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鹽鹼
1. 果園土壤鹽鹼化怎樣治理
果樹種類不同,其抗鹽鹼性也不同,桃、杏的抗鹽鹼性較差,葡萄、棗的抗鹽鹼性則較強。砧木種類不同,其抗鹽性也不同。在蘋果砧木中,海棠比山定子抗鹽鹼性強;在桃樹砧木中,毛桃比毛櫻桃抗鹽鹼性強。另外,同一種果樹和砧木,在不同類型的土壤中栽培,其抗鹽鹼性表現也不同。在沙質土、黏質土中栽培的果樹抗鹽鹼性較差,而在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中栽培的果樹抗鹽鹼能力較強。一般情況下,土壤鹽類濃度(鹽鹼化程度)對果樹生長發育的影響可分為四個梯度:一、總鹽濃度在3000毫克/升以下,果樹一般不受危害。二、總鹽濃度在3000~5000毫克/升,土壤中可有銨根離子檢出,此時,果樹對水分養分的吸收失去平衡,導致果樹生長發育不良。三、總鹽濃度在5000~10000毫克/升,土壤中銨根離子積累,果樹對鈣的吸收受阻,葉片變褐,出現焦邊,引起坐果不良,幼果脫落。四、總鹽濃度在10000毫克/升以上時,果樹根系細胞普遍發生質壁分離,新根發生受阻,導致植株枯萎死亡。在果樹棚室栽培中,經常出現果樹「生理乾旱」現象,即雖然經常澆水,但只有土壤表層濕潤而根系集中分布層或較深層仍乾旱少水而致地上部樹體表現乾旱。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反復澆水,表層土壤孔隙度減小,鹽分在土表積聚形成一層「硬殼」,使水分難以下滲的緣故。果園土壤鹽漬化治理的基本內容:以治水為先導,培肥為核心,進行旱澇鹽鹼瘦綜合治理,核心是排、灌、平、肥。灌溉是農業生產的前提,排澇是豐收的保證。排灌是治理鹽漬土壤的平台,其他措施只有在這個平台上才可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一是將土壤的含鹽量降低到作物能適應的程度,需採用水利工程措施、農業措施及鹼性土壤的化學改良措施等。二是提高果樹的耐鹽能力,適應土壤的鹽漬環境。三是採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注意排灌工程配套。四是工程措施與農業措施結合,傳統的農業措施改良技術主要有起土刮鹼、開溝躲鹼、蓄淡壓鹼、增施有機肥等。五是增施有機肥,鹽漬土壤除了鹽漬危害以外,乾旱、瘠薄常制約著作物的生長,並呈現出隨著鹽鹼化程度的加重,土壤肥力愈來愈低的趨勢。六是施用土壤改良劑。採用物理措施,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滲透性;採用化學措施,進行土壤改良。對酸性土壤加鈣(代換作用),如石膏、氧化鈣等,但石膏用量大,3年才見效,成本較大,而且北方石灰性土壤,本身就含有豐富的鈣素。對鹼性土壤加酸(化學作用),如硫酸、硫酸亞鐵等,但鹼土加酸後有殘留物,同時增加了土壤的鹽分。因此,施用土壤改良劑後及時排灌水非常重要。
2. 土壤鹽鹼化如何治理
方法很多 總體效果好的少,考慮綜合持續利用又能產生不錯價值有兩種
1 水源充足 採用洗鹽、排鹽····配合少許改良葯劑即可
2水源不足 採用改良葯劑完全可改良低、中度鹽鹼地改良,重度也可減少60以上鹽鹼化。然後種植牧草進行生態畜牧
例如:1000畝鹽鹼地改良後 可飼養土雞100000隻 40元/只 小尾寒羊或其他品種10000隻 500-600/只 每隻羊每年生羔2次每次2隻 。 在1000畝土地中劃出80畝來建設魚塘、畜舍,留10畝依然是草場用來與魚塘相連 進行白鵝飼養500隻 100元/只以上 魚10噸左右
基礎建設投資暫不計 雞苗、羊苗、鵝苗、魚苗 投入不多 在這些動物土地利用上各個之間不沖突
利益從哪裡來呢 雞幾乎吃草場昆蟲一類 早晚少飼喂些飼料即可 羊幾乎不需另外飼料(只是冬季需冬儲料)白鵝也需少許飼料即可 魚食雞舍的雞糞 羊糞回歸自然保護草場
這其中有個冬閑期 利用處理羊與雞的時候正好可以育肥牛 有多少牛都可以育肥(不是牧草放養而是利用雞舍、鵝舍)隨便1萬---10萬頭牛都可以 但是牛的育肥飼料哪裡來呢 利用周圍的秸稈粉碎然後弄幾個大型發酵池即可 購買玉米粉及特殊催肥···進行育肥(架子牛2月催肥出欄)育肥牛純利潤2000元/頭 以上
其中需要成本、人工、毛利一眼便知
如果改良成旱田也可以 但是要管理得當 不然很容易次生鹽鹼化
3. 怎樣防治花卉鹽鹼害
(1)盆栽選用以腐葉土、褐泥炭土為主的培養土。或在園土、河沙中摻入約1/5強酸性的針葉土做培回養土,使答盆土呈微酸性至酸性反應。
(2)使用中性或微酸性水澆花。
(3)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鹼性土宜施用硝酸鉀、硫酸銨、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等化肥,而不宜施用氨水、碳氨、草木灰等鹼性肥料。對於施入土中易產生鹽害的肥料,如硝酸鈉、氯化鉀、氯化銨等不宜施用。
(4)選種抗鹽鹼土花卉。抗鹽花卉有孤挺花、萬年青、虎尾蘭等。仙人掌類植物,除蟹爪蘭等附生型仙人掌怕鹼外,其他大多數都具有一定的抗鹼能力。夾竹桃、扶桑、天竺葵、菊花、月季等也都具有一定的耐弱鹼性。
4. 怎樣防治土壤鹽鹼化
在我國耕地中,程度輕重不同的新老鹽鹼地約有一億畝,此外,在華北、西北、東北及濱海地區還約有2.6億畝鹽鹼荒地。有些新灌區的土地發生鹽鹼化;有些改良後的鹽鹼地又重新發生鹽鹼化。根據改良鹽鹼地與防止土壤鹽鹼化的經驗,認為應採取以防為主,防、治並重,改良與利用相結合,防治與鞏固相結合的方針,進行農業、林業和水利措施的綜合治理。
為此,應當繼續研究土壤中的水鹽特徵和水鹽運動規律,並總結群眾經驗。研究控制地下水位,保持水量
平衡,減少地面蒸發,抑制鹽分上升,促使土壤脫鹽,以及提高土壤肥力的各種有效的農業、林業和水利措施。如合理的布置灌溉與排水工程,結合輪作、耕作與林網設施的綜合措施等。
五、水工建築
水工建築是控制河流,興水利,除水害的重要手段。在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實踐中,我國水工建築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和發展。但是由於我國的許多河流峽谷深、流量大、地質條件復雜,建築大型水利工程的技術也非常復雜。必須進一步研究岩石地基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地震問題;土質地基的砂礫石地基的防滲加固問題;高壩的型式問題,包括混凝土壩的結構型式、土石壩的填築方法等問題;高速水流、高壓閥門等重大技術問題。
六、水利施工機械化
我國幅員廣大,需要興建的水利工程很多,所以土石方與混凝土的工程量非常巨大。必須逐步提高施工機械化水平,走向綜合機械化施工。
首先應研究試制一些當前急需的中小型施工機械,如土石方開挖填築、河渠疏浚、混凝土平倉等方面的機械。其次,要抓緊解決當前施工工序銜接的機械化,組織機械聯合作業,逐步向綜合機械化、連續化發展。
七、水利化規劃與水利管理
水利規劃及其經濟論證是制定水利戰略部署和確定程規模的依據。要根據我國水利資源和水旱災害的特點,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研究各項水利建設的布局、規模和發展速度,並研究結合我國具體條件的經濟效益論證方法。
水利管理是過去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管好、用好是水利建設充分發揮效益的關鍵。應加強研究工程的運用維修、水源的調度使用等問題。
5. 超級鹽鹼地怎麼改造。
一、技術內涵及適用范圍
鹽鹼地改造是指針對不同類型或不同程度的鹽鹼地存在的主要問題,因地制宜地實施工程、化學、農藝、耕作等措施,達到降低鹽鹼危害、提高地力水平、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環境的一種中低產田改造技術。主要適用於我省四大盆地一級階地輕、中度硫酸鹽、氯化物鹽及蘇打鹽鹽化潮土的改良和部分重度鹽鹼地的改造。
二、分區治理措施
根據不同區域鹽分特點及改良治理措施的差異,劃分為四個治理區域。
1.輕度危害,農藝措施治理區
該區域灌溉水資源較豐富,水質良好,排水條件好,大部分已有排灌工程,多為中產田。宜採取增施農家肥2噸/畝和過磷酸鈣50公斤/畝,同時實施秸稈還田、秋深耕及地膜覆蓋等為主的農藝改良措施。
2.輕度危害,工程、農藝措施結合治理區
該區域水源一般,土質偏粘,排灌設施不完善,產量偏低,部分蔬菜種植區鹽漬化有加重趨勢。大同盆地宜採取整修排水渠、種植綠肥牧草、施用過磷酸鈣50~75公斤/畝、秋深耕等措施,晉中、晉南盆地宜採取完善灌溉系統、增施有機肥2~3噸/畝、測土配方施肥、施用硫酸亞鐵50公斤/畝,秸稈還田及地膜覆蓋等幾項措施。
3.中度危害,綜合措施配套治理區
該區域水源不足,水質較差,排水困難,產量較低,多數排灌工程不配套或年久失修。應採取整修排水溝、因地制宜實行引洪灌淤或深井灌溉、增施有機肥3噸/畝及糧肥輪作或間作,施用DS1997和腐殖酸銨類改良劑100~150公斤/畝,並結合平田整地、秸稈還田、秋深耕、地膜覆蓋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4.重度危害,綜合措施配套開發治理區
該區域水質差,排水困難,目前大部分地塊農業難以利用。應因地制宜地採取開挖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引洪灌淤或深井灌溉降低鹽鹼濃度,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施用泥炭提高土壤抗鹽能力,施用脫硫石膏、DS-1997或硫酸亞鐵等調節酸鹼平衡,同時,結合鏟除鹽結皮、秋深耕,實行田林溝渠路綜合開發治理。
三、實施效果
多年來,在不同區域,通過採取完善排溉渠系工程排鹽,秸稈還田、增施農家肥農藝抗鹽,合理施用土壤結構改良劑、鹽鹼地專用肥化學改鹽,深耕加厚耕作層耕作壓鹽,種植耐鹽作物生物降鹽等「排」「壓」「降」「抗」綜合配套措施,項目區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0.03~0.05個百分點,耕層土壤鹽分含量降低0.05~0.1個百分點,鹽鹼危害明顯減輕,土壤肥力提高一個等級,糧食增產在100~150公斤/畝以上。
6. 鹽鹼地的治理的措施
頻繁的旱澇氣候變化,強烈地影響著水鹽運動,因此科學地調控土壤中的水鹽運動,使土壤脫鹽是治理鹽鹼地的關鍵;治理以治水為中心,完善排灌系統,是調控水鹽運動的基本方法.
治理鹽鹼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包括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措施);農業改良措施(包括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四個方面.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7. 鹽鹼地對鋼筋混凝土基礎的侵蝕如何防治
工程中常用防腐措施和方法包括塗層保護法、在混凝土中摻入鋼筋阻銹劑、 陰極保護措施、 採用高性能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在混凝土周圍包覆或塗覆一 層防腐隔離層等。
(1)塗層保護。由於大多數塗料均為石油化工衍生物,分子易於斷裂,因 而防腐蝕壽命有限。 優質配套塗料的壽命大約在 5~10 年之間,重防腐塗料一般 可使用 15 年或 20 年以上。
(2)鋼筋阻銹劑。受氯離子為主的氣態、固態介質作用的鋼筋混凝土構件, 可以在混凝土中摻入鋼筋阻銹劑,以阻止或減緩的鋼筋 銹蝕。在混凝土中摻入鋼筋阻銹劑,施工方便,造價不 高,效果良好,所以工程中廣泛採用。
(3)陰極保護措施。外加電流的陰極保護,運行維護工作量大,還需要外加電源,對於鹽鹼腐蝕嚴重的,基礎和接地極可以採用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措施,不需要外加電源, 適合線路工程,並且防腐效果好。
(4)高性能混凝土。目前高性能混凝土已廣 泛應用於離岸結構、水工結構、大跨度橋梁、高層高性能混凝土澆注的基礎陰極保護。高性能混凝土已被列入國家行業標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技術規范》JTJ275-2000 作為基本的防腐蝕措施,該工藝造價較低,施工方便,防腐效果 優良,對於防治鋼筋和混凝土腐蝕是一種合理可行的措施。
(5)聚合物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常用於製作化學工廠的污水管道、耐腐蝕地坪和框架結構, 海工建築物以及使用在腐蝕性土壤中的管、 樁和設備基礎等, 但是材料價格很高,所以,如果基礎混凝土全 部採用聚合物混凝土,則費用會大幅度增加,非常不經濟,一般用於腐蝕嚴重的 鐵塔基礎的表面隔離層和底板的墊層。
(6)隔離層。主要採用漿砌塊石、陰極保護的鋼板護套、聚合物混凝土等 材料製成防腐隔離層,還可以採用有機塗覆層等措施。
8. 沙漠如何治理鹽鹼地又如何治理
乾旱地區荒漠化防治對策
3.1 加強草場管理
草原退化是乾旱地區荒漠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止荒漠化必須把保護和退墾還草還林放在首位。核心是保持水的區域平衡,不同植被對水的利用強度不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農則農。具體措施包括:(1)抓緊落實草原家庭承包制;(2)限定最高草原載畜量,建立草原監理制度,嚴禁超載放牧;(3)搞好草原圍欄,圍欄旁邊要種樹;(4)改變飼養方式,推行牲畜舍圈養或劃區輪牧;(5)加強對草原的養護,大力防治草原病蟲鼠害;(6)採取草地復壯措施。
3.2 加強水土保持工作
在西部地區廣布的山地和丘陵上,由水力引起的土壤侵蝕比較突出,導致土地質量下降,生產潛力衰退。因此必須加強對長江上中游山地環境的整治工作。具體措施和方法包括:(1)全面規劃,綜合治理。(2)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3)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監測。(4)退化坡地改良與利用。
3.3 妥善安排山區農民
退耕還林還草是一項重要措施,但一些散居在缺乏基本生存條件地區的農民領取退耕補給的糧錢後,仍然靠山吃山,開荒、砍樹、挖草。形成「越砍越荒、越荒越砍」的惡性循環。因此政府應創造條件,把分散居住在生活條件特別惡劣地區貧困人口逐步遷移出來,安置到適宜生存和發展的地區,從根本上解決生態保護和這些人口的脫貧問題。同時也抓緊落實退耕還林還草。
3.4 利用生物措施和耐旱基因資源
生物措施是指通過建立人工植被,保護和恢復天然植被,最終達到防止風沙危害,治理和開發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實踐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止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機械和化學措施通常被作為生物措施的輔佐措施。防止荒漠化的主要生物技術措施為營造防風固沙林、農田防護林以及退化植被的保護和恢復。具體來說有3種方式,即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
耐旱基因資源的開發是生物技術迅速發展到今天又一新的研究方向。近年來對植物耐旱機理的研究有很大發展,最重要的研究結果來自植物脫水過程中基因表達的研究。北京大學的實驗室已從我國特有的物種中克隆出一種與耐旱耐寒相關基因的片段,有的轉基因植物已表現出抗旱性和抗寒性的明顯提高。這些節水型的、耐旱功能大大增強的植物可以成為阻遏沙漠化進程的先鋒。耐旱基因使一些生物能夠抗拒極端嚴酷的氣候條件,利用耐旱基因的杠桿力量阻遏我國西部乃至全球荒漠化趨勢前景可觀。
3.5 利用保水劑產品和「干水「技術
保水劑是由高分子材料構成,能夠吸收自身重量幾百倍乃至上千倍重量的純水,具有抗旱保苗、增產增收、改良土壤、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等多項功能。據1999年統計,保水劑在我國北方乾旱地區推廣已百萬畝,顯著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及苗木成活率。
美國科學家發明的「干水」,是透明無毒無污染的膠體,在土壤里能為植物提供3個月的有效水分,使樹木在極為嚴酷的乾旱條件下越過枯萎死亡威脅、保護樹苗成活。
4 結論
荒漠化防治是一項多學科的綜合性工程,就目前的治理現狀來看,還普遍處於較低的水平,而依靠科技進步,培養科技人才則是提高防治成效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盡快建立全國荒漠化監測信息網路,以便掌握荒漠化擴展和防治的動態信息,為防治荒漠化的宏觀決策和確定不同類型的防治戰略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盡快走出「貧困——破壞資源——更加貧困「的惡性循環。同時,我們還應提高全民的意識。
我國土地沙漠化的形勢嚴峻,水土資源不合理開發利用是導致土地沙漠化擴展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地沙漠化的關鍵在於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依靠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實施分區防治戰略,搞好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加快綜合防治土地沙漠化的進度。
鹽鹼地治理
1.植樹造林!
2.用硫酸銅溶液噴灑地面.
3.自然界的生態循環可以改變土壤的鹽鹼含量。如河口三角洲地區含鹽量極高的荒灘上,在經年雨水沖淋下,出現耐鹽植物。隨著植物莖葉和根系對鹽分的吸收,土層肥力逐漸遞增,隨之產生了植物種類間的更替。水利措施可以大大加快土壤鹽鹼量降低的速度。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築堤或建閘將海水拒之於耕作區以外,這樣的實踐在1000多年前已經開始實施。北齊時,今環黃海灘塗開始築堤,即為隋唐之常豐堤、捍海堤,北宋之范公堤,歷經隋唐至北宋的不斷修築,營造出我國面積最大和最早的濱海墾區。
9. 怎樣治理鹽鹼地中的硝
治理鹽來鹼地的措施有:源
1、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
2、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
3、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
4、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注意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10. 鹽鹼地治理如何進行
方法:
1.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區含鹽量
2.打井抽走鹽水
3 挖掘排水溝
4使用酸性肥料
5種植耐鹼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