很多校長把工作重點放在討錢、要錢上,向教育主管部門要,向鄉鎮領導討,實在沒辦法的就向學生亂收費。對於教育亂收費,社會各界往往歸因於校方,怪罪校長。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校長是在「為政府分憂,替政府受過」。
由於學校經費緊缺,目前還有很多學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在被調查的15所中學中,有11所負債,共負債822餘萬元,平均每校近75萬元。其中餘杭2所,平均每所負債19萬元;金華5所,平均每所負債82萬元;龍泉4所,平均每所負債93萬元。在被調查的15所小學中,有6所負債,共負債143萬元,平均每所近24萬元。其中餘杭1所,負債18萬元;金華3所,平均每所負債31萬元;龍泉2所,平均每所負債15萬元。負債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樓、綜合樓、食堂、宿舍、操場等而欠債;有的拖欠新華書店、印刷廠、教育局資料室等書費、資料費;有的因創綠色學校、創省教育強鎮需要,整治校園、添置儀器、設備和圖書造成欠款;有的因開設信息技術課購置電腦、建校園網負債;還有的是拖欠辦公費、教師獎金。金華一中學甚至欠個人借款60萬元。
還是因為經費緊缺,許多學校教育設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在調查中,有51%的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學校中,僅有8所學校擁有標准操場。盡管這幾年在改造中小學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農村很多地方學校的教學、生活用房還是很不足。據龍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對照我省建設三類學校標准(最低標准),該市還缺少學校用地11萬平方米,校舍少8.6萬平方米。在金華,有的教師調侃說,他們住校生的住宿條件還沒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長明知他們的教師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報,否則要封存,這樣教師反而沒有地方住了。
(三)優秀教師流失較多,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各地反映,目前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流失現象較為普遍。據被調查的30所中小學統計,近三年來有21名教師(其中初中19名,小學2名)因待遇低而離開了教師隊伍從事他業,有45名教師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鎮)學校。現在一些民辦、私立學校經常到鄉鎮中小學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還比較小。如餘杭塘棲一中學反映,今年他們學校就走了4名教師,民辦學校給的年薪是5萬元一年(目前他們教師的年薪只有2.5—3萬元)。在他們學校一個英語教師要教三個班的課,而在民辦學校只教一個班的課。有的地方民辦學校甚至不要檔案,可以為招來的教師重新建檔;也有的地方規定去民辦學校的教師檔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要對教師進行考試、考核,將一些優秀教師調入城區學校或其他一些離城區近、教育質量好、待遇高的學校。這些教師大多是縣(市 、區)級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是學校師資隊伍中的棟梁,學校在培養他們時往往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們的離去不但給學校的教育計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亂,也給教育質量帶來一定影響,更是給學校培養教師工作的信心以打擊。有的校長說,以後在培養教師時只要培養成「半成品」就行了,即培養出來後不給上報評「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以免被人挖走,但這樣又會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骨幹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 如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中心小學今年有畢業生142人,升入當地初中的只有75人。其中一個班54人,只有9人升入當地初中;餘杭塘棲三中去年有90多人流向其他學校,今年又有50多人外流;餘杭超山中心小學有70多人外出求學,佔在校學生的10%。
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45%的家長認為學校的師資條件一般或不太滿意,部分家長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的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動不動就體罰學生等。從教師的學歷看,金華、龍泉兩地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13.9%和22.5%,比全省30.3%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6 .4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兩地小學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23.1%和28.4%,比全省34.4%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1.3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四)報刊征訂任務重
在我們的調查中,農村中小學校長普遍對報刊征訂意見很大。我們調查了9所中學和9所小學2003年的報刊征訂情況。每所中學的報刊支出平均達13459元,佔全部雜費收入的14.1%,其中7273元為非自願訂閱,佔到報刊支出的54.0%;每所小學報刊支出平均為6099元,占雜費收入的19.4%,其中1974元為非自願訂閱,佔32.4%。非自願訂閱多是因為上級有任務或是有關部門領導打招呼的結果,訂閱的報刊雜志五花八門,有中央、省、市、縣級黨報(越是下級的黨報數量越多),有各級晚報、《求是》、《共產黨員》、《錢江廉潮》、《半月談》、《時代先鋒》、《浙江宣傳》、《今日浙江》、《新農村》、《人民公安》、《江南警界》、《物價公報》、《質量時刊》、《中國教育報》、《教育信息報》、《中國教工》等等,有的市(縣)級黨報教職員工人手一份還有多。我們在調查時一位曾擔任過中學校長的業內人士也反映,為了完成報刊征訂任務,當地一位宣傳部的領導親自來到學校,要求他訂閱報刊,看他有點勉強,他說我來了吃飯你總要招待的,如果你不訂,我多來幾次你的招待費不就多了嗎?言下之意還不如主動訂閱為好。
(五)教育收費卡制度執行不力
為切實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防止教育亂收費,近年來,教育部門出台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和收費卡制度,即教育收費不但要公示,每位家長還必須有收費卡。但實際上這項制度執行的不夠理想。在這次被調查的300名中小學家長中,有66.8%家長反映學校沒有執行收費卡制度。有的學校認為已經實行了收費公示,就不必再搞收費卡了;有的則以學生保管易丟失為由,家長簽名後校方「代為保管」。沒有收費卡,就不利於家長對學期中間的收費進行監督。代管費的開支省里是有嚴格規定的,但有不少學校將水電費、報刊費等也在代管費中列支,這些學校在學期結束時是不可能向家長出具「收費清單」的,代管費多退少不補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五、對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80%的人口在農村,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農村義務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主體,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使廣大農村學齡兒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更是提高農民素質、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證。應該說自1985年實施義務教育以來,我省的義務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省小學六年制招生比例達到了99.8%,小學入學率達到了99.9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98%,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了98.36%和99.79%。我省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省份,農村義務教育也已走在全國的前列,但農民的文化程度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我省6歲及以上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62年,低於全國6.78年的平均水平,這與我省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我省要提前實現全面小康,關鍵是提高農民的素質。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對我省的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極大的推動,而大量不符合現代化要求的農村勞動力必將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包袱。農村義務教育是提高農民素質的基礎性工作,目前的農村義務教育從「量」上來看(如小學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等)已經是形勢喜人了,但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革官員考核辦法,真正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
由於教育投入不像有形投入一樣能迅速見效,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的,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力的增強,又無不體現出教育的重要性。國際上也不乏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英國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曾是老牌的經濟強國。1850年前後,英國有大量的勞動者從鄉村遷移到城市,在新工廠工作。但英國政府沒有為這些工人的子女修建學校。到十九世紀末,由於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英國對電力、冶金和化學等技術的掌握遠遠落後於重視對教育進行投資的德國。因此,進入二十世紀時,英國沒有保持住其原本在技術和生產力方面的巨大優勢。與此相反,愛爾蘭則是另一個例子。愛爾蘭是一個歐洲小國,面積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80多萬人。它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時,還是一個農業國,是歐洲最窮的國家。加入歐共體後,愛爾蘭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教育開支佔GDP的比例在西方國家名列前茅,由此帶來科技突飛猛進,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由歐洲最窮的國家變為最富國家,這在世界上是少有其匹的。目前,愛爾蘭是世界上15到29歲年齡段人口在校就讀率最高的國家和世界人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軟體開發超過傳統的美國和印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年出口額達到120億美元。這兩個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們國家,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包括文盲在內的絕大多數家長所認識,他們節衣縮食,把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有的貧困山區的家長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下山在城市(鎮)邊緣搭起十分簡陋的棚子,用打工甚至拾荒賺來的錢供子女在城鎮上學。因為他們清楚,教育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最好辦法,也是改變他們子女命運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的很多幹部,對教育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或者只是在言行上重視教育,在行動上做得非常不夠。聯合國主管教育的官員說,我國政府教育投入約佔GDP的2.2%,還不到聯合國推薦水平6%的一半。政府預算只佔教育開支的53%,其餘的47%不得不由家庭或私營部門支付。政府預算不足也正是10 年來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有形投入是教育投入的15倍左右,明顯高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很多地方政府有錢搞開發,但沒錢辦教育,這是政府在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其實,很多政府官員作為家長,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視的。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輕文教衛重GDP的根源在於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制度上。

③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城市中小學生壓歲錢及其流向的調查報告
「昨夜新收壓歲錢,板方一百壓枕邊」……過年啦~孩子們的錢包又成了一個個的「超級小胖」,那麼「小胖」們又是如何「減肥」的呢?讓我們跟隨這些中小學生,做一個關於壓歲錢的社會調查報告。

一、調查時間: 2004年1月25日~31日

二、調查地點:⒈家中 ⒉街頭 ⒊少兒圖書館門口

三、調查對象: 中小學生、學生家長

四、調查目的:

對有關城市中小學生壓歲錢的各項數據作一個比較准確地了解與統計,並且能夠根據這些數據,客觀具體地總結出一些方法和規律提供給中小學生和家長們,從而使家長和孩子都能夠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壓歲錢。

五、調查問題:

Ⅰ.你認為家長們應該給壓歲錢嗎?如果應該,那麼你認為給多少壓歲錢最合適?

Ⅱ.你認為錢才是最好的「壓歲禮物」嗎? Ⅲ.你認為自己應不應該擁有自由支配壓歲錢的權力?

Ⅳ.你一般把壓歲錢花在哪些地方?

Ⅴ.你認為怎樣用壓歲錢才最有意義?

Ⅵ.你的父母每年給你多少壓歲錢?這與你的家庭背景相符嗎?

六、調查方法:

①上網查詢 ②電話資詢 ③查閱報刊 ④詢問路人

七、調查結果:

一小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壓歲錢一般在100~300元左右,而中學生則在300元~600元之間。

二大多數的中學生認為,自己應該擁有自由支配其壓歲錢的權利,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只有少數一部分同學認為,壓歲錢應該由家長帶為保管和處理,其比例達到了8:2。而小學生則普遍表示出無所謂的態度,錢多了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而家長也不放心把錢放在小學生的身上,大部分交由家長代為保管,所以給壓歲錢只是一種形式,並不要求一定要佔有它。

三中小學生都普遍認為:錢,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壓歲禮物,家長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們買一些他們平時夢寐以求卻又沒有能力得到的東西,這樣既滿足了孩子們的願望,又讓家長們不必大掏腰包,在經濟上得到了實惠,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四大多數的中小學生,都把錢花在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上,有一小部分同學拿自己的壓歲錢來交學費,還有一些小學生拿壓歲錢來買各種學慣用品。大部分的學生表示,如果需要,可以拿出自己的壓歲錢,捐給災區的小朋友以幫助他們上學或改善生活。

五80%的學生認為,家長給越多的壓歲錢越好,18%的學生無所謂壓歲錢的多少,認為家長覺得給得適當就可以了,只有2%的學生覺得不要給壓歲錢最好,以上這種少數情況的產生其中主要有3種原因:

⑴反正壓歲錢要了也是歸家長,沒勁,還不如不要。

⑵收了別人的壓歲錢還得回送別人,別人送了你100元,為了體面,你的父母再沒錢也得從錢包里摳出個200元回贈給人家,這樣太虧了。

⑶真正覺得父母掙錢也不容易,把自己養大已經很辛苦了,不應該還要拿他們的錢來做零花錢用。

六在調查期間,為了調查方便,還額外問了學生們一個問題:「1個外鄉來的農民在你眼前發生了車禍,周圍只有你一個人,而他如果不及時治療便會有生命危險,但他身上連一分錢也沒有,無法支付「打的」的路費和昂貴的醫療費用,這時你身上的壓歲錢剛好夠他支付醫葯費,但是這些壓歲錢正巧是你准備買夢寐以求的滑板車的,你會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大部分的學生表示不願意用壓歲錢幫農民支付路費和醫療費,少部分的學生略加思考,表示如果別人捐,自己就捐。只有個別的學生表示願意幫助他,其理由很簡單,卻也很讓人感到心寒:這個人是陌生人,而且還是個農民,我憑什麼要用自己心愛的滑板車做代價幫他看病呢?

八、調查結論:

1、現在的家庭,由於經濟條件好了,生活質量提高了,給孩子的零花錢和壓歲錢也日益增多,一個城市普通家庭的年總收入約是2~4萬元,而家長們每年給孩子們的壓歲錢就占其中的%1~2,有少數富裕家庭給孩子的壓歲錢甚至上萬元,雖然讓孩子們過了個高興年,卻也嚴重造成了孩子們亂花錢、買零食、上網吧、甚至抽煙賭博以及很多極其惡劣的壞習慣,嚴重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2、中學生喜歡由自己來支配壓歲錢,而小學生的壓歲錢則更多由家長來保管和支配,就小學生壓歲錢的流向也與中學生有明顯的區別,中學生一般會去買一些自己喜歡的物品,如CD、隨身聽、漫畫書等,而一些小學生則會用來買文具和交學費,聽從家長的支配。

3、在壓歲錢該如何使用最有意義這一問題上,大多數中小學生的看法基本一致:捐助希望工程,以幫助災區生活困難的兒童重返校園,或是去幫助任何一個極其需要幫助的人。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表露出不情願的態度,認為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壓歲錢憑什麼拿去幫助別人?我想,這類學生的道德素養實在是需要提高了。

根據這次調查所了解的情況,就壓歲錢的問題給家長們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根據我國的傳統習慣,壓歲錢還是要給,但壓歲錢的數量要適當,不宜太多,以免使孩子染上亂花錢的壞習慣。

2、家長們還可以適當地考慮一下,將壓歲錢改成孩子們喜歡的「壓歲物」,如「壓歲書」、「壓歲碟」等,還可以利用假期的時間,帶孩子外出旅遊,這樣,既可以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可以給家庭的經濟方面帶來實惠,還可以得當地避免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

3、家長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讓孩子們真正的懂得每一分錢、每一粒米的珍貴,並讓他們正確的認識錢,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同時,還給學生們提個建議:把自己的壓歲錢存在固定的一個存錢箱里,做一個帳目本,把自己用錢的各項數據登記在上面,使自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錢的流向,學會計劃用錢,科學理財,把錢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回答者: 智慧老人L - 江湖新秀 四級 2-1 11:59
我來評論>>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3 個人評價

66% (2) 不好
33% (1)
相關內容
• 調查報告怎麼寫啊
• 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 調查報告範文
• 求中學生素質教育調查報告的範文
• 急!給發個調查報告!
查看同主題問題:壓歲錢 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 小學
其他回答 共 2 條
關於城市中小學生壓歲錢及其流向的調查報告
「昨夜新收壓歲錢,板方一百壓枕邊」……過年啦~孩子們的錢包又成了一個個的「超級小胖」,那麼「小胖」們又是如何「減肥」的呢?讓我們跟隨這些中小學生,做一個關於壓歲錢的社會調查報告。

一、調查時間: 2004年1月25日~31日

二、調查地點:⒈家中 ⒉街頭 ⒊少兒圖書館門口

三、調查對象: 中小學生、學生家長

四、調查目的:

對有關城市中小學生壓歲錢的各項數據作一個比較准確地了解與統計,並且能夠根據這些數據,客觀具體地總結出一些方法和規律提供給中小學生和家長們,從而使家長和孩子都能夠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壓歲錢。

五、調查問題:

Ⅰ.你認為家長們應該給壓歲錢嗎?如果應該,那麼你認為給多少壓歲錢最合適?

Ⅱ.你認為錢才是最好的「壓歲禮物」嗎? Ⅲ.你認為自己應不應該擁有自由支配壓歲錢的權力?

Ⅳ.你一般把壓歲錢花在哪些地方?

Ⅴ.你認為怎樣用壓歲錢才最有意義?

Ⅵ.你的父母每年給你多少壓歲錢?這與你的家庭背景相符嗎?

六、調查方法:

①上網查詢 ②電話資詢 ③查閱報刊 ④詢問路人

七、調查結果:

一小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壓歲錢一般在100~300元左右,而中學生則在300元~600元之間。

二大多數的中學生認為,自己應該擁有自由支配其壓歲錢的權利,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只有少數一部分同學認為,壓歲錢應該由家長帶為保管和處理,其比例達到了8:2。而小學生則普遍表示出無所謂的態度,錢多了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而家長也不放心把錢放在小學生的身上,大部分交由家長代為保管,所以給壓歲錢只是一種形式,並不要求一定要佔有它。

三中小學生都普遍認為:錢,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壓歲禮物,家長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們買一些他們平時夢寐以求卻又沒有能力得到的東西,這樣既滿足了孩子們的願望,又讓家長們不必大掏腰包,在經濟上得到了實惠,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四大多數的中小學生,都把錢花在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上,有一小部分同學拿自己的壓歲錢來交學費,還有一些小學生拿壓歲錢來買各種學慣用品。大部分的學生表示,如果需要,可以拿出自己的壓歲錢,捐給災區的小朋友以幫助他們上學或改善生活。

參考資料:dd
回答者: 英語111323 - 初入江湖 二級 2-1 13:20
過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是我國的傳統,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家枕下的紅包也越來越鼓了,那麼大家又是如何對待和使用壓歲錢的呢,我和朱令儀進行了合作調查,以下是我們的調查報告。

一. 調查目的:了解中小學生獲得壓歲錢的情況,客觀地作出評價,並提出中肯的建議。

二.調查時間:2007年2月18日~20日(大年初一至初三)

三.調查地點:1.家中2.學校3.社區

四.調查對象:20名中小學生

五.調查方法:1.電話采訪2.上網查詢

六.調查問題:1.你今年獲得了多少壓歲錢?去年呢?

2.你的壓歲錢來源有哪些?請分別說出來源父母、親戚、長輩、其他各多少?

3.你計劃如何消費你的壓歲錢?請分別說出你計劃在買書、捐款、遊玩、其他各多少?

4.你對今年壓歲錢的滿意度是多少(用百分比表示)

5.你的壓歲錢的實際消費是多少?

七.調查過程:我和朱令儀進行了分工調查,每人調查十人。主要是採取電話采訪的形式,調查對象主要是同學、朋友和親戚。我還採取了網路調查的方式。我和朱令儀調查完後再匯總到一起,由我製成表格。在調查過程中,我們倆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有些同學的壓歲錢還未拿完,有些同學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壓歲錢等,但這些困難都被我們一一克服了。

八.調查結果:(一)這次調查2007年最少壓歲錢為400元,最高為2600元,平均值為1066.11元;2006年最低為400元,最高為2800元,平均值為1088.89元。

(二)2007年中學生的壓歲錢平均值為882.78元,2006年壓歲錢的平均值為930.56元。 2007年小學生壓歲錢平均值為1650元,2006年平均值為1425元。

(三)中小學生的壓歲錢主要來源於自己的親戚,一般來源於父母的比較少,而且每年的數額較固定。來源於長輩(爺爺輩)的變化較小,但 每年還是有一些波動。

(四) 2007年中學生的滿意度為77.72%,2006年為76.94%;2007年小學生的滿意度為90%,2006年為80%。大家2007年的滿意度都高於2006年。

(五)小學生的壓歲錢明顯高於中學生,因為中學生已經長大了,家長和親戚給得也較以前少了,而且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要那麼多壓歲錢。

(六)大部分小學生的壓歲錢都存起來和用來交學費,而中學生的壓歲錢則是用來買書、遊玩,並且一部分存起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七)只有少數同學的壓歲錢沒有結余,其他大部分同學都有80%的結余。

(八)50%的同學表示願意拿出一部分錢捐款,30%的同學表示沒有考慮過,另外20%的同學堅決不願意捐款。

九.調查結論:

1.大家的壓歲錢數額日益增多,並與自己原本的家庭背景基本相符。這固然體現了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已卓有成效。但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助長了攀比之風,且壓歲錢之間懸殊太大,有些同學還養成了浪費的壞習慣。

2.壓歲錢主要來源於親戚,說明登門拜年的中華傳統仍然頗為流行,這點值得我們高興,但這既增加了親戚的負擔,也增加了我們父母的負擔,親戚給我們壓歲錢,父母就要給我們的表兄表妹、堂姐堂弟壓歲錢,而且如果親戚很多的話,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3.大家對自己的壓歲錢都比較滿意,能拿到壓歲錢當然值得高興。但壓歲錢的數額越高,滿意度就越高。說明大家高興的還不是壓歲錢帶給我們的親情與感動,而是可以用壓歲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4.大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壓歲錢越來越少,說明長輩們已經看到了我們的成長,可喜可賀啊!大家要正確地認識和對待這個問題,而不是為自己壓歲錢的減少而傷心難過。

5.大家的壓歲錢的使用都比較科學,基本沒有浪費的現象,說明大家都有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而且在壓歲錢的使用上,也變得更主動,說明我們已有了支配自己財產的能力,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6.將壓歲錢拿出來一部分捐款,我們認為是壓歲錢使用中比較有意義的事,但有一部分的同學卻不願意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希望這些同學能提高思想覺悟,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十.建議:①壓歲錢在我國傳統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一年只有一次,所以不可不給。但各位家長應斟酌自己家庭的基本情況,適量的給予壓歲錢,以免助長攀比、浪費之風。

②我們已經基本有了使用自己壓歲錢的能力,家長不應該再讓我們把壓歲錢全部上交,在我們的調查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如果家長實在不放心,可以給我們一小部分的壓歲錢自己使用,培養我們的理財能力。

③大家要把壓歲錢當作一種親情的體現,無論多少,都是心意。不要對壓歲錢的數額過分在意,正確地對待和使用壓歲錢。

④建立自己的心願集,平時就把自己想完成卻不能完成的願望記下來,到了使用壓歲錢時,從心願集里選取有意義且可以實現的願望,滿足自己舊年的心願。

⑤建立自己的賬目,記錄自己用錢的各項數據,更好地使用我們的壓歲錢。

④ 我國農村社會治理存在哪些問題實踐報告

給你些參考素材。
問題一、由於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給力,村幹部權責不分明,學校的教育沒有跟上,村民環保意識低下和私人利益至上。垃圾圍村、廢舊玻璃瓶隨處亂扔,小孩拿鞭炮炸玻璃瓶,不但隱患多多,給後續治理也無限地增加難度;
二、官商、j黑勾結,黑惡勢力泛濫,賭風盛行,在農村,正氣正義遭受嚴重抑制,村民和集體權利被蠶蝕,給下一代成長構成嚴重威脅;由於ZF相關的部門敷衍塞責踢皮球,村民投訴無門,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三、在惡勢迎力種種劣行影響下,換界選舉拉幫結派、行賄成為公開的規則,法律和制度流於形式,優秀人才沒能走上領導崗位,善於巴結奉迎者卻反受上級的青睞,村民權益沒有從根本上得到保障;
以上問題並沒有在黨風廉政建設中得到根治,反有愈演愈烈之勢,亟待解決中。
滿意請採納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