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河道治理前和治理後

河道治理前和治理後

發布時間: 2020-12-16 08:27:39

⑴ 伊河的河道治理

伊川縣境內,伊河沿岸多山,河床落差大,河道極不穩定;下游支流多,匯水面廣,一到汛期,洪水暴漲,泛濫成災。建國前,沿河群眾為了生活,也曾自發組織起來,搞些零星治理,但由於缺乏統一規劃,冬春築堤修石垛,夏季即被洪水沖毀,勞民傷財,所以,人們稱伊河為「瞎龍河」。20世紀60年代起,沿河群眾開始修復何堤,初步治理出2萬余畝新老灘地。但由子缺乏全面規劃和組織,在治理方法上各行其事,上下游、左右岸之間你擠我頂,出現了不少難以解決的爭灘造地糾紛。在工程措施上,隨河就勢,修堤圍灘造地,且工程質母差,無論順堤橫堤,全部為沙石料堆築而成,均系臨時性措施,工程修建位置不當,結果造成堤壩常被沖垮。由於工程修建位置不當,加劇了河道縱橫向變形,群眾稱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嚴重威脅村莊和群眾的安全。自20世紀70年代起,伊河幹流治理才逐步開始以加強堤防為主的治理方式。到1985年底,伊河兩岸已有堤防77公里,改灘淤地2.97萬畝。
嵩縣境內,伊河河床落差大且寬窄不一,汛期水勢兇猛,主流左右滾動,危害兩岸村莊、農田。崖口以下,河道展寬,水流漸緩,泥沙沉積,河床逐年抬高,汛期洪水泛濫成災。1954年和1963年,河南省水利廳技術人員曾兩次對崖口至樊店、崖口至高都河口進行系統治理規劃。1964年,洛陽地區對陸渾以下河段做了治理規劃,本照「除害為主、結合興利」的方針,開展河道治理工作,到1986年底,除陸渾水庫和青溝水庫外,在伊河一、二級支流上建小型水庫16座,沿河改灘23處,修壩42公里,造地283公頃,保護村莊10個1.6萬人,保護耕地900公頃。1987年後,河道治理速度加快,規模加大。陸渾水庫以上的舊縣、大章、德亭、何村、紙房、城關和水庫以下的田湖臨河鄉鎮先後在伊河沿岸建成石料漿砌堤壩。1995年10月28日,城區伊河北大堤整治工程開工。土地局、螢石礦、高都川沙金礦、祁雨溝金礦、店房金礦、前河金礦、水利工程隊7個單位運用機械化施工,堆築土石方22.35萬立方米。1996年3月20日始,何村、紙房、城關、庫區、大坪、閻庄6鄉鎮萬余名勞力對堤壩迎水坡進行護砌,當年10月完工。新築伊河大堤從伊河橋至北店街賈寨川口,長1430米,壩高6.12米,頂寬12米,迎水坡比1:1.3,背水坡比1:1.5,分設4道涵洞。2000年底,伊河堤壩建設總長108公里,保護人口5萬餘人。 陸渾水庫,位於伊河中游的嵩縣境內陸渾卡口處,1959年12月動工興建,1965年8月竣工,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灌溉、發電、養殖、城市供水和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1)型水庫。修建陸渾水庫,由嵩縣、伊川、汝陽、偃師、臨汝、鞏縣、孟津、宜陽、新安9縣的8萬民工參戰,歷時6年,斥資1.38億元。水庫建成後,庫容達到13.2億立方米,淹沒嵩縣伊河川區3348公頃肥沃良田。嵩縣人民為陸渾水庫的修建作出了巨大貢獻,保障了伊河下游城市、村莊、耕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黃河安瀾。陸渾水庫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至2000年底,利用水庫資源所產生的效益,僅防洪減災、灌溉發電、城市與工業供水5項累計達60.9%億元,是水庫建設成本的60倍。同時也使嵩縣獲益匪淺,1986年-2000年,嵩縣利用水庫水域進行水產養殖,累計收益近億元;依靠水庫景區進行旅遊開發,收益超過4000萬元。陸渾水庫已成為嵩縣水產養殖、旅遊開發的亮點。
青溝水庫,位於伊河支流焦澗川九峪河上,為中型水庫,庫容1035萬立方米。 伊河幹流穿過嵩縣境,入境處海拔365米,出境處降為150米,落差215米,平均比降5.9%,境內水力蘊藏量4.12萬千瓦,可開發量26752千瓦,已開發17488千瓦。伊河電站梯級開發規劃幹流水電資源共分16級,其中栗川境內10級,嵩縣境內6級7站,分別是:前河電站、(3000千瓦,已建),任嶺電站(2000千瓦,規劃),山峽電站(4100千瓦,規劃),栗子坪電站(1600千瓦,已建),新城電站(320千瓦,已建),陸渾水庫電站(10650千瓦,已建),鋪溝電站(1600千瓦,已建)。陸渾電站為調節式,其餘均為徑流式電站。
明白河屬伊河支流,發源於車村鎮銅河村,穿架川縣合峪鎮再人篙境,幹流長35公里,總落差1100米,流域面積353平方公里,分四級開發,童子庄水庫為該河控制工程,控制流域面積351.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7411萬立方米,電站裝機15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564.9萬千瓦時,水庫上游規劃有三級電站,均在欒川縣境內。
前河電站,位於舊縣鎮伊河幹流,是洛陽市中小水電規劃伊河幹流梯級開發第八級電站。1993年完成各項前期准備工作,委託洛陽市水利勘測設計院完成可行性報告,經黃委會和省水利廳審查通過,列入水利部1994年全國水電開發計劃。1994年8月16日,縣委、縣政府在舊縣召開前河水電站建設現場辦公會議,省水利廳副廳長李日旭出席,成立以縣長李占朝為指揮長,縣委副書記劉湖鏡為政委,有關鄉鎮及部門領導為成員的前河電站建設指揮部。10月23日,前河水電站開工。採取分段承包的施工形式,廠房樞紐由省水電工程二局承建;渠首壩由洛陽市水利工程處承建;渠道和隧洞開挖以民工建勤形式,由舊縣、大章、德亭3個鄉組織民工專業隊施工。1997年10月竣工發電,實際完成投資3670萬元。電站採用徑流式引水,在明白河匯入伊河處下游築壩,引水渠全長1900米,總裝機3x1000千瓦。電站由攔河樞紐、引水渠道、電站樞紐三大部分組成。渠首樞紐由渠首壩、沖沙閘和進水閘三部分組成。渠首壩為砌石連拱壩,壩頂高程436米,最大壩高19.3米,壩頂長131.5米,共設八跨連拱,中心跨度14.5米,壩頂以上調蓄採用插鋼板控制,進水閘和沖沙閘均布置在壩左端。引水渠全長1936米,全線隧洞4座總長1146米,渡槽2座82米。電站樞紐由壓力前池、壓力管道、廠房、升壓站、尾水渠等組成。前池長17米、底寬20米、容積2390立方米,設計水位434.91米。三條壓力管道用現澆鋼筋鹼管。主廠房長27.07米,高19.34米,布設3台單梁吊車。
山峽電站,1994年7月,完成勘測設計,委託省水電公司編制《山峽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設計裝機容量4800千瓦,總投資4000萬元。1995年11月10日,在洛陽市水利局召開山峽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論證會。1997年10月,舉行山峽電站開工典禮,因資金不到位,2000年尚未動工。
大清溝電站,為伊河水力資源梯級開發工程之一,是20世紀末欒川縣內最大的水電站。築攔河壩引水,流量7.5立方米/秒,渠長2.27公里,水頭27米,裝機3x500千瓦。1975年11月動工,1980年8月建成,運行正常。年發電量630萬度。1983年大清溝至縣城架設35千伏輸電線路竣工,並入電網。 陸渾灌區,總灌溉面積89333公頃。1986年,總乾渠自陸渾至汝陽縣內埠,全長45公里。東一乾渠自內埠起經伊川、偃師、鞏縣至榮陽汜水河,全長138公里;東二乾渠自汝陽縣內埠至汝州市安溝水庫,全長52公里。1994年修建西乾渠,自梁圪壋至伊川縣鴉嶺,全長64.7公里,設計流量每秒12立方米,灌溉面積11180公頃。
青溝灌區,建於1962年。1986年,灌區轄閻庄、大坪、庫區3鄉19個村,干、支渠全長34.53公里。總乾渠自青溝水庫至大坪鄉三圪壋,長5.52公里、斷面寬1.5米、高1.8米。一乾渠從三圪壋分水閘至庫區鄉常店,長10.27公里;二乾渠自三圪壋分水至大坪鄉宋嶺,長8.14公里;三乾渠從主幹渠大坪鄉亂石扒至閻庄鄉黨灣,長10.6公里。1987年3月,三乾渠渠首以下護砌500米。1988年4月,一、二乾渠共2500米渠段擴寬加固(1米寬x0.8米高),其中一乾渠擴寬1500米,二乾渠擴寬1000米。1995年3月,縣撥款5萬元,對渠道全線清淤。2000年,以工代賑投資20萬元,對總乾渠和一、二乾渠進行硬化,共硬化渠道1150米。2000年底,青溝灌區干支渠全長102.9公里,其中總乾渠5.52公里,支乾渠36.8公里,灌溉面積1487公頃。
伊北渠灌區,位於伊河北岸的何村、城關、庫區3鄉鎮,建於1958年3月,原名「躍進渠」,由香爐石伊河北岸引水過箭口河、蛤蟆崖、小河溝、於溝河、縣城、高都河、吳村河等,終點為陸渾嶺,全長20公里。設計灌溉面積747公頃,後因陸渾水庫蓄水,部分渠道被淹,1986年實際灌溉面積280公頃。1988年,山城輸水洞塌方堵死,伊北渠僅剩山城洞以上部分,長約8公里。1990年,投資10萬元,對箭口河倒虹吸設施進行修復改建。1993年,城區內渠道因城區建設被加蓋佔用。為保證渠道暢通,縣政府本著「以水養水,以渠養渠」的原則,下發《關於加強伊北渠縣城段開發管理若幹事項的通知》,規定誰利用渠面建房,誰負責繳納每年每平方米6元的清淤費,因種種原因,此項費用歷年難以收取。至2000年,伊北渠的實際灌溉面積147公頃。
伊南渠灌區,位於伊河南岸,其前身為「樂豐渠」,流經紙房、庫區兩鄉,渠道自香爐石至庫區鄉崗上村,全長10.8公里,有效灌溉面積320公頃。1986年11月,修復紙房村渠段小水電站,裝機26千瓦。1987年渠首引水渠沿坡向上延伸1428米。1992年後因連年乾旱,渠水減少,旱時上游攔蓄澆地,渠水難以流到下游,加之渠道老化,下游村因不能澆地而拒繳水費,造成渠管所收不抵支,職工被迫輪流放假。1998年2月,伊南、伊北二所合並,改稱伊南、伊北渠道管理所。

⑵ 河道治理和河道養護是一樣的工程嗎

河道治理 按照河道演變規律,因勢利導,調整、穩定河道主流位置,改善水流、泥沙運動和河床沖淤部位,以適應防洪、航運、供水、排水等國民經濟建設要求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包括控制和調整河勢,裁彎取直,河道展寬和疏浚等。
第十條 河道的整治與建設,應當服從流域綜合規劃,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通航標准和其他有關技術要求,維護提防安全,保持河勢穩定和行洪、航運通暢。
第十一條 修建開發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類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等建設物及設施,建設單位必須按照河道管理許可權,將工程建設方案報送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後,方可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履行審批手續。
建設項目經批准後,建設單位應當將施工安排告知河道主管機關。
第十二條 修建橋梁、碼頭和其他設施,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所確定的河寬進行,不得縮窄行洪通道。
橋梁和棧橋的梁底必須高於設計洪水位,並按照防洪和航運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設計洪水位由河道主管機關根據防洪規劃確定。
跨越河道的管道、線路的凈空高度必須符合防洪和航運的要求。
第十三條 交通部門進行航道整治,應當符合防洪安全要求,並事先徵求河道主管機關對有關設計和計劃的意見。
水利部門進行河道整治,涉及航道的,應當兼顧航運的需要,並事先徵求交通部門對有關設計和計劃的意見。
在國家規定可以流放竹木的河流和重要的漁業水域進行河道、航道整治,建設單位應當兼顧竹木水運和漁業發展的需要,並事先將有關設計和計劃送同級林業、漁業主管部門徵求意見。
第十四條 堤防上已修建的涵閘、泵站和埋設的穿堤管道、纜線等建築物及設施,河道主管機關應當定期檢查,對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限期改建。
在堤防上新建前款所指建築物及設施,必須經河道主管機關驗收合格後方可啟用,並服從河道主管機關的安全管理。
第十五條 確需利用堤頂或者戧台兼做公路的,須經上級河道主管機關批准。堤身和堤頂公路的管理和維護辦法,由河道主管機關商交通部門制定。
第十六條 城鎮建設和發展不得佔用河道灘地。城鎮規劃的臨河界限,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城鎮規劃等有關部門確定。沿河城鎮在編制和審查城鎮規劃時,應當事先徵求河道主管機關的意見。
第十七條 河道岸線的利用和建設,應當服從河道整治規劃和航道整治規劃。計劃部門在審批利用河道岸線的建設項目時,應當事先徵求河道主管機關的意見。
河道岸線的界限,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交通等有關部門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劃定。
第十八條 河道清淤和加固堤防取土以及按照防洪規劃進行河道整治需要佔用的土地,由當地人民政府調劑解決。
因修建水庫、整治河道所增加的可利用土地,屬於國家所有,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用於移民安置和河道整治工程。
第十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以河道為邊界的,在河道兩岸外側各10公里之內,以及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河道,未經有關各方達成協議或者國務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禁止單方面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工程以及河道整治工程。

第三章 河道保護
第二十條 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為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區、兩岸堤防及護堤地。
無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根據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確定。
河道的具體管理范圍,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劃定。
第二十一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水域和土地的利用應當符合江河行洪、輸水和航運的要求;灘地的利用,應當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土地管理等有關部門制定規劃,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二十二條 禁止損毀堤防、護岸、閘壩等水工程建築物和防汛設施、水文監測和測量設施、河岸地質監測設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設施。
在防汛搶險期間,無關人員和車輛不得上堤。
因降雨雪等造成堤頂泥濘期間,禁止車輛通行,但防汛搶險車輛除外。
第二十三條 禁止非管理人員操作河道上的涵閘閘門,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干擾河道管理單位的正常工作。
第二十四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修建圍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種植高桿農作物、蘆葦、杞柳、荻柴和樹木(堤防防護林除外);設置攔河漁具;棄置礦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
在堤防和護堤地,禁止建房、放牧、開渠、打井、挖窖、葬墳、曬糧、存放物料、開采地下資源、進行考古發掘以及開展集市貿易活動。
第二十五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進行下列活動,必須報經河道主管機關批准;涉及其他部門的,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有關部門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棄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鑽探、挖築魚塘;
(三)在河道灘地存放物料、修建廠房或者其他建築設施;
(四)在河道灘地開采地下資源及進行考古發掘。
第二十六條 根據堤防的重要程度、堤基土質條件等,河道主管機關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河道管理范圍的相連地域劃定堤防安全保護區。在堤防安全保護區內,禁止進行打井、鑽探、爆破、挖築魚塘、採石、取土等危害堤防安全的活動。
第二十七條 禁止圍湖造田。已經圍墾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進行治理,逐步退田還湖。湖泊的開發利用規劃必須經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
禁止圍墾河流,確需圍墾的,必須經過科學論證,並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八條 加強河道灘地、堤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積。
第二十九條 江河的故道、舊堤、原有工程設施等,非經河道主管機關批准,不得填堵、佔用或者拆毀。
第三十條 護堤護岸林木的,由河道管理單位組織營造和管理,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砍伐或者破壞。
河道管理單位對護堤護岸林木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及用於防汛搶險的採伐,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免交育林基金。
第三十一條 在為保證堤岸安全需要限制航速的河段,河道主管機關應當會同交通部門設立限制航速的標志,通行的船舶不得超速行駛。
在汛期,船舶的行駛和停靠必須遵守防汛指揮部的規定。
第三十二條 山區河道有山體滑坡、崩岸、泥石流街自然災害的河段,河道主管機關應當會同地質、交通等部門加強監測。在上述河段,禁止從事開山採石、采礦、開荒等危及山體穩定的活動。 第三十三條 在河道中流放竹木,不得影響行洪、航運和水工程安全,並服從當地河道主管機關的安全管理。 在汛期,河道主管機關有權對河道上的竹木和其他漂流物進行緊急處置。第三十四條 向河道、湖泊排污的排污口的設置和擴大,排污單位在向環境保護部門申報之前,應當徵得河道主管機關的同意。 第三十五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堆放、傾倒、掩埋、排放污染水體的物體。禁止在河道內清洗裝貯過油類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車輛、容器。河道主管機關應當開展河道水質監測工作,協同環境保護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四章 河道清障 第三十六條 對河道管理范圍內的阻水障礙物,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由河道主管機關提出清障計劃和實施方案,由防汛指揮部責令設障者在規定的期限內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揮部組織強行清除,並由設障者負擔全部清障費用 第三十七條 對壅水、阻水嚴重的橋梁、引道、碼頭和其他跨河工程設施,根據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由河道主管機關提出意見並報經人民政府批准,責成原建設單位在規定的期限內改建或者拆除。汛期影響防洪安全的,必須服從防汛指揮部的緊急處理決定。

⑶ 美國田納西河流域治理前與治理後的自然經濟狀況

  • 治理開發

  1. 綜合治理:為了對田納西河流域內的自然資源進行全面的綜合開發和管理,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田納西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簡稱TVA)。經過多年的實踐,田納西流域的開發和管理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從根本上改變了田納西流域落後的面貌,TVA的管理也因此成為流域管理的一個獨特和成功的範例而為世界所矚目。

  2. 開發利用:田納西河田納西河流域規劃的制定與實施,由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全面負責。根據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該局不僅被授權負責田納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設,而且擁有規劃、開發、利用、保護流域內各項自然資源的廣泛權力。它既是聯邦政府部一級的機構,又是一個經濟實體,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管理局由三人組成的董事會領導。董事會對總統和國會負責。董事長和董事由總統任命。管理局擁有一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生產、運營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隊伍,人數在施工高潮時曾達到四萬多人。田納西河流域規劃和治理開發的特點,在於具有廣泛的綜合性。它在綜合利用河流水資源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的優勢和特點,強調以國土治理和以地區經濟的綜合發展為目標。規劃的內容和重點也不斷調整和充實,初期以解決航運和防洪為主,結合發展水電,以後,又進一步發展火電、核電,並開辦了化肥廠、煉鋁廠、示範農場、良種場和漁場等,為流域農工業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3. 統一管理:TVA成立後的一個時期,主要是根據河流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的原則,制定規劃,對田納西河流域水資源集中進行開發。當時的目標是以航運和防洪為主,結合開發水電。至50年代,基本完成了田納西河流域水資源傳統意義上的開發利用,同時對森林資源、野生生物和魚類資源開展保護工作。60年代後,隨著對環境問題的重視,TVA在繼續進行綜合開發的同時,加強了對流域內自然資源的管理和保護,為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服務。據TVA稱,田納西流域已經在航運、防洪、發電、水質、娛樂和土地利用等6個方面實現了統一開發和管理。

  4. 航運方面:田納西河幹流已建成9座梯級船閘,完成了航道渠化整治,通航里程1,050千米,加上支流通航里程共1,240千米。該河經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可以與美國22個州和五大湖相通,每年平均通航船隻34,000艘,水運的通航效益每年約4億美元。

  5. 防洪方面:田納西河干支流上已建成具有防洪庫容的水庫35座,總防洪庫容約145億立方米,形成了統一有效的水庫防洪調度系統,流域防洪標准達到百年一遇。而且田納西流域是美國最早實施洪泛區管理的,自20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實施洪泛區管理計劃。據估算全流域通過工程與非工程相結合的綜合防洪減災措施,每年平均防洪減災效益約達1.4億美元。

  6. 水力發電方面:TVA在40年代基本完成了流域規劃的水電開發,建成水電站30座,總裝機容量(包括抽水蓄能)609.3萬千瓦。水電成為TVA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正在實施以進一步提高效率和自動化控制水平的水電現代化計劃。

  7. 水質管理方面:TVA的主要工作是監測流域各水庫的水質,發布水庫魚類垂釣的水質,防止水電站尾水排放對生物產生有害影響,並與流域內各機構、社區共同致力於改善水質的活動。而制定其河流的污染防治標准和發放排污許可證則由聯邦環境保護局和各有關州負責。20世紀90年代,TVA在田納西流域進一步實施「凈水計劃」,旨在為流域內社區和水生生物提供潔凈的水。

  8. 土地利用和水上游覽方面:TVA管理著約1,100平方千米的公共土地,17,600千米長的公共沿岸帶,近2,000平方千米水面。TVA根據這些資源所具有的土地開墾、旅遊娛樂、野生生物保護、經濟開發等不同利用功能的特點,制定相關規定,實施有效的管理,使各類開發利用活動與自然保護相協調。TVA還建立了上百個公共游覽區,每年吸引了大量遊客。

  9. 管理體制:TVA聯邦一級機構。TVA的管理由具有政府權力的機構——TVA董事會和具有咨詢性質的機構——地區資源管理理事會來實施。董事會由三人組成,行使TVA的一切權力,成員由總統提名,經國會通過後任命,直接向總統和國會負責,這一領導體制一直延續至今。TVA設立經濟開發貸款基金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1995年以來,共提供金額約1.1億美元,創造新的投資額達30億美元。TVA在水利、電力、農業、林業、化肥等方面的綜合開發和經營,以及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為田納西流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極大地促進了田納西流域整體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改變了該地區貧窮落後的面貌,使其成為美國比較富裕、經濟充滿活力的地區。TVA還積極參與並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流域內社區的長期發展。它提出的「優質社區計劃」,旨在對其電網服務范圍內的社區,通過幫助其制定規劃發展目標、行動計劃、建立工作機構和提高領導水平,以及促進持續發展,來提高社區的長期經濟競爭能力。

  10. 水利工程:田納西河有世界最大灌溉、水電系統之一的水利工程。該河由霍爾斯頓(Holston)河和佛蘭西布羅德(French Broad)河在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東面匯合而成,南南西流至查塔諾加,轉向西經坎伯蘭高原進入阿拉巴馬州東北部,至阿拉巴馬-密西西比州界折向北,再經田納西州,在肯塔基州帕迪尤卡(Pacah)匯入俄亥俄河。流程呈U字型,長1,049千米(652哩),流域面積約105,960平方千米(40,910平方哩)。1933年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後,開發為重要內陸航道。河上有一系列由多效益(灌溉、發電、防洪)水壩攔蓄的水庫和船閘。主要支流有小田納西、海沃西(Hiwassee)、佩恩特羅克(Paint Rock)、達克(Duck)、奧科伊(Ocoee)、克林奇(Clinch)、夫林特(Flint)、塞闊奇(Sequatchie)、埃爾克(Elk)等河。沿河主要城市有查塔諾加、諾克斯維爾和弗洛倫斯。田納西流域的開發始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美國正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新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為擺脫經濟危機的困境,決定實施「新政」。「新政」為擴大內需開展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美國歷史上大規模的流域開發,田納西流域被當做一個試點,即試圖通過一種新的獨特的管理模式,對其流域內的自然資源進行綜合開發,達到振興和發展區域經濟的目的。此時的田納西流域由於長期缺乏治理,森林遭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經常暴雨成災,洪水為患,是美國最貧窮落後的地區之一,年人均收入僅100多美元,約為全國平均值的45%。

  • 治理後經濟:

  1. 電力:至1978年底,全流域已建大中型水電站34座,總裝機365萬千瓦,開發的水力資源已達蘊藏量的87%。連同1978年建成的拉孔山抽水蓄能電站(裝機153萬千瓦),水電總裝機容量共517萬千瓦。據1983年統計,全流域水、火、核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124萬千瓦,為1933年的40倍,發電量增加到1112億千瓦·時,為1933年的60倍。全部電力裝機中水電佔14%,核電佔18%,抽水蓄能佔5%,其餘為燒煤和燒油的火電。供電范圍已達21萬平方千米,大大超出田納西河流域范圍,為美國最大的電力系統。1983年田納西電力系統共售出電力1062億千瓦·時,收入41億美元,平均售電價為3.9美分/千瓦·時,為全美國平均電價的61%。

  2. 工業:隨著洪水威脅的解除和航運事業的發展,流域內工業也有很大發展。田納西河沿岸先後已增加約35億美元的工廠企業投資,為5.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流域內已建的化肥廠和試驗室現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肥料生產和研究中心,產品暢銷全國,並遠銷歐、亞、拉美。

  3. 農業: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還舉辦了成百個示範農場和良種場,引導農民發展高產農田,使流域農業產值比1933年增長16倍,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由1933年的62%下降到1982年的6%。

  4. 林業和漁業:由於大力發展水土保持,田納西河流域已擁有約810萬公頃綠樹成蔭的森林。林業產值1983年已達20億美元。

  5. 漁業發展也很快,水庫魚產量已從1933年的1.5萬千克增加到1140萬千克。

  6. 環境美化和旅遊:結合各項建設,共建成100個大型國家公園、400個旅遊休養區以及幾百個路邊公園、旅遊宿營地和商業旅遊區。它們星羅棋布地分布在流域區各湖泊、水庫和河流岸邊。

⑷ 河道治理前期工作有哪些

河道治理前期工作應該說主要有四方面:1、和管理河道的市政部門聯系好,他們回允許和支持才可能答做好!2、河道污染源的調研,這個工作必須很細,而且要和當地的環保局溝通好,要治理河道就不能允許工業廢水不達標排入河道!3、和當地規劃部門溝通好,短期和長期規劃中,關於你所治理的河道有沒有什麼發展計劃,比如周圍是不是建工業區,是不是建居民區等。4、最後一項就是河道治理中技術的調研,以及所用技術是否需要大量的工程!
要真正做好河道的治理,一定要從源頭到尾部都做,如果只治理一小段那是沒有用的!咱們國家竟干這樣的事了!長江、淮河、黃河之所以花了很多的錢都沒有治理好,就是各掃門前雪造成的!河裡的水是流動的,你的臟水會留到別人家干凈的水中,別人的臟水也可能迴流到你的干凈水中!!

⑸ 黑臭河道治理的難點和重點

黑臭河道治理的難點是:污染源不好控制,水體中氮磷營養鹽嚴重超標,水體生態系統被徹底破壞,水體自凈能力完全喪失,而且黑臭河道一大特點是污水匯入多,水體流動性差,河道底部硬化,等等。
黑臭河道治理的重點邦源環保認為是,構建水體生態系統,恢復水體自凈能力,以生物治理,生態養護技術治理黑臭河道,安全可行,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控制污染源進入,尤其是生活污水直排問題。

⑹ 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有哪些

1. 山溪性河道治理
(1)灘地的保留和利用
灘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於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並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公園、交通輔道和運動場所,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遊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順應河勢,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減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同時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彎曲的水流更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牛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2)復式[1] 斷面的設計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灘開闊,河道斷面設計可採用復式斷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歸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許洪水漫灘,過水斷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據河灘的寬度和地形、地勢,結合當地實際充分開發河灘的功能:如灘地較寬闊,一般可開發高爾夫球場、足球場等大型或綜合運動場;河灘相對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動場所、河濱公園或輔助道路等。河灘的合理開發利用,既能充分發揮河灘的功能,又不因圍灘而抬高洪水位,加重兩岸的防洪壓力。[2]
(3)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壩設計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漲暴落的特點,高水位歷時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對沿河堤壩、農田沖刷嚴重:通過規劃,採用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設[2] 計,保護區下游堤段開口.還河流以空間,給洪水以出路,允許低頻率洪水漫壩過水,確保堤壩沖而不垮,農田沖而不毀。以防洪為主要功能的農村河道,堤防基礎沖刷嚴重,可採用松木樁基礎,投資省、整體性好、抗沖能力強,以提高堤防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4)採用生物固堤,減少堤防硬化
對於鄉村田間河道,除個別沖刷嚴重河岸需築堤護坡外,應盡量維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江心洲、岸線等自然形態,維持河道兩岸的行洪灘地,保留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減少由於工程對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堤防建設中,可採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塊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於自然形態。個別受沖河岸堤防內側可採用種植水杉等根系為直根的樹種或草坪護坡等植物護堤措施。

⑺ 河道治理工程該做那工作內容

一、河道概況
二、河道污染現狀及原因
三、整治目標
(一)總體目標
(二)具體目標
四、整治措施
五、整治工作計劃
六、整治保障措施
七、整治後的長效管理機制
在森威環保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加以參考

⑻ 生態河道治理的治理步驟

步驟1 確定生態河道治理的目標
當這一步完成時,應該描繪出一個總體的目的,或者是一個藍圖,勾勒出修復工程完成後河道是什麼樣的。這樣一個可見的藍圖在生態河道治理過程中起著關鍵的指導作用。
步驟2 確定生態河道治理的利益相關者
生態河道治理是流域管理的一部分。如前所述,河道有許多功能,需要根據河道功能,列出利益相關者,包括機構和公眾。
步驟3 分析人類活動對河道功能的影響
對河道未受干擾之前的現狀進行描述,分析人類活動對河道生態系統和河道功能的影響。
步驟4 識別河道的主要天然資產和主要間題
生態河道治理也是保護和改善天然河道資產。資產就是河道已經具備的,並滿足相應河道功能目標的那些良好條件。許多河道資產都受到河道問題的威脅,或已經退化。在這一步中,要識別出河道的主要資產、退化資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步驟5 確定生態河道治理的優先次序
河道的生態治理涉及不同的河段、不同的功能。而每個功能受關注的程度、需要修復的時間又不盡相同,因此應該首先確定生態河道治理的優先次序。需要注意的是,修復工程不應該總是從受損最嚴重的河段著手, 有時候也需要從現存的最好的河段開始。
步驟6 制定保護資產和改善河道的策略和措施
確定優先河段後,列出保護和改善這些河段重要資產的所有方法。
步驟7 制定生態河道治理詳細而可度量的目標
對應於上一步到出的策略和措施,制定詳細的、可以度量的目標。
步驟8分析目標的可行性
上一步的目標是切實可行的嗎?許多因索,如費用、政治、其他河道用戶的反對等等。都將可能改變原已確定的優先權和側重點。完成這一步後,要解決的問題才能最終決定。
步驟9 制定修復工程的詳細計劃
在第6步中,已經確定了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法,在這一步需要進行詳細的設計。為了達到目標,需要做哪些具體的事情呢?可以什麼也不做,可以進行規劃控制,甚至改善或重建整個河道。
步驟10 設計修復工程的評估方案
第7步中制定的可估量目標在此成為對工程進行評估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評估都一定要求很詳細。
步驟11 組織修復工程的實施
為保證修復工程的實施,需要制定時間進度表,進行明確的任務分派,落實資金來源,組織項目評估。
步驟12 實施修復工程
只有實施了修復工程,才能使得對生態河道治理目標的藍圖變成現實(也可能沒有實現預定的藍圖)。在這一步驟中,需要運用那些在評估規劃中收集的資料對工程進行正式評估 。

⑼ 河道治理會給附近居民帶來什麼影響

施工期會有一些不利影響,比如底泥疏浚與堆存,工作時造成水體懸浮物增加等。施工完成後影響消失,對居民應該是有利的,做好解釋工作吧,我想居民應該接受。

⑽ 河道整修和河道治理的區別

一個是單一性的 一個是綜合性的 一個時原有基礎上的 一個是有可能有原有基礎 也包含創新措施的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