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社會治理
⑴ 平安建設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安保工作在哪方面還存在著問題和不足
領導重視度
⑵ 如何更好滴發揮政法微博在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方面的積極作用
加強政法微博的建設
構建互動平台
為人民解決政法問題
⑶ 如何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
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的方法:
(一)完善矛排調處工作機制 努力化解社會矛盾
認真開展不穩定因素排查,及時化解各類矛盾。一是健全工作機制;以司法所為依託,整合力量,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綜治部門組織協調,有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體系。各村(社區)要建立每季度集中開展不穩定因素排查制度,實行排查調處工作零報告。二是突出工作重點;深入排查影響工程建設的矛盾糾紛,及時化解涉及重點工程的矛盾,梳理涉及企業停工破產、拆違控違等引發的各種不穩定因素和問題。
(二)加強和完善重點人群的社會管理
一是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健全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組織網路,調整充實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依託社區構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平台,配備充實協管人員。大力推進流動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認真開展流動人口清理登記,全面准確地掌握流動人口基本信息。堅持「以房管人」,加強對出租房屋治安檢查,解決出租房屋漏管失控等突出現象。二是加強刑釋解教人員幫教安置和社區矯正工作。加快推進幫教安置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工作,逐步實現刑釋解教人員管理信息化。三是加強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和權益保護。綜合運用教育、服務、管理、幫教和環境優化等多種手段,堅持一般預防和重點預防相結合,努力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三)扎實推進平安建設 鞏固平安創建成果
一是推進行業平安建設。深化行業和系統平安創建活動,把平安建設向更多部門、行業延伸,不斷擴大平安建設覆蓋面,提高平安創建質量和水平。二是加強鎮維穩綜治辦建設。配齊配強綜治工作領導和專職工作人員,整合綜治、信訪、司法、民政、武裝等部門力量,成立綜治工作中心。三是推進社區維穩綜治工作站建設。配齊配強社區維穩綜治站信息員,建立社區警務室,成立專兼職群防群治隊伍。四是加強綜治規范化建設。完善工作例會、信息報送、資料台帳、考核獎懲等有關制度,規范綜治工作。
(四)加強嚴打整治體系和治安防範體系建設
始終保持對嚴重暴力犯罪及「兩搶一盜」等多發性侵財犯罪的高壓態勢,維護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一是完善治安形勢分析評估機制。加強治安混亂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的排查整治,及時分析評估治安形勢。對排查出的治安問題,登記造冊,制定整治方案,逐一落實工作責任。二是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在各村(社區)大力推廣物防和技防設施,實施「平安衛士」、警連心」農村技防工程。在城區繼續推廣以電子視頻監控、防盜報警為主的技防設施,重點做好城鄉結合部和重要路段及重點場所的技防設施建設。
(五)強力推動「兩新組織」健康快速發展
推動非公有制建立健全黨組織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的「兩新組織」健康發展,落實非公有制組織內部安全穩定法人責任制,開展綜治進非公有制組織活動,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健全完善統一登記、分類管理、行業指導綜合監管相結合的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境外非政府組織和少數民族信教群眾的服務管理工作。
(六)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的綜合治理
進一步夯實社會管理基層基礎,加強全鎮社會管理工作網路建設,建立統一高效便民利民的綜治工作中心平台。在鎮區中市和舊縣進行社區資源整合,提升社區功能試點,建立健全新型城鄉社區管理服務機制。落實社會管理工作責任,完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組織機構,強化考核獎懲。
(七)加大維穩綜治工作的宣傳力度
一是加強綜治和平安建設宣傳工作。加強以平安建設為主題的綜治宣傳,提高平安建設的群眾知曉率和參與率。二是組織開展好綜治宣傳月活動;三是辦好《綜治工作簡報》,及時向縣綜治委上報有價值的綜治工作信息。
(八)建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考評制度
強化綜治責任,完善目標管理,充分發揮綜治成員單位的作用,堅持綜治委會議制度、委員述職等制度。加大綜治考評力度,將重點工作任務細化分解,設定指標,分年中、年末兩次考評,總分平均值為年終排名分值。對在年度考核最後一名的村(社區)實行「籠子」管理,連續兩年最後一名實行「一票否決」,年度考核倒數第二的村(社區)實行重點管理,連續兩年到數第二實行「籠子」管理。鎮綜治委對各成員單位和村(社區)要實行經常性督促檢查,對在上級檢查中獲得好評的村(社區)、單位,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經費支持,當年目標考評前三名的村(社區),由鎮黨委、政府給予表彰。
⑷ 社會治理是社會建設的重大任務,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創新社會治理體質,要堅
創新社會治理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創新社會治理,首先要創新社會治理的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從系列重要講話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創新社會治理的新理念。
第一,平安是極重要的民生。
社會要和諧穩定,平安具有極端重要性。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我們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始終牢記和諧穩定是根本大局的道理,著力提升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和水平,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後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安定有序。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既同鄧小平同志的穩定壓倒一切、穩定是大道理的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有了新的豐富發展,特別是把平安提到極重要的民生高度,是對我們黨民生思想的創新發展。
第二,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核心是人。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社會是由人構成的,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構成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理順了、和諧了,社會才能安定有序,才能和諧穩定。
因此,社會治理要緊緊抓住人這個核心。
第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重在妥善處理社會矛盾。
現階段我國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矛盾錯綜復雜,最主要的就是社會利益矛盾錯綜復雜。
因此,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重在妥善處理社會矛盾。
「遇到關系復雜、牽涉面廣、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時深入了解群眾實際生活情況怎麼樣,群眾訴求是什麼,改革能給群眾帶來的利益有多少,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思路、制定舉措、推進落實。
」因此,要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積極推動解決人民群眾的基本民生問題,不斷打牢和鞏固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產生。
⑸ 如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1、完善中國特色社會抄主義社會治理體系襲,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2、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3、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打造社會治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命運共同體。
4、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促進政府和社會各歸其位、各擔其責。
5、把專項治理和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深層次問題,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6、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維權與維穩、民主與專政的關系,確保社會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8、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確保國家安全。
8、推進公共安全工作精細化、信息化、法治化,加快建設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
9、深化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夯實平安建設根基。
10、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肩負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
⑹ 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平安建設工作包括哪些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版理體系和治權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⑺ 對我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平安建設工作有何意見或建議
1、進一步加大綜治經費投入,提高安保隊員、流動人口協管員的工資待遇。為安保隊員、流動人口協管員購買五險,建立激勵機制,提高基層群防人員的獎勵標准。
2、建立流動人口和出租屋控管系統。實行「政府牽頭、公安為主、各家參與、統一管理」,建立以社區(村)為主體,公安、房產、勞動、計生、工商、民政、稅務等參與的集管理、教育、服務、控制四位一體的流動人口管理工作機制。
3、開展「打黑除惡」專項斗爭。一是採取各部門合作的方式,在整治前,進行充分的調查,將涉黑的數量、規模、性質、特點、危害,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真實的摸底,然後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對涉黑勢力予以准確、有效地打擊,震懾犯罪分子,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使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二是建立領導問責制。採取包片責任到人的管理方式,如某轄區發生涉黑犯罪案件,甚至該團伙在某區域內多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對其不管不問的,應追究包片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堅決根除涉黑勢力的「保護傘」。三是群策群防,設立專門的「打黑除惡」舉報電話,制定舉報獎勵措施,建立舉報人保護制度,消除舉報人的畏懼心理。
4、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嚴格進行教育培訓。為改變行政執法隊伍復雜而分散的狀況,建立相對集中統一的行政執法隊伍,使之成為專業的執法力量,避免「執法不懂法」情況。嚴把入口關,切實堅持寧缺勿濫、逢進必考的原則。加大執法人員執法水平與職業道德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從公務員的職業道德入手,從法律法規掌握、專業知識加強、執法能力提高、執法經驗總結、外地成功經驗學習、發達國家的相關行政執法借鑒等多個方面進行培訓,同時還要將國情、市情、區情對執法人員進行系統、全面的介紹與分析,使他們樹立全局觀念,能夠更加理性地認識自己職業的價值與作用;形式上可靈活多樣,如專家專門培訓、內部經驗介紹、案例集體研討、外地經驗學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