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治理
『壹』 國家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什麼體現
國家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執行力的體現。
「天下大事,困難之處不專在於立法,而在於有法必行屬;不在於說些什麼,而在於說出來就一定要有效果」。所以說再好的制度,掛在牆上,說在嘴上,寫在紙上,只能成為擺設 。一個部門,我認為,一是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二是領導要模範帶頭執行 ;三是要強化制度教育;四是要完善監督機制;五是要嚴格責任追究。
現階段,我們在制度的執行中還存在著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致使有的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貫徹落實,究其原因一是制度與現實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制度互相沖突,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操作 ;二是領導對執行力重視不夠。認為只要制訂出制度就能約束人們的行為,忽略了,致使制度不能起到實質性的約束作用 ;三是隊伍素質不高,缺乏責任心,執行力差。在實際工作中,部分幹部職工缺乏責任心,只憑自己的主觀意識工作,對有利於自己的制度就執行,反之就不執行。四是違規處理不及時,不嚴厲。對發生的違規行為不及時處理,致使廣大幹部職工思想麻痹,認為制度執行不執行一個樣,即使被發現也不過如此。
『貳』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作為治理體系核心內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但是沒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體系也難以發揮作用。
『叄』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相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人民群眾期待,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真正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我們在國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質幹部隊伍。我們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要更加註重治理能力建設,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第二,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全會決定提出的這「三個進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條件。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沒有解放思想,我們黨就不可能在十年動亂結束不久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我國發展的歷史新時期;沒有解放思想,我們黨就不可能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有效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礎。
第三,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全會決定用「六個緊緊圍繞」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突出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就決定了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
第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解決了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沒有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第五,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同時,在我國現有發展水平上,社會上還存在大量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
第六,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全會決定歸納了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強調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我們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肆』 什麼是國家治理形式
你好,據我所知:
國家治理形式是:民主、自治。
『伍』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5)一個國家治理擴展閱讀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這就要求我們既要立足當前,從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上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提供保障;又要放眼未來,注重解決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問題。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陸』 治理一個國家有多難
很簡單啊,
開除胡2656軍蔣676述57756776卓黨5①籍公66職就可以啦,
杜絕能乾的不給干,而這輩子學不會的挑大樑!
前者被羈絆沒崗位,後者卻獨霸資源和權力,就是在危害國家安全!
最大的障礙是能乾的不準干,不能乾的干大事,權利,儀器,資源都到了庸才手中。不是待遇問題,而是根本沒有崗位,不能進實驗室,不能使用空閑的普通儀器。
人都有兩面性。
Q @#¥ 辦 %……&直 * 屬 單位 可以有國家出資配計算機和網路使用權給許多合同工,豐富其業餘生活,也可以配辦公室給合同工。
同時取得發明專利授權、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多次發表科學論文的人幾十年都沒有工作場地、被禁止使用計算機和儀器。
這要看對誰,對象不同嘛。因人而異,看具體情況。
是嗎?
書都沒有讀得通,每月工資過萬元,上課盡咋呼
能當場回答學生問題,立馬解決問題的下崗,每月領取社會救濟
Q辦主任,你說呢?
你知道哪些黑話、暗語?
一個高級職稱的打手奉領導的命令,開高級小轎車作案,對受害者說「你可以打110報警!」,「你信不信我可以當場打死你?」。他是電子專業的,卻根本不能設計單級電路,買不足100元的萬用表也要商家開大金額要回扣,提升職稱的論文是從教材上抄襲的,而且是要其他教師為他輸入計算機和列印。
十七大的召開對和諧校園的意義
在軍工行業,口號是忽視質量就是犯罪。
在教育行業,沒有設計、製造教學設備、工業裝備能力,只能轉移書本上的公式的教師壟斷課堂,就是危害國家安全,破壞國家基礎!這種檔次的人擁有高級小汽車,毆打在國際會議上多次發表論文的人,還說明:你可以打110報警,Q辦主任,你同意嗎?
這是下達的剛性任務,考核硬指標:
如何理解"和諧社會"?
對於開著高級小轎車毆打科技創新者的黑社會骨幹,依法開除出教師隊伍!
責令Q辦主任裘3援3平執行
『柒』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致力於全面深化改革而提出的總目標之一,是立足於中國實踐與國情而提出的自身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7)一個國家治理擴展閱讀: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在明確的國家治理思想指導下,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面臨著增強國家統一性、推進國家均等化、提高國家創新性、促進國家法治化和基層社會自治等多項重點任務。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國家治理實踐,集中體現為整合條塊、化解失衡、供給動力、克服阻力、提高活力和參與全球治理的過程。
一是加強國家整合。
強有力的國家整合能力,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國家整合,既包括實現、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也包括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交通體系、統一的市場體系、統一的司法制度,形成一整套標准統一的規則體系和治理體系。實現這些領域的有效整合,需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建設一支穩定的軍事力量,凝聚社會共識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增強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
二是促進均衡發展。
從社會層面而言,國家治理的目標就是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社會成員提供均衡普惠的社會服務和良好秩序。十八大以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和國家治理的重要原則。在國家治理的制度和能力建設過程中,我國將進一步引導和協調更多的資源、人才、資金、管理、技術等要素投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中去,努力縮小不同群體間的實質性差距,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三是推動法治建設。
法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和現代國家的主要標志,體現為現代國家治理的一整套規則體系和有效治理能力,具有運行成本低、實施效果好的特點。通過不斷完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現代法治體系,建立健全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有力提升社會整體法治意識,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進程。
四是釋放社會活力。
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顯著標志。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其本質在於政府向社會放權,釋放社會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活力。在社會基層,網路化的社會治理模式不斷涌現,社會企業、非營利性組織成為參與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社工、社區、社會聯動格局正在形成。
五是創造多種民主形式。
十八大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得以完善發展,權力監督與制約實效明顯增強,地方被賦予更多的立法許可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制度平台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在加強政治協商、民主監督方面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定,提高各個界別參政議政的能力和實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維護團結進步、促進共同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六是廣泛參與全球治理。
習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使世界成為一個日益緊密聯系的整體,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國家治理的持續有效,為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加雄厚的基礎;而參與全球治理所帶來的紅利,成為中國國家治理不斷改善的動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捌』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部分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要部分: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關系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作為治理體系核心內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但是沒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體系也難以發揮作用。
『玖』 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這個國家的什麼有關
D 【解析】 試題分析:關於提高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共產黨版不斷鞏固完善領導核心地位的必權須舉措,有利於中國共產黨更好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①項我國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不是意義;③項錯誤,有利於提高政府履職能力,本題正確答案為 D 。 考點:本題考查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拾』 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什麼
面向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2月23日)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高度重視法治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法治中國。在這點上,我們不會動搖。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4年2月17日)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抉擇。我們黨對依法治國問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在廢除舊法統的同時,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後來,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逐漸對法制不那麼重視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付出了沉重代價,教訓十分慘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始終把法治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考慮、來謀劃、來推進,依法治國取得重大成就。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什麼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麼時候就國泰民安;什麼時候忽視法治、法治鬆弛,什麼時候就國亂民怨。法律是什麼?最形象的說法就是准繩。用法律的准繩去衡量、規范、引導社會生活,這就是法治。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我們必須把依法治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黨和國家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部署,既是立足於解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考量,也是著眼於長遠的戰略謀劃。從現在的情況看,只要國際國內不發生大的波折,經過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應該可以如期實現。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路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們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廣大幹部群眾高度評價這次四中全會,認為全會制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標志著依法治國按下了「快進鍵」、進入了「快車道」,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四中全會決定形成了姊妹篇,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將有力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業向前發展。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5年2月2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個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到二○二○年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國家的發展水平就會邁上一個大台階,我們所有奮斗都要聚焦於這個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就缺少動力,社會就沒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就不能有序運行,就難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不全面從嚴治黨,黨就做不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也就難以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
從這個戰略布局看,做好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我們的戰略布局就會落空。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5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