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聯合國荒漠化治理

聯合國荒漠化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2-16 00:21:54

1. 荒漠化是一個世界性的生態環境問題。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統計,全球已經受到和預計會受到荒漠化影響


小題1:C
小題2:B

2. 第49屆聯合國決定從1995年起,確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這一天是()A.6月17日B.3月9日C.

1994年12月19日第49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大第二委員會(經濟和財政)的建議,通過版了49/115號決議,從權 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人民對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故選:A.

3. 2010年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的主題是什麼

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的主題是:荒漠化與氣候變化——一個全球性的挑戰。

正如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所定義的那樣,氣候變化是導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荒漠化過程在揭示人為不合理土地利用活動對土地和生態系統影響的同時,也都反映了氣候變化、波動對土地退化的影響和受生態系統變化的反饋作用。事實上,土地退化,尤其是非洲荒漠化與氣候特別是乾旱和旱災的關系,一直是國際社會對荒漠化問題爭論的焦點之一,它不僅僅涉及到如何採取科學應對荒漠化的措施,也是確定荒漠化問題的全球性影響和全球性責任、推動國際合作防治荒漠化的關鍵。
我們知道,在發展中國家,生活於乾旱地區的人群大多數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在那些地方,氣候變化常常是導致貧困和削弱人們生計能力的因素。目前,氣候變化所引發的暴雨、洪澇、火災和乾旱在世界上各地此起彼伏,使乾旱地區人們的生活雪上加霜。乾旱地區的人們迫切需要得到外界的援助,以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沖擊。非洲國家唉嘆:「盡管非洲國家自身還遠未實現工業化,卻要遭受由那些工業化國家的『奢侈排放』所造成的後果。」
2005年10月17日-28日召開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七次締約方大會決定,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八次締約方大會上,優先討論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土地退化的影響:評估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人們在抗擊氣候變化與土地荒漠化方面所獲得的土地經營經驗以及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生計的綜合方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和坦尚尼亞氣象局於2006年12月聯合組織了氣候變化與土地退化國際研討會。在研討會上,2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國發展規劃署(UNDP)、聯合國環境計劃署(UNEP)的60位專家,對防治土地退化的創新技術等進行了交流,並提出了為可持續土地管理、有效利用氣象和氣候資料等方面的建議。
今年3月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愛麗斯召開的荒漠化公約第五次履約審查委員會上,受荒漠化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提出利用氣候變化適應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防治荒漠化和乾旱。
荒漠化一方面由於氣候變化而加劇;另一方面,防治荒漠化也為增加旱地二氧化碳儲存量和減少因土壤侵蝕造成的土壤碳流失作出了貢獻,為改善旱地物種棲息地創造了條件。此外,荒漠化還是乾旱區濕地退化的終極表現。荒漠化不僅與諸多環境問題相關,防治荒漠化,實現可持續土地管理還是旱地人民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今年的主題特別強調,只有採用綜合的手段才能解決荒漠化問題。

4. 關於聯合國致力於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措施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是關繫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問題越來越嚴峻,人們對環境問題也越來越關切。聯合國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組織,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上作用極為重要。今年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向聯大提交的《為促進所有人的安全、發展與人權爭取更多的自由》報告中提出了聯合國成立60年來最大規模的改革措施。在「免於匱乏的自由」一章中提出了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確保環境的可持續性,主要涉及荒漠化、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

一、歷史的回顧:聯合國與環境問題

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環境問題還沒有成為重大突出的國際性問題,人們沒有意識到有必要在國際層面來保護環境,也沒有預期到在環境問題上需要聯合國的行動。因此,《聯合國憲章》中沒有明確提及保護自然環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而今,保護環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問題可以從憲章第1條和第55條提到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中找到依據。聯合國針對環境目標採用政策、採取措施的權力來源於聯合國憲章上述條款寬泛的解釋以及聯合國的權力。

20世紀中葉以後,一系列重大社會公害事件的爆發,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拉開了一場超越國界的反污染、反公害的環境保護運動。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同時尋求人類與自然的和平成為其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環境問題就此進入了聯合國的議事范圍。1972年6月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行動計劃》和《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宣言》。《宣言》規定了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原則;《行動計劃》成為後來聯合國開展環境行動的指南。根據這次會議通過的關於機構和資金安排的決議,聯合國大會建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這次會議標志著聯合國開始全面介入世界環境事務。

在聯合國的6個主要機構中,涉及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機構主要有聯合國大會、安理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和國際法院。自聯合國將環境保護納入其重要議事議程以來,聯合國逐步設立了一些有關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機構。這些機構為全球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世界各國間進行合作的機構和論壇。聯合國大會在通過決議、召開立法會議和發起法典編纂上的權力,使它在與環境問題有關的許多方面的國際法發展上起中心作用。關於召開人類環境、海洋法及環境和發展會議的決定都是聯合國大會作出的。與環境有關的國際法的編纂則主要由聯合國大會的附屬機構國際法委員會進行。聯合國大會還設立了有關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輔助機關和組織,如為執行《21世紀議程》而設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CSD),實施聯合國技術援助計劃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國專門處理環境問題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安全理事會對環境問題的處理主要是1991年安理會通過了第687/1991號決議,認定伊拉克對其侵略科威特所造成的環境損害負責。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主要負責協調聯合國及各專門機構的經濟與社會工作,其中包括與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如接受並向聯合國大會轉呈環境規劃署理事會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報告。國際法院1993年設立了一個環境庭,專門處理環境案件。

二、聯合國與環境保護展望:任重而道遠

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成員之間就環境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談判,簽訂了包括保護臭氧層和控制有害廢物跨國轉移的條約。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在1987年提交給聯合國大會的報告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提出:由「在保護一切發展所依賴的環境資源的同時,確保當代人和子孫後代的經濟利益」的發展觀來代替「完全以無節制的經濟增長為基礎」的發展觀。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里約熱內盧召開,通過了《里約宣言》、《生物多樣性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21世紀議程》。《里約宣言》正式提出「可持續發展」原則;《21世紀議程》是一個關於發展和環境的全球行動計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開發計劃署根據《21世紀議程》中倡導的機構改革攜手合作,對1992年成立的為執行《21世紀議程》的可持續發展委員負責。上述公約已成為全球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文獻。

(一)荒漠化問題

聯合國對荒漠化問題的關注開始於1977年,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了首次「聯合國荒漠化大會」,討論荒漠化問題,並將該問題列為一項全球性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會議制定了《防治荒漠化行動計劃》,旨在幫助受影響國家擬訂計劃對付荒漠化問題,並促進和協調國際社會所提供的援助。198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制定《世界土壤憲章》,隨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制定了《世界土壤政策》。在第39、40兩屆大會上,經社理事會就荒漠化和乾旱問題向聯大作了報告。

第40屆聯大作出決定,以後所有與荒漠化和乾旱有關的問題均列入」荒漠化和乾旱」議題予以考慮。進入20世紀90年代,荒漠化問題的解決有了實質性進展。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21世紀議程》中概括了荒漠化問題。1994年《聯合國關於在發生嚴重乾旱和/或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約》(簡稱《防治荒漠化公約》)在巴黎簽訂,1996年12月26日生效。《防治荒漠化公約》注重土地生產力的提高、土地的改造以及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養護、管理。根據《防治荒漠化公約》,防止荒漠化的行動將定期由聯合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生物多樣性公約》成員大會進行審查。為防治荒漠化,聯合國的各個機構提供各種形式的援助。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一個特別項目業已調動了4億美元的資金,外加以共同籌資方式募集到的3億5千萬美元。這些資金將用於受荒漠化嚴重威脅的25個非洲國家的防治荒漠化專項項目。但是世界上很多地區的土地荒漠化仍在不斷發展、擴大,直接威脅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聯合國和世界各國在治理荒漠化上還任重道遠。

(二)生物多樣性問題

20世紀70年代簽訂了一系列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國際公約,這些公約涉及到生物多樣性的各個方面,包括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濕地、遷徙物種、酸雨等。其中《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執行,《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執行。198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管理委員會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意在通過一個公約將現存的各個不協調的公約統一為一個整體,這促使了1992年裡約會議上達成的框架性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產生。2000年1月依據CBD,締約國會議通過談判正式通過了CBD的補充協議———《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該議定書意在尋求保護生物多樣性免受由現代生物技術的改性活生物體、轉基因產品潛在危險的影響。2002年8月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發表了《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承諾》。《承諾》中同意保護和恢復地球的生態一體化系統,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自然延續,作出至遲在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樣性消失率的承諾。為了落實約翰內斯堡會議議定的目標,2003年5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公布了一份針對全球環境問題的具體行動計劃和時間表,該行動計劃主要目標包括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即在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樣性消失率。2004年2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部長級會議通過《吉隆坡宣言》,決心通過更有效和協調一致的努力來實現到2010年年底前大幅度降低全球生物多樣性消失率的目標。《宣言》呼籲各國政府把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與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建立更多的陸地和海洋保護區,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環境保護的援助。

2005年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更多的自由》報告中提出「要扭轉生物多樣性消失的趨勢,所有國家的政府都應當各自或集體採取步驟,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以及約翰內斯堡會議關於至遲在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樣性消失率的承諾。」但是,國際上各國之間的利益沖突,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各國國內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發展中國家的能力建設問題,都使生物多樣性問題不易解決。

(三)氣候變化問題

氣候變化問題首次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是在1979年的第一屆世界氣候大會上。在隨後的幾年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世界氣象組織舉行了與氣候變化問題有關的活動,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產生做了准備。1990年聯合國大會成立了關於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C),1992年6月在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該公約旨在使國際社會能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阻止全球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1997年在該公約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上通過了《京都議定書》,要求到201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議定書已經在2005年2月生效。但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佔世界排放總量四分之一的美國並沒有在該議定書上簽字,導致該議定書目標很難實現。除上述的公約及議定書外,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聯合國的工作還表現在聯合國框架內,世界氣象組織就地球大氣層和全球氣候的狀況及其變化情況提供的科學意見。2002年舉行的約翰內斯堡會議議定,減緩氣候變化和其他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形態的主要責任,必須由主要造成這些問題的國家承擔。這種義正詞嚴,合情合理的話語,還缺乏將之轉為普遍國際法的機制和力量。

綜上所述,聯合國在環境與發展領域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環境與發展領域也離不開聯合國。當前聯合國在環境和發展領域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在進一步推動全球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征途中,聯合國還任重道遠,有待聯合國與世界各國、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5. 國際: 全球環保主要會議

(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聯合國防止荒漠化會議、聯合國水環境會議、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

·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

為保護和改善環境,1972 年 6 月 5 ~16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各國政府代表團及政府首腦、聯合國機構和國際組織代表參加的討論當代環境問題的第一次國際會議。

會議通過了 《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和 《行動計劃》,呼籲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造福後代而共同努力。為了引導和鼓勵全世界人民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提出和總結了 7 個共同觀點,26 項共同原則。

會議的目的是要促使人們和各國政府注意人類的活動正在破壞自然環境,並給人們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開創了人類社會環境保護事業的新紀元,這是人類環境保護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聯合國防止荒漠化會議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Deser -tification)

1994 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從 1995 年起把每年的 6 月 17 日定為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1977 年,聯合國荒漠化會議正式提出了土地荒漠化這個世界上最嚴重的環境問題。1992 年 6 月,100 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與會、170 多個國家派代表參加的巴西里約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荒漠化被列為國際社會優先採取行動的領域。之後,聯合國通過了 47/188 號決議,成立了 《聯合國關於在發生嚴重乾旱和/或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公約談判從 1993 年 5 月開始,歷經 5 次談判,於 1994 年 6 月 17日完成。為了有效地提高世界各地公眾對執行與自己和後代密切相關的 「防治荒漠化公約」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國際聯合防治荒漠化行動,迎合國際社會對執行公約及其附件的強烈願望,以及紀念國際社會達成防治荒漠化公約共識的日子,1994 年 12 月 19日第 49 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大第二委員會 (經濟和財政) 的建議,通過了 49/115 號決議,決定從 1995 年起把每年的 6 月 17 日定為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人民對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聯合國水環境會議 (United Nations Water Conference)

聯合國水環境會議是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後,聯合國為研究全球水環境狀況、探討水資源保護及合理開發利用而召開的專業會議。1977 年在西班牙舉行。參加者有 116 個國家的代表、政府間組織和民間組織的代表。會議目的是: 考察地球上有限的水資源,並考慮將其用於生活、工業和農業方面的策略; 通過宣傳使水問題的重要性達到家喻戶曉; 制定解決水問題所必需的國內、地區及國際標准應採納的行動建議。在行動建議中規定,為了掌握水資源的可能利用量,應配備觀測體制來評價水資源,制訂長遠確保安全的飲用水計劃; 為確保農業用水並配備灌溉設施,實現工業用水的循環使用及下水處理,應制訂水環境計劃。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聯合國於 1992 年 6 月 3 ~ 14 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會議。這是繼 1972 年 6 月瑞典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之後,環境與發展領域中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一次國際會議,183 個國家代表團,70 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了會議,102 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到會講話。

這次大會是在全球環境持續惡化、發展問題更趨嚴重的情況下召開的。會議圍繞環境與發展這一主題,在維護發展中國家主權和發展權,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等根本問題上進行了艱苦的談判。會議通過關於環境與發展的 《里約熱內盧宣言》 (又稱《地球憲章》) 和 《21 世紀行動議程》,154 個國家簽署了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48 個國家簽署了 《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還通過了有關森林保護的非法律性文件 《關於森林問題的政府聲明》。這些會議文件和公約有利於保護全球環境和資源,要求發達國家承擔更多的義務,同時也照顧到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情況和利益。這次會議的成果具有積極意義,在人類環境保護與持續發展進程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屆大會的會徽是一隻巨手托著插著一支鮮嫩樹枝的地球,告訴人們: 「地球在我們手中。」這次大會的宗旨是回顧第一次人類環境大會召開後 20 年來全球環境保護的歷程,敦促各國政府和公眾採取積極措施,協調合作,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為保護人類生存環境而共同作出努力。

「里約宣言」指出: 和平、發展和保護環境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世界各國應在環境與發展領域加強國際合作,為建立一種新的、公平的全球夥伴關系而努力。

6. 聯合國最新統計顯示,地表1/3面臨荒漠化威脅,土地荒漠化每年給全球造成4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聯大規定把


小題1:B
小題1:B

7. 聯合國對荒漠化的定義是什麼

http://ke..com/view/15737.html?wtp=tt

8.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是多少年加入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 該公約的全稱為「聯合國關於在專發生嚴重乾旱和/或沙漠化的屬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約」,1994年6月7日在巴黎通過,並於1996年12月正式生效。目前公約共有191個締約方。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